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其实奥运会已经开始-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出机场,坐上宽敞的大轿车,夜雾、繁星、灯光,一起向你扑来。你充满新的信心和力量。你的性格内向,沉默之中却蕴藏着澎湃的思绪,正像光滑如镜的冰层下面有流水激荡一样。此刻,你正默默地对自己说:“坚定信心,从难从严,苦战两年,东京见效!”你要把这四句话写进你的训练日记里,激励你这两年每一天的训练。你在瞩目下届东京的世界锦标赛了,你要去打翻身仗。你的心里涌起一股热浪。热,这是来自你内心深处的热。像蕴涵在火山深处的岩浆,一旦找到喷射口,将会喷涌出无比巨大的力量,带你向高高的天空飞翔,向胜利的彼岸航行。
你一定会实现你心底这个热望的。我们等待着。我相信,那一天到来时,你的心里才是最热乎乎的。说不准,你的脸颊上也许还会淌下两行热泪。我们呢,还要到这里来把你欢迎,用最热烈的仪式……
……
如今的施之皓是中国乒乓球界女队的主教练。在他们那一批世界冠军中,大概数他和蔡振华混得是最好的了。蔡振华从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的位置上升到体育总局副局长,施之皓当上了国家队的教练。蔡振华走的道路,是他的前辈徐寅生的道路;施之皓走的道路,是他的前任许绍发的道路。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人生轮回的相似,很具有中国体育特色。
北京奥运会在即,虽然中国乒乓球女队几乎所向无敌,但他仍然不敢大意,身上的压力很大。自从和曹燕华离婚之后,一直就是单身贵族,我曾经和乒乓界的朋友说:当年他和曹燕华是乒乓球界公认的最佳一对,应该撺掇他们再和好得了。可是,施之皓说:和曹燕华还是好朋友。婚姻比乒乓球技术难处理得多了。正在紧张备战奥运会,他更没工夫考虑个人的问题了。
。 想看书来
李宁写意
说起李宁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常常愿意拿他和童非作比较。
作为体操运动员,李宁和童非无疑都是最出色的,难分伯仲,可谓双子星座,能够唤起不仅仅是体育迷的记忆和怀念。
李宁和童非,两人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他们都有过辉煌的成功,在各种世界大赛中夺得的金牌不止数枚。他们也都有过惨痛的失败,而且都是在奥运会这样极为关键重大比赛上的无可奈何的失败;童非在洛杉矶奥运会、李宁在汉城奥运会,两人摩肩接踵跌进失败的泥淖。
他们还有着共同的爱好,都喜欢书法和绘画,把体育与艺术天然有机地体现在他们身上。
他们有共同的艰苦历程,他们在体操场上洒下共同蒸发不掉的汗水,他们的身上也留有共同抹不去的伤痕。
李宁和童非,两人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当然不足为怪,世界难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何况人!
