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雄在乱世-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正是如此,台湾当局才会如此积极的向北京当局伸出橄榄枝。只不过,台湾当局仍然显得不够诚意,至少没有对日军侵华做出重点说明。
  
  真正感到尴尬的,还有联军总司令帕特里奇。
  
  如果让帕特里奇选的话,他肯定会支持停火谈判。虽然在打下南京之后,美军能够将部署在南方战场上的主力部队抽调过来,而且能够将原先计划增补给南方战场的作战物资与武器装备用在北方战场上,还能集中大部分空中力量,可以说美日联军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等到美军完成了兵力调动之后,北方已经进入冬天了,而且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加上中**队在京津地区的防御部署更加严密,就算美军更加强大、日军也脱胎换骨,帕特里奇也没有信心在严冬到来之前占领北京。
  
  如果在冬季攻打北京,美日联军肯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第三次南京会战,美军阵亡将士四万多人。依照帕特里奇的估计,真要强攻北京,美军的伤亡数字只会更大,不可能更小。当时,甚至有人认为,美军将在北京付出十万名官兵的巨大代价。
  
  果真如此的话,恐怕在打下北京之前,美军就全面崩溃了。
  
  由此可见,帕特里奇肯定希望用谈判来解决问题。如果能够让北京当局放弃抵抗,就算不能占领北京,美国也能体面撤军。
  
  只不过,从一开始,帕特里奇就对谈判不抱多大希望。
  
  要知道,在北京支持事务的是几个军人,而且最主要的三名将军都是他的老熟人了。
  
  以帕特里奇对刘诚志、陈必时与罗耀武的了解,就算刘诚志较为软弱,只要陈必时与罗耀武还能发挥影响力,东北军就不会与美日联军进行任何性质的谈判,哪怕是战前谈判,双方只能用血与火来决出高下。
  
  打,成了唯一的选择。
  
  从军事上讲,帕特里奇更愿意把攻打北京的作战行动延迟到二零一五年的春天。
  
  问题是,到底什么时候打,不由他决定。
  
  美国的外交表态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只要北京当局没有做出回应,美国就将在外交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
  
  外交失去转圜余地的直接结果就是让美国当局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军事行动上。
  
  可以说,这是一定发展趋势。
  
  十一月十五日,在刘诚志公开表示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仅是中国中央政权下属的地方权力机构之后,美国当局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当然,美国当局的这一决定,也与日本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在重大问题上,日本一直以美国马首是瞻,很少有自己的主见,但是随着日本逐渐增加兵力投入,成为了北方战场上的主要力量,特别是日军的规模相当于美军的两倍,美国也不能忽视日本的意愿。
  
  再说了,如果美国打算顺利从中国撤军,就得倚重日本,而不能得罪日本。
  
  加上台湾当局在北方战场上的暧昧态度,使得美国别无选择,在日本一再坚持打下北京再与中国当局谈判之后,只能选择发起地面进攻。
  
  这样一来,攻打北京成为唯一选择。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只能依照白宫与五角大楼的授意,积极部署与策划攻打北京的作战行动。
  
  当然,美军的部署已经到位了。
  
  虽然抽调到北方战场的八个国民警卫队师还在进行整编,但是帕特里奇手里有足够多的主力部队,算上日军的二十四个主力师团,美日联军主力部队的总规模将近七十万,还有大约一百万二线部队。
  
  可以说,美日联军在北方战场上的兵力达到了最大限度。
  
  事实上,美日联军部署在华北地区的主力部队还不到四十万,其余相当于十五个主力师的三十万主力部队全部部署在关外。原因很简单,华北战场就那么大个地方,美日联军仅仅控制了从承德到唐山以东地区,没能突破中**队的京津战略防线,甚至没有对张家口构成威胁。在战场范围有限的情况下,肯定无法部署太多的主力部队。
  
  从作战来看,另外三十万主力部队是攻打京津地区的预备队。
  
  因为在此之前,美日联军已经轰炸了京津地区数个月,即便在第三次南京会战期间,美日联军的轰炸行动都没停止,只是规模缩小了一些,所以到十一月中旬,在美国当局做出了强攻北京的战略决策之后,美日联军随时可以发起地面进攻。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后勤保障。
  
  虽然在中国空军恢复战斗力之后,美军不得不让舰队离开黄海北部海域,同时终止了渤海湾的海运作业,所有船只都改道前往东港与丹东港,使得后勤保障负担再次增大,但是随着日军再次增兵,加上日军的编制调整基本完成,后勤保障线有了足够的安全包管。几个月下来,美日联军已经在前线囤积了数百万吨作战物资,而且每天还能运送十多万吨物资,足以包管百万大军战斗数个月。
  
