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龙骨-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香,略停片刻,便朝塔东院墙根的一株大槐树下走去。
这株古槐据说与寺院同龄,至今亦已栉风沐雨走过了千年沧桑。但此时,老槐下仍空无一人,只有冷飕飕的寒风在陪伴着它的孤寂。
赵凤章走到离古槐丈许之遥的一处石阶上,一边散漫地看着远处的景物,一边静静等待着要与他接头的人。
由此凭栏东望,可见城外的龟背岭上文峰宝塔一柱擎天,笔走云端;回身西眺,正可将依城而过的浊漳河尽收眼底。由浊漳河而西,则是一片萧瑟荒凉的沙滩野岭。虽然此时的滔滔浊漳已冰冻成了一川素净的琼玉,可每逢盛夏洪流突涌,河患成祸,灾害殃民的那种惨状,却又无比清晰地映入他的眼帘。唉,天灾不解民苦,更哪堪为政者又如此昏庸,常令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险境,真是民不聊生!
万叠峰岚斗大城,下车环顾为逡巡。
枌榆零落商封旧,里社萧条劫后民。
空负陈平天下志,聊为元亮宰官身。
私心身切求雏牧,富庶何时转瘠贫。
他想起清代一个名叫葛士达的知县在到任漳源时写的一首诗。是啊,连封建社会的一个七品小官都懂得体恤民本,可如今,近半个世纪过去了,面对如此破败的漳源之地、华北之地、中华之地,我们的所谓政府却视而不见,见而不痛!真是是可忍,熟不可忍!这样的政府既然不为国家民族所想,不为黎民百姓所思,那我们就只好让它滚蛋,让它灭亡!
一股凛然之气如熊熊烈火,陡然间在赵凤章的胸间燃烧起来。想着想着,不由就抬起脚猛地一跺,却不防,他的身后忽然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
“这位大哥,你是来进香的还是来观光的?”
赵凤章急忙回头,只见一个跟他年龄相仿的男子已站在他跟前,正朝他微微地笑着。男子中等身材,脸色黝黑,长得敦实憨厚。特别是两道浓眉,又黑又粗,就像是专门用墨汁描了一般。那神情,颇有几分古书里描写的猛张飞或是蔚迟恭的样子,只是比起那两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勇将来,要显得年轻英俊许多。
赵凤章看着他有点眼熟,一时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对方仍在微笑着看着他。赵凤章一回神,看看四周,忙回答道:“我只进香,不观光。”
“进香何求?”
“普度众生。”
“赵先生,赵凤章同志。”对方已是掩饰不住地满脸惊喜,说话的声音却压得很低。
赵凤章惊疑道:“你……”预定的接头暗号是对上了,可他不知道对方为什么会叫上自己的名字。对方又低声道:“我叫李梦楼,南乡金藏武术会的。你忘了?去年秋天,在我们会馆,你还给我们作过一次国内形势的报告呢。”
“哦——”赵凤章一拍脑门,“原来是你,怪不得刚才一见,就觉得有点面熟呢。”
武术会和读书社都是共产党在漳源县早期活动创建的外围组织。按地下党负责人贺玉庭的指示,武术会以习武卖艺为名,专门在全县各区各村招募身强力壮和思想进步的青年入会,李梦楼正是武术会的会长。赵凤章则是读书社的负责人,其组成人员主要是以进步教师为主,同时也吸收和发展进步青年。
其时,武术会已拥有会员百余人,读书社已有会员六十余人,而且,已秘密发展赵凤章、李梦楼等中###员五名、共青团员二十余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五名共产党员,便是漳源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共产党的生力军。正是在他们的引领下,漳源人民揭开了漳源革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天色渐晚,寺庙大殿响起僧人们抑扬顿错的诵经之声。赵凤章从槐林深处站起来,与李梦楼依依惜别。
此行他向李梦楼传达了特派员贺玉庭的两项重要指令,一是近期对敌斗争的任务和方法;二是在腊月十六带着他新发展的党员,赶到西川的刘家圪洞参加党的重要会议。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龙骨 第八章(5)
赵凤章与李梦楼分手后,就直接住进了省立八中。在中学,他首先拜望了当年的国文老师,然后,又在老师的帮助下走访了十多位进步教师。
学校是文化的摇篮,而且往往总是接受和传播新思想的前沿。省立八中是省内名校,这所学校有着优良的传统,这里不但教风正,学风浓,而且,让赵凤章感受最深的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对国事保持着最为热切的关注。这一点,是在他教书的那类乡村小学校里所无法感受到的。但有一样,是无论乡间还是县城,对于为人师表的教书先生来说,几乎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生活上的清贫和思想上的郁闷。当然,生活的清贫倒还可以忍受,因为由此带来的只不过是肉体上的苦楚;而思想上的郁闷,甚至愤懑,却使他们这个过分看重精神享受的群体倍感痛苦。毫无疑问,这种痛苦就像一张厚厚的黑毯子,正严严实实地覆盖在大家的头顶,让他们由郁闷而窒息,由窒息而死亡!所以,大家都在期盼着有谁能将大手一挥,一把掀去这张毯子,或是拿根尖尖的椎子,在上天面捅个窟窿。这样,才可以昂首而立,才可以新生,才可以战胜死亡!
