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魂--华夏之刃-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的讙兜推荐了自己附庸的共工(和颛顼时代的不一样),很有威望的四岳则推荐了鲧。然而尧很有眼光,看人很准,认为这几个候选者都不行,但在四岳的“不试不知道,不行咱再换”这个劝说下,尧勉强用鲧去治水。

  前面几章提到了很多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多来自一本书,叫做《山海经》,此书记载,鲧为了治水偷了天帝的宝物息壤,此物能不停地生长,堆山成堤。鲧偷到了法宝很高兴,就去堵洪水。结果,堤高了,水也高了,堤继续增高,水也继续涨高,反反复复地不见成效,反而使水越积越多,最后洪水破堤而出,比以前势头更猛,危害更大。事实上,鲧治水采用的是建堤围堵的办法,名字叫做障水法,最终结果是这头堵了那头决,东奔西跑、劳神费力,却没有解决问题。鲧因为治水无功,被流放到了羽山,后被诛杀,天下称是(叫好)。大概因为鲧在治水期间给大家带来了更大的灾害,人们恨透了他。在我看来,鲧并非不想把水患治好,只是采用方法不当;另一方面,尧说鲧这个人经常抗命,应该是个自负的人,没得到群众的支持。

  舜摄政杀鲧后,发现禹这个人聪明机敏、勤劳踏实、仁慈亲善、言出必行,于是提拔禹承父业,任为司空,前去治水,同时选取了益和后稷做为助手。禹接受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设计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治水方案。

  禹的治水方案关键词就两个字:疏导;又可以写成四个字:以柔克刚。禹因势利导,用导引的办法将洪水引入长江,注入大海,让他们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在疏导过程中,禹也会进行小规模的筑堤,但绝不会去围堵而令洪水找不到出路。

  相传禹受命后先至黄河,认为洪水发生的起因在黄河上游,禹亲自去考察,最后从积石山疏导黄河水到龙门,并分导了多个支流。

  在今山西河津与陕西韩城之间有龙门山,在今山西境内,有吕梁山,与龙门山相接。当时龙门和吕梁都没有开凿,黄河水走的是今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之间的孟门山。禹认为这是洪水泛滥的根源之一,于是开凿了龙门山,从此龙门以下才有了黄河河道。不止如此,禹“道九山,道九川”,具体是什么就不说了,总之是凿了很多山,开了很多河道。

  但是,专家认为,开龙门此说太玄,因为凿山开河道,这工程实在是太过浩大,原始社会的人没有先进的工具怎么能完成呢?我保留意见。

  禹为了治水,疏导江河,凿山导水,足迹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相传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当初禹与涂山氏之女新婚仅三四天,就出发去治水,儿子启出生后一面都没见到过。后在治水行路中,三次路过家门口,他一次都没进去。禹并非不想家,只是在他看来,黎民百姓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治水大事才是头等大事,为了天下这个大家,他只能舍弃小家。

  禹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好东西都去祭祀祖先和神明了(迷信是普遍的),住宿条件不高,财力全投在了兴修水利上。在陆地上行走坐车,在水上行走坐船,在泥地上行走坐橇(形状似船),在山地上行走坐木辇(一种带齿的登山车)。禹经常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圆规和曲尺,进行测算。禹在治水期间伐木导山(砍伐树木,开辟道路),产生了诸多四通八达的道路;奠定了九州(舜十二牧浓缩品?),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禹在治水的时候还很注意农业,让益向民众发放稻谷种子,种在低湿的土地上,命后稷向民众分发难得的食物。食物少的时候,在诸侯中互相调剂,按需分配。此外,禹还考察了各州的物产情况。

