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儒教三千年(外一种:茶事遍路)-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来便不难理解了。毕竟焚书坑儒不是秦始皇的特权。

有朋自远方来(3)
孔孟和老庄是缠绕在一起的绳,之所以能够拧在一起,与他们都属于反体制的本性分不开。“反体制”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墨子的博爱主义也好,杨子强韧的个人主义也罢,或许都以不同形式,多少融入了“儒”中。尤其在反体制这一立场上,墨、杨两家的思想尤甚。
  相传,杨子姓杨名朱,庄子的姓名为庄周。两者读音有相似之处,因此有人猜测杨朱、庄周实为一人。
  在百花齐放的诸子百家时代,思想家们都在思索应该如何改革的问题,站在对立面的为政者对此极其反感,不愿施行改革。然而时代发展到了转折点,就必须选择改革的道路。诸子百家的思想虽然被体制接纳,例如儒学发展为体制化,墨学曾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等,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作出了让步、妥协,甚至不得不摒弃部分思想。
  在近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对儒教进行了严厉的批判,痛斥儒教在汉代时便卖身于体制,具有极度的保守性。五四时期的反儒活动中,曾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诚然,儒教的保守性阻碍了近代化的进程。
  19世纪末,遭受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打击的中国知识分子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这些改革主要是以俄国的彼得大帝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为参考,来施行革新运动。领军人物便是康有为(1858—1927)。他们的革新运动在保守派压制下,以失败而告终。1898年,史称“戊戌变法”及“百日维新”的改革运动失败后,有人曾被逮捕,甚至被处以死刑。康有为几经周折终于逃脱,经由香港亡命日本。
  经过这次轰轰烈烈的改革,领军人物康有为在流亡后变得极其保守,甚至沦为“保皇派”,因此备受谴责。然而作为学者,他却是一流的大家。其代表作有《孔子改制考》,发表于戊戌变法的前一年(1897)。
  《论语》中有一句孔子的名言
  ——述而不作。
  这是《述而》一篇的开篇之句,也是该篇篇名。意思是说,孔子他本人只是传授了别人之言,而不是由自己创作的,即只是祖述者并非创作者。该言论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孔子的谦逊之词。
  然而,康有为认为孔子不仅仅是祖述者。孔子将周公制定的文物制度作为理想社会的规范,即礼乐,因此周公才是“儒”的创始者,孔子是其祖述者——孔子自己这么说,于是世人便信以为真。康有为将这种言论完全推翻,他认为,孔子理想中的礼乐,实际是由孔子自己制定的,只不过是假借周公之名罢了。
  孔子生活的时代距离理想社会过于遥远,而将来或许会比较接近理想。孔子虽然为未来作出了设计,却假托了古人之名。也就是说,孔子为了实现改变现状的理想,借用了“周公”的权威。孔子真正的目的是改革——改变制度。《孔子改制考》便由此而来。这样一来,儒之先师孔子就不再是保守者,而是改革者,作为儒生,也应该学习先师,不能“述而不作”。尝试政治革新的康有为便做了孔子忠实的学徒。
  孔子是改革者的说法,与儒家的文献记载中有多处相抵触的部分。
  康有为便写了另一部《新学伪经考》。所谓“新学”并非指新的学问,“新”是篡夺前汉王位的王莽所建立的王朝之名。王莽为了将其篡夺政权的行为正当化,便使人伪作了许多经书。伪作者为刘歆。根据康有为的著作可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儒教文献不可全信。这种做法并非康有为的独创。四川出身的大儒廖平(1852—1932)便对此有过论述。
  在通往近代的入口前,康有为将儒教作了一番装扮——儒,即孔子,并非阻碍近代化的保守怪物,而是叩响近代之门的同志。
   txt小说上传分享

通往近代之门(1)
辛亥革命胜利后,清王朝被推翻。 1911年为辛亥年,当年十月爆发的武昌起义也获得成功。
  然而革命派没有掌握所有的胜利果实,而是与清朝最具势力的总理大臣袁世凯( 1859—1916)达成妥协。革命派总帅孙文( 1866—1925)就任南京临时政府的大总统,在南北议和达成后,便让位于袁世凯。这表明了革命派力量不足,难以控制局面。
  革命派为“中国革命同盟会”,其前身由孙文的兴中会、黄兴(1874—1916)的兴华会和章炳麟( 1868—1936)的兴复会联合而成。孙文创办的兴中会中,广东籍的人较多,孙文本人也是基督教徒,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潮的学会。而光复会的创办者章炳麟是被称为“国学大师”的国文学者,同时他也是一位厌恶新潮的国粹主义者。因此这三个学会原本很难结合在一起,但是由于三者在打倒清政府上观点一致,因此便具有了相互合作的基础。此外还有昔日掌握清朝政府的首脑袁世凯,毫无疑问,袁世凯是彻底的保守派。
