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一到十谈养生-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引发咳嗽的一定是肺吗
  咳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病症,人们固有的观念认为,只有肺、气管、咽喉等呼吸系统的问题才能引起咳嗽。《黄帝内经》有句话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意思是说五脏六腑都能让人咳嗽,不仅仅是肺,或者说不仅仅是呼吸系统的问题才能引起咳嗽。开始,我对这句话非常不解,后来随着书读得越来越多,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才发现这句话是“人身亦一小天地”这一整体观念的体现,非常有道理。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就是说脏腑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比如,因为肝的问题影响到肺而导致的咳嗽叫肝咳,因为心的问题影响到肺而导致的咳嗽叫心咳,依次类推,还有肾咳、脾咳等。这里我们举一个肝咳的例子。
  我曾经诊治过一位老太太,她呼吸系统本来就不好,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轻微肺气肿(注:再发展下去就是肺心病了,医学上称呼吸系统三部曲,即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患者突然有几天咳嗽得特别厉害,咳(咳嗽)、痰(吐痰)、喘(气喘),不能平卧,只能坐着睡,如张仲景描述的“咳逆倚息不得卧”一样,非常痛苦。大剂量的抗生素用了好几天都不管用,也用了很多中药,如川贝枇杷露、杏仁、桔梗、半夏等止咳化痰的方药,也还是不见效。我当时给她会诊的时候看她的脉象是肝脉独旺(左手的中指号的就是肝),肝脉独旺说明有肝火,肝火旺引起的咳嗽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就应该叫做肝咳。那么该如何治疗呢?
  打个比方,我们烧水的时候,水开后有几种办法不让它开呢?答案是加凉水或者关火。哪个是根本办法呢?当然是关火。患者开始用的抗生素、止咳化痰的中药都是在加凉水,不是在关火。因为咳嗽是肝火引起的,是肝火犯肺(按照五行学说叫木火刑金)导致的,肝火犯肺导致的咳嗽清肝火咳嗽自然就好了,这叫治病求本。这正合了中医的一句老话,“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水开了以后老往里面加凉水,虽然加上凉水以后暂时就不开了,可是很快就又开了,所以这不是根本的办法,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不如把锅底下的柴火撤掉,把火关了,这才能起到根本作用。
  于是,我给这个患者开了一个不是针对肺而是针对肝进行治疗的方子,方名叫“化肝煎”,这是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的方子。看这个方子的名字根本就不像是治咳嗽的,而是针对肝的,事实也确是如此,主要是治疗肝郁、肝火的,目的是把肝郁化开,把肝火清掉。方子的主要成分有陈皮、青皮、白芍、丹皮,这些都不是治咳嗽的,而川贝、杏仁、白前、前胡等治咳嗽的药物一个也没有。这是为什么?主要就是清肝火,相当于把开水锅底的火关掉,这就叫治本。如果同时加上杏仁、贝母、半夏、前胡等止咳化痰的药物治标,就是标本同治了。这个病例单纯靠的治肝,结果疗效非常好。

第一讲 天人合一是养生之本(12)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识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也是中医强调的悟性之一。
  女性病症必问月经
  在中医的问诊过程中,有的女性患者本来是来看咳嗽的,或者是看失眠的,或者是看胃病的,或者是看偏头疼的,可是中医大夫经常会问她们一些和那个病看上去没有什么关系的问题,即月经怎么样。中医《十问歌》里面有一句话说,“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意思是说遇到中青年的女患者时,一定要问她的月经怎么样,经期是后拖,还是提前,是闭经,还是量很大甚至崩漏,一定要问得很详细。
  不是来看妇科病,为什么要问月经呢?有的人可能不理解,认为医生问的和她的病症没关系,甚至会想到别的方面去,认为医生没有礼貌甚至怀疑医生的人品。其实,这时候中医大夫采用的就是整体观念。因为月经正常不正常,有没有问题对判断女性患者的整体情况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女性偏头疼,如果她的月经不好,颜色发黑,血块多,中医来讲她就是体内有淤血。所以用大剂量的中药活血化淤后,头疼自然就好了。这就叫整体观念。而不能说因为头疼,只用止痛药就可以了。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要点的基础上写成了《十问歌》,后人又将其略作修改补充。如下: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十问歌》内容言简意赅,可作中医问诊的参考。但在实际问诊中,还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而重点地询问,不能千篇一律机械地套问。
  经络相通,肝胆相照
  在中医的治法里,有时采用“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这不是故弄玄虚,因为人体的每个部位之间是通过经络、脏腑的表里关系等互相关联的,是根据具体病情分析得来的。
