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加斯科尼,和平从来就没降临到这块土地上,混乱始终无休止地折磨着它的每一寸肌肤。
作为金雀花王朝在法国的前沿阵地,加斯科尼是最容易发生冲突的地方。好在加斯科尼大管家尼古拉斯&;#8226;贝施(Nicholas Beche)竭尽所能维护停火协议,英法没发生大规模冲突。但贝施无力恢复加斯科尼的内部秩序,当地贵族的长久矛盾最终演化成一场地方军阀混战。
让贝施最为担忧的是,英格兰本身自顾不暇,更无力支付驻法英军的薪水。士兵吃不到皇粮,只得当起车匪路霸,军纪在加斯科尼已然变成儿戏。
一开始,暴兵们只是简单地做做海盗,打劫来往船只,后来竟然发展为成群结队洗劫村镇的地步。更有一些暴兵流动性很强,不仅吃光窝边草,还跑到其他地方行凶,所过之处皆如蝗虫过境、鬼子扫荡,不给受害者留下任何东西。
深受其害的法国人给暴兵起了个名字叫“Routier”,指的是那些为非作歹的英军,而实际上,暴兵里的主力队员是加斯科尼当地投靠英格兰的二鬼子。
【喷鼻血】
三年弹指一挥间,停火协议到期,囊中不再羞涩的爱德华三世率领七百五十艘战船,七千至一万人马扬帆出征,直捣法国。
爱德华三世全副武装,二目凝视海峡东岸,给人一种“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感觉。
他身边站着一员小将,此位并非旁人,正是爱德华三世之子,年仅十六岁的黑太子爱德华,中世纪历史上一牛人。
后人之所以称他为“黑太子”(the Black Prince),并不是因为他长得黑,而是因为他爱穿黑盔黑甲,浑身上下黑里透亮,黑又亮。
英军抵达诺曼底后,爱德华三世下船登岸。由于他情绪过于激动,鼻腔里的毛细血管突然爆裂,红细胞“扑哧”一下喷涌而出。
周围骑士一看国王猛流龙血,皆大惊失色,连忙过来问安,有的甚至说:“请陛下返回船仓,今天就别登陆了,这可能是撒旦对咱们的诅咒。”
爱德华三世擦擦鼻孔和上嘴唇之间的部分,毅然回答道:“为什么?寡人倒觉得是好兆头,说明这片土地渴望寡人到来。”
听完老大慷慨陈词,骑士各个欣喜若狂,士气大振。(以上喷鼻血典故记于《编年史》(Chronicles),作者法国著名编年史作家让&;#8226;傅华萨(Jean Froissart))
【打劫卡昂】
登陆已毕的英军开始向北运动,沿途一面行军,一面洗劫镇甸,目标直指卡昂(Caen)——诺曼底西北部的文化、政治、宗教和经济中心。
打劫卡昂是爱德华三世这次军事行动的第一步,这样可以一箭双雕,既能捞到战利品、鼓舞士气,又能给法国一个下马威。
卡昂的城区很有特点,它屹立在滚滚流过的奥恩河(Orne)附近,新旧城区分别位于大河两岸。旧城区由城堡保护,新城区坐落于奥恩河与支流形成的小岛上,是地主老财的聚集地。
1346年7月26日,眼看英军就要浩浩荡荡杀到卡昂城下,守将想固守旧城区的城堡,可是一大群大款富婆跑来哭着喊着要求他保护新城区,那帮穷鬼有什么可保护的?
守将扛不住压力,只好留下三百守军继续防守城堡,把主力转移到新城区的岛子上,把广大的贫下中农兄弟留给上帝保护。
守将放弃城堡是个极大失误,因为英军没带攻城武器。守军的另一个失误是,由于换防过于仓促,他们忘记处理停靠在岸边的船只!
