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商海惊涛-第4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004年中国刚服役的一艘攻击型核潜艇连续跟踪美国驻rì海军旗舰“小鹰号”航母达一天一夜之久未被发现,直到最后示威xìng近距离浮出水面,让航母上的美国海军颜面扫地,在媒体追问下被迫承认如果是战时,“小鹰号”很可能1被击沉,震惊了世界。
如果说美军发现中国“商周”级核潜艇时,虽感到惊讶,但出于心照不宣的原因,还和中国方面一直瞒着这款核潜艇出现的消息,那今年4月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高调在辽宁一处军港下水,就是不再“韬光隐晦”,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海军实力的最好宣传了。
这艘前世里曾被各种传言笼罩,杨星重生前都没揭露面纱的航母一出现,就被世界军队称为中国远海作战能力的一大飞跃。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是唯一没有拥有自己航母的国家,这本来就不正常,为了圆中国航母之梦,海军几代人曾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当初杨星为顺利运送苏联秘档回国,抛出购买乌克兰“瓦良格”号航母的诱饵声东击西,其实包括杨星本人在内都没认为它会修成正果。
谁曾想峰回路转,当时无心插柳的举动打动了海军高层,在中**工人发挥聪明才智,按照原设计图纸图纸,加上自主发挥的情况下,居然把这艘当时只剩个壳体的航母架子奇迹般把给恢复原貌,还加入了大量中国元素的装备。让它老树开花,将这艘苏联设计的最后一艘现代意义上的航母重生在了中国海军序列里,其经历之曲折,完全可以写下一本书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部传奇远没有结束,大家以为按惯例航母服役后,鉴于中国是第一次使用现代化航母,想要让舰载机起降其上,最乐观的人都以为至少需要一年。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2006年6月9号,在无数国内军事迷和国外军事专家目瞪口呆的眼光里,中国第一架舰载机“飞鲨”就成功在“辽宁号”上完成了起降,这种速度伴随着舰载机工作人员帅气的指挥起飞动作,让国内网络上一片沸腾,“走您那!”一时成为街知巷闻的打趣口号。
普通中国人通过视频亲眼目睹了自家航母和舰载机英姿,都希望能亲眼近距离观看,甚至抚摸一下这个护国大神器,可惜航母属于海军最高级别舰种,连地方军区领导都无资格指挥,只能隶属于海军司令部,这注定除了特殊节rì外,登舰将是某些人才能享有的特权。
这些人中大半都是制造维护航母和舰载机相关单位人员以及科研学者,可今天庆祝舰载机起降的庆功会上,杨星的大名赫然排在前列,早已归还了空军上校制服的杨星完全一身普通人的打扮,却毫不推辞的接过辽宁号航母指挥官和海军副司令员一起送上的“辽宁”号航母大比例模型,并接受了全舰官兵排成整齐队列的隆重敬礼。
刚刚做完整形手术的杨星头上裹着厚厚的纱布,看起来又有几分印度阿三的模样,接受航母官员敬礼的样子实在滑稽,可在场众人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因为大家的都知道这是他应得的荣誉。无论是杨星自掏腰包购买“瓦良格”船身,还是不惜代价派人刺杀阻挠该船回家的土耳其国防部长,特别是他将乌克兰黑海船厂和原苏联设在乌克兰内的唯一一个舰载机训练基地里的科研人员高薪聘请大半,打包弄回国内的功绩,就足够获得这个敬礼。
另外他还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才让辽宁号如此神速完成了凤凰涅槃,可以说辽宁号如今能成功下水试航,军功章里至少要有他一半功劳。况且除了“辽宁”号,一旁作为航母编队的多款护航新式海军水面舰艇和水下“商周”级核潜艇上也大都离不开杨星的功劳。从技术支持到上面安装使用的零部件,中星资本和军方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此表现无遗,现在相当于他验收自家企业成果的时候,因此海军方面才给了他这天大的面子。
接受了海军最高奖章表彰后,跟来的汪云起和文飞龙深表羡慕。军人不是政客,他们看得出刚才全舰官兵对杨星敬礼发自肺腑,这也是军方对杨星认可,是笔巨大的政治财富。国内军方虽然一般不发表意见,但不表示必要时他们提出的意见可以忽视,有军方做后盾,任何想动杨星的人都要好好掂量一下才行。
庆功会上,杨星遇到了一位老熟人,是已从军方情报最高长官岗位上退下来的邢行楷。杨星就知道戏肉来了,三言两语之后,他就试探问起手提箱核弹的真实xìng。杨星知道集团虽然经过几次人事调整,明面上的情报人员已少了大半,但就连集团安保体系都是他们一手搭建的,不可能没有留下后门。对杨星这种富可敌国,一句话就搅得世界各国鸡飞狗跳的人物,也必然留有监视手段,现在听到杨星居然有核武器,国内果然坐不住,如果不是他和上层牵扯太深,估计就要直接扣人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二章 金属氢