  所谓脏腑的表里关系就是每个脏和腑之间都有一对一的表里关系,所谓表里,就是像夫妻一样是一对儿。比如肝胆,中国有句话叫“肝胆相照”,肝和胆就是一对儿,心和小肠是一对儿,肺和大肠是一对儿,脾和胃是一对儿(所以人们常常说脾胃好与不好),肾与膀胱是一对儿。
  正因为脏和腑有表里关系,所以对由便秘等肠道问题引起的咳嗽,不但要治疗肺脏,同时还应该通便,因为肺和大肠是一对儿,大肠不通,便秘,会影响肺脏的健康,咳嗽就更加厉害了。心和小肠有表里关系,心火旺的人,清心火不行的时候就清小肠,小肠有病的时候就清心火。这些都是利用表里关系来治病调理的具体例证。
  有的人脚后跟疼,怎么办?人身是一个整体,经络就如城市里面的马路,穴位就是路上的站点。那么按照经络学说,脚后跟应该属于肾经。所以中医调理脚后跟疼的时候常常通过补肾的方法来取得疗效。
  西医治病就是要找到病因,找到病源,然后消灭它。用我们单位的一个老中医的话说就是“努力找病,除恶务尽”。中医治病是找到病因能消灭它就消灭,不能消灭就要和它长期共存,大家和平共处。有很多疾病本身不能治愈没有关系,照样可以带病长寿,我将其总结为“能除则除,不能除则相处”。
  健康的最高标准是形神合一
  在现代医学中,什么叫健康?没有病就叫健康吗?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是指三个方面都有良好的状态:第一个是指生理方面。现在到医院看病检查大都是看的生理,看你有没有长肿瘤,血脂高不高,有没有肝炎,这些都是生理的。第二个是指心理方面。心理比较微妙,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心理大夫,起码也是半个心理医生,大家学养生一定要学习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第三个是指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这与我们讲的天人合一是一致的。
  其实中医早就认识到关于健康的这个问题。中医认为,人身体是一个小天地,一个小整体,不仅包括有形的脏腑、血脉、四肢、五官等,还包括无形的精神和心理状况。只有将有形的躯体和无形的精神看成一个整体,才称得上一个活生生的人。中医养生不是强调只养形不养神,也不是只养神不养形,一定要形神共养。
  形即是人之形体,包括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五官九窍、肢体以及筋、脉、肉、皮、骨等。神即是以神情、意识、思维为特点的精神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形与神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一般来说,形体健壮的人,一般都精神饱满;而拥有饱满健旺的精神,反过来又能促进形体的健康。
  因此,要达到形神共养,要求我们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使身体和精神都能够均衡、统一、和谐。形神共养在具体运用上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前者是从保护心理健康的基础上使心理和形体都能达到健康,后者是指通过形体锻炼、饮食调节、起居调摄等方面使形体与精神协调发展。传统的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精神的调养。它要求人们思想上安定清静,心境坦然,不追求名利,不妄发喜怒,也不要有贪欲和妄想,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绪波动,以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第三讲 调理三焦,身动心静(1)
人体之气通过三焦充沛于全身
  中医号脉是用三个手指头(特别小的孩子,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也可以;3岁以下的孩子不号脉)。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三个,而不是两个、四个、五个?因为中医把人体从上到下分成三部分,即三焦。食指代表上焦,中指代表中焦,无名指代表下焦。有人认为中医太玄妙,其实一点也不玄,号脉和看舌头都是一个道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焦代表心和肺,中焦代表脾、胃、肝、胆,下焦代表肾与膀胱。所以中医用三个手指头号脉是有其道理的。
  号脉从前往后,中医分别称作寸部、关部、尺部,食指号的是寸部,是上焦;中指号的是关部,是中焦;无名指号的是尺部,是下焦。左右手也是有区别的,左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的是心、肝、肾;而右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的是肺、脾、肾。
  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中的论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做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为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也是根据《灵枢·决气》中的论述,以“开发”、“宣化”和“若雾露之溉”为其主要生理功能。也就是说,上焦是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但它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说“若雾露之溉”,《灵枢·营卫生会》也因此而概括为“上焦如雾”。