  关于禹治水的故事实在是多,尤其是巴蜀传说。但这些故事里充满了神话色彩,什么九妖十八怪、巫山神女,还有人神大战啊,反正都很神奇,组合一块估计能写本书,这里就不多说了,只说其中一个结局:大禹把兴风作浪的蛟龙用西王母所赐的铁索锁到了深井中,另一头拴在了井旁的石柱上,并对其说除非石柱开花,否则不能出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禹治水十三年大功告成。舜为禹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赐给禹玄圭(美玉琢磨而成),天下敬重,期间做曲名《箫韶》招来了凤凰,百兽也开始舞蹈(……),禹得名山川神主。

  舜老时,因商均不肖,便让位给禹,禹开始也是摄政,此间让皋陶制订了一些法规,有不听号令者依法惩处;亲征三苗,平定叛乱,杀了三苗首领。舜荐禹后十七年舜崩,禹开始守孝三年,然后让位给商均。自己躲到了阳城,但诸侯纷纷去朝见禹而疏远商均,禹最终被推举为天子,国号夏后。

  禹即位后非常重视教化,主张恩威并施,当时有个部落叫有扈氏不服夏,禹就同时采用了攻战和攻心战术,最后收服了他们。又东南地区有九个大族合称九夷,禹为了加强统治,亲自巡视此地,并传播了中原文化和礼教,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当地百姓和酋长们的尊敬。

  然而,禹却不同于尧舜,因为禹有时显得过分严厉和残忍。禹在东夷树立权威后,宣布谁不听教化,就要出兵打谁,绝不客气。当时,禹在会稽山开苗山大会,防风氏迟到了,禹就下令将其处死,还暴尸三天,此事显示出了禹残酷的一面(另说,防风氏是治水英雄,遭到了禹的嫉妒)。但这杀一儆百的做法,倒是起到了威慑力,当时没有参加大会的氏族都纷纷向大禹进贡表示臣服。防风氏之死,意味着帝王集权制的到来。相传此后禹做九鼎,代表九州,诸侯朝见时要进行顶礼膜拜,暗含一统九州之意。

  禹老的时候,选择了皋陶做继承人,可惜皋陶先走了一步,禹最后在东巡时死在了会稽山,也就是防风氏死的地方(宿命?),死前授政给了益,三年丧毕,益让位给启,启也确实有贤德,受到了诸侯的拥戴,最终即位。另有一说是,益与启争位,失败被杀。不过不管哪种说法,最后都是启即位。禹传启,家天下,中国几千年的世袭制正式开始。

  禹被称作大禹,大就是伟大的意思,可见其在民间的影响。夏禹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扮演了一回救世主的角色,其治理洪水,造福百姓,发展农业,划定政区,使百姓安居乐业,使国家容易管理。禹将大权握于手中,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实现了真正的君主集权制,此时原始社会终于走到了尽头,奴隶社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同时野蛮时代也终于走到了尽头,文明曙光出现。

  末了,说俩问题。

  1、中国过去有个学派叫做疑古派,当然名字不是自己起的。他们总是怀疑上古人物的存在与否,还争论不休,别的不说,关于禹的结论是:禹和夏没有关系、“禹是一条虫”。我不是专家,对此不做评论,只说一句:禹是人,我信;禹是神,我也信;禹只是条小虫,我可不信!

  2、水的问题。有种观点认为,地球有一段时间发生了全球性大洪水,即海平面上涨,倒灌到陆地上来,使得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禹治理的是水退去后田间的水渠。俺不是专家,依然不作评论,还是只说一句:管他治理什么,能造福百姓就行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十五 狱神——皋陶
皋陶读作gāo yáo,估计会有不少人读错。那么此人是谁?相信也会有不少人不知道。现在,我要告诉你,这是个大人物。怎么个*,一会你就知道了。