当然,省立八中毕竟不同于闭塞的乡间野里,所以,这里自然也就有人知道在中国,已经有人在许多地方开始掀去这张黑毯子了。而且,他们所做的不是仅仅在这毯子上捅个窟窿,而是把黑沉沉的天也捅了窟窿。
赵凤章兴奋地听着大家的交谈,幸福地感受着大家的喜悦。此时此刻,他多么想告诉大家,快了,快了,这种日子就快要来到我们的身边了!但铁的纪律和残酷的现实告诉他,在眼前,他只能把所有的兴奋和冲动都深埋在心中……
第三天,赵凤章离开县城回到凤凰圪嘴。
大龙骨 第九章(1)
一
赵凤年在庙岭镇给白粉珍抓药时,无意中得到一个重大收获。
就在他从药铺里抓好药刚走到庙岭街上时,两个小混混不知为什么就在当街上扭打起来了。小镇平时本来就没有什么热闹之事,这一下一见有人打架,呼啦一声就围过一大群人来。赵凤年本来是不准备看热闹的,却不知道怎么就给人们挤到圈子里来了。
这时候,被压在下边的一个混混已被上边这个一拳打了个满嘴血污,用手一抹,却又抹了一脸灰土,活脱脱成了戏台上的三花脸。众人见状,一阵哄笑,有人就喊“再打”。上边这个却不听大家起哄,拍拍手上的灰土便站了起来。下边那个也一骨碌爬起来,掂掂裤子,揩揩嘴,脑袋一歪就喊道:“疤小子,你好本事再动老子一指头!”那被喊作“疤小子”的便又挥起拳头比划着要打,却也并不真打。被打的这个一看更加气壮,一蹦三尺高:“疤小子,你吓唬谁啊?你又不是黑脸汉李胖大,你以为老子会怕你?”疤小子被他这样一激,真的就要挥拳又打,对方却一边喊一边直往后撤。这时,人群就有人说:“疤小子,你也就是软的欺硬的怕,见了好汉圪蹴下。李胖大咱没见过,凤凰圪嘴的蛮牛咱可认识,你忘了?那年赶庙会,不是你让人家掂住脚拐子扔到戏台上的?”
疤小子不吭声了,只冲那人翻了翻白眼,又朝被他打破嘴巴的那人瞪了一眼,这才拨开众人走了。大家看看没热闹可看了,又议论几句,也就各自散了。
赵凤年见大家都走了,就过去拦住那个“破嘴巴”。那人以为又要挨打,吓得赶紧就要跑开。赵凤年赶忙笑着说:“兄弟,别怕,我跟你打听个人。”
“谁?”
“李胖大。”
“破嘴巴”一愣:“干啥?”
“打架。”
“破嘴巴”一听却笑了:“李胖大又不是打架的,他只会打鬼。”
赵凤年有点不相信似的又问:“你听谁说的?”
