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拆解气候异象之谜:2012地球悬念-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这份报告也指出,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黄河三角洲,已“跻身”这一危机榜上最严重的一级。上海平均标高是4米,而黄浦江涨一次潮就高达5米多,再继续沉陷2米,上海立刻就会陷入汪洋。
这份研究成果,是研究人员对各地三角洲卫星图像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他们根据各三角洲地区受威胁的程度将其分为5个等级。长江、珠江和黄河三角洲面积约为16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亿。不过,中国专家表示并不认同中国三大三角洲已濒“最严重级别”的结论。
对此结论,一直关注沉降问题的上海地质学会秘书长、地质学专家刘守祺表示,三大三角洲的地面沉降问题确实很严重。数据显示,地面每下沉1毫米,所在城市就会有2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损失。不过,他并不认同三大三角洲已濒”最严重级别“的结论。刘守祺认为,目前中国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地面观测数据测量地面下沉幅度。与此相比,通过卫星图片测量在精度方面存在很大限制,测量数据并不一定准确。
无论沉降处于何种级别,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地面沉降已成既有事实。据媒体报道,近20年来中国地面沉降大有蔓延之势,从过去的上海蔓延至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和华北等广大地区,95个城市受到地面沉降的威胁。到2003年底,北京已经形成5个地面沉降区,累计沉降量大于50毫米的已达2815平方公里,最大沉降量达722毫米,并呈加快趋势。
此外,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这份报告还特别指出,珠江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在面对地面下陷以及海平面上升的威胁的同时还要经受台风的考验,每年都要遭受严重的洪水威胁。
2.最可怕的珠江三角洲
在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是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国家之一。2007年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编写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得以发布,展现了我国近百年的气候图景:近100年来,我国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升高,升温幅度约为℃—℃;近50年,我国增暖尤其明显,平均地表气温增加℃,增温速率为℃/10年,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地球劫难(19)
“近50年来广东年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10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增温速率最高,达℃/10年。” 广东省气象局区域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首席专家杜尧东博士表示。由此看来,珠三角地区近50年来的快速升温已经使得其成为我国主要的增温地区。杜尧东博士进一步预估“广东未来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到2020年将可能曾暖℃,2050年增暖℃。”
与气温上升保持增长相仿的是,我国的沿海海平面也呈现上升趋势。
2008年1月15日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发布了《中国海平面公报》,报告披露: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度为每年毫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08年沿海海平面为近10年来最高,比常年高出60毫米,与2007年相比,总体升高14毫米。区域特征为南海沿海升幅明显高于北部,相较常年,海南升幅最大,已经超过了80毫米,山东、江苏、广东和广西次之,升幅均介于60—80毫米之间,而辽宁、河北、天津、浙江和福建升幅均低于60毫米。
联合国最权威的气候研究机构IPCC最新的报告指出,由于受到海平面上升和地质下陷的双重威胁,全球有2/3的三角洲濒临沉没,其中,最危险级别的包括了中国的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也即天津、上海、广州等我国最发达城市。报告说,如果未来海平面上升1米,北冰洋在2020—2037年间某一年夏天融化,这部分地区将面临最严重沉没的威胁。报告中提出,次危险区覆盖了越南的湄公河、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以及孟加拉的恒河。
另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在过去10年中,全球33个大型三角洲地区中有85%曾受到严重洪涝灾害,已导致26万平方公里土地受淹,海平面上升将会加重这一趋势。
不过,我国专家表示并不认同我国三大三角洲已濒“最严重级别”的结论。
2008年中国海平面再创新高,发人深省。原中国气象局局长、中科院院士秦大河预计“未来海平面将继续升高,到2050年约上升12—50厘米,珠江、长江、黄河三角洲上升9—107厘米。”
中国测绘科学院专家则指出,我国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大的当属珠江三角洲。
令人忧心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绝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不到1米,其中有1/4的土地在珠江基准面高程①米以下,大约有13%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广州、佛山、珠海、中山、东莞等大部分地区高程在珠江基准面—米左右,许多地区目前靠堤围防护。