  皋陶,姓偃,皋城人(今安徽六安市),也叫咎陶、咎繇,读音和皋陶一样,其父母有不同说法,本书按《史记》来说。

  东夷首领少昊(很遗憾,没留下名字)娶了颛顼的苗裔孙女女脩(修)。一天女修纺织的时候吃了玄鸟(即燕子,东夷图腾)卵,感孕生了个儿子(商的祖宗契也是这么来的),取名大业。大业娶了少典氏之女女华,生子大费,大费辅佐舜调训鸟兽,被称为柏翳(伯益),还帮助大禹治水,结合舜本纪可以看出,大费就是益。舜因为益的功劳赐姓为嬴,其后人建立了秦!也就说,益是秦祖,当然大业也就是秦祖了,因为大业的父亲没有留下名字,所以就追到大业这里吧,那么这个大业是谁呢?按照不同的史书,大业的亲生儿子是伯益,皋陶的亲生儿子也是伯益,伯益不可能有两个亲爹,所以大业就是皋陶。

  然而皋陶最响的名头并不是秦祖,而是另一个更好的称呼——上古四圣之一,其他三个是尧、舜、禹。唐玄宗认为李氏是皋陶的后代,封皋陶为德明皇帝。

  然而皋陶出名的原因还不是上古四圣这个称呼,而是他有个神奇的宠物——獬豸(xièzhì),又叫廌。此兽大的像牛,小的像羊(皋陶的是这种),类似麒麟,全身有浓密的黑毛,远看好像长满了鳞片,它最大的特点是额头上只有一个角,所以它的小名叫独角兽。他通人性,智商很高,看人很准,活人往他面前一站,他就知道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如果你与别人发生纠纷而你是无理的一方,它就会将角指向你;如果你犯法了但罪过不大,它就会把你撞倒;如果你罪大恶极是个大坏蛋,它就会把你撞死,然后将你吃掉!因为獬豸看人断案从来没错过,所以它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由此人们创造了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法”!繁体字写为“灋”,意思是:“廌去则法平如水”。

  皋陶长得很吓人,脸是青绿色,嘴巴好像鸟嘴(可能是母亲吃了鸟卵的缘故),在舜帝时期被任命为司法官,负责刑罚、监狱和法治。哪有有案子和纠纷,皋陶就领着獬豸去,獬豸站在人群里走一圈,或者在嫌疑犯前站一站,于是案子就结了,效率实在是高,当官实在是闲,故事实在是玄。

  下面开始说不玄的。

  皋陶原来不叫皋陶,只叫繇,后来被舜封到了皋才叫皋陶。当初,天下大洪水,舜命禹担任司空,主管治水,禹推荐了皋陶,但舜觉得眼下有蛮夷侵扰华夏,坏人为非作歹,需要有个人来掌管司法,处理刑案,辅助政务,稳定局面,而皋陶为人正直,诚实可靠,行事果断,是最合适人选,于是命大禹去治水,皋陶任“理官”,也就是司法官。

  果然,舜没有看错人,皋陶上任后,明察秋毫,公正严明,执法如山,将罪犯划地为牢,将其囚禁起来,这就是最早的监狱,对待过失犯罪者尽量宽恕,对待罪大恶极的绝不手软,在处死犯人的问题上严格谨慎,唯恐错杀无辜。后来罪犯听说皋陶执法,纷纷收敛德行,弃恶从善。皋陶任职期间,天下无虐刑,无冤狱,出现了大治局面。舜很高兴,将其封到了皋。

  皋陶主张法治和德治并行,即依法治国和*相结合,亦称刚柔并济,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收效。

  皋陶后来辅助大禹治水,发明了耒耜(léi sì)这种农耕工具,对农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相传皋陶还精通音乐,发明了皋鼓,即一种长鼓,可以拴在腰上击打,后被东夷的一支发扬光大,这一支东夷后来变成了的朝鲜;皋陶还发明了龠(yùe),这是一种管乐器,它横吹似笛,直吹似唢呐,竖吹似箫,还能斜吹,“古龠斜吹”相当神奇,但汉后失传,21世纪初被一名专家破解。

