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笔者认为,下属在接受上司分配任务的时候,通常由脑袋、屁股、手和脚四部分组成。接受任务,多数都是屁股跑在最前面,首先出现在上司面前;随后,是把上司分配的任务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而后,等上司把工作分配完成了,便开动脑筋来思考如何解决或执行;最后所有情况都考虑完了才是用脚跑动起来,启动执行程序。
也就是说,在接受任务的时候,下属们的脑袋、屁股、手和脚是处于完全隔离的状态,于是,手会比屁股慢半拍,脑袋总比手慢一拍,而脚更会比脑袋慢一拍。暂且不论其中浪费掉的时间,其中损失掉的信息,也是导致各种执行问题的病因所在。笔者称这种等老板把话说完了再开动脑筋,然后行动的现象,叫做:等老板说完了再行动。
团队强调的是执行力,对个人则更注重行动力,而行动力最看重的就是快速、立即行动的意识和态度。在职场上打拼的我们,必须提升自己快速行动的意识,使得自己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执行状态。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把自己的脑袋、屁股、手和脚,调整为随时待命的状态,达到四位一体的行动构成。
以上面的例子,对四位一体的行动力予以说明。当听到上司喊道自己的名字的时候,首先行动起来的应该是脑袋,必须调动起自己的思路,准备行动;而后的才是屁股和手,由此可以实现边听边形成思路,例如,上司要的是什么,哪些是执行的要点,资源有哪些,风险有哪些,等等,并随时对未听明白的问题进行咨询,这样,等听完上司的任务,执行和行动的思路也就基本清晰,脚就可以动起来开始进入执行程序。
不等老板说完再行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意识。不要等老板说完了再行动,而要在老板分配任务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脑力和智慧,开始设计执行思路和对策,把行动的时间提前到老板分配任务的过程中——完全合拍的音乐才可能演奏出美妙的曲子。
自己满意了再把成果拿出来
当有工作成果要提交给上司审核的时候,第一反应:自己满意了再拿出来
作为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验收下属们的工作成果;在这个时候,笔者的做法并不是立即接受他们的成果,而是会首先问一句,“请问,你自己对此已经足够满意了吗?”
假如得到的回答是非常肯定的,那么笔者就会把成果接受下来;否则,就会请他们拿回去继续修改、完善。也就是说,笔者不会接受一份来自下属的,连他自己都不满意的所谓成果,管理者所要的是“成品”而非“半成品”。
上司的时间很宝贵,且精力有限。如果下属们所提交上来的都是“半成品”,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连他们自己都无法满意的话;那么,上司将会非常尴尬,因为这将耗用自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难逃返工的结果。下属们对自己的成果不满意,本身就说明还有修改和完善的必要,有继续提升和优化的可能。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工作过程中很多管理者都会遭遇下面的状况,例如:
这是什么呀,让人看不懂,马上拿回去重新修改!
这个方案漏洞百出,稍微动动脑子就不会这样,重做!
我希望看到些新的东西,有创意的文案,而不是这种简单的照抄照搬!
你做的这个东西,我很不满意,纯粹是糊弄差事儿!
……
不要把一件“半成品”提交给自己的上司,不要把一件自己都不满意的成果提交给上司。对于自己所提交的工作成果,暂且不论上司是否认可,是否满意,而首先要追问自己是否满意了。提交一份首先令自己满意的成果,是下属的基本职责所在。需要我们借助自己的脑力和智慧,调动周边的各种资源,把整体思路和流程整理清晰,甚至每个环节、细节都考虑明白,执行过程中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追求最佳的工作成果。
把自己满意后的成果提交给上司,并不是一个过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最低要求。但是,现实中一些人所持有的态度则是“反正还要修改”,甚至是直接想敷衍一下,糊弄一下,能混就混过去。如此工作态度下,形成的工作成果怎样,就可想而知了。
态度是透明的,我们能够抱有“首先自己满意”以及“追求最佳”的态度,来完成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提交给上司令人满意的成果,不仅是做事的良心所在,是职业道德所在,更是涉及个人未来发展的问题。
抱有追求最佳工作成功态度的人,即便可能由于经验、能力和技巧等方面的不足,结果总会存在些问题;但是,毋庸置疑,这种态度是能够被看到的。而那种敷衍的,想草草了事蒙混过关的态度,会呈现在工作成果上,给人留下不负责任的印象。
追求最佳的工作成果,首先是要自己满意,连自己都不满意的“半成品”,上司也不会认可。在工作过程中,对于我们所负责的工作的成果,第一反应应该是首先让自己满意,只有自己确认满意了,才提交给上司,呈现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 想看书来
必须知道上司的底线
如果某项工作需要变更或推延,第一反应:结果绩效是上司的底线
