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浩然口述自传-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边压根儿没有人来看过我们。
我呆呆地望着头顶上灰蒙蒙的天空,又望望北边雾气茫茫的山峦,不禁揣想起母亲的心意。她有一颗好强的心,她一生都好强。人活着要有正气、要有志气是她的口头语。她曾经殷切地希望父亲是个有志气的男人,干出一番与众不同的事业,给她露脸,让她沾光。结果,父亲什么正经事情都没有做成,反而沦落为一个“落道帮子”、耍钱的赌徒,最后为一个风骚女人而断送了性命。这样的打击,对母亲来说,其沉重程度是无与伦比的。她不屈服,她要挣扎,她把扭转乾坤的最后希望寄托在她唯一的儿子——我的身上了。我对这一点,在刚刚懂事的时候就渐渐地心领神会了,然而谈何容易呀!
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2)
姐姐似乎明白我在想什么,就安慰我,多难也得熬下去,没娘的孩子更得长出息。我反问她什么叫出息呀?她说,学着过日子。我吼叫起来,快算了吧,过这号日子,可有啥奔头呢?
跟姐姐争吵来争吵去,我也苦苦地想,反复地掂量,就自然而然想到母亲在世那会儿讲的民间故事和在赵各庄燕春楼戏园子看过的几出戏,心里豁然一亮,即刻转忧为喜,异常兴奋地对仍在发愁的姐姐说,嘿,有主意啦,我长大了要去当官儿!
姐姐没听懂我的话,不经心地问,当官干啥呀?我认真地给她解释,当官儿好,妈怪爸爸没出息,就是因为爸爸当种地的庄稼人没有当好,当下煤窑的工人也没有当好。如果他当了官,像故事里的那些人一样,就苦尽甜来了。姐姐听罢想了想,摇摇头说,你倒会做梦,想当官儿就能当呀!我说,能!好好念书,就能当上。
2
大舅名叫苏全荣,高个子,由于叔伯弟兄排行老二,我们叫他二舅。他为人厚道,心里秀,自己钻研着认识不少字,能津津有味地一遍一遍地看古典小说《红楼梦》。他干了几年庄稼活儿,后来一直在赵各庄下煤窑。小舅苏全祥,是排行兄弟间的老四,亲姐弟三个里边却是顶小的一个,所以我们都叫他老舅。老舅机灵,心眼儿多,而且不安分。他在东北军阀张作霖的队伍里当过兵,在东三省什么地方学过剃头。二十多岁出天花,差点儿要了命,结果在脸上落下些浅碎的麻子。这样的一场灾难倒使他收了心,来了个浪子回头,决计要回老家过庄稼汉的日子,当个殷实的庄稼主儿。母亲支持他的行动,把出卖老家宝坻县单家庄土地房屋的钱,还有在赵各庄背着父亲零星积攒的钱,都偷偷地交给了他,由他在王吉素买下三间正房,两间厢房,一所空宅基,以及一个果树园子和十亩平川地。有这样可观的家产,才使他那么一个没有锥扎之地的流浪汉有了安身立命之所,王吉素村的老宋家才肯把一个十七八岁的闺女嫁给他这三十多岁的男人,以至于才使他有了家室,有了儿女,就在王吉素扎下根子。
母亲活着的时候,对待老实厚道的二舅不亲近、不热情,动不动就加以训斥,而对待鬼机灵的老舅则格外地宠爱,无保留地信赖,任何秘密事儿都跟他说,都交他办。当初我们住在赵各庄矿区,每逢老舅从蓟县来到我们家里,母亲总是格外欢喜,有多少不痛快的心事,也会立即抛到一旁。一面给老舅做最好吃的东西,一面跟老舅唧唧喳喳、嘀嘀咕咕,有说不完的知心话。这跟老实的二舅到我家时母亲那副冷淡的模样相比,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差别极大。老舅每次从蓟县到赵各庄看望,最多住两三天,有时甚至睡一夜就匆匆离开。母亲从破墙壁的缝隙里掏出一卷卷被乱头发缠裹着的票子,抖落开,再装进老舅身穿的破旧长袍的棉花套子里,最后把布面子再重新一针一线缝起来。
记得第一次看见,我觉得挺奇怪,忍不住地开口问,妈,你怎么把钱都缝在棉花里边呀?母亲和老舅都没有防备我,被我这突然的一声吓一跳,慌乱不堪地收卷起棉袍子,不知道藏到什么地方保险。我用手摸摸老舅那件装了许多纸票子的棉袍大襟儿,越发增添了好奇心。母亲惊恐未消且发怒地奔过来,把我摁倒,说哪有什么钱?你做梦哪!快睡觉吧!