  革命成功后,新成立的“*”对于儒教的态度极其复杂。接受了新式教育的人对儒教持反对态度。辛亥革命八年后,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控诉“礼教”导致国民曾受到了怎样的压抑,又有多少人像陆游那样含泪成为礼教牺牲品。鲁迅和胡适( 1891—1962)等著名人士认为要使中国获得重生,就必须要从儒教体制中解放出来。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由于儒教一直被统治者利用,因此有人认为“儒即中国”。然而也有些年轻人对此并不认同,此外还有一些中间派。诚然,以家为中心的儒教,不应将人民束缚住,但是儒教中的可取成分不应被抛弃。
  “*”时期的“批林批孔”就是借批判孔子之名而展开的权力斗争。但对于孔子的评价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大多数人对孔子持全面否定的态度。然而,儒教秩序中强调的孝敬父母、善待兄弟的观念,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提倡并继承的。
  辛亥革命之后,南京临时政府*总长蔡元培( 1868—1940)认为新的共和国需要新的教育理念。清朝教育基本法“钦定教育宗旨”的两大支撑是忠君和尊孔,但共和国里不存在君主,因此忠君必然被否定。而尊孔与信仰自由想抵触,因此也必须对其否定,从而确立新的理念。
  在否定忠君方面,各派毫无争议。但是在否定“尊孔”问题上,保守派表示强烈的反对。
  曾在德国留学的蔡元培深知信仰自由的重要性。他在 1912年4月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当年 7月,在北京召开的临时教育会议上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击。
  清代的学校中,上至最高学府国子监,下至地方书院,无一不供奉孔子。学习中国制度的日本在昌平黉(昌平坂学问所)曾设有供奉孔子的圣堂,此外在冈山的闲古学校和佐贺的多久都设有圣堂。关于在共和体制下的“*”究竟是否要在学校里供奉孔子,引发了很多争论,最终采取“完全按照各地习惯决定”的放手措施。此时,蔡元培辞去了*总长的职位,并在临时教育会议召开之前便递交了辞呈,在会议中被受理,于是他没有等会议结束便离开了北京,再度出国。
  针对蔡元培的“废孔祀”主张,保守派在报纸上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他们严厉指责蔡元培践踏了数千年来流传至今的道德、学术和伦理。蔡元培被当作了“反儒”的元凶,他提出的反对“孔祀”才是完全违背了宪法中信仰自由的主张。对此周作人( 1885—1967)在《古今》杂志上指出:“蔡元培本身并非孔子的反对者,如果论其思想,那么他才是真正的儒家。”蔡元培认为,对于孔子的学问和后世所传的儒教或孔教应该区别对待。

通往近代之门(2)
孔祀问题极大地刺激了保守派。各地一时间兴起了“孔教会”及“孔道会”等团体的尊孔运动。
  对于一直以来都在策划复辟的大总统袁世凯而言,尊孔运动的兴起正合他的心意。儒教在被体制所收编后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效力于历代王朝,其体质是完全符合帝制的。康有为作为热心的尊孔论者,甚至自发性地组织了一些运动,这与狡猾的袁世凯在背后煽动尊孔运动是分不开的。
  教育会议的第二年( 1913)6月18日,四川都督尹昌衡向袁世凯发送电报,建议恢复“祀孔典礼”(祭祀孔子的典礼)。四天之后, 6月22日,袁世凯发布了大总统令,即“尊崇孔子令”,号称尊崇孔子,“以正人心,以立民极”,并断定“以不服从为平等,以无忌惮为自由,民德如斯,国何以立”。强制国民必须履行此令,不可擅自发表看法。
  这便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步骤之一,他将臣民绝对服从的希望寄托于“孔子”身上。要求绝对服从他“袁世凯”为时尚早,于是便把孔子抬了出来,然后再偷梁换柱。袁世凯的目的在于,让溜须拍马的人歌颂他与孔子的德性一样。历史上曾有类似的先例。明末把持朝政的宦官魏忠贤(?— 1627)下令修建自己的生祠(祭祀活着的人的祠堂),并配祀孔子。皇帝被称为“万岁”,魏忠贤要求人们称之为“九千岁”。当时的皇帝——天启帝( 1621—1627年在位)死后,魏忠贤缢死。假如天启帝再多活些时日,魏忠贤或许便会篡权。
  颁布大总统令那一年的 9月1日,“孔教会”再次发送电报请求将孔教国教化。曾留学于英国的严复( 1853—1921)、清末进士出身并作为考察大臣随员外游的夏曾佑( 1863—1924)以及梁启超( 1873—1929)成为孔教会的成员,康有为被推荐为会长。他们在北京的国子监举行了祀孔典礼。如果将此作为个人活动自然无可厚非,然而他们却将此作为了国家活动的演练。
  1914年1月末,在政治会议上通过了“祭天祀孔”案,并定于 2月7日开始执行。
  “祀孔”是对伟人的缅怀,还是一种宗教仪式?——这是一个极为微妙的问题。被称为真正儒者的蔡元培认为,孔子学说不同于后世的儒家,他承认了儒中的宗教性。如果仅仅是缅怀仪式的话,那么与“祭天”结合在一起就会令人产生疑惑。在天坛祭天乃专制皇帝的特权,袁世凯身为共和国的大总统,其位置与皇帝极为接近,这么做便有改朝换代之嫌。因此,孔儒极容易被野心家利用。
  当时许多人对“共和制”缺乏了解,毕竟共和政体是新生事物。有人认为,所谓的共和政体是由于当下皇帝不存在,便组织了临时的共和政治,等皇帝出现了,共和政体便会被废止。