“咱镇上张二家婆姨就和李胖大是一个村的,都是她回来给大家讲的,听说可凶哩……”“破嘴巴”说着说着发觉走题了,便又说道:“要找打架的,我告诉你个厉害人,从这里翻过山,老龙岭上凤凰圪嘴赵家老三,外号叫蛮牛……”
赵凤年没等他说完,一拍胸脯满脸骄傲地说道:“那是我三弟赵凤堂。”
“破嘴巴”又是一愣,端详他半天,才疑疑惑惑地问道:“那你找李胖大打谁?”
赵凤年诡秘地一笑:“就是你刚才说的,打鬼!”
赵凤年打听清李胖大的消息,却并没有急着去寻找。相比之下,他倒是更相信他二弟的医术,所以就急匆匆地先把赵凤章开的药取回来给白粉珍熬上。
当赵凤章回到家里的时候,正好赵凤年已经把他开的三服中药都给白粉珍熬着喝了。他回正房歇了歇,正准备过去看看白粉珍喝了这药怎么样了,忽然就听西房里一阵歇斯底里的叫喊:“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黑脸汉李胖大!”赵凤章正在疑惑,从门里已看见赵凤年端着一盆屎尿出来了。他赶忙就出去问道:“大哥,你怎么没去给大嫂抓药?”
赵凤年苦笑一声:“都喝完了,可越厉害了。你看,连屙尿都不出门了。”
赵凤章也不好再说什么,就又先回了正房里,但心里却是想不通,平日里他给别人看病开药方,不能说是包治百病吧,可也常常是药到病除,可今日给自家人看,反而是一点作用也没起。正想着,赵凤年也进来了。赵磨锁和赵周氏也都长吁短叹。赵凤年却忽说:
“你们不用焦急了,我已经打听到一个好医生。”
赵凤章忙问:“谁?”
赵凤年一笑:“黑脸汉李胖大。”
赵凤章有点不相信:“就是大嫂经常喊的那个李胖大?”
赵凤年点点头,说:“我已经打听好了,这个人就是南乡金藏村里的。”于是,就把在庙岭抓药碰到的事情给大家说了一遍。
大龙骨 第九章(2)
赵磨锁老两口便催道:“那你还不快去请人家来?”
赵凤年发愁道:“听说这个李胖大很厉害,我担心请不动人家。所以,我想让三小跑一趟,咱先礼后兵,万一他不想来,就让老三把他硬给弄来。反正,咱也是为了看病,想他也不会怪罪的。”言罢,就直看赵凤章,想等他发话。
赵凤章从一开始听大哥说起李胖大,就觉得有点疑惑。又听说他和李梦楼是一个村的人,想要说什么却又不方便说。其实,神鬼之说,他一向是不相信的。现在大哥等他发话,就是担心他不同意用这种办法来给大嫂看病。可现在大嫂已经病了一个月了,眼见这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却是没有个好办法。算了,眼前也只能是去试试了。
“大哥,得病乱求医,现在也只能这样了。不过,告诉老三,去了金藏,可千万不能跟人家动粗。”
赵凤年听了,立马就下张村找赵凤堂去了。
赵凤章本来是计划顺路回来再看看白粉珍的病情,然后再给她开点药就返回他教书的学校去了,现在一听他大哥说起这么个李胖大,反而倒激起了他的一片好奇,心说我倒要好好看看李胖大究竟是怎样捉鬼的。这样一想,也就又住下来了。
二
李胖大家住南乡金藏村,平时除了好习武练功,每年正月天组织一干子年轻人闹武圪榄串村子,十五、十六进城排街闹红火,也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受苦疙瘩庄稼汉。
有一年夏天,他赶着牲口在村后圪梁地里翻麦地。已是大晌午了,他忍着饥饿和炎热坚持把地全犁完,又把牛赶到离庄稼地较远的一道坡上去吃草,这才返回地头吃家里送来的午饭。