  这下,就只剩下了作战计划。
  
  毫无疑问,帕特里奇手里有好几套作战计划,甚至早就准备好了在冬季攻打京津地区的作战方案。不管怎么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美日联军前线司令部没有闲着,有足够的时间拟定作战计划。
  
  可以说,到了十一月中旬,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而这个“东风”,就是美国当局下达的进攻命令。
  
  十一月十五日当晚,在白宫与五角大楼发出进攻命令之后,美日联军就开始了进攻前的火力准备。
  
  因为之前耽搁了几个月,加上东北军经常变换防御部署,所以美日联军的前期火力准备长达二十四小时。
  
  如此猛烈的火力准备,预示着即将打响的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   

第三十二章 中央突破

  第三十二章中央突破
  
  长达二十四小时的火力准备即有足够强大的震撼力,也给了东北军足够多的准备时间。
  
  帕特里奇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知道,即便不给东北军做准备的时间,美日联军在发起进攻之后也会遭到顽强抵抗。不管怎么说,东北军在京津地区的防御部署绝对不是吹出来的,而且东北军早就严阵以待,绝没有半点松懈。
  
  对美日联军来说,持久而且强大的火力准备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地面部队发起进攻之前,把东北军的炮兵赶出战场。要知道,在这二十四小时的火力准备中,至少有一半的力量用在了炮火压制上。再说了,东北军的炮兵绝不可能袖手旁观,只要参与战斗,就要与拥有优势力量的美日联军正面决战。
  
  当然,第一天的战斗,并没有帕特里奇想像中的那么顺利。
  
  面对美日联军的凶猛火力,不但东北军的炮兵积极应战,就连中国空军也全面出动,与美日联军争夺制空权。
  
  在十六日天亮之前,中国空军就出动了近三百架次的战斗机,与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展开了殊死较量。
  
  当天上午,争夺制空权的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
  
  在短短四个小时内,中国空军再次出动了将近四百架次的战斗机,在整个战场上空与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交战十多次。十点左右,双方爆发了规模最大的一场空战,中国空军投入了一百多架战斗机,美日联军则出动了近两百架战斗机,双方从承德一直打到渤海湾,最终以各自损失数十架战斗机收场。
  
  到了下午,中国空军仍然没有松懈,仍然出动了近三百架次的战斗机。
  
  面对中国空军的顽强挑战,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也不敢有丝毫松懈,不得不一再增强制空力量,加大制空战斗机的出动架次。比如部署在沈阳的一个F…22A中队,就在十六日当天出动了四次,金蓝两队飞行员轮番上阵,做到人歇机不歇。日本空军的第一个F…22J中队也在当天出动了三个架次。
  
  在下午的战斗中,美日联军初步掌握优势,取得了二十四比五十八的战绩。
  
  到了晚上,中国空军的出动强度才有所降低,仅起飞了一百余架次的战斗机,而且大部分都是性能较为落后的J…10与J…11,之前在空战中充当主力的J…20仅仅出动了二十多个架次,没有发挥多大作用。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日联军才基本上掌握了制空权。
  
  只不过,经过一天的惨烈战斗,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也大伤元气。
  
  依照美军公布的战报,在十六日的空战中,美日联军总共击落了一百六十七架中国空军的战斗机,但是自身也损失了九十四架战斗机,其中美军损失了六十六架,日军损失了二十八架。
  
  虽然从交换比上来看,美日联军仍然占有优势,但是与以往的空战相比,这根本算不上优势。要知道,在此之前,即便在第三次南京会战中,美日联军在空战中的交换比也达到了一比四,而在之前的两年多里,美军在空战中的交换比更是达到了一比十二。这次不到一比二的空战交换比,确实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更重要的是,激烈的空战,严重削弱了美日联军的对地支援力量。
  
  除了不得不让更多的战斗机执行制空作战任务之外,比如在十六日上午,美日联军的很多F…35战斗机就放弃了对地攻击任务,挂上对空导弹,跟随F…22战斗机执行制空任务。即便到了当天晚上,美军也抽调了一百多架F…35战斗机增强制空作战力量,使得美日联军没有能够依照计划完成对地打击任务。
  
  频繁的空战,也对美日联军的指挥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不得不优先照顾制空战斗机的时候,美日联军的预警机、电子战机与联合指挥机不得不把重点放在空中,无法全力照顾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空军先进战斗机的威胁下,美日联军不得不将预警机的巡逻空域后撤数百公里,从而更加严重的影响到了对地打击行动。
  
