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凤穿残汉 黑柳丁 最新更新-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吉见蔡吉一听江左,就提到孙策,不禁感叹这女娃儿太守果然消息灵通。没错,眼下江东最耀眼的风云人物莫过于乌程侯孙坚之子孙策。话说,自打孙坚战死荆州,孙策便投奔了袁术。期间其为袁术战九江、讨庐江立下了赫赫战功。之后孙策又问袁术借了兵马南下江东助其舅父征伐横江,一路上势如破竹。毫无疑问,孙策的出身、名声、年纪以及武勇都符合于吉之前对合作诸侯的条件。若非之前已搭上了蔡吉这条线,加之又有锦西城为饵,于吉很可能还是回像历史上那样去搭讪孙策,并惹来杀身之祸。不过而今的于吉一心只想着去辽东当城主,因此他这会儿提起江东的战事、提起孙策,多少带上了点看热闹的味道,“回府君,那孙策于去年打败刘繇入据曲阿,据说战后江左前来归附、应征之人,自四面八方接踵而至,可谓是万人空巷。而孙策亦从刘繇手中夺了战马千匹。想来眼下就算是袁术也需忌那孙郎几分。”
“唔,孙策已占据了曲阿啊。”蔡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虽说孙策依旧按照原本的历史路线连败笮融、刘繇,在江东拿下了第一块根据地。但一想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曲阿之战没了太史慈参与,想到被后人三国迷津津乐道的神亭一战已然消失,蔡吉就忽然有了一种历史正在自己手中偏离轨道的感觉。
但于吉哪知蔡吉心中所想,他眼见蔡吉听罢孙策的战绩愣在了当场,便跟着抚须奉承道,“府君也莫要惊讶。其实笮融、刘繇皆乃无能之辈。孙策之战功怎及得上府君西拒袁谭,南挡吕布。”
这个马屁拍得可够响的哟。吕布、袁谭的名头虽大过笮融、刘繇。但后两者好歹都是江左的地头蛇,孙策以数千人马驱赶坐拥数万兵马的地头蛇。岂是自己这般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者可以比拟的。蔡吉一面在心中如此苦笑着,一面则继续向于吉求证历史的进程,“于道长过奖了。道长刚才说连袁术也需忌惮孙策。本府听闻袁术与那孙策有恩,难道两人已有间隙?”
于吉听蔡吉如此一问,当即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道,“府君难道没听过这句谶文,代汉者,当涂高也。”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2卷青州之鹏 第48节伴君如伴虎
第2卷青州之鹏 第48节伴君如伴虎
“代汉者,当涂高也。”
入夜时分,年仅二十一岁的孙策手持袁术送来的书信,低声沉吟着这句早已在中原流传甚广的谶文。而在他身后端坐着的两个中年文士亦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此时,却听其中一位留着三缕长须的文士蹙眉叹道,“素闻袁术对此谶文颇为上心。认为‘代汉者当途高’中的‘途’暗合其名‘术’与其字‘公路’。且其一直以来都自称袁氏祖先出于春秋时代的陈国,是舜的后裔,舜是土德,黄色;汉是火德,赤色;以黄代赤,是五行运转顺序。如今其又用此谶文来试探主公口风。看来袁术篡位之心已不可扭转也。”
“岂止是不可扭转,简直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子纲先生有所不知,那袁公路已得玉玺,登基称帝恐怕只是朝夕之事。”孙策说罢,随手将书信丢在案牍之上。
眼前这位叫子纲的文士,正是广陵名士张纮,字子纲。现年四十五岁的张纮原本因丧母,暂居江都。孙策闻讯后,便亲自上门拜访想要请张纮出山。起先张纮并没将当时还未满二十岁孙策放在心上,对其的邀请也婉言谢绝。但孙策并没有就此气馁,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登门与张纮探讨天下大势。一年过后,张纮终于被孙策的恒心以及忠壮之气所打动,决定出仕助其成就霸业。而这会儿的张纮乍一听袁术手上有玉玺,不由惊呼道,“玉玺袁术那厮哪儿来的玉玺?”
