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曾为梅花醉如泥-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靥稍谀盖椎纳肀撸米约旱牧程∷丫沟牧常治兆∷丫┯驳氖郑哉庵址绞剑肽盖鬃鲎詈蟮南嗑郏彩亲詈蟮木鞅稹颐嵌季簿驳亍⒕簿驳靥勺牛盖撞簧幌欤乙膊簧幌臁N颐挥惺裁聪敕ǎ皇窍朐倥隳盖滓换岫D盖自谡飧鍪澜缟希税盐颐茄扇耍耸刮颐钦飧黾页善湮遥赋⑿晾偷厣盍耸辏讶烤Α⑿难枷赘宋颐恰K先思业娜芬丫芾酆芾郏怯Ω迷谔焯煤煤玫匕蚕⒘恕�
母亲辞世之后,我们根据她的遗愿,把她与先她五年去世的父亲合葬在一起。两位老人家都长眠在薄扶林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的“华人基督教坟场”癸A段,这个地方,依山傍海,风景十分优美。
现在,在我的办公室和家中,都摆放着两帧母亲的照片:一个是年轻时期的她,美丽婉柔,风姿绰约;一个是暮年时期的她,慈祥亲切,满面春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化学家——大哥
我的大哥原名王载德,后来改名王企祥。他出生于1931年,属马,比我大十五岁。他在我出生没多久,就到美国读书去了。因为是自费留学,所以用去了家中不少的钱。由于年纪相差很大,而且他很早就离开了家,因此在他的盛年时期,我与他几乎没有什么接触;倒是在他到了晚年之后,我与他反倒有了较多的接触,因为这个时期他住在香港,在生活上主要靠我来接济。大哥是学化学的,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读书,获博士学位,与中国内地的著名物理学家和火箭专家钱学森是校友。我们家兄弟姐妹几个,出了三个博士,但若论科学建树,当数他最厉害。他的一生说来也极富传奇色彩。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作为华人科学家而在美国化学领域逐露头角,从而引起了中国内地的注意。后来*方面派人在美国暗地里做他的工作,希望他能回中国内地效力。他于是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怀着一腔热情,步钱学森学长的后尘,回到了中国内地,准备在核化学领域大干一场。但是不知道是由于他的社会关系过于复杂,还是由于他自己不懂得做人,回到中国内地之后,他并没有像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受到重用。加上中国内地当时的科研条件有限,很可能也使他无法展开拳脚。因此,他便产生了离开中国内地的想法。没多久,我父亲又患了重病,他便向组织请假回香港探访,从此就没再回内地。在香港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接受了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聘请,到该校担任教授。也许大哥一生的最成功之处,便是亲手培养了后来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李远哲。李远哲1957年至1959年曾在新竹清华大学读研究生,他的导师便是王企祥。大哥一向很器重李远哲,二人的关系本来不错,李远哲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便是与大哥一起联名发表的;但是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师生俩的关系疏远了。李远哲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之后,介入政治越来越深,大哥感到很不以为然。特别是他所持的“绿营”观点,尤不为大哥所认同。2006年李敖曾在台湾出版《李远哲的真面目》一书,书中指李远哲“对恩师王企祥忘恩负义”。在新书发布会上,他特意邀请企祥从香港到台湾,与记者见面。大哥当时对自己的这位弟子做了一番评价,大意是说李远哲书读得很好,实验也做得很好,但是“没有领袖风格,只能做科学”。大哥的这番话在舆论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时世界的主要华文媒体都曾进行过报道。
▲也许大哥一生的最成功之处,便是亲手培养了后来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李远哲。
大哥作为一位核化学家,在中国内地与中国台湾都曾效过力,有这样的传奇经历的人,恐怕在中国找不到第二位。不过,大哥的学问虽然好,做人却不怎么通“世故”。他虽然学术水平很高,对新竹清华大学功劳也不小,却由于不懂得处理上下级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而屡屡碰壁,最后竟因不遵守“功令”而被清华大学解聘。在《李敖大全集》第三十九卷,就有一篇正话反说的杂文《王企祥该打!》,为大哥被清华大学解聘一事打抱不平。不管是非如何,总之是清华大学的解聘,使他从精神到肉体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在失去饭碗后不久,便失去了夫人——台湾的京剧名旦徐露(徐露与大哥离婚后嫁给了国民党间谍头目沈之岳);接着又患了被*妄想症,老是怀疑有人要加害于他;再接着脖子上又长了一颗瘤,而且越来越大。他晚年依靠台湾方面提供的一点微薄退职金来维持生活,因为要治病,根本入不敷出,生活完全陷于困顿,因此只能呆在香港与父母住在一起,享受他们的照顾。父母去世之后,他的生活便完全由我来维持了。2008年初,他因胫瘤不治在台湾辞世,冷冷清清地离开了这个热闹无比的世界。我到台湾参加了他的葬礼。在追悼会上,我朗诵了五哥为他作的一首英文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文坛斗士”——二哥