他们年龄不同,相差两岁。他们性格不同、训练路子不同、出场比赛的感觉不同。人称童非是刻苦型的运动员,而李宁,人则称他是天才型的运动员……
当然,还可以说出他们两人更多的不同之处。在我看来,他们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告别运动生涯时的选择。
李宁留在国内。
童非远走美国。
虽是一去一留,简单的飞机场告别与送行,飞机舷梯隔开并不宽的距离,却体现出不同人生价值观念的取向。
自然,留在国内不见得价值观念取向就一定高昂,去异国他乡不见得价值观念取向就一定低回。因为不少去异国他乡的人如唐三藏西天取经,为华夏故国的贡献无以计量。而留在国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泡汤的人,只能惰性地腐蚀着已经过于古老的国土。
关键是因人而异,这一去一留,对于李宁和童非已经预示着他们不同的走向。现在,我们只不过看得比当初愈加明显就是了。
记得当年汉城奥运会上,李宁失败颇遭非议,其中主要不仅仅在于他痛失金牌,更在于他在运动场过于明目张胆为健力宝做广告。我们当然可以为此而责怪李宁有些年轻气盛而沉不住气。但我们也可以说他已经选定未来人生的道路,准备遭受一些不理解。无论是谁,迈出第一步时,都无法预测前面的路是否平坦是否硌脚。
从最开始第一步来看,李宁和童非都是一个共同的目的:赚一些钱,只不过一个留在国内赚人民币,一个去美国赚美元。许多人正是从第一步来看待李宁和童非的,大家认为他们的选择似乎差别不大。正如殊途同归的事常有一样,相似的第一步迈出却踩出不尽相似的路也常会出现。
暂短几年时光刚刚逝去,远不能说已经到了水落石出的境界,我们却已看到李宁加盟健力宝集团,他赚的钱更多是回报于他曾经为之献身的体育事业。他的李宁牌运动系列服装鞋袜,已经遍布全国,那个小鹿奔跑的L形醒目、跳跃、极富动感的标志,已经为众人熟悉,甚至活跃在世界的赛场。
或许,这是一种极简单的事,那个小鹿奔跑的L形,一笔即可画出。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了不起的事。可以说,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现役和退役的运动员,能够和李宁相比,同样创造出这样尽人皆知的标志、这样非同异常的业绩。
记得我采访童非时,童非曾经对我讲过这样一桩小事。有一天,童非戴着一副墨镜去北京一家豪华的饭店买东西,被把门的门童拦截在门口,很不礼貌地问他你是哪儿的?当童非告之他是体委的,是到这里买东西,门童鄙夷不屑地问你有钱吗?……
这件事,很让童非气恼,没有钞票的日子,自然很不好过。我知道童非出国并不是为了多赚些钞票,好让那些崇洋的同胞学会礼貌,懂得自尊。这件事,早已过眼烟云一般,恐怕让童非忘得干干净净。
我只是想说,如今北京任何一家饭店的门童依然可以一时看走了眼,认不出戴墨镜的童非和李宁,但他们绝不会认不出那个小鹿般跳跃L形李宁牌的标志的。
我们关注李宁和童非是一致的,但是随着童非出国日子加长,人们渐渐淡忘童非,其实是很不公平的。因为童非在美国也并非一步跃进天堂,天涯羁旅的孤独和艰苦、异国他乡的思念和怀想,滋味儿都不那么好受。况且,童非最终还是回来了,以他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只是他开创的公司远远抵挡不上李宁开创的事业。而且,他的公司至今听不到新的消息,实在让大家对他充满关注与期望。
我们不能说第一步童非错而李宁对,但我们可以说李宁选择一个更得天独厚也适合他个人发展的良好时机与土壤。于是,短短几年,李宁和他的公司声名大振。遍布街头,到处可以看到人们穿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服装与鞋袜;在许多城市中心,都可以看到他的巨幅广告向人们微笑致意。
于是,李宁像没有退出体坛一样,依然顽固占领着人们的焦点视线。
于是,李宁成为国际体操裁判,并且成为历届国际体操联合会中最年轻的一位技术委员会委员(这在全世界只有7名委员)。他便在商界、体坛左右开弓,双声道奏响一位退役战将高亢嘹亮的奏鸣曲。
