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凤穿残汉txt-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前税偈孔樱蟛糠忠彩浅遄挪碳稚系墓傥欢础H绻碳皇钦莆樟耸等ǎ绻А⑻煳摹⒌乩淼饶谌菝挥斜荒扇肟凭倏际浴?峙旅患父鋈嘶崦白耪铰业姆缦张芾唇参涮醚安槐恢髁髦厥拥脑友А
意识到自己有些过于激进的蔡吉,旋即长叹一声,朝郭嘉颔首道,“奉孝先生言之有理,是孤冒进也。”
郭嘉见蔡吉言辞之间透着一股子无奈之情,心知眼前的少女多少有些不甘心。其实作为讲武堂最早的参与者,郭嘉又何尝不想让讲武堂发扬光大,进而代替太学成为士林最高学府。可目前天下尚处于四分五裂之中,蔡吉也没有强大到可以藐视其他诸侯的地步。相反在郭嘉看来,齐军固然是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拿下了冀、幽两州的大部分郡县,但要做到像控制青、徐两州那样控制冀、幽两州蔡吉还需花费一段时日才行。这期间蔡吉不仅要对冀、幽两州的士族豪强恩威并施,同时还要防备曹操、公孙度等诸侯反目入侵。如此这般凶险的环境,实在是容不得她耗费财力、物力、精力去修建讲武学院。
思虑至此,郭嘉便向蔡吉劝慰道,“主上也不必弃馁。眼下虽不适合兴建讲武学院,但分家授课依旧可行。毕竟开科取士总会有人落榜,届时讲武堂必会迎来更多学子求学。”
蔡吉听罢郭嘉所言,一想也对。不禁抬起头冲其嫣然一笑道,“善。就按奉孝先生所言办。”
眼见郭嘉在三言两语间就说服了蔡吉,田丰与崔琰下意识地交换了一下眼神。虽说两人一早就听说郭嘉乃蔡营首席军师深得蔡吉器重。不过贾诩同样也是齐军的谋主,并随蔡吉远征河朔打下了冀、幽两州。所以在外人眼中郭嘉与贾诩的地位似乎难分伯仲。可此刻见过郭嘉与蔡吉的交流之后,田丰、崔琰便知郭嘉在蔡吉心目中的地位绝不仅仅是谋士这么简单。
想到当年还是一介布衣之身的郭嘉,离开袁营之时评价袁绍,“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田丰不禁在心中感叹人生在世,名声显赫也好,才华横溢也罢,都比不上遇一明主来得重要。
事实证明郭嘉对蔡吉的进言绝不只是危言耸听,就在蔡吉接受郭嘉建议开始着手准备在冀、幽两州开科取士的同时,远在许都的曹操也在做着相同的筹划。这一日以荀彧、荀攸叔侄为首的曹营谋士齐聚丞相府大厅。在一干人等坐定之后,曹操也不多加寒暄,直接便开门见山地询问道,“不知诸君如何看待开科取士?”
“开科取士?丞相所问可是当年蔡安贞在青、徐二州的招贤之法?”荀彧拱手向曹操求证道。
“正是。孤发觉开科取士实乃招贤纳士之妙策。故有心尝试。不知诸君对此有何看法?”曹操捻须颔首,眼中充满了憧憬。话说当初在得知蔡吉在青、徐二州开科取士之后,曹操便已意识到这将是一个改变天下格局的制度。只不过那时候的他正与袁绍对峙于官渡,生死存亡间根本无暇细究开科取士的细节。直到打败袁绍搬师还朝之后,曹操这才得以腾出精力研究蔡吉的开科取士。而在一番细究之后,曹操更加坚信开科取士不仅能有效地为朝廷选拔人才,同样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大利器。
荀彧身为尚书令兼曹操的谋主。对于开科取士自然也早已有所研究。却见他沉吟了一下对答道,“回丞相,开科取士脱胎于对策,不限年龄,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实乃选拔人才之良法。”
有了荀彧起头,一旁的程昱也跟着拱手进言道。“丞相明鉴,州郡察举沿用至今,已不胜其弊。昱以为丞相可借鉴开科取士之法,置州府之权而归于朝廷。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选拔人才。”
曹操见荀彧与程昱一语就道破了开科取士的两大优点。不禁抚掌大笑道,“好个唯才是举!好个置州府之权而归于朝廷!不瞒诸君,孤也正有此意。孤打算在邺城广招天下才俊开科取士,为朝廷挑选贤良之士。”
邺城!?本以为曹操要再许都开科取士的众谋士乍一听举办科举的地点竟是邺城,不禁发出了一片哗然之声。荀彧更是干脆皱起了眉头向曹操劝谏道,“丞相三思!此番既是为朝廷挑选贤良,理当在许都开科取士,由天子钦定三甲。怎可将考场定在邺城!”