现在让我来介绍我的二哥王敬羲。他原名王载福,因为景仰我们的先祖王羲之而改成了这个名字。除了这个名字之外,二哥还有一个很多港台读者都耳熟能详的笔名——“齐以正”。他出生于1933年,属鸡,正好大我一轮。他在20世纪50年代离开香港,以“侨生”身份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英文系,大学毕业后曾一度留在台湾工作。1960年左右,他回香港发展。1965年他获得富布赖特基金的资助,到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学位,专业是英语文学创作,毕业后返回了香港。
二哥是在港台两地都有影响的作家。他在青少年时代即酷爱文学,中学时代就向《星岛日报》的“学生园地”投稿。而他真正开始其文学生涯,是在台湾师范大学读书期间。当时他自称“文丐”,大学学分尚未挣够,就开始在台湾著名的《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1954年,他出版了自己最早的短篇小说集《薏美》,后来又陆续出版了散文集《挂满兽皮的小屋》、《观天集》、《偶感录》等,中篇小说《选手》、《奔潮山庄》等,短篇小说集《圣诞礼物》、《青蛙的乐队》、《康同的归来》等。关于他在台湾文学史上的地位,台湾《联合文学》的主笔、著名文学评论家马森曾这样评价说:“王敬羲的小说,正好填充了台湾从战斗文艺小说到现代主义小说之间的空隙,是我们不应忽略的。”而台湾的《*作家作品新编》中对其创作有这样一个总括性的评价:“王敬羲的文艺创作以散文及小说为主,他的散文多以温馨感人的情境为背景,并配合其顺畅之文笔,以抒发其所见所感。小说则擅于深入主角的内心,捕捉人性那种诡谲多变,游移不定的性格。”
二哥在文学上之所以能大获成功,与大文豪梁实秋对他的提携有很大的关系。梁实秋是二哥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读书时代的老师,在文学上和生活上都曾给予过二哥许多帮助。当年二哥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的刘秉松结婚,证婚人就是梁实秋。1957年3月,梁实秋曾为二哥的第一部散文集《挂满兽皮的小屋》作序。除了梁实秋之外,二哥与港台的许多文人,例如张爱玲、何静、夏志清、余光中、董桥、何凡、林海音、金庸、夏济安、叶维廉、马森等等都有或深或浅的交往。有一段时期,二哥与李敖的关系十分密切,堪称至交。他们曾一起替台湾文星书店和《文星》杂志的老板萧孟能(国民党大佬、“中央通讯社”社长萧同兹之子)效力,一个是“马前张保”,一个是“马后王横”,二人的合作,使《文星》名声大噪。但二人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而分道扬镳。
二哥大学毕业后返回香港时,曾在高主教书院当过教师,二嫂刘秉松同时亦在苏浙公学教书。后来他从美国留学回来,又曾受聘于香港中文大学。不过后来二哥脱离了教育界,投身到出版界。他在香港尖沙咀自办了文艺书屋和正文出版社,自己当起了老板。他曾把林海音女士于1967年3月在台湾创办的《纯文学》搬到香港,林女士出台湾版,以学生书局为后台;二哥出香港版,以正文出版社为后台。后来台湾版被迫停刊,香港版却在没有任何外援的背景下坚持了六年。1998年至2000年间,在香港艺术发展局的资助下,本已退休的二哥又使《纯文学》复活了三年。在香港,二哥还曾出版过富有影响的《文星丛刊》。二哥在香港出版界打拼了三十多年,最为引人瞩目的也许是创办了如今许多人依旧记忆犹新的政论性杂志——《南北极》。这份政治态度中立(“南北”两极暗寓台湾与大陆)、火药味却很浓的杂志,以其彻底的批判精神和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而赢得了知识阶层的钟爱。它由二哥一个人独力支撑,在香港不间断地出版了二十六年,总共出版了三百一十五期,直至1996年9月二哥退休才停刊。这在香港出版界,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不过,二哥也因为出版这份杂志得罪了两岸,有一段时间,台湾、内地他都不能去,因为国共双方都把他列入了黑名单。二哥在香港还办过一份财经月刊,叫《财富》。
退休后,二哥以温哥华为栖息地,但是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在那宁静祥和的异乡安享其富足而闲适的晚年。更多的时间,他一个人独居于广州、香港,继续其人生的辉煌。他在淡出文学界若干年后,到了古稀之龄居然重操旧业,再度杀入文坛。近年他把其旧作加以修改增删,先后在内地与香港出版了《囚犯与苍蝇》、《摇篮与竹马》、《宝岛与船》、《校园与尘世》等短篇小说或散文集。
二哥有两个儿子,大的叫王人均,是一位很有才气的油画家;小的叫王人铎,是温哥华著名的华人律师。此外,他还有一个女儿。
2008年10月15日,二哥因患直肠癌而病逝于温哥华的一家善终医院。
第一章 “旧时王谢庭前燕”
聪慧的四姐