于是,亚运会前夕,爬上海拔4000米青藏高原取亚运圣火的王子,成了非李宁而莫属。他便一身李宁牌白衣白裤,将他自己和他的李宁牌服装一并带上世界最高的高原之上。
李宁点燃起自己的生命之火,越来越火暴,在他选择留在国内经营他的公司的时候,他没有淹没在商潮之中。相反扬起风帆,弄潮儿在波峰浪谷之上。他既赚了钱,又赢得名声。或许比起出国者,他有所失,但他所得到的却是许多人叹为观止并望尘莫及的。应该说,李宁是个聪明人。说他是天才型的运动员,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同时他也是一个聪明型的商人,极富于远见和创造力。
我并非说李宁与童非已经划分银河般天堑。而且,这只是短短几年时光的淘洗。时间会说明一切,童非的公司刚刚起步,并且他的公司也是为体育事业服务的。出水才看两腿泥,我在为李宁祝福的同时,当然同样为童非祝福。
但是,我要说,在前面短短几年中,童非已经失去了比李宁要多的许多东西。我只是为童非稍稍惋惜。毕竟他们的起步是相似的。
每一位运动员,无论多么耀眼辉煌,都将会有一天面临李宁和童非当初退役时的选择。李宁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是体育?我下去,别人上来,这就是体育!”我当时听到后有些惊讶,和我听到的一般运动员的说法不尽一样,他说的那样富有沧桑而一针见血的意味。在这种“上来与下去”之间的选择,是每一位运动员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我只希望更多的运动员慎重,不要近视,不要远视,也不要戴一副变色镜随时尚屁股后面而变色而波动不定。
我一直这样以为退役运动员可以有人生的多种选择,或者当教练,如郎平;或者从政,如袁伟民;或者当体育记者,如莫慧兰、杨影;或者进入娱乐圈,如田亮、刘璇……都可以创造那个领域的辉煌。不少功成名就的运动员选择的是经商,但是,我要说,没有一个人赶得上李宁。我说的不仅仅是经商的规模和所赚的钱,而是指他的影响力,他的李宁牌的产品,如今广泛用于世界许多地方,也将辉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他对于体育的贡献,一点儿不亚于他在体育赛场创造过的辉煌。他将体育的延长线延伸进更为广阔的人生和世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寻找乔丹
我曾想真正的体育明星,不应是倏忽一闪的流星,除了技艺超群之外,总还有一些与普通球迷相通相融的东西。纵使他们有其他方面的弱处乃至卑劣,人们也原谅了他们,而牢牢记住了他们闪光的这一点,并且以这一点来鉴别、区别于一般炫耀一时的流星。
最近,在报上见到美国田径巨星卡尔·刘易斯收到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位17岁患有癌症的田径选手谢帕德的一封信,竟热泪盈眶,并放下身旁一切事物,立即飞越太平洋到墨尔本看望素不相识的谢帕德。谢帕德不过是一位普通的患有癌症的少年。
并不是所有的明星都能够这样做的。仅仅这样一件小事,我原谅了刘易斯傲慢等一切缺陷。
刘易斯让我想起美国另一位明星迈克尔·乔丹。
或许是无独有偶,乔丹也曾与一位17岁的患病少年有过一段同样感人的交往。只不过这位17岁的少年是个姑娘,患有先天性脑瘫。情人节这天,这位名叫卡门的少女想送给乔丹一张情人卡。她在接近公牛队的长椅后面等待许久,见乔丹走来拼命摇着轮椅挤上前去,送给乔丹这张情人卡。她想做的就是这些,做完了,也就完了。没想到,她在一次汽车展览会上与乔丹再次相逢。远远的,她便看见了乔丹,她想乔丹不会认出她这样毫不起眼的小姑娘的。谁知,乔丹却向她大步走来,并告诉她曾在体育馆里找过她却没能找到。她对乔丹说球票很难买到,她只有那天一场球票。乔丹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她,并对她亲切地说:“只要你想看球,不论什么时候,就打这个电话!”