  周厉王(前 878—前 827)暴虐,遭国人驱逐,不在位期间由两位大臣暂理国政,“共和”一词便由此而来。厉王客死他乡后,两位大臣共同辅佐王子静即位,并将大政奉还。据《史记》记载,共和持续了十四年。王子静便是宣王(前 827—前 782年在位)。“共和”一词源于此,便有一时之意。
  袁世凯统治时期发布的宪法草案中,提到“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大本”,虽未将之国教化,但差别甚微。
  在通往近代之门之际,康有为等人通过《孔子改制考》将孔子称为创始者,举起了创始、改制的大旗。然而一旦进入了近代,孔子及儒教的粉饰便被剥落了。
  

学问之上(1)
《论语》开卷第一页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时经常复习,难道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吗?)接下来便是上一章中提到的“有朋自远方来……”。学习可以带来愉悦,开篇就提到了。朋友远道而来也能带来愉悦,是因为可以一起学习探讨。
  《论语》二十篇在历史悠久的中国,如同《圣经》一样神圣,然而该书开卷第一字(子曰之后)便是“学”。读书人中或不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之人,将“学”字放在开篇,无论谁都可以看到。孔子死后,其门人根据夫子所言,编集了《论语》,至于谁人参与了创作,诸说纷纭。
  关于《论语》的章节序列,普遍认为是未曾经过整理的。日本武内义雄认为,开篇的《学而》和《乡党》两章是由孟子学派后加上去的。诚然,整卷书读起来略显杂乱,但也并非完全没有章法,尤其是在开篇的章句,绝非随意而定。第一字可以说是书的面孔。
  “学”字打头出现,一定是刻意而为。“子曰”后紧跟着便是“学”字,这在《论语》中多处出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篇》)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篇》)
  第一句的意思是,只读书却不动脑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地空想却不勤奋读书,结果也是很危险的。
  下面一句的意思是,学习好像是在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与这两句相比,显然“学而时习之……”在开篇出现更符合作为“面孔”的要求。“学”字不仅是一种象征,更是书中的一个关键词。此处的“学”不单纯指读写。《论语》中有一句名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篇》)
  读写是“学”的道具。十五岁之前应当学习知识。十五岁以后,就当以所学为工具,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志学”二字,也指十五岁,与“不惑”指四十岁相似。《论语》中对这一段的记载如下: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岁之前努力学习知识,三十岁时便可自立,四十岁时不再会感到困惑。五十岁时知晓何为天命,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能接受,到了七十岁,便可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超越法度。
  “学”乃十五岁之前的志向所在,这不是指简单的读写,还要多向先生请教,然后实践。所谓“学问”是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遇到不明之处便要请教先生。因此,在“学”字之后又加了一个“问”字。据《易传·文言》(孔子做的注解)记载: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这句话描绘了世间理想中受人尊敬的君子形象。在此将“学”和“问”两字分开了。学习将许多知识聚集到一起,提问可以明辨是非,从而获得才智。因此,这并非将“学”、“问”完全割裂开来,而是要边学边问。所谓“问”也不单指向先生的请教,自问自答也是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和提问获得知识后,方可做到宽、仁——这完全符合理想的君子形象。学与问合在一起,即“学问”;“宽”和“仁”合在一起,即“宽仁”。
  《易传·文言》虽传是由孔子所作,但也有人认为,不过是假托了孔子之名。然而,无论是否假托,其思想观点必须要与孔子一致。
  具备了“学问”和“宽仁”,一个人的人格方可称为完整。只有学问而无宽仁之心,或是只有宽仁之心而学问不足,都不能称为完整;没有学问,所谓的宽仁也难以持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学问之上(2)
学问难以分开,宽仁也是同样。进一步讲,学问和宽仁也不可分割。
  如果比较两者孰先孰后,那自然是“学问”在先了。传说由孔子之孙所作的《中庸》一书中提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由此便知,学问最先,博学审问后才知道今后应当如何生存。只有具备了宽仁之心,方可知如何笃行。所谓“慎思之,明辨之”,即“思辨”,也是学问的一部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