日常工作中,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协商、变更、妥协或调整的;相对而言,刚性的,不可商量的事儿却不多。或许正是因为很多事情可以讨价还价,可以回旋,结果使人们产生某种错觉,把所有事情看成可协商、可妥协的,甚至有人养成了希望通过协商解决一切问题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不把公司的制度、规定,以及上司的命令、任务等,太当回事儿。例如:
很多下达的任务,即便是明确规定了完成时间,也不能按时完成;
给了上司完成某项工作的承诺,而最终却没有拿出任何结果;
上司所要的结果,等执行结束之后,却发现与他们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违反了公司的规定,却总希望通过例外甚至通过修改制度,摆平所有遇到的麻烦;
遇到问题,不是想着如何按照公司规定或流程操作,而是先想如何绕过它们投机取巧;
……
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在发生问题而被追问的时候,下属们总是会找到各种理由、借口予以拖延、搪塞、狡辩,希望变更或调整,甚至直接把责任推给别人,对此团队管理者也多是无可奈何。
毋庸置疑,任何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总会存在或者预留某些可供协商的“余地”;但问题在于,即便是有这个“余地”,也不能代表我们有进入这个“余地”的权利,更不代表可以使用这个“权利”。否则,汇总我们消耗在协商、讨价还价上的时间和精力,正是所谓“内耗”,绝对是惊人的。
笔者认为,下属有责任避免智慧和精力被过多浪费在“讨价还价”和所谓“妥协的智慧”上;要明确每个上司,其实都有一条清晰的底线,协商的“余地”必须是在这条底线上展开。
作为下属,在沟通和协商的时候,必须清楚上司的底线;可以就某件事情去讨价还价、协商甚至去狡辩,但要求是不能逾越上司的底线。那么,这条底线到底是什么呢?
绩效,上司所负责的绩效,就是底线。绩效可以表现为很多情形,例如销售任务、项目执行进度、结果要求、协办事项的成果等等。任何的工作沟通、协商,或者讨价还价、拖延、推卸等都不能触及,或者影响到上司所负责的绩效这条底线。
上司底线不允许挑衅,这是一个基本的职场规则。这条底线之上,多数事情都可以在和谐或者友好的氛围中进行;但是,一旦这条底线被碰触到,情况将变得非常糟糕,甚至不可收拾。
“底线”的上与下,是完全不同“质”的两个问题。作为下属,在安排工作,处理事务的时候,需要增强对上司底线的认知,知道哪些事情不可商量,哪些事情不可讨价还价,哪些事情上司是不可能妥协的,等等。尊重上司的底线,不在底线之下跟上司讨价还价,同时也会得到上司的尊重。笔者甚至认为,底线上面不远的那个危险而敏感的“红色区域”也最好不要触及。
下属要根据“上司底线”和那个“红色区域”,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意识,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习惯,以便能够在那些“绿色区域”里可以自由地沟通、协商。
工作中,的确会有些事情,需要我们去跟上司沟通,或者去讨价还价,以便进行变更或调整,但此时作为下属,必须具备的第一反应就是,绝不要触碰上司的底线。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对自己的真正老板负责
当面对来自上面的有冲突的指令和任务的时候,第一反应:只对自己的那个真正老板负责
公司里,很多部门都存在多头领导的问题,也就是一个员工同时要接受多个领导的指挥;特别是在实行矩阵式管理的企业,这种情况更是普遍。多头管理的架构中,如果管理关系没有很好理顺或者组织结构不成熟的话,非常容易造成冲突或麻烦,结果搞得下属不知道该听谁的,而变得无所适从。类似的情况,笔者也曾经历过一些,例如:
正当处理上司交办的一项紧急任务,突然又有领导跑来吩咐一件需要马上去办的事儿;
部门主管吩咐处理的一个工作,大老板跑来说这事儿先停止下来,干件别的事儿;
分公司的领导要召开一个紧急会议,结果同一时间总部的部门领导也说要开会;
对同一个任务,一个领导说这样做,另一个领导说那样干,不知道该怎样执行;
配合其他部门执行的一项工作,部门主管跑过来分派另外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
……
类似的情形,或许很多人都经历过。有位销售经理曾这样向笔者抱怨,他不仅归总部销售总监的管理,而且还要听命于当地分公司,问题是两个领导在某些情况下,所发出的指令完全不同,甚至是有冲突的;例如,有段时间销售业绩不好,销售总监命令要抓住老客户,而分公司的指示则是要开发新客户,完全不同的业务导向使得这位经理无所适从,因为每天销售总监逼着看老客户跟进的情况,而分公司则每天盯着新客户开发的数据。这位经理抱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总不能把一个人劈成两半用,感觉自己非常难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的确会感觉到尴尬;其实不能期待公司在管理结构方面很快做出调整;而要每个经理人都能游刃有余地周旋其中,也不现实,的确很多人的确做不到。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每个人都只有一个老板,尽管看上去会有很多领导,尽管好像每个领导都有发言权,都有指挥权;但是,真正的老板却只有一个。而作为下属,或者叫做有着多个领导的下属,必须非常明白自己只有一个老板,这个老板才是下属们可以听命和服从的,也就是说,所有工作都只是向这位老板负责。
即便是在多个领导的意见不统一,或者存在冲突的时候,下属也只服从于自己的这位老板。那么,如何判断谁才是自己的老板呢?
