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和尚讲故事:戒嗔的白粥馆-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模灰行判囊欢ɑ嵊兴删汀�
戒尘哭得更厉害了,边抽泣边说,我画的是智恒师父不是你。
戒嗔听了一愣,智恒师父比较胖,而戒嗔偏瘦,如果戒尘画的是智恒师父的话,那么画得确实有些不太靠谱。
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戒尘,这种打靶一枪命中了隔壁靶子十环的感觉,戒嗔也挺理解的,只好安慰戒尘说,画画重在神似而不是形似,其实你的画风属于抽象派。戒尘稍微觉得安慰些,也慢慢收住了眼泪。
有天,镇里画画很好的贺施主来到寺里,特意向他请教了画画的问题。贺施主说,不如带戒尘去画些活的东西,也许能提高点水平。
戒嗔晚上睡觉的时候,在床上苦思,想到淼镇上有好些池塘,池塘里有不少人家在养鸭或养鹅,下次不如带戒尘去那里看看。
有天和戒尘说了这个想法,戒尘开心地拿着水笔和画板随我一起下山了。
山下不远处就有个面积挺大的池塘,这个池塘没有多少植物,只有一些鸭子和大白鹅在塘上游荡。
我和戒尘坐在池塘边上的柳树下,有风从塘上吹过,带着水波一道道飘动。看着戒尘在画板上画画,他认真地一笔一画地画着。戒嗔正准备说,你看你把这个鸭子画得多好看,忽然见到戒尘画了一个长脖子出来,原来他是在画鹅,赶快把到了嘴边的这句话又吞了回去,若再刺激了戒尘就不好了。
忽然有些奇怪,不知道为什么那些鹅都大部分集中在我们面前一块塘面游动。戒尘忽然说,师兄你看,池塘上有一根铁丝。仔细看水面,前方不远处果然横着一根铁丝,大部分鹅游动到铁丝附近,便调头游了回来,只有少数低着头游了过去。
戒尘说,这些自由自在的鹅遇到铁丝也不得不低头呀。
有时候,不得不低头是件很无奈的事情。但是不肯低头的鹅,始终越不过铁丝,而那些狼狈低头而过的鹅,却成功地游到了广阔的天地里。
第32个 程老施主的竹雕
淼镇的附近有一个湖,叫平湖,平湖的面积非常大,并不是天然而成的,是个人工湖。淼镇地处江南,周围的山很多,平湖就在群山之间,平湖之水来自附近的山泉,而周围居民所用的自来水也是从湖水里处理而来的。
这里附近没有工业,居民的大多副业是制茶和小手工艺品,这几年曾经有多个外地的大企业想来附近镇上发展,由于担心造成污染,居民们竭力反对,那几家企业最终还是被拒之门外,也正因为此,平湖和周围的几个镇旅游业越发发达了。
在平湖周遭的众多手工艺品中,最出名的就是根雕和竹制品。平湖附近有一座小山叫石山,石山里并不是产石头,而是产竹子,这里的竹子和大多数的地方生长的竹子不太一样,有几条天然的纹理,渗透在绿色竹子的外表,所以用石山上的竹子做成的工艺品的确很特别。
名气传出去后,不少竹器加工的人家都到这里采竹子。所幸竹子生长的周期很快,勉强可以供应需求。
石山里也住着七八户人家,家家都有人从事竹雕工艺。
这里做竹雕最出名的艺人是一位姓程老施主,他最擅长做竹雕笔洗架,他的笔洗架没有寻常人家惯于雕刻的龙凤呈祥,也没有麒麟送子,程老施主喜欢在笔洗架底端寥寥的勾勒着几片树叶,几个不明的符号,看过的人都不明白这些是什么图案,却都有种震撼的感觉,很多人觉得奇怪,这些平淡的不知何物的东西何以如此撼动人心。
程老施主自己不会去附近镇里摆摊,会有人专程去山里找他收购,收购的人只是出个不高的价格,便拿走了他的作品,然后拿到旅游区以几十倍上百倍的价格贩卖,即使有附近的工厂成批的生产竹雕,价格也非常低廉,但是程老施主的作品只要一出现便会抢购一空。