刚到王吉素那会儿,正赶上冬天寒冷。为了节省柴草少烧一个炕,我们娘仨跟老舅、妗子、表弟、表妹四口人,合并到西屋一条炕上睡觉。有一天晌午,我放学回家来,发觉母亲的脸色不好,不言不语地从伙住的西屋往东间没住人的冷屋子抱被子褥子,还有枕头。
我很纳闷儿,就问,妈,我们搬过去睡呀?不冷吗?母亲气呼呼地回答,冷也得忍着受着,我不让人家讨厌!
似乎就从这一天起,母亲跟老舅不再像过去那么亲近,虽然彼此也搭话,但是掺进了明显的冷漠。
我猜不透这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裂缝,估计我上学不在家的时候他们吵了嘴,也许没把矛盾公开化,但确实有了严重得叫小孩子难以弄懂的矛盾。
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3)
没过多久,母亲就病了,不能再摸着黑,跟我们围着火盆坐在炕上,给我和姐姐讲古迹说故事了。紧接着,母亲就不再让我去上学。没有特别要紧的事儿,她几乎一时片刻都不让我们离开她身边一步,好像跟我们在一块儿呆不够似的。
有一天夜间,我都睡着了,母亲忽然伏在我耳边轻声叫我:金广,起来,帮我做一件顶重要的事儿。我困倦得昏昏沉沉的,不想起,就问啥事呀?明儿个再做不行吗?妈说,白天做不方便,不紧着做不行啦,听话,快起来。母亲首先支撑起病弱的身子,又叫起我姐姐,让点上小油灯,还让把小炕桌搬到炕上。我只好穿了衣服,等吩咐。
妈说,把纸和笔都找来,照我说的一一记下来。母亲没容我把疑问摆出来,就交代说,我让你记下的这些东西,都是我这几年一宗一件地从布店,从私人手上买下的,又一趟趟鼓捣到王吉素来的,想留着给你娶媳妇和陪送你姐用的。兵荒马乱,不敢搁在明面上,全都在东院你妗子娘家的墙壁里垒着。你把这单子收藏好,将来照着上边记的,一笔一笔地跟你老舅要。除了他替咱们保存的这些东西,还有住的房子、种的地、经营的果园子,都是我花钱买的。你老舅光棍一根,什么都没有。尽管他如今对待我这个样儿,我得念一奶同胞的情义,他不仁,我不能不义,将来这财产,你和你老舅一人分一半儿。你们手里有这房子土地,好好过,就能够活下去。这些话,我全都跟你老舅交代过。她说着说着,声音有些哽咽:我,我活不长了,我不得不扔下你们了。普天下,除了你们两个,我再没有一个亲人,可你们年纪还这么小。你老舅变了心,你们要提防他,可也别得罪他,眼下你们离开他还不行。往后,没啥盼的,只盼望你们长志气呀……我这一辈子,总是要强,可是没遇上一个好人,我冤啊……
她那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口头语,实在是她一生的写照。
老舅中等个儿,头发里虽然掺了些少白头的头发,却显得很厚密。他眼睛小而细长,总给人一种笑眯眯的感觉。脸色是健康的,鼻子两边散布着一些小碎麻子,不仔细端详并不十分显露。他有心计,肯出力气肯吃苦,性格开朗而略带诙谐,好开几句有分寸的玩笑,尤其跟女孩子开玩笑,有时候还动手动脚。总的看来,他并不让人讨厌,更不凶恶狠毒。对我,即使年纪很小的时候,他也不曾施以虐待,不要说打我,就连骂都没骂过。尽管有几次我干活不像个干活的样子,他情不自禁地对我说了几句刻薄的挖苦话,实际上一向表现出明显的分寸和克制。应该说,我必须自量,不能要求过高,在这样的舅父面前,我不该有什么不舒心的地方。然而,我的确过得十分的不舒心,而主要原因,就是见不得老舅的那副让人看了十分别扭、十分不安生的面孔。