“由天子钦定?”曹操扫了一眼在场的部下,冷笑着反问道,“天子眼下正抱病卧床,如何能主持科举?”
曹操此话一出,现场的气氛顿时就降到了冰点。除了荀彧还梗着脖子,一脸无奈地望着曹操,其余文武皆低下了头默不作声。原来自打赵彦案爆发之后,刘协便整日抱病卧床,既不肯上朝,也不肯见曹操。而曹操呢,除了每日派人进宫探望卧病在床的天子,并不时为天子献上一些补品之外,便是在自家丞相府内处理各地上报的公文,招朝中文武来此议事。
谁都看得出刘协正在与曹操冷战,但没人敢将这层窗户纸捅破。因为一旦双方摊牌,便意味着曹操将彻底与刘协决裂。这后果不仅汉室无法承受,曹操手下的文武也不愿意看到。毕竟天下未平。南边的刘表还在虎视眈眈,西边的关中各部亦是阳奉阴为。曹操需要汉室这杆大旗号令诸侯,汉室也需要曹氏军队的保护。抱着这一想法,朝中上下眼下都选择了沉默,希望时间能抚平曹操与刘协的隔阂,从而结束两人之间的冷战。所以荀彧虽不满曹操在开科取士上架空天子的做法,最终却还是拱手一揖默认了曹操的决断。
曹操见荀彧做出了退让,不由神色一缓。朗声宣布道,“开科取士事关社稷文若,汝就随孤一同前往邺城为朝廷挑选贤能。”
“诺。”荀彧顺从地低头应答,心中却隐约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正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仅过了一天不到的时间,有关曹操要在邺城开科取士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许都。对于这消息兴致勃勃者有之,蠢蠢欲动者亦有之。这不,还未等曹操正式向朝廷上书奏请开科取士,车骑将军董承便已忙不迭地入宫探望他那身怀六甲的女儿董妃。
自打刘协抱病卧床之后,董妃便搬到较为僻静的云阳宫内养胎。不过这并不代表董妃已失去恩宠。相反小小的云阳宫被布置花团锦簇。这会儿的董承就坐在蜀锦滚边的蒲席上,淡雅的湘妃竹帘将父女二人与宫女内侍隔了开来。但见董承一边接过女儿递上的茶汤,一边随口问道,“陛下近来可安好?”
“陛下病情至今未见好转。可惜女儿有孕在身。不能侍奉陛下左右。”董妃黛眉微蹙摇了摇头道。
董承听罢董妃所言,将手中的茶杯往案上一搁,低声劝慰道,“女儿莫忧,陛下吉人自有天向。倒是汝需保重身子,莫要动了胎气。”
“父亲说得是。”董妃低下头一脸幸福地抚摸起了已然隆得滚圆的腹部。董承亦得意洋洋地举杯品了一口茶。
且就在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之时,忽听帘外宫女奏报道。“娘娘,陈太医求见。”
董妃看了一眼不动声色的父亲,旋即点头答应道,“有请。”
不多时,一个发须花白的老者在宫女的指引下来到了董承父女面前,躬身施礼道,“太医陈肃见过娘娘,见过董将军。”
“陈太医无须多礼。”董妃抬手示意陈太医起身。跟着又将话锋一转蹙眉道,“本宫今日略感不适,烦请太医为本宫把把脉。”
“诺。”陈太医起身走进帘幕,背对着宫女坐了下来。但他却并没有立即为董妃诊脉,而是用手指蘸了清水在案几上写下了一串字,“操欲北上开科取士。朕当如何处之?”