孙策被对方如此一问,不由同在场的另一个文士对了一下眼神。而这个文士正是孙策的三叔孙静。话说,孙静虽不如其兄孙坚武勇,却是个多智之人。其早年曾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追随孙坚举事,也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因此孙策此番在击败刘繇,平定诸县之后,便遣人将这位住在附近的三叔请来商议大事。而孙策此刻之所以会用眼神同自己三叔交流,是因为玉玺乃是孙家的一大秘密。
原来当初孙策之父孙坚兴兵付伐董卓,其在攻入洛阳之后,无意间在皇宫的一口井内打捞出了传国玉玺。据残留的宫中内侍所言,此乃当初张让等作乱,劫持天子出奔时,由掌玺人投到井中。然而孙坚在得到玉玺之后,却并没有将其上交给天子,甚至对外都不承认捡到玉玺之事,而是将玉玺私藏了起来。之后孙坚在征讨荆州之时,被黄祖部将用暗箭射杀。当时只有十七岁的孙策将孙坚的灵柩运回,葬于曲阿县。事毕,孙策渡江,居留在江都,结纳豪俊之士,待养成羽翼,为父报仇。然而此时早知道孙坚吞了玉玺的袁术,却将孙策的母亲扣了下来,逼其交出玉玺。无奈之下,孙策只得献出玉玺换取母亲的平安。而他自己则干脆投于袁术麾下,借袁术之势积攒实力。
整件事情虽说是袁术在乘人之危,但终究是孙坚私吞玉玺在先。说出去多少会影响孙坚的名声。不过此刻眼见孙静朝自己微微点了点头,孙策当即便放下了心中的包袱,转而向张纮如实作答道,“不瞒子纲先生。这玉玺正是策所献。”
张纮身为广陵名士自然也不会是傻子。一联想到外界有关孙坚私吞玉玺的种种传闻,他立即就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不过此事到底是涉及了主公先父的阴私,张纮也不好多加追问。所以他立马便将话题直接跳回了袁术称帝这件事上,“主公,袁术若是篡位称帝,那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其不日便会成董卓第二,为天下各路诸侯所讨伐。故纮以为主公切不可再与袁术有瓜葛。”
“子纲先生的意思是要策脱离袁术?然在外人看来袁术对策有恩,且策眼下又是其名义上的部将。倘若策离袁术而去,乃至与其兵刃相向,会否被人认为是吕布之流。”孙策皱眉问道。
“主公此言差矣。正所谓忠、孝、仁、义、礼、智、信。袁术虽于主公有恩,但忠孝在先,主公岂能因小恩而忘大义。”张纮义正词严道。待见孙策抬起头正炯炯有神地看着自己,张纮又趁热打铁道,“若主公顾念袁术之恩,可就此修书一封给袁术,劝其悬崖勒马,莫要冒天下大不韪而篡位称帝。倘若袁术听取了主公的谏言,那另当别论。但倘若袁术不听主公之言,那主公对袁氏已仁至义尽。”
“子纲先生言之有理。伯符,汝乃堂堂乌程侯之子,非袁术之家奴。就算袁术与汝有恩,这些年汝为其南征北战立下战功无数,也早该还清了。家仇未报,国恨未消,伯符岂能因小恩而自毁前程。照叔父看来,袁术称帝之日,就是伯符汝自立门户之时”孙静毫不犹豫地对孙策直言不讳道。
而孙静这话无疑要比张纮说得直白得多,同时亦说进了孙策的心坎里。说实在的,就算之前袁术没有用母亲胁迫孙策交出玉玺,仅凭袁术那为人反复的性格就也足以令孙策舍其而去。原来孙策刚投靠袁术之时,袁术曾向孙策许诺任用其为九江太守,但不久之后,却又将九江太守之位给了丹阳人陈纪。之后袁术又名孙策去攻打庐江,并许诺攻下庐江之后太守之位归其所有。孙策听罢遂领兵出击,一举就拿下了庐江。结果,袁术居然再一次出尔反尔,任用他的老部下刘勋当了庐江太守。如此三番两次的言而无信,孙策自然是对袁术不再抱有任何期待。于是他听从其父的老部将丹阳尉朱治之言,以助舅父吴景征伐横江为由,带着父亲的旧部以及自己这些年招纳的门客,南下江东自谋发展。