第八百一十二章 金属氢
邢行楷这次主动找上杨星,就是先礼后兵的意思,毕竟核武器已经超出了一般武器畴,某种意义上属于国之重器,无论杨星之前建立了多大功勋,zhōng yāng都不会把这种权柄交到他手上。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杨星虽然有时我行我素,但一直谨守红线,并没有跨越界限的意思,否则当年他能取得苏联秘档,也自然有机会获得核弹,可他并未动手。
后来即使和军方关系多么深厚,或和国家领导私下关系多亲近,纵然在国内外许多势力觊觎他财富情况下,他依然选择自行解决,一不向zhōng yāng求助,二没有选择大肆杀戮,而是尽量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这给zhōng yāng领导圈子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即使领导换届,对杨星的态度也是请求多于命令。
因此了解到杨星用手提箱核弹威胁欧美财团后,zhōng yāng虽然感到震惊,但也没直接下令抓人调查,而是先让邢行楷出面摸一下杨星底,并且还在给他颁发海军奖章,表彰他在“辽宁”号航母上的功绩,本身就说明没有撕破脸的意思。杨星现在大仇得报,连头上疤痕都去了,心怀大畅,也就不玩什么yù擒故纵的把戏,投桃报李把内幕和盘托出。
手提箱核弹的真实xìng并不容置疑,冷战高峰,前苏联面对美国人在核导弹jīng度上的优势,以及“星球大战”计划推出后,本方核导弹遭到拦截的严酷现实,改变作战思路,从单纯发展导弹、飞机、潜艇上这类常规核弹运载工具上另辟蹊径。考虑把核武器体积和重量大幅缩小,然后利用西方相对宽松的移民环境,派间谍潜入西方社会内部,在关键大城市里隐藏一两枚小型核武器。由于西方城市化程度高,建筑密集人员众多,一旦核大战濒于爆发,这些城市就会成为苏联威胁敌人的最好底牌,效果胜过派出几十万大军占领敌方。
为此前苏联在西方安排了很多“沉底鱼”间谍,他们长期在西方社会居住,完全融入当地人生活工作之中,也许一生都不会接受到启动核武器的指令。可一旦苏联方面破釜沉舟,这些人起到的作用对比本?拉登派来的自杀xìng爆炸的恐怖分子来,真是大学和幼儿园的差距。
幸好前苏联解体后,这些“沉底鱼”失去了效力,他们都是极珍贵的情报资源,杨星过去曾接收了一批,还帮着阿里克赛完成遗愿,转交了大批克格勃“沉底鱼”资料给中国情报部门,为国内情报机构和西方斗法提供了强大帮助。
这些“沉底鱼”需要启动的,就是手提箱核弹,可在执行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真正的手提箱核弹从未带入西方,大部分只能算是“脏弹”,利用一些辐shè废料制造核污染而已。手提箱核弹面临的最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尽量把核武器小型化,这在冷战中也是美苏核科学家争夺的焦点所在,可最后都没有成功。
核弹根据爆炸机制不同称为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是采用高能炸药将核裂变材料钚或铀在极短时间内压缩到临界体积,在巨大的压力下,铀或钚的原子链断开,形成裂变反应,就是统称的原子弹,这也是每个核国家入门必过的关口。
而氢弹则是让氢的同位素氘、氚等质量较轻的原子发生核聚变反应(热核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但前提是要提供足够的能量和高温点燃氘或氚,因此一般需要一颗小型核弹作为起爆器。由此可见,原子弹要缩小体积,就必须使用足够重量的高能炸药,目前最好的核武器高能炸药也要几十公斤,根本无法做到一个人携带,至于氢弹更是需要靠核弹来引爆,体积和重量只会更大,想缩减到一个手提箱就能装下,谈何容易?
至于冷战后,原苏联一些核武器学者大肆宣扬的红汞核弹就更不靠谱了,理论上讲,它有一定的可能,实际上是采用一种经过辐shè的锑氧化汞(俗称红汞)作为中子源的氢弹,相对于一般氢弹使用原子弹作为中子源体积大大减少,且热核聚变没有临界质量的限制,这就使整个氢弹的体积变得很小,重量变轻。可是自从2年被俄罗斯人提出后,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看到一款实用的“红汞”,这种反应也是疑点重重,因此西方核专业学者都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杨星弄到的苏联密档里是有手提箱核弹的完整设计图和参数,但于核心核材料的表达也是含糊以对,经过他手下专家分析后得出结论,原苏联的确对此作过大量实验,但关键问题一直没能突破,所谓小型核武器更多指的是冷战中部署在欧洲北约华约对峙前线的战术核武器,比如核炮弹和核地雷之类,手提箱核弹根本不存在!