这时候,给他送饭的妹妹已回去了。等他揭开地头的饭罐子,里边却空空如也!难以忍受的饥饿让他万分恼火,可四下瞅瞅,大晌午天,别说是个人影,就是连只飞鸟、兔子也看不到。他想,可能是狐狸或是獾子之类的野兽把饭给偷吃了。这样想着,过去就从犁杖上卸了根枣木炮杆①,掂在手里就沿着地头寻找起来。可等他连着转了两三块地,也没有看见有一只野兽的影子,倒是在山崖跟底,有一个塌开口子的寄埋墓穴。李胖大弯腰朝里一看,里面的棺材已经腐烂成了黑乎乎的一堆,但墓道口上摆放着的一双童男女纸扎,却完好如初。那“男童”已被当初的建墓者特意扭歪了头,那“女童”却还是眼不斜头不偏,直端端地面朝墓门。
这显然是犯忌的。因为按老百姓迷信的说法,放置在墓道里的“童男女”,如果不把他们的头给扭歪,他们就不会老老实实呆在阴间服侍他们的主人,就会成精作怪,跑到阳间来祸害人。果然,再一细看,就见那“女童”的嘴角上竟然还粘着几粒米饭!李胖大大骂一声:
“狗东西!胆敢偷吃我李胖大的饭!”抡起手里的枣木炮杆就朝那“女童”狠狠打去,只听“吱”地一声尖叫,从墓道里窜出一股冷风,“嗖”地擦肩而过……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这事慢慢就传开了,李胖大也因此名噪一方。
三
天快黑时,赵凤章正在王月娥家坐着,他老三赵凤堂忽然就一头闯进来了:
“二哥,我已把李胖大请到了,大哥让你回去哩。”
赵凤章满脸欢喜。他也是好长时间没见赵凤堂了。“你没怎么人家吧?”他担心地问。
赵凤堂一笑,说:“二哥,要说这事还全凭你了,要不是有你的脸面,人家是说什么也不会来的。他真要是不来的话,说不来我可就真把他给硬弄来了。”
赵凤章忙问是怎么回事,赵凤堂说:“刚开始人家说打贼倒还能来两下子,打鬼可是从来也没有的事。后来,我说从俺凤凰圪嘴来一趟不容易,你要不去,我就是背也得把你背去。没想到,人家一听凤凰圪嘴,就问说认不认识赵凤章。我说那是我二哥。那人哈哈一笑,说不来对不起你二哥,要来了,等他知道了非骂死我不可。”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大龙骨 第九章(3)
赵凤章更觉奇怪了,这李胖大什么时候认识的我?莫非也是那次在武术会讲国内形势时认识我的?
王月娥看他疑疑惑惑的,就催他赶紧回去。
王宝龙一听说来了捉鬼的了,也想去看个究竟,于是就跟了赵家两兄弟赶紧往凤凰圪嘴这边而来。
赵凤章进了家门,他爹娘和大哥赵凤年正在正房里陪着请来的李胖大说着话。那李胖大一见赵凤章回来了,就忙不迭地从炕沿边上站起来。赵凤章一看,嘴里直乐,敢情李胖大就是李梦楼!
李梦楼解释说,胖大是他的小名,在村里是很少有人叫他的大名的,就连四乡八村认识他的人也都是叫他李胖大。
原来,李梦楼刚出生时,就生得又胖又大。在漳源,说小孩子生得肥胖,就只用一个胖字来形容。所以,他的父母就给他起了个小名叫胖大。
赵磨锁一看两人认识,也高兴地说:“这敢情好,这敢情好。刚才我还和他讲,说咱这老龙岭上和他那金藏村,五百年前可都是岭下牛村的同一个老祖宗。你们看,还真让我说中了,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
赵凤章重新又把李梦楼按到炕沿上坐下,笑着问道:“你这是从哪里学得这捉鬼的大本事?”
李梦楼却是一副难为情的样子:“徒有虚名,都是人们瞎编的,不知怎么就传到你们这里了。你看这事,我要不来,怕对不起你,我要是来了……”
赵凤章就接上说:“又怕我骂死你。”
李梦楼一听也笑了:“我可事前说清楚,今天我是第一次给人看病,而且,还不知该怎么个看法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