爱德华三世一看守军萎缩在岛上,不禁哈哈大笑。他随即把主力布置在河边的桥头,另派一支部队封锁新旧城区间的通道,以监视城堡里的三百守军。
英军看到新城区豪华的住宅别墅,各个心里瘙痒难耐,老大要打劫卡昂的想法他们早有耳闻。
口水直流的英军立时变成一群失控的恐怖分子,争先恐后地冲上大桥,世间还有什么比打劫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
咦,寡人还没下令,这帮家伙怎么就冲过去了,简直是有组织无纪律!爱德华三世急忙命令部队撤退,可是英军已经顾不得什么命令了,他们都很忙,都在赶时间,谁先冲到岛上谁就捞得多。英军就像打了鸡血,冲到桥上和守军战成一团。
看着部下干得这么起劲儿,一切又不尽在自己掌握之中,爱德华三世只得下令全面进攻。于是,长弓手和威尔士枪骑兵从浅水处渡河,其他军队找来船只,乘船渡水。
目露凶光的英军从四面八方涌向岛子。守军的兵力不足以防守整个河岸,英军从几处突破后顺利登岸,并从背后袭击守桥军队。守军的防守随之崩溃,士兵四散而逃。
胜利的英军开始疯狂发飙,这座安息着爱德华三世祖先征服者威廉遗体的城市变得不再安宁。
大款富婆们保护财产的美好愿望变成上天降下的催命符,整整五天五夜,卡昂大部分城区化作焦土,成千上万的财宝落入英军手中,城里一半居民死于非命,侥幸逃生的被英军骑兵赶得直往农村跑。打完劫,富有环保精神的英军打扫战场,在城外把五千具法国人尸体草草掩埋。
“卡昂战役”(Battle of Caen)是百年战争中第一场极具历史意义的军事行动,打劫的“劳动”所得使英军有能力深入法国,对此后英军在克雷西战役中大破法军,以及包围加来(Calais)都有深远影响。
【兵渡布兰奇塔克】
血洗卡昂后,腰包里鼓鼓囊囊的英军南下直捣巴黎,身后留下一片残垣断壁和枯藤老树昏鸦。
形势对法国极为不利,沿塞纳河运动的英军一旦顺利渡河,巴黎便尽在其矛锋之下。
腓力六世这次是真上火了,嘴也起疮了,就差脚底板流脓了。他命令法军严守各处桥梁和浅滩,随后自己离开巴黎,来到亚眠坐镇指挥,没几天觉得亚眠离战场太远,干脆把指挥部搬到河流交叉的平原地带。
尽管腓力六世动作很大,却始终不与敌人交战,而是采用焦土政策,企图像当年苏格兰那样把英军饿跑。
形势对英军来说同样非常dangerous,他们不谙地理,已然处于塞纳河和另一条大河的“夹击”之下,粮草也吃得差不多了,军队士气与日剧减,显得十分被动。
爱德华三世决定舍命一搏,突破法军重兵防守的滚滚大河。英军沿河西岸一路挺进,多次寻机突破却都徒劳无功。
法军主力像跟屁虫一样,在河对岸密切注视英军动向,寸步不离,你向哪运动,我就向哪运动,盯死你小子。
8月24日夜,英军在一处小镇扎营,法军主力则驻扎在6英里以外的村镇里,严密防守一座大桥。从英军的动向来看,此桥将是他们的突破目标,腓力六世对此很有信心。
正在爱德华三世为第二天渡河紧锣密鼓筹划的时候,一名住在当地的英格兰人来报告说,离小镇4英里的地方有一处叫布兰奇塔克(Blanchetaque)的小浅滩,那里很可能守军不多。(另有一说是一名法国俘虏泄露的“天机”)
爱德华三世欣喜若狂,立马拔营起寨,向浅滩进发。
夜色朦胧,伸手隐约看得见五指,英军来到河边才发现对岸的法军比想象中多得多,约有三千五百人。这处所谓的浅滩给爱德华三世出了另一个难题,受潮汐影响,河水足够没过人的头顶。
不过事到如今也别无选择,爱德华三世决定就从这里渡河。
早晨8点,真正的浅滩露出水面。在长弓手暴雨梨花式飞箭投射下,一百名英格兰骑兵开始渡河。法军在暴射下无法集中精力防守,又要应付流箭,又要对付骑兵,俺们可没长三头六臂。