  正是因为空中打击不力,美日联军才不得不将火力准备时间延长到二十四小时。
  
  当然,在此之前,帕特里奇也预料到了这一情况。毕竟在第三次南京会战中,中国空军就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给美台联军制造了不少麻烦。随着双方把重心转移到北方,中国空军一定会集中更多的先进战斗机,也就具有更加强大的战斗力。与之相比,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可以说,中国空军将是美日联军面对的第一道坎。
  
  这一点,早在一年前,帕特里奇就预料到了,因此他才会在赤山会战中,以攻占北京为最高目的。
  
  事实上,因为中国空军的巨大威胁,所以帕特里奇不得不在作战行动上有所顾虑。
  
  说得直接一点,中国空军的存在,对美日联军的地面进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七日凌晨,火力准备完成之后,美日联军发起了地面进攻,战斗首先在遵化打响。
  
  这一点,完全在罗耀武的预料之中。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遵化在北京与天津的东边,也是东北军的防线结合部。守卫遵化的是东北军中战斗力较弱的第四十集团军,在南面驻扎了战斗力极强的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北面则是第十五集团军与第二十七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则部署在三河,而第二十六集团军则放在廊坊,充当战役预备队。从这一部署来看,遵化的防御最为亏弱,也最容易突破。
  
  当然,美日联军首攻遵化,绝不仅仅因为这里的防御最为亏弱。
  
  要知道,东北军已经获得了相当于三个主力集团军的主战装备,而且优先增强了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其他几个集团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具备了较为强大的战术与战役反击能力。即便美日联军能在遵化有所收获,如果不能尽快扩大突破口,一定会遭到东北军反击,结果很难设想。
  
  从进攻来看,美日联军首攻遵化,主要还是为了后面的进攻行动。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能在遵化取得突破,美日联军就能掌握主动权,根据战场形势确定主要进攻方向。
  
  当然,这一切都得在打开局面之后谈起。
  
  为此,帕特里奇一口气在遵化投入了两个美军主力师与四个日军主力师团,还在后面准备了一个美军主力师与两个日军主力师团,用两个美军国民警卫队师与四个日军二线师团守卫后勤补给线。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美日联军在打下遵化之前不会有新的行动。
  
  只不过,在攻打遵化的时候,美日联军也在唐山与承德部署了大批主力部队,做好了扩大进攻的准备。
  
  当时,部署在承德的有四个美军主力师与八个日军主力师团,放在唐山的也是四个美军主力师与八个日军主力师团。从这一兵力部署来看,很难判断出美日联军的主攻方向。只能确定,遵化肯定不是主攻方向。原因很简单,如果美日联军将遵化当成主攻方向,就得在打下遵化之后进军天津的蓟县,一头撞上第十六集团军的防线。在突破了第四十集团军的防线之后,美日联军的进攻力度肯定会降低,难以在第十六集团军那里占到廉价。只要进攻停顿下来,美日联军就将遭到东北军的围攻。事实上,即便能够突破第十六集团军的防线,美日联军也会遭到东北军的围攻。
  
  由此可见,这种中央插入的战术,让美日联军很难迅速展开,也就无法成为主攻方向。
  
  那么,帕特里奇打算从哪个方向上发起全面进攻呢?
  
  南面,还是北面?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美日联军将强攻北京,承德是主攻方向。原因很简单,冬季已经到来,气温逐日降低,很快就将大雪封山。如果美日联军不能赶在十二月初之前从承德出发,就得等到春季到来之后,才能在北面发起进攻。拖上几个月,对美日联军来说绝对是天大的灾难。为此,美日联军将首先在承德方向上发起进攻,取得重大突破之后,再从唐山攻打天津,拉长东北军的战线。
  
  别说普通参谋,就连刘诚志都持这一观点。
  
  问题是,罗耀武与陈必时却持相反的观点,即美日联军将首先在南面发起进攻,以强攻天津为主,在占领天津之后再北上攻打北京。对于大雪封山的问题,罗耀武的理解是,如果美日联军没有合适在冬季的战法与战术,就会在适当的时候把主力放到南面,即便在承德方向上发起进攻,规模也不会很大,最多起到牵制作用。如果美日联军有合适的战法战术,就会在南面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从两个方向上围攻北京。
  
  对于自己的观点,罗耀武提出了一个非常主要的理由。
  
  趁着天气还不是十分寒冷,美日联军必需在一个有利的战场上大量歼灭东北军的有生力量,至少得打掉东北军的战役反击力量,为接下来围攻北京奠定基础,而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都部署在天津,而且天津滨海地区的地势极为平坦,适合大兵团会战,因此美日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