董承瞥了一眼案几上的字,亦用手蘸了清水在案几上写道,“任其北上。”
陈太医见状点了点头,迅速抹去案几上的字,继而又写道,“刘表有消息?”
“有。”
“马腾?”
“无”
董妃坐在一旁看着父亲与陈太医如表演哑剧一般通过书写来问答,脸上虽瞧不出悲喜,手心里却早已闷出了丝丝汗水。自打赵彦死后曹操便加强了对大内的控制,其不仅向皇宫增派了一个营的兵马,更是将刘协身边的内侍也一并换了干净。而刘协在见识过曹操的手段之后,亦不敢在宫内直接接见近臣。当然年轻的天子并不会就此甘心接受曹操的控制。于是在董承的建议下,刘协开始一边装病拒绝上朝,一边通过陈太医与董妃同董承等人继续保持联系,从而暗中策划对付曹操。
像是此刻刘协就通过陈太医向董承询问有关曹操在邺城开科取士的建议。董承本人对开科取士并不感兴趣,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另一种唯才是举。不过曹操将科举的地点选在邺城倒是正合董承的心意。须知赵彦案让天子一党元气大伤,如今的许都可谓是万马齐喑。就算有人对曹操心存不满也不敢说出口。毕竟赵彦等人的脑袋至今还吊在许都的城门之上。而倘若曹操在这当口离开许都前往邺城的话,那董承便可放开手脚与刘表、马腾等诸侯加强联系。
相比跃跃欲试的董承,董妃心情只能以忐忑二字来形容。对于这个年仅十七岁的女子来说,江山社稷远比不上为心爱的男人生一个可爱的孩子来得重要。只可惜现实容不得她苟安于内室。因为她的丈夫是当今的天子,她的父亲是当朝的重臣。这两个对她来说最为重要的男人,恰恰都对权利有着无限的欲望。于是董妃也只能以身怀六甲之身参与到了这场攸关生死的博弈之中。
陈太医是刘协的传话筒,他只负责提问,不负责讨论。所以他与董承之间的哑剧并没有持续太久时间。当该问的问题就都问完了之后,陈太医便迅速地从袖中掏出了一只小枕、一块方巾,驾轻就熟地开始替董妃望闻问切起来。
虽说只是打掩护,董妃对自己腹中的孩子还是十分关心的。却听她关切地问道,“如何?本宫龙胎可有恙?”
陈太医收起方巾拱手答道,“娘娘脉相平稳,腹中龙胎并无大碍。娘娘若觉身子依旧不适,老夫倒是有一剂宁神汤既可安胎,也可为娘娘消暑。”
“如此这般就有劳陈太医也。”董妃长舒了一口气,含笑道,“来人!赏陈太医玉环一枚。”
“多谢娘娘厚赐。”陈太医在拿了宫女奉上的赏赐之后,便躬身退出了云阳宫。
之后董承又与董妃聊了一会儿,待到日头西斜方才起身告退。而就在当天夜里刘协旧疾突然复发,陈太医被再次急招入宫替天子诊治恶疾。直到翌日清晨,刘协才转危为安。且就在众文武为天子化险为夷而额手庆幸之时,曹操上书奏请朝廷在邺城开科取士。尚在深宫中养病的刘协虽未能上朝,倒也传谕旨同意了曹操的请求。一时间开科取士代替赵彦案成了建安六年夏天士林最为热门的话题。
——————
为毛偶家包子会说的第一句话是“姐姐”呐?这不科学( ⊙ o ⊙ )啊!
·
第二十四节 书阁初见
七月的龙口爽朗而又明媚,海风混夹着咸腥的水气与甜美的果香,一路掠过大街小巷为酷暑中的人们带来徐徐凉意。曹丕身穿月白色葛袍,倚坐在尊经阁二楼的窗台上,手捧一卷《楚辞》正看得津津有味。忽听耳边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被扰了清净的少年闻声抬头,就见何晏一溜小跑着登上楼梯,气喘吁吁地冲他嚷道,“子桓汝瞧!丞相要在邺城开科取士也!”