①高程:是指某一点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
三角洲中被列为最危险区的,除了中国三大三角洲外,还包括法国的隆河三角洲、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这些地区也都是人类最集中的居住地之一。
2007年,广东省气象局首次发布的《广东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也证实了这一影响的严重性,“按照现在的情形,2030年,海平面将上升30厘米,珠三角可能有1153平方千米的土地被淹没,受威胁最大的有广州市区、珠海市和佛山市,经济损失约560亿元;如果在无防海潮设施情况下,淹没面积甚至可达平方千米,范围也将扩至中山、东莞等”。
针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广东省气候中心生态与农业气象首席研究员、中国气象局灾难评估专家杜尧东博士也表示“这不是危言耸听”。 他表示,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海水体积膨胀和冰川融化,广东沿海乃至全球海平面上升存在加速趋势。同时,他还警告,海平面的升高会抬升风暴潮位。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地球劫难(20)
事实上,最近十年,广东沿海遭受强风暴潮的影响频率已经增加了倍。2008年,广东更是遭受了强台风“黑格比”带来的百年一遇的风暴潮。
2008年9月24日早晨,黑格比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强台风夹着暴雨横扫广东,据广州大石水文站的记录,当时水位最高达米,比历史纪录米还要高米,属于1899年以来广州9月份的最高水位。这场强台风造成广东、广西、海南三省万人受灾,倒塌房屋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杜东尧博士表示;气候变暖对台风生成数目和登陆个数的影响尚有很大不确定性;但全球气候变暖;海温升高;水分蒸发增加;水蒸气凝结放出的热量给台风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因此导致台风强度增强。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雷刚则指出,“风暴潮对海岸和高潮滩的冲刷极其严重,一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侵蚀结果往往超过正常潮汛下整个季节的变化,其中一些突出后果在以后若干年仍会显示它的影响。”
而2009年,我国台湾遭受的“莫拉克”台风袭击,更是酿成台湾气象史上伤亡最严重的一次飓风。台风登陆台湾后带来了创纪录的雨势,大雨诱发台湾中南部与东南部的严重水灾以及山崩、山洪暴发、泥石流……
这次水灾被称为“八八水灾”,距离上一次台湾史上最严重的“八七水灾”过去刚好50周年。据官方统计,这次水灾共造成701人死亡、55人失踪。
我国沿海地区在近年来频繁遭遇台风袭击。200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22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偏少个。其中有9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偏多个。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复杂多变,登陆地点集中在华南沿海,总体上强度偏弱。
3。 上海2050年“下海”?
位于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的上海可能也难于幸免。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预测,到2050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30厘米(有科学组织认为这个数字是70厘米),上海地区大约万平方公里可能被淹,这个面积将超过整个上海的一半之多。而前英国《卫报》环境版主编、自由撰稿人保罗·布朗,认为全球变暖令海平面上升这一问题中,上海被认为是危险系数较高的城市之一。
很多年前,人们就很习惯地称上海为“上海滩”,仿佛这是一座充满欲望的冒险岛,从大洋彼岸、沿海地区登陆这个繁华世界,从这座城市出海去大洋彼岸。上海,作为中国较早开埠的沿海城市,从上个世纪开始就酝酿了独特的“海上风华”。而今,它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城市,更是成为中国与世界联结的窗口。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来,WWF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在全世界拥有将近520万支持者和一个在100多个国家活跃着的网络。
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为此致力于: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降低污染和减少浪费性消费的行动。这一次,在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哥本哈根会议上,WWF和其他国际组织一道,呼吁各国减排,便是以社会团体的责任心,为挽救濒临沉没的城市尽现力量。
· 中国海平面上升样本城市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地球劫难(21)
上海被视为气候问题的重点研究对象——它不仅使用太湖水,而且濒海而居,易受各种风暴潮的影响、城市建设带来大量的高层建筑,地下交通和超标开采水源让她面临“地陷海升”的危险。
事实上,全球变暖已使得上海受到十分明显的影响。在近50年,上海城区气温上升了℃,是全国同期升温的两倍之多,是全球数据的近4倍,与全球其他同类型的河口城市(比如阿姆斯特丹、休斯顿、新奥尔良等)相比也更为明显。
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也给上海带来了威胁。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是我国南北海岸的中心点,处于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目前上海市平均海拔仅为大约—米,最低处只有米。