后来,很多人甚至开始仿冒程老施主制作一些伪作。
记得有次有人问程老施主,为什么要把这些精美图案刻在常年无人窥见的笔洗架底端,
程老施主说,因为我雕刻之时,根本不会在意,谁会看到我的作品,或者它能卖多少钱,更不会在意谁看了我的东西后会如何去想。
也许只有对其他事情的无心,让自己的精力专注于作品之上,就是程老施主产生好作品的原因吧。
你的心思始终只有一个,想做出惊人的作品,就千万不要分心在其他问题上。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33个 智惠师父家的高考生
有次智惠师父接了一个亲戚的电话后,就坐在椅子上叹气,我们都很紧张,怀疑他家里出了什么事情。
过了会智惠师父让我和戒傲去收拾一间屋子,说他在城里的侄子要来看他。智惠师父粗略地介绍了一下他的侄子的情况,他侄子高三,在城里上学,今年参加了高考,平时成绩很不错,只是今年考试恰好距离重点本科差了一分,智惠师父说他侄子现在情绪低落,所以他的家人便让他上山来天明寺散散心。
我们也为他侄子感到可惜,如果是差很多分,可能还是说明实力不济,差一分就很让人遗憾了。
忍不住又有些担心,智惠师父的侄子不会因为一分之差就想不开要出家吧?出家本不是坏事,但是若为了执著于某事想不开而出家,也许以后会后悔的。
还好智惠师父说他侄子只是来这里散散心,并不是要出家。
收拾完屋子,智惠师父又叫我们协助他从网上搜些关于今年高考的资料下来,等他侄子来的时候,智惠师父也好帮他分析分析原因。
从网上查阅了不少篇资料,原来智惠师父的侄子所在的安徽地区,今天高考分数普遍较低,翻着翻着,终于找到了一篇权威专家的分析文章,专家大约列举了十几条关于分数较低的原因,从教育环境、考生素质到天气状况分析得透彻明白。智惠师父很高兴,仔细看着这篇文章,感慨专家的能力,可以由小及大。
过了几天,智惠师父的侄子上山来了,大家说话的时候都很谨慎,不敢轻易提起高考的事情,倒是智惠师父的侄子满不在乎的样子,仿佛没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发生过。
大家都特别紧张,因为有时候强行压抑自己的不快,不肯把它们释放出来,是件很棘手的事情,反而容易酝酿更大后患。
智惠师父平日也挺会开导人的,不过这次还真有些慌了手脚,身在局中的人总不如站在局外的人自在。
大家偷偷聚在一起商量,最后智惠师父还是决定亲自去开导侄子,把话挑明了,不能让他侄子把事情窝在心里。
不过智惠师父还是不太放心,把准备好开解他侄子的话,让我们当听众反复练习了几回。智惠师父说的话很感人,都不太像出家人应有的淡薄的人生态度了,我强行忍住,才没有掉来泪来。
智惠师父走进他侄子的房间,我和戒傲躲在门外听着,戒傲说,等会一定能听见哭声,刚才智惠师父说话的时候,我差点掉下眼泪。
哭声始终没有传来,过了一会,反而听见屋子里传来大笑声。
吃惊地和戒傲对望,智惠师父打开房门让我们进去,原来智惠师父的侄子所在的安徽地区今年高考分数低,是因为漏统计一题的分数,而智惠师父的侄子加上这题的分数,恰好达上了重点大学的分数线。
不由得替智惠师父的侄子感到庆幸,晚上回到住处,打开电脑,翻开新闻,又看到一篇关于统计错考分会造成多大不良影响的问题的文章,前前后后也列举了十几条,看着觉得文风熟悉,原来又是上次那个分析分数较低原因的专家的新作。
生活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仿佛站在高处的人所说的话也不一定是正确的,看任何问题都应该多一些自己的判断,不要盲从。