英格兰骑兵轻易渡过河去,与法军展开激烈肉搏。就在骑兵抢占滩头阵地的时候,爱德华三世投入更多兵力,向河对岸杀去。
在五千英军冲击下,法军全线崩溃,仓皇逃往主力驻扎的村镇。
一个半小时以后,英军全部渡过浅滩。附近村庄可倒霉了,这一刻英军杀神附体,他们继承了打劫的光荣传统,冲进村里一顿好洗,出来后各个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幸福的表情毫不掩饰地洋溢在脸上。
腓力六世得知英军已经过河,惊出一身白毛汗,别傻乎乎守什么桥了,他急忙率军缓缓跟在英军屁股后面,继续实施盯人战术,咱也搞不清他这到底是啥战术。
渡河战斗虽然只是场小型武装冲突,但它意义重大:其一,英军不再受两河夹击之苦;其二,通过打劫,得到给养补充的英军士气高涨,这就保证士兵能在第二天全身心投入到克雷西战役之中……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〇九 炮声隆隆!激战克雷西
抵达克雷西小镇(Crécy)后,爱德华三世借助法军主力蜗牛式行军,着手布置阵地,要把这里变成英法大战的战场。
英军布防的地点在一处小山,山上葱茏的树木可以有效抵挡来自侧翼的进攻,阵地四野是平整的农田,视野开阔,不利敌人隐蔽。
英军指挥部设置在山上的一座风车里,这样整个战场的动向都逃不出爱德华三世的“法眼”。
【激战克雷西】
既然占据有利地形,爱德华三世自然不会主动出击,他布出的是典型的防御阵型。爱德华三世把军队分成三队,长弓手沿山势排成V字型,并要求所有骑兵骑士统统下马作战。等待法军主力的时候,英军在阵前挖掘不少壕沟,还散布铁蒺藜(caltrop),如此一来,法国骑兵要想靠近英军阵地还真得费一番功夫。
相对于英军的精心布防,法军可谓吊儿郎当,犹如一盘散沙,旅行团都比他们有队形。
别看腓力六世一味避战,他对法军,特别是法国骑士很有信心,毫不夸张地说,腓力六世傲慢自负到了变态的地步。
法军主力逐渐靠近克雷西,腓力六世想让部队休整一天,次日在与英军决战。可是法国骑士比腓力六世更傲慢自负,他们自恃神勇,强烈要求立马开战,休整那是多余的。
看着部下干劲十足,腓力六世飚劲儿上来了,他嘴一撇,打就打呗,英军根本不是寡人对手。
坐在地上休息的英军看到法国人的脸蛋从模糊变得清晰,立刻集体立正,迅速进入作战状态。
整个战场上可谓人山人海,英军约有一万六千人,包括骑兵四千人、长弓手七千人、长矛手五千人。法军比英军多一倍有余,约有三千五百人,包括热那亚弓弩手六千人,骑兵步兵两万九千人。
法军全副武装地走了一天,疲惫不堪之下,毫不休整就投入战斗本就是兵家大忌。而在派兵布阵上,腓力六世又犯了一个极其幼稚园的错误,他把雇佣来的热那亚弓弩手布置在第一线,后面直接布置骑兵,步兵大老远地放在最后一排。这样布阵的恶果是,弓弩手得不到步兵盾牌的保护。从总体来看,法军整个儿一年度最欠揍造型。
1346年8月26日,“克雷西战役”(Battle of Crécy;又译作克勒西战役)在六千热那亚弓弩手的射击下开锣鸣唱。
热那亚弓弩手此时早已筋疲力尽,有的人甚至拉不满弓弦。他们射出去的箭软绵绵的,毫无力度可言,万有引力在这时候似乎变得格外强大,箭没飞几步就落到地上,离英军还差十万八千里。
热那亚弓弩手赶紧向前运动,试图靠近敌人再开弓放箭。现在轮到英军里的长弓手表演的时候了,只见一排排飞箭带着呼哨从天而降,不偏不歪正落到热那亚弓弩手头上。热那亚弓弩手毫无还手之力,立时溃不成军,撒腿便逃。