在赵各庄煤矿,我见过无数次他的这张脸,都给我一种定了型的挺亲切、挺和善的感觉。自打我们母子三人搬到王吉素村住下,三天过后,他那面孔给我的感觉就跟以往完全不一样了。在家里,他只对他妻子、儿女笑眯眯;到门外,对乡亲们不论大辈小辈、穷人富人,也同样的笑眯眯。家里也罢,门外也罢,只要目光一对着我和我姐姐,就突然变成另一种样子的面孔,不是横眉立目的凶恶面孔,也不是龇牙瞪眼的仇恨面孔,而是一种漠然的、生疏的、无可奈何而又勉强应付的冷冰冰的面孔。我有时候做错了事,比如失手打碎一个碗,老舅对我也不发急,不抱怨,不指责,只是站在远远的地方皱着眉头看着我,重重地唉一声,或者吐出半句训斥人的话就咽回去,随即扭身躲开我。这种只能意会而难以言表的态度,是从内心里透出来的厌恶和冷冰冰的感情。
那种人与人之间有隔阂、不能相容的刺透骨头、打哆嗦的凉气,在过了漫长的四十五六年之后,我仿佛还能够清晰地回味出来。人,尤其一个幼嫩的小孩子,是不能够在那种没有笑容的家庭环境里愉快生活和健康成长的。笑容是阳光和雨露,缺乏笑容的照耀、滋润,心灵的苞蕾会扭曲、枯萎。得不到笑容,而时时面对着一副板着的无表情的冷冰面孔,比饥饿还要让人难以忍受。更何况我和姐姐一时间沦为父母双亡的孤儿,这种处境的骤然变化,更加渴望着笑容!
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4)
3
我和姐姐上坟回来,妗子光顾往灶堂里填柴火,没有抬头。老舅瞥我们一眼,嘬嘬不再冒烟的旱烟袋,依旧是那副没表情的冷冰冰的面孔。尽管如此,我还是向他提出了自己的志向。
念书?老舅对我的话感到很意外,甚至有些吃惊,随后又追问一句,这是谁给你出的主意?我说是自己想的。他叹口气说,简直是梦话,你还能念书?咋办得到呢?我说这回我一定用功。老舅很不耐烦,冷冷地向我宣告,这不是用功不用功的事,念书不当饭,可你得吃饭,不吃饭没法子活,我一个人养不起这么多光吃饭不干活的人!
舅舅这套话,是我这样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始料不及的。我愣愣地盯着他那张冷冰冰的脸,好久说不出话来。而他的脸渐渐地模糊起来,因为泪水蒙住了我的眼睛。
第二天天不亮,我和姐姐便咬着牙爬起来,跟老舅上山打草。吃过一顿早饭,必须要等到太阳落山,才能回家吃晚饭。
平时,妗子对我们俩既不给予热,也不施之冷,但当发现我们每顿早饭拼命灌肚子,而小脸蛋明显黄瘦下去的时候,倒是好心肠地传授了一条妙计:呆在树园子里要饿了,就到树底下捡点落杏吃,也能填填肚子。再熬些日子,有了枣,有了柿子,就更不碍事了。
我和姐姐试了试,果然奏效。山野树下的落果子,坡坡坎坎上的野果子,都成了我们抵御饥饿的午餐。
家,对我们来说只是个虚名,没有实际内容,起码没有我们所需要的内容。一间正房、两间东厢房的小院子,让我们感到没完没了的束缚和压抑,不具备一丝一毫的吸引力。如果老舅在跟前,又绷着冷冰冰的