《温病条辨》中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原则,也是以此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但是在《灵枢·营卫生会》中是指整个胃,也就是从胃的上口(贲门)至胃的下口(幽门)。对于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实际上包括了脾和胃的整个运化功能,所以说中焦是“泌糟粕,蒸津液”,是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灵枢·营卫生会》中概括为“中焦如沤”和《温病条辨》提出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治疗原则,都是以中焦是“升降之枢”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下焦的部位一般也是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之说,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大肠、小肠、肾和膀胱等,划归为下焦。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在《黄帝内经》中说它是排泄糟粕和尿液,《灵枢·营卫生会》中概括为“下焦如渎”。但后世对藏象学说有了发展,将肝肾精血、命门元气等都归属于下焦,因而扩大了下焦的生理功能范围。《温病条辨》提出“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实际上也包含着这一个概念在内。
  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所以说它们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人体的气通过三焦而输送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与肠、肾和膀胱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够通利,那么,肺、脾、肾等输布调节水液的功能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生理效应。所以,中医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为“三焦气化”。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讲 调理三焦,身动心静(2)
三焦的这两个方面的功能,是相互关联的。这是由于水液的运行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人体的气是依附于血、津液而存在的。因此,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必然是血或津液的通道。这实际上是一个功能的两个方面而已。
  是药三分毒吗
  绝大部分中药比西药安全得多
  中国有句老话叫“是药三分毒”,可同时我们还有句老话叫“药食同源”,这两句话是不是矛盾的?关于中药毒性的问题,现在社会上有两个极端的观点:一个观点认为中药都是些草根树皮,是没有毒的,中药是安全的。认为中药多吃点、少吃点,方子里面多开几味、少开几味中药没有关系。其实这话是不正确的。大部分中药和西药相比,确实是比较安全的,特别是那些药食同源的东西,像薏米、红小豆等,本身就是粮食,它们当然是比较安全的,还有些做菜的作料,像白芷、丁香、花椒、茴香、桂皮、枸杞子、百合等,也是安全的。可以说,绝大部分中药比西药要安全得多。但是,个别药毒性还是很大的。
  关于中药毒性还有一种观点,是大惊小怪、草木皆兵。大家听说过“中草药性肾损害”吗?这个论断是英国人发明的,因为他们发现有些人长期吃中药,把肾吃坏了。于是他们认为长期吃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会破坏肾脏,比如关木通、龙胆草、厚朴、防己、马兜铃等。结果这个名词一出来,有些人就过分夸大中药的副作用。北京一个很知名的西医院的肾内科主任查房的时候,对每个患者都要问一遍吃过中药没有,假如患者说吃过中药,这个大夫就跟年轻的大夫说:“你看,他就是因为吃中药导致病情严重才住院的。”这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医了。
  毒药也能治大病
  其实,中药只要是合理利用,有毒的药也能治病救人。我在治疗退烧病例的时候,经常用一种有毒的药——麻黄,还经常用生麻黄,生麻黄毒性更大,连小孩我都敢用这个药。为什么中不了毒?因为我只是短暂的用,顶多用一天两天。凡是造成肝肾损害的,都是使用了很长时间的,时间一长,哪怕是小毒也容易积少成多,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当患者需要长期吃中药的时候,要尽量避开那些有毒有害的药,防止毒性累积,对身体造成伤害。
  中医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中医首先是一门技术,中医还是哲学。所以对待中药的毒性我们要辩证地看,认为所有的中药都是安全的是不对的,认为所有的中药都是有毒的也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毒药,有的时候却能治大病、急性病、流行病、传染病,而且非用它不可。
  在山东一个非常偏僻的乡村,有一家的祖传秘方专治各种顽固性疼痛,比如患有类风湿卧床不起的患者,用他的药三天以后就能起床走路。于是我就去看他们有什么绝招。我在去以前,先跟我们中医科学院的一些老专家请教,这些老专家说治疗类风湿能达到这个效果,非马前子不治,里面一定有马前子。可是我们不敢用马前子,因为马前子不仅损害肝肾,甚至有可能致死。
  我到了那里,看他把纸铺好,从小罐罐里面拿出来两种药,一勺一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