言罢,何晏也不等曹丕反应,直接便将许都发来的布告塞到了他的怀里。曹丕看了一眼布告上熟悉的印信,胸口不由微微一颤,嘴上却不以为然地反问,“那又如何?”
正在兴头上的何晏没料到曹丕会如此反应。于是他又重复了一遍道,“曹丞相要在邺城开科取士。”
“吾看到了。”曹丕将布告丢给何晏,半揶揄地说道,“平叔难道想去邺城赴考?”
何晏将布告收入怀中,扬眉挑衅,“吾要出仕何须远赴邺城,眼下齐侯就在开科取士。”
“既然如此,平叔又何须为一张布告激动如斯。”曹丕说罢又扭头自顾自地看起书来。
本以为曹丕会同自己抬杠的何晏,眼见对方如此做派多少有些诧异。须知在何晏的印象之中,曹丕素来都是个争强好胜的人。无论是修文,还是习武,曹丕总是力争做到最好。且不论那些与他年龄相仿的官宦子弟,哪怕是面对年长他一两岁的何晏,曹丕也硬要分出个胜负。最为好笑的是,由于何晏自小生得粉雕玉琢,当他与曹丕穿同样的衣服时,大人们总是夸何晏漂亮可爱。气急败坏的曹丕便跺着脚骂何晏为“假子”。何晏是随改嫁的母亲住进曹府的,平生最恨别人提他那拖油瓶的身份。但他在曹府的身份又明显低于曹丕。于是何晏便时不时地故意穿和曹丕一样的衣服招摇过市,或是像刚才那样同曹丕抬杠,以求让曹丕当众出丑。曹丕当然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主。两人一来二去之下可没少在曹府明争暗斗。以至于当初在得知曹丕被指婚给蔡吉之后。何晏还暗自拍手称快了一把。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曹操竟会将他当做“陪嫁”一同送来龙口。
就事论事而言,何晏这一年多来在龙口的日子过得还真不赖。他不仅在齐侯府内好吃好喝,还能出入尊经阁借阅各色书籍。如今凭借着聪明才智与家学渊源,何晏已在青州士林之中闯出了名头,并且还在龙口结交了不少名流之士。反倒是曹丕被蔡吉栓在身边南征北战,俨然成了一介马前卒。连带着何晏这个“老对手”都觉得曹二公子实在可怜。
不过怜悯归怜悯,这会儿的何晏还是有些不死心地凑到曹丕面前探问道,“子桓。汝真打算一辈子留在齐营?”
“想又如何,不想又如何。齐侯想丕留下,丕就留下。齐侯想丕走,丕就走。”曹丕不耐烦地跳下窗台。将手中的书卷放回了书架。过去一年多来在齐营的军旅生涯磨去了曹丕趾高气昂的骄态,同时也让他收敛起了争强好胜之心。至少现在的曹丕就不会因何晏的几句挑拨而动气。
何晏听罢曹丕所言,又惊又奇之下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连连咋舌道,“厉害,厉害。齐侯调教得真厉害!”
如果换做以前曹丕听到“调教”二字定会气得暴跳如雷。但此刻的他只是笑了笑扯开话题道,“平叔真打算在齐侯帐下出仕?”
何晏不似有婚约在身的曹丕进退皆由不得自主。只要下定决心他大可以应诏为由赶往邺城参加曹操主持的科举考试。但是在曹府生活多年的何晏十分清楚曹操素来重武轻文。正如同样是养子,武艺出众的曹真就比文采飞逸的何晏更能讨曹操的喜欢。而在曹营之中除荀彧、荀攸等颍川谋士 ,寻常文士的地位也远低于带兵的将校。何晏自持出身名门自是不肯屈居于武夫之下。所以他对曹操在邺城开科取士还真没多大的兴趣。反观蔡吉建讲武堂。立尊经阁,设开科取士,对文士礼遇有加。何晏作为文士在蔡吉帐下出仕显然比在曹操那里更能受到重视。不过同这个时代的多数世家子弟一样,何晏也有自视甚高的毛病,因此这会儿面对曹丕的询问,何晏双手一背,傲然地摆谱道。“待晏名满中原后,再出仕也不迟。”
眼见何晏的见识还停留在月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