腓力六世和将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扑哧一下全乐了。“陛下,您看这花钱雇来的就是不行哈。”“嗯,热那亚人也太不中用了。”
损失惨重的热那亚弓弩手遭到雇主的无情嘲笑,这种场景在佃农和地主中间也经常出现,因为在地主眼里,佃农根本就一文不值。看着热那亚弓弩手狼狈逃回本阵,有些法国将领甚至拍马上前,挥刀砍向热那亚弓弩手,“再让尔等临阵脱逃。”
就在“地主”戏弄“佃农”的时候,长弓手把一排排飞箭投射到法军阵地上。法国骑兵被英军的挑衅行为激怒,迅速发起冲锋。长弓手非但没有撤退,反而加紧射击,暴射法国骑兵。与此同时,英军里的步兵向前运动,以保护长弓手不受骑兵攻击。
只见战场上乱马蹚翻,法国骑兵挺长抢蜂拥而来。就在这时,只听英军阵地上响声如雷,五门霰弹火炮一齐开火,这是英军的独门兵器。
这种火炮由于装填速度较慢,整个战役中,每门只发射了两三次,但这足以震撼全场,法国骑兵不是被箭射成刺猬,就是被弹丸打成筛子。
虽然悲惨的命运从一开战就已经注定,但是法军不怕死的忘我精神还是令人折服。法军总共发起十六轮冲锋,可是每一次都未能杀到英军跟前,每一次努力换来的都是人仰马翻,血流成河,英军阵前的壕沟、铁蒺藜,以及如雨的飞箭变成法军的恶梦。
杀至夜色降临,挂了彩的腓力六世眼看胜利无望,只得大吼一声,风紧撤呼,带着残兵败将逃之夭夭,身后留下无数身负重伤、躺在地上直冒鲜血的法国士兵。
法军在这场战役里损失相当惨重,阵亡贵族十一人、骑士一千五百四十二人、热那亚弓弩手两千三百人,步兵死亡高达一万人,损失38%的兵力。英军的损失简直就是毛毛雨,阵亡不到三百人,骑士只死了两名。
法军逃离战场后,英军开始打扫“卫生”。再看看满地横七竖八的法国士兵,那些没气的就甭提了,还有口气的都用不同的肢体语言传达着同一个讯息:快叫小护士!
小护士?老子送你上西天!英军士兵拿起长矛猛然戳下,矛尖穿过法国士兵的胸甲,透过皮肉,戳断两根肋巴骨,给那颗跳动的心脏放了一回长假。英军只想要那些有价值的,能换赎金的,“病秧子”一概处理掉。
英军里行为最诡异的莫过于黑太子爱德华,他没有屠杀伤员,也没有跑到爸爸跟前宣扬自己战功卓著,虽然他完全有理由这么做,因为他是英军中作战最勇猛的,他用实力证明自己是狮心王那样英勇无畏的骑士。
黑太子爱德华站在战场中央,正对着一具敌方骑士的尸体默默祷告。这名骑士,确切地说是一位国王,名叫约翰(John of Bohemia),是波西米亚的国王。
约翰是腓力六世的支持者,这次带着人马配合法军行动,没想到这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军事行动。时年五十岁的约翰虽然几近失明,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令黑太子爱德华深感钦佩。
【克雷西战役的历史意义】
克雷西战役是百年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英军获得决定性胜利。
首先,它是欧洲战场第一次真正使用火炮的战役。
其次,弓弩手和骑兵的组合竟然没能胜过长弓手,这一事实给军事战术学又增加了一节新内容,原来除了长矛阵能要骑士的命以外,长弓手也可以。
再者,克雷西战役标志着骑士精神开始走向衰落。促使史学家如此认为的一个理由是,在中世纪的传统观点里,骑士应该真刀真枪的当面厮杀,而不是利用弓箭火炮进行“暗算”。屠杀重伤号在西欧人眼里更是在挑战道德底线,英军丧尽天良的做法完全违背骑士精神准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