小姑娘有些不大相信,这对于她简直像是一个安徒生式的童话。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患有脑瘫坐在轮椅上的女孩子。她怎么也难以相信冬天的花朵冻僵了,一双温暖而善良的手轻轻一摸,它立刻又绽开芬芳花朵的童话。
但是,她又实在想看球,看乔丹。她想试试。看看那个电话号码是不是那双灵验的手。于是,她让父母按照那个电话号码挂通了电话。她果然如愿以偿。不仅如此,第二个仲夏,她收到整个赛季一叠球票和一封乔丹亲自写给她的信。童话的花朵就这样真的绽放了。
我无法猜测当时小姑娘的心情,却能够想象的到。一位来自她梦中情人般天皇巨星给予她的温暖,会让她一辈子难以忘怀,而有别于一般人以及平常日子的琐碎与平庸。
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看球赛、看明星的,我则更着重于球星球技高超之外是否具有这样一段迷人的故事,哪怕这故事很短也没关系。我相信真正具有魅力而并非昙花一现的明星,都会拥有这样一个让我们久久回味的童话。
两年前,我到巴塞罗那看梦之队,就是怀有这样一种心情,主要是看乔丹的。那时候,可以说并不仅仅我一个人,而是整个巴塞罗那城的球迷,连同来自世界各地的球迷,一样是来看乔丹和他的伙伴们的。乔丹未来之前,在巴城最繁华的蓝布拉斯大街旁的主楼就悬挂着25米宽、40米长的乔丹巨幅画像,能够和乔丹享受同样殊荣的只有布勃卡。当乔丹第一次出现在巴城的新闻中心时,几乎被围得水泄不通。明星的威力,不仅仅表现在赛场上,是因为他们不仅仅在赛场上才是所谓明星。
因此,即便决赛的球票官价卖到180美元,黑市票价到400多美元,依然门庭若市,赛场外到处可见举着木牌、纸牌钓票的球迷。毕竟,能够看到乔丹和他的伙伴的人太少。人们不满足于仅仅仰头观看蓝布拉斯大街上乔丹的巨像,便千方百计寻找乔丹的踪影,寻找着接近乔丹的一切机会。
球迷的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并不把这种心情如同盛开的花瓣一样随意撒给任何一个运动员的。
乔丹,值得。
其实,那时候的比赛,乔丹出场并不多。但只要他一出场便能够立刻赢得满堂彩。那球在他的手里仿佛长上了眼睛和翅膀,像有了灵魂和心脏,无论传、切、溜底、扣篮……那球都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得仿佛真是一个美妙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但我始终相信,人们不仅仅是要看乔丹的场上表演。他场外的表现是他出场的铺垫,是他人物生存的背景。那球,便是他心灵物化的象征。因此,纵使当时梦之队其他球员表演上佳,却偏偏是他和另一位同他一样出场并不多的约翰逊,赢得观众的掌声最多。我想,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想来人心如秤、人眼如尺,一点儿不会假的。
只是当时西班牙派来14名特工和2名前联邦调查局的保卫,使得乔丹和他的伙伴一切活动都处于严密监护之下,几乎与世隔绝,使得梦寐以求一见乔丹的球迷们大多无可奈何。西班牙的球迷,几乎无一有那个坐轮椅的少女卡门的幸运,只好在一次次无奈的寻找中寄托着心思,有些人花上25美元买一件印有乔丹头像的圆领衫穿上,弥补一下心理的平衡。
篮球决赛的第二天上午,我到街上买东西,见到一位西班牙小伙子。因为语言不通,我想从衣袋里掏出张纸来,在上面写字算账,可以明白双方的意思。谁想,没有掏出一张纸,却掏出昨天篮球决赛的球票。小伙子一看上面印着的篮球和日期,眼睛立刻一亮,脱口说了一句:“乔丹!”别看他说的所有西班牙语,我都没有听懂,这一句我却听得明明白白。他却以为我还没有听明白,又向我做了一个投篮的夸张动作。不用说,我碰见的是一位球迷,是同轮椅少女卡门一样崇拜乔丹的少年!
他从我手中拿过那张票,贴在身上比画了一番。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想要这张废票留个纪念。不用问,一定也是几天来寻找乔丹未果,想同那些买印有乔丹头像圆领衫的人留念一样,要下这张曾有乔丹参加过决赛的球票,作为一种补偿,一种念想。
我把票送给了他。
小伙子极高兴,坚持少收我一半费用。我想我是沾了乔丹的光。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两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