“近30年来,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了115毫米,高于全国沿海平均的90毫米,比如崇明的东滩、浦东临海的很多地势低洼地区,则呈现‘陆地面积越来越少’的趋势。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上海的部分生态脆弱区可能会遭受致命一击,也将面临不同程度被淹没的危险。”复旦大学专家王祥荣表示。
· 2050年或遭淹没
据预测,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8—13厘米,有些地区会面临更大风险,到2050年,上海海平面将较1990年上升70厘米。按照国家海洋局的研究,在有防潮设施情况下,如果海平面上升65厘米,按照历史最高潮位推算,海水可能淹没包括上海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和江苏海岸13%的土地,也就是说,长三角富庶的多数城市,都将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经济损失可达2372亿元人民币,受灾人口达2349万。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认为,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在地域空间上也存在较大的异质性;综合脆弱性分析表明:最脆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崇明东滩、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及沿岸缓冲区;次脆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崇明岛北部、横沙、长兴两岛、南汇口、杭州湾沿海滩涂湿地和上海的主要水系;其他地区为弱度脆弱区或不脆弱区。IPCC进一步分析认为,上海的脆弱性指数与温度和降水成正相关,未来气候变暖可能会使上海地区变得更脆弱。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上海近50年降水灾害概率比前50年上升了个百分点;极端最高气温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上升,尤其是在2003出现了℃的极端高温;气温、降水和气流的变化加剧了风暴潮产生的可能性,同时风暴潮产生的损失也随之加大。“类似新奥尔良飓风的极端气候事件,在上海会不会有,我们的研究现在不能确定。但总的趋势是概率在增加。”王祥荣说。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减灾司司长林山青表示,海平面上升会加剧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及咸潮等海洋灾害。
沿海、沿江的城市都难以避免沉降,它们加重了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副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学教授汪品先,在路透全球环境峰会上说“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已经使全世界范围的问题;但是,在中国沿海城市中,上海和天津面临的挑战最严峻,主要因为土地下陷。”
2002年,由上海地质学家集体编写的《上海城市地质——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书中提到:自1921年上海首次发现地面沉降现象到1965年的44年间,上海下沉的平均数是米,最厉害的地方达到米,沉降面积已达1000平方公里。
地球劫难(22)
路透社2008年10月的一篇报道称,20世纪70年代,上海政府积极回灌地下水,土地下陷程度明显减轻,地表甚至有所上升。但90年代上海开始如火如荼的建设,地表又开始下陷。
尽管上海现在采取措施阻止过度抽取地下水,但研究人员担心,雨后春笋般的高楼将使地面下陷。
华东师范大学的地质学教授许世远说:“地下水使用多或高楼密度大的地区,(土地下陷)问题较严重。”权威建筑资讯提供机构安波利斯称,上海有大约1万座建筑高于10层,其中80%是最近10年建造的。
上海市地质学会的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守祺表示,2000年以前,上海沉降的速度是6毫米,现在已达10毫米,而从1921年至今累计沉陷已经超过2米。
导致地面下陷的主要原因在于地下水资源超采。同时,上海地区又是典型的软土地区,高速发展的城市使得超高层建筑从软土地区拔地而起,加之地下水的抽取,三管齐下,让上海不断下降。
加之,198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周边地区的乡镇企业兴起,它们不仅大量开采地下水,而且向地表河道不断排放污水,这使得地表水质普遍下降,地下水开采规模日趋扩大。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和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地区,都相继发生了地面沉降,在区域上和上海连成一片。
繁华的上海记载了中国自古以来的风云变化、留存了中国独树一帜的海派风韵,担任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军角色。难以想象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如果沉没会是怎样。
百年的时间并不遥远,包括上海在内被预测沉没的城市,如何力挽狂澜?站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转折点,这些未来的“亚特兰蒂斯”如何拯救自己于危难?柏拉图在《对话录》中告诉世人“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给人生观开的一个玩笑。”
(第二章 以下略)
结语
如果末日 没有赢家
我们所居住的这颗星球,被亲切地称为“家园”,因为正是她孕育了人类。对于她我们所知还很少,毕竟从人类启蒙发展至今也只是地球46亿年历史中的弹指一瞬。
但纵观这个“家园”的发展,不禁觉得她的存在真的很奇妙,似乎伴随着与生俱来的周期性与规律性,并且显得那么脆弱与敏感。从很遥远的时候起,在一段周期内,这种规律似乎就在平衡与失衡间摆动,并且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古时的人类运用粗砺和感性的记载诉说了地球的千年更替,甚至给出了他们对于未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