谁发工资谁就是老板,也就是说那个决定我们薪资的人就是老板;而其他人只能算是一个管理者而已。对于那位销售经理而言,如果是销售总监每月核算他的薪资,那就是他的老板;尽管分公司总经理也有管理权限,但并不算是老板。于是,在遇到销售总监和分公司总经理的指令发生冲突的时候,只需要听命于销售总监就可以了。
多头管理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上司们之间发生矛盾甚至冲突的时候,如果作为下属确实没有办法协调,那么此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要选择服从自己的老板,知道自己只对这个老板负责。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说服上司“3个理由”加“1个承诺”
如果需要得到上司额外资源的支持,第一反应:至少要准备3个理由和1个承诺
争取资源是善用资源的前提,而能够争取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是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能力之一。工作原本就是调配资源、整合资源和运用资源最大化的过程,而争取资源主要是向自己的上司争取,现实工作中,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特别是额外资源,并不是件轻松、简单的事情,例如:
总会感觉自己手里的资源远远不够用;
想去争取更多的额外资源,结果总是碰一鼻子灰;
费了很大劲儿,努力半天,所得到的资源远远少于自己所期望的;
总是感觉上司太吝啬、抠门,不情愿把资源放心地给我们使用;
感觉苦恼,不知道怎样向上司争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支持;
……
诸如此类,都表明向上司争取资源的不易。其实,作为管理者,大可不必烦恼,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争取资源本来就是件难事儿,因为:
一来,任何资源,总是有限的、稀缺的,给了甲就不能再给乙,所以上司必须要权衡其中的利害关系;二来,上司在分配资源的时候都抱有“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想法,总想把资源使用在关键位置,这本无可厚非,下属要理解上司的这种心理;三来,上司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估算其所投放的资源所能带来的收益,而选择把资源投放在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人们总为争取不到资源而抱怨,其实并非是上司紧握资源不给,也绝对不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笔者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争取资源的目的与上司们资源投放的期望,两者之间能否能达成一致。
这个达成一致的过程,就需要申请资源的人,从自身找原因,以便寻求突破口,实现两者之间的完美对接,以便获取到想要的资源。如果需要资源,而必须向上司申请的话,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方面,申请资源需要足够的理由支持,没有理由和借口就不可能得到任何资源。所以,必须清楚自己为什么需要资源,资源将使用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才能获取最大效益,还要包括怎么避免浪费等。
另一方面,需要给予上司明确的承诺和信心,笔者认为这是善用资源的前提条件,承诺资源利用思路和方法,承诺资源使用收益,作为申请资源的人,有责任对可能获取的资源做出充分预估,并对此向自己的上司承诺。
据此,笔者归纳为:希望争取到所需资源,必须准备至少3个理由,并做出1个承诺。这是一种追求最佳的第一反应,能够争取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并且能够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对于争取资源的过程来看,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所做出的承诺,首先,我们要承诺资源利用的思路和方式,让上司知道我们有能力充分利用好资源;其次,向上司承诺利用资源的关键点所在,是如何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效果的;再次,向上司承诺我们会珍惜所获得资源,不会有任何的浪费情况出现;最后,需要向上司承诺,他们所投放的资源所能产生的收益。
尽管争取资源不易,但绝不代表争取不到资源;而要想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就必须准备至少3个理由,并做出1个承诺。
永远不要在上司面前示弱
如果不希望被上司把我们看低,第一反应:永远不要在上司面前示弱
职场,是我们展示实力与智慧的舞台。若想在职业发展中打拼出一片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