因此,目前孙策虽在名义上还隶属袁术,但他在实质上却已经算是自立了门户。只不过还缺一个正式脱离袁术的理由而已。所以这会儿听罢张纮与孙静所言,孙策不禁在心中暗暗祈祷袁术越早称帝越好。当然依张纮之计,孙策过会儿还是会去写一封措词诚恳的信去劝袁术,至于信中会饱含多少诚意,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事实上,当下看出袁术不臣之心的可远不止孙策及其幕僚等人。远在许都的曹操多少也听到了点袁术妄图登基称帝的风声。一想到自己这边才刚迎来汉帝这面大旗,那一头袁术就要称帝同自己打擂台,曹操在气恼之余,倒也不敢有所怠慢。毕竟袁术盘踞扬州多年,兵强马壮,且又毗邻许都所处的豫州,不可等闲视之。故而在同一片月光之下,曹操也在向自己的首席幕僚荀氏叔侄询问着应对之策。
此时此刻,听罢曹操一番对袁术这段时期言行作为的介绍之后,已然被汉帝任命为尚书令的荀彧,却丝毫没有慌乱,反倒是镇定自若地向曹操劝说道,“主公莫忧,袁术不过是跳梁小丑。其称帝对主公来说非但不是祸,而是天降之福。”
“文若何出此言?”曹操皱眉问道。
“主公此番迎天子入许,天下间多有诸侯不服,听宣不听调者也大有人在。然倘若袁术此时称帝,其便会在一夜之间成大汉之公敌。而主公便可名正言顺地奉天子之命,统领诸侯讨伐袁术。有此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先例在前,往后又有哪家诸侯敢再无视朝廷?无视主公?”荀彧循序善诱地向曹操分析道。
而曹操经荀彧如此一点拨,顿时豁然开朗地抚掌大笑道,“若非文若提点,孤险些利令智昏也。好就让袁术蹦跶去。其越明目张胆张罗称帝,就越失扬州民心,届时孤领兵南下定能杀他个人仰马翻”
然而就在曹操雄心勃勃之时,荀彧却突然将话锋一转,郑重地向曹操提醒道,“主公明鉴,扬州袁氏固然不足为虑。但冀州那位袁氏却不可不防。天子此番任命袁绍为太尉,邺城那边似乎多有不瞒。”
曹操耳听荀彧提起了自己的老朋友袁绍,不由露出了一丝无奈的苦笑。其实荀彧说“多有不满”还算是客气的。据曹操安插在邺城的探子来报,袁绍接到圣旨之时,那可是直接就骂了娘。并且袁绍所骂的对象,并非下旨的刘协,而是他曹操。据说袁绍当时当着众臣的面,大发雷霆说,“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挟天子以令我乎”
对于袁绍的反应,曹操既觉得委屈,又觉得不安。委屈的是,任命他曹操为大将军的是天子,任命袁绍为太尉的也是天子。又不是他曹操无聊到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硬要在官衔上压过袁绍一头。不安的是,曹操十分了解袁绍的脾气。自己这位“好友”在面子问题上,向来不讲道理。这一次的事估计袁绍不会轻易地善罢甘休。
其实要是此刻蔡吉在场的话,她一定会惊讶于历史轨迹的改变。须知,历史上,汉帝刘协本该先下诏痛斥袁绍,“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在袁绍上书自责之后,刘协才任命其为太尉。然而此刻却成了刘协直接任命袁绍为太尉。中间省去的痛斥过程,看似没有影响结果。但毫无疑问,袁绍眼下会比历史上更嫉恨曹操,却不会厌恶刘协。
当然这会儿的曹操并不知晓历史在他面前发生了微妙的偏移。眼下他只是一心想着如何应付袁绍的怒火。再怎么说曹操的实力相差袁绍太多,要是袁绍真一个头脑发热南下抢天子,那他曹操多半得做杨奉第二了。想到这里,曹操当即神色凝重地向荀家叔侄询问道,“依二位看来,孤该如何
面对曹操的询问,这一次荀彧却并没有作答,而是回头向自己那位一直没发话的大侄子问道,“公达汝说呢?”