  禹即位后,皋陶依旧任理官,尽职尽责,并制订《狱典》(刻在了树皮上,我国第一部狱典)。禹很看重皋陶,把皋陶作为了自己的继承人,但皋陶比禹先走了一步,禹封皋陶的后人到英、六,位于今安徽的六(lù)安和英山一带,皋陶的后代有的姓皋,有的姓嬴(伯益),有的以官(大理,理官)为姓为理氏,这就是唐玄宗认为李家是皋陶之后的原因。

  皋陶主司法期间(包括舜时和禹时),进行的重大改革主要有:

  兴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和子孝;

  定五礼,即吉(祭祀)、凶(丧礼)、宾(外交)、军(军队)、嘉(饮食、男女);

  创五刑,即甲兵(集合军队抵御侵略和平定叛乱)、斧钺(军法)、刀锯(死刑和重肉刑)、钻筰(轻肉刑)、鞭扑(对付轻罪的刑罚);

  立九德,即宽而栗(秉性宽弘而有原则)、柔而立(性情温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质朴而能尊贤)、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扰而毅(谦和而有主见)、直而温(正直而不傲慢)、简而廉(具大略而能务实)、刚而塞(果敢而不鲁莽)、强而义(刚强而不任性违理);

  亲九族,即与部落联盟核心部落相亲,九是多的意思,非指九个。

  五教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五礼成为了封建礼教的基础;五刑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化制度化的刑法,比古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早三百多年;九德是中国最早的考察和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九族成为了后来的外交原则。

  皋陶的这种立体式的改革和综合式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一种文化,即皋陶文化,也正是因此,皋陶被后世称作圣人,因为其执法如山、公正严明,人送绰号:“狱神”!这才是皋陶出名的真正原因。

  皋陶,秦祖,唐祖(疑似),中国法律鼻祖,狱神,上古四圣之一,皋陶文化影响中国几千年。皋陶,绝对的重量级人物。。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十六 车神——奚仲
相传黄帝造了车,那车是什么形状的?无从知晓。我估计是一种两轮车(肯定不是自行车),人推他用来运东西。不过有位专家(一位网友)告诉我,黄帝发明的其实是轱辘……我问那风后的指南车呢?答:独轮小车。

  下面我们来观察“車”这个字,会下中国象棋的都应该认识,意思就不用我说了。现在,请睁大双眼,仔细瞅瞅这个字,准备回答我一个问题。

  OK,问题来了:这个字有几个轮子?

  ……

  标准答案是:四个,您猜对了吗?

  问:在哪里?

  答:轮子就是两个大横的两端,两个大横是车轴。中间的大竖是车辕,最中间的“曰”字是舆,舆就是装东西的部分。

  很显然,这车指的是马车,当然您要说是汽车或者坦克,或者横着看说它是黄包车我也没办法。

  马车的制造者名叫奚仲,夏禹时人,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因造车有功,被禹封为车正,被后世称为车神。

  在《山海经》里,最牛的神要数帝俊(shùn),此神神通广大、通天绝地、无所不能,大老婆羲和是太阳女神,生了十个太阳,二老婆常羲是月亮女神,生了十二个月亮,还有个老婆叫娥皇,生了少昊,少昊是西方天帝,又称白帝,属金(伏羲属木,颛顼属水,炎帝属火,黄帝属土)。尧时,后羿下凡射日是帝俊派去的,射日的红弓白箭也是帝俊给的。帝俊的玄孙叫番禺,番禺发明了船,番禹的儿子叫奚仲,奚仲生吉光,爷俩合作发明了马车。很显然,奚仲是神的子孙,马车乃神车也。

  无神论的说法,奚仲是黄帝的后裔,因为奚仲姓任,而黄帝时有十四个儿子得到了姓,其中有个是任姓。

  关于奚仲的记载不多,散见于多部古代史书。其生平只能做大致介绍,不能进行详细的了解,总的来说,此人勤奋好学,崇尚科学,喜欢钻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