“那为什么你还敢拿这个哑弹去吓唬前田敏作?”邢行楷是老情报人员,他可不认为rì本人会不经验证就相信杨星的说辞,那可是把两大财团骨干人员给逼得破腹自杀呀,杨星没点真材实料如何讹诈对方。杨星呵呵笑着回答,“那是因为我用我们才研发出来的一种新材料作为替代‘红汞’,那就是金属氢,前田他们看到金属氢爆炸后的视频,由不得他们不信。”
杨星谈到的金属氢,邢行楷并不陌生,但听到杨星居然研发出实物,仍不由大吃一惊,赶紧让杨星解释清楚。氢是元素周期表里排在最前的一种元素,这说明它的构成最为简单,其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量子学的提出,现代物理和化学之间的学科屏障被打破,科学家进入了观察原子的微观世界探索中,作为最简单元素的氢就成为最适合的研究对象。
很快人们通过技术手段把气态的氢变成液态和固态,而1935年,英国科学家就预言,在一定的高压下,任何绝缘体都能变成导电的金属,只是,不同的材料转变成导电金属所需的压力不同而已,有的材料如磷,成功获得了导电体,而取得稳定的金属氢,无疑成为各国科学家争相研究的对象。
根据科学家的理论推算,金属氢将是一种高温超导体,具有高密度、高储能特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金属氢是理想的室温超导体,超导材料是没有电阻的优良导体,但现在已研制成功的超导材料超导转变温度多在零下250c左右,这样的低温工作条件,严重地限制了超导体的应用,金属氢无疑为甩掉背在超导技术身上低温包袱提供了一丝曙光。
采用金属氢输电,可以取消大型的变电站,输电效率达到99以上,可使全世界发电量增加四分之一以上。如果用金属氢制造发电机,其重量不到普通发电机重量的10,而输出功率可以提高几十倍乃至上百倍,这将意味着世界能源的一次重大**。
金属氢同时具有重大的军用价值,现在火箭多采用液氢作燃料,因此必须把火箭发shè级做成一个很大的类似热水瓶原理的保温容器,只不过要确保液氢的低温。如果用金属氢代替液氢,火箭就能造得非常灵巧袖珍。金属氢应用于航空发动机上,可以极大地增加航速,超过音速许多倍。由于相同质量的金属氢体积只是液态氢的1/7,因此用它代替现在各国正在大力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在体积和重量上就能满足汽车能源的需求,能根本解决困扰大城市的交通堵塞引发的噪声和尾气污染问题。
最关键的是金属氢内储藏着巨大的能量,爆炸威力相当于相同质量tnt炸药的25—35倍,是目前已知的威力最强大化学爆炸物。国际上由于涉及原子层面的变化,将它和反物质弹、粒子束武器等同列为第四代核武器。用它直接作为引爆原子弹裂变反应的炸药,或是和氢的同位素氘、氚做成固态金属小球,由于其密度比其他形式(如气体或低温的普通固体)氘-氚混合物的密度高,可提高核聚变效率,氢弹的体积和重量都能大幅减小,从这个意义上讲,金属氢的出现才标志着手提箱核弹实用化。
不过金属氢概念已提出几十年,世界各国科学家都没获得实际的金属氢成品,就在于取得它的方法虽然简单,但相关工业制造能力跟不上。根据理论分析,只要达到上百万高压就能得到金属氢,但一旦放开压力,它又会恢复常态,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保存方法,但各国看中它的优势,仍不肯放弃,目前世界上的高压实验室已达100多个,都在为研究金属氢而努力。
由于金属氢一旦研制成功,很可能成为“穷人”的原子弹,因此早在上世纪40年代,中国甚至朝鲜都不惜余力投入研究,目前国内研制成功能产生200万大气压的压力机,并在实验室里获得了金属氢出现的实验数据,无疑离最终目标大大迈进了一步。
第八百一十三章 大仇得报
第八百一十三章 大仇得报
杨星告诉邢行楷,他能抢在世界前头得到金属氢,倒不是他的公司比国家科研机构本事还大,而是机遇和有的放矢的投资起到作用。自从集团在石墨烯上取得不小的甜头,让集团高层食髓知味,对科研特别是基础材料的投入非常巨大。
杨星本人深知道,仅凭他拥有的前世经验让公司超前发展,迟早都会遇到江郎才尽的那一天。如今这个时代,商业竞争异常激烈,“一招鲜吃遍天”是行不通的。无论是星云电子还是星辰制造推出的消费产品有多炫目,总会有过时的时候,而背后支撑它们运转的那些最基础的材料、电子元件等才是长久盈利的关键所在。
这种话他当然不会全讲明白,只是对邢行楷表示集团目前研发重点就是基础技术和材料,为此集团在内部设立了高额奖励金和对外猎头基金,这次金属氢成功发现,就是星斗研究院下属的科技情报收集单位偶然得知德国汉堡大学一个科研团队发表关于如何保存高压下金属氢容器的论文,正好这个团队的领导者是一名华裔学者,他和星斗研究院里一位基础物理负责人还是好友,经过友情和金钱的劝诱,他带着整个团队投入了星斗研究院怀抱。
这个科研团队打破传统制作金属氢的思路,认为其实只要压力足够,条件配合,谁都能做出能符金属氢,可如何保存住金属氢在撤销高压后的状态才是制成金属氢的关键。原苏联、rì本和美国都通过侧面数据认为生成了金属氢,可一旦放开高压环境,金属氢就消失无踪。
为解决这个难题,该团队提出设计一种特殊容器,在其内部生成强大磁场并保持超低温,在星斗研究院的大笔资金帮助下,才勉强保存下来微量金属氢材料。即便如此,也是世界物理学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试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