荀公达,荀攸虽是荀彧的侄子,但他的性格、仪表、作风却处处都与荀彧迥然不同。荀彧好修服饰,荀攸衣着朴素;荀彧为人温润如君子,荀攸则沉默寡言外愚内智。不过这对叔侄的风格虽不同,但两人的智谋却是不分伯仲。此刻荀攸眼见荀彧将自己推了出来,便慢悠悠地向曹操拱手进言道,“烦请主公让出大将军一职。”
荀攸这话若是当着袁绍的面说出口,势必会遭袁绍的白眼。但曹操不是袁绍。曹操懂得取舍,懂得顾大局。所以这会儿的他二话不说便点头应道,“孤也正有此意。”
荀攸见曹操丝毫不留恋于大将军的虚名,其原本半眯着的眼睛不由骤然一亮。不可否认,相对与曹操并肩作战多年的荀彧,荀攸刚开始之时对曹操还是心存保留的。他之所以会来许都,一是因为许都有汉帝,二是因为荀彧的游说。但说到是否真心辅佐曹操,荀攸觉得自己还需亲自考验考验这位主公的能力才行。因此其在入曹营之后,大多数时间都在观察曹操,而非为曹操出谋划策。不过曹操刚才的那番表现却令荀攸颇感惊艳。于是一个激动之下,荀攸不禁多给了曹操一个彩头,拱手进言道,“此外,还请主公多加注意天子。”
“天子?”曹操没料到荀攸会突然提起现年只有十六岁的天子刘协。但曹操亦是多智谋之辈,只要稍加提点,他立即就能联想到问题的关键。没错,自己与袁绍目前剑拔弩张的关系,都是刘协的任命所引出的。想到这里,生性多疑的曹操当即扭头向荀彧问道,“文若,天子除了袁绍,还与其他哪家诸侯有联系?”
此时的荀彧在意味深长地瞥了荀攸一眼之后,拱手答道,“天子还下旨招东莱太守蔡安贞入许都。”
“蔡安贞?怎么会是她?她可是刚同袁绍之子袁谭交恶啊。”曹操底头自言自语道。在曹操看来刘协既然有意挑拨他与袁绍,就该同袁绍亲近的诸侯有联系才对。可是蔡吉刚刚在青州西拒袁谭,南挡吕布。明眼都看得出蔡吉已与袁绍心生间隙。难道青州那些仗是打给外人看的?若是如此袁本初这局布得也太过奢侈了吧。
且就在曹操纳闷之时,荀攸又再一次向其提醒道,“主公,袁绍是袁绍,蔡吉是蔡吉。不可同日而语。”
“公达言之有理。想来天子招蔡安贞入京许是另有目的。”曹操点了点头之后,又略带自嘲地说道,“人道是,伴君如伴虎。孤差点将幼虎误做为猫。”
小天子哭诉:荀令君,乃家公达75朕~~~75朕啊~~~
荀彧:陛下要乖~~~乖小孩~~~才有粉票~~~
柳丁:偶素乖孩子,偶要粉票~~~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2卷青州之鹏 第49节惊天之雷
第2卷青州之鹏 第49节惊天之雷
轰隆一声巨响,滚滚浓烟夹杂着炙热的火焰直冲云霄,整个大地都在剧烈的爆炸中为之颤动。然后,一阵硝烟过后,原本高大厚实的城墙……依旧挺立于荒原之上。
没错,在夯土的城墙上开个坑,埋上不下百斤的火药,封上土,点火。最后的结果却只是在城墙上放一个大烟花,而想象中本该被炸榻了的城墙,反倒是岿然不动。这就是蔡吉等人在黄县郊外,第一次实验黑火药爆破的情景。
身为后世人的蔡吉固然对眼前的景象哭笑不得。可在场的太史慈、郭嘉等东汉人何曾见识过这等惊天动地的阵势。加之他们本身就对爆破没有认识,没有印象。所以此刻除了蔡吉之外,众人皆被黑火药初次所展现出的“惊人”威力给震慑住了。
哪怕是拥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太史慈,亦楞了半晌之后,才发自内心地感叹,“真乃惊天之雷也”
“此物堪比震天雷”郭嘉倒抽了一口冷气点头道。
震天雷?确实“雷”得很。花了如此多的火药竟然连条缝都炸不出,这不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