严格来说,二哥应是“三哥”,因为在生他之前一年,我妈妈还生过一个女儿,但是很不幸,这位我还没有见过面的姐姐长到三岁就夭折了,我连她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紧接着在二哥之后出生的,便是我唯一的姐姐王德贞,因为她前头还有一个姐姐的缘故,她被我的家人称为“小四姐”。四姐长得端庄而秀丽,人也非常聪慧,不过性格有点像男孩,大概是因为家中全是男孩的缘故。在四姐的少女时代,我们家里还比较有钱,因此她经常出去参加香港的一些文人学者的雅集,并因此认识了一些名人,其中包括香港著名的作家、学者曹聚仁。也许是因为缺乏父爱的缘故,她对曹聚仁甚是敬仰,而曹聚仁对这位文学青年也很关怀。像二哥一样,她在青少年时代也爱好文学,她的作品《少女手记》,就是经曹聚仁润饰后由创垦出版社出版的。1955年四姐中学毕业时,我家的经济已陷于困窘,但她还是幸运地获得了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的机会,在那里读政治学。她在日本的留学费用,是由曹聚仁提供的。此事在曹聚仁1956年致其知心友人鲍耀明的两封书信中有反映——
耀明我兄:
弟第二次来北京,又已旬日,一俟私务终了,即行返港。敝戚王德贞在东京即将开学,还乞我兄再予设法划款日币五万元。弟下月初返港,即行面奉(这一回,非请我兄即划不可,因为开学在即了)。王德贞住东京都新宿区饭冢町一丁目四六一番地大高方,兄所素知,特再奉告,乞即将划款条航寄为盼。种切面谢。
即颂
秋祺
弟曹聚仁顿首
九月十一日
耀明我兄:
前奉一信,计达左右。
弟奉托我兄再设法替王德贞再划款日币五万元,实在抱歉得很,也感谢得很。因为弟在北京,国内是无法可汇款的,二则德贞要开学了,要交学费三万元,我离开香港时并不知道,到了北京才接到她的来信这么说的。这笔钱,弟下月回香港,一定可以奉还。否则,十月十五、十一月十五,一定分两期划还,千万再帮忙一次。(上信,匆匆忘记写了此句,特此补述。)
……
匆匆即颂
秋祺
弟曹聚仁顿首
九月十六日
四姐大学毕业后嫁给了旅居日本的一位成功的中国企业家,他就是我的姐夫赵纯。二人在日本夫唱妇随,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在日本经营的企业生产卫浴设备,当时在日本非常畅销。但是很不幸,后来他们卷入了一宗税务案件中,只好无奈地放弃在日本的产业,迁徙到美国夏威夷,最后定居在加拿大温哥华。离开日本之后,四姐一家的经济就一落千丈了。姐夫后来患了帕金森综合症,已逝世多年。四姐现在仍和她的两个儿子及一个女儿生活在加拿大。
第八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全球热爱生命奖章”获得者——五哥
我的五哥王载宝(Paul Wong)现居住在加拿大,他是多伦多 Tyndale University College 神学院的教授,也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行为心理学家。他在国际心理学界拥有多个头衔,集“国际个人意义网路”、“国际存在心理学协会”及“国际意义治疗学会”总裁于一身。在学术方面,他从事正向心理学、悲观与乐观、意义和灵性在悲伤辅导中的角色等研究已三十多年,并以在“生死学”研究领域的卓著成就而扬名于世。他发明的《死亡态度量表》(DAP…R)目前已为国际学术界所普遍采用。他还为全世界二十五个国家训练出四万五千多位“意义治疗与咨询整合”种子人才,每年让三十多万忧郁症患者找到生命的意义从而辞别悲伤、拥抱乐观。他发表有多部著作,都是用英文写的。听说他现在也在写自传。
五哥从小喜欢艺术,学过小提琴、油画,最后选择了传道。是一位性情温和、心地极好的基督徒,平时很少见他发怒,或在后面说别人的闲话。他也从来不恃才傲物,给人厚道持重的感觉。他早年在加拿大念神学。完成学业后曾一度入教会当神职人员。后来去美国留学,改念心理学。所以他拥有两个博士学位:一个是神学博士,一个是心理学博士。但是,他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后并没有放弃传道。这位“双料博士”曾在美国德州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特伦大学、多伦多大学和西三一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同时担任多家国际心理学期刊的主编。五哥还是第一位在加拿大创办教堂的华裔牧师,他所创办的教堂也是目前加拿大唯一一所由华人开办的教堂。因此,他在西方宗教界也十分有名。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他曾撰写了一本名为《九一一后的心理辅导》的小册子,为数以万计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咨询。
近年来五哥患了前列腺癌,但仍以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与病患做斗争,并最终战胜了病魔,被传媒称为“癌斗士”。2008年7月24日,他以“虽身患绝症却顽强面对,并带领数十万人走出忧郁症的阴影,找到生命的意义”而在全世界1899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十二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这是一个有“生命领域的诺贝尔奖”之誉的奖项。当时《星岛日报》、《世界日报》等许多重要报章都报道了此事。
五哥有一个很好的妻子,有两个很优秀的儿子,他的家庭可以说是一个美满的家庭。他今年已经七十岁了,七十岁写自传不算晚但也不算早,他的读书心得与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