第34个 庭院里的阳光
我们天明寺不是一个香火很旺的地方,但也会有全国各地的香客过来进香。我有一个很调皮的小师弟叫戒痴,今年只有十一岁,比我进寺的时候还小。他喜欢在寺庙中爬上爬下,智缘师父经常说他不像修行之人。
前几年附近开发了旅游区以后,开始有外国人来寺里进香。刚开始那些外国人进寺,几个年纪比较小的弟子,比如戒痴,就会稀奇古怪地看着他们。
好奇心人人都有,就好像我们去镇里的时候,也时常有人古怪地看着我们。
香客里有外国人,但主要还是中国人居多,毕竟我们不是什么名山大寺。
有位姓李的太太,每年都会来寺里好几次,虔诚地在佛像前跪拜,还会给不少香火钱。来的次数多了,也就熟悉了,师父们对她也比对其他香客客气些,也许这就是在佛堂前走动的修行者和佛堂里端坐的菩萨的差别,出于淤泥的莲藕依然有一层层薄薄的外皮要被染黑。
李太太有时候也会拉着师父聊天。我们知道她先生是城市里做官的,从前做小职员的时候,生活很安稳,也很快乐。现在先生的官越做越大,有人开始嫉妒,开始眼红,每隔一段时间便有人写各种各样匿名信邮寄到纪检部门,揭发她先生的种种事端,各种谣言从来不断,时不时还有人窥探他们的隐私。李太太常常为这些事情担忧,连睡觉都不安稳,担心先生会出事,所以每年李太太都要来寺里许愿,而许愿的内容中,最最重要的就是求佛保佑她先生,官运亨通,不遭人嫉。
李太太说到伤心之处,几次落下泪来。她问智缘师父,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比如做些法事和护符什么的,她也非常愿意去做。
那次智缘师父告诉她,只要虔诚地求佛保佑,自己所做的事情问心无愧,自然不会有事。
李太太对这样的回答也不是非常满意,她依然不放心地追问智缘师父。
智缘师父便指着寺庙的院子对李施主说:“愿佛光可以像庭院里的阳光一样普照到施主的家人吧。”
李太太很满意地走了。
下午时分,戒嗔走到屋外,发现庭院里的阳光虽然强烈,但总有几处角落无法照射到。
师父说,如果想被阳光照耀,就只有站在庭院中间,如果一味地躲在角落里,佛也没有办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35个 目光的所在
还是说说那位李太太的故事。
李太太和其他香客是有一些不同的,她在寺里待的时间比较长,有时候还会住上一两天。
我们的客房并不在寺院里面,而是在寺院外不远的地方。
有次李太太在佛堂里看到了戒痴,下午便问智缘师父,寺庙里那个很可怜的小和尚是谁?
智缘师父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李太太觉得戒痴很可怜呢?
李太太说:“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
其实,并不是寺里穷得没有钱给戒痴做衣服,而是戒痴太调皮,在寺里上上下下地乱跑,有时候,还跑到茅山里爬树摘果子,从树上摔下来很多次,却执意不改,给他做的新衣服没有一件不被很快穿破的。寺里没有条件给他经常做新衣服,智惠师父看见了就帮他补补,没有看到他便穿着破衣服在寺里乱跑,有的衣服甚至连袖子都少了一只。
这次有施主指了出来,师父便交代戒嗔给戒痴找套新的僧袍穿上。
下午去给戒痴换衣服,交代他以后不要再穿破衣服乱走动,这样影响不好,进香的施主们会以为我们寺欺负小和尚的。
戒痴张着手,让我帮他穿衣服,手脚兀自不老实地在新衣服上拉扯。好不容易替他换上新衣,戒痴忽然问我,上午那位可怜的太太是谁?
戒嗔也很奇怪,追问了几句,才发现戒痴口中的可怜太太居然说的是李太太。
李太太的衣着讲究,身上看起来总是金灿灿的,脖子上的项链的成色比佛像上的金漆还要货真价实,我实在看不出戒痴有什么可以可怜李太太的地方。
戒痴说,你看她虽然衣着华丽,但她的眉头一直紧锁着。
有时候,看一件事物的方法确实很奇怪,即使是对同一件事情做评价,又即使在同一个角度望过去,目光如果落在李太太眉头上就会觉得她很可怜,如果目光落在李太太的衣物或金链子上,可能反而就觉得自己可怜了。
或许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应该盯着它的某一点看。用自己的长处看别人的短处,容易让你滋生无谓的自大情绪,若看到别人的长处恰恰是自己的短处,或许又会让自己觉得自卑,唯有看清了所有,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自大和自卑也不会出现了。
。。
第36个 戒嗔的洗发水
那天智缘师父在讲故事的时候,忽然有事,便让戒嗔临时替他讲了一则故事。
因为是第一次讲故事,虽然讲得不好,可是施主还是挺支持戒嗔的。
有位女施主说,要送戒嗔一个礼物,作为戒嗔讲故事的奖品,戒嗔急忙推辞说不要,可是女施主已经走了。
第二天一早,女施主来到寺里,手中拎着一个小纸袋,她交到戒嗔手中,说是送给戒嗔的礼物。戒嗔打开纸袋,里面有个精美的小盒子,几位师兄弟都很好奇,便让戒嗔打开看看是什么礼物。
谁知道女施主阻止住戒嗔,让戒嗔到晚上才能打开,戒嗔笑着答应了。
女施主笑眯眯地向我们告辞,我觉得她笑得有点诡异。
到了夜晚,整整控制了一天的好奇心的师兄弟们集中在我的小屋子里,等待我打开礼品。撕开严密的包装,打开小盒子,大家哑然失笑,里面居然放着一瓶洗发水。
想到施主的笑容,原来施主在拿戒嗔开玩笑,这个礼物虽然不能说不好,不过对我们太不实用了。
几个师兄弟笑着散开了。戒嗔打开洗发液的瓶盖,有种淡淡的香味飘荡,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智恒师父的手中多逃几次,让头发长长点,早日争取用上洗发水。
把洗发水放在水池附近的地方,便暂时没有管它了。
有天早晨起床,看到洗发水的瓶子倒下了,有些洗发液还留了出来,伸手把瓶子扶正,也没有在意。
早饭的时候和戒傲聊天,发现戒傲身上有点香,细细一闻,居然是洗发水的香味,并不戳穿他,只是心里好笑,原来戒傲虽然笑话戒嗔得到的礼物,然而他们自己却偷偷地使用了。
碰见小师弟戒尘,他的身上居然也有这种香味,心中有些疑虑,难道小师弟戒尘,也偷着用了洗发水?平时帮他洗头,他都苦恼得很,泡沫一多,就居然自己主动洗了?
坐在佛堂中念经,鼻子中淡淡的香味又传来,环顾四周,不知道来自哪里。身旁的一位师兄忽然偷偷拍我一下,他说,戒嗔,你今天身上为什么这么香?
戒嗔惊异,在身上找寻,抬起衣袖,发现袖子的拐角上沾了一块洗发液,因为是扶瓶子的时候擦上的。原来上午经常闻到的香味并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来自戒嗔自己身上。
似乎每个人都习惯把任何不好的事情,先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其实若从自己身上找起,反而更容易找到。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37个 茅山的雪
淼镇附近的居民,自古就有一个保护环境的优良传统,很少有人在山上乱砍滥伐,所以茅山上的植物特别多,野花野树,郁郁葱葱,山上有不少棵很有些年头的大树。戒痴和戒尘两个小和尚,有时候溜出寺去,把粗大的麻绳拴在粗壮的枝干上荡秋千。
那年冬天,雪下得很大,寺里的师父们都在发愁,这么大的雪要是再下上几天,下山采购粮食都会困难了。这种天气,依然有人高兴,戒痴和戒尘在寺门前面乱跑,打雪仗,堆雪人,玩得不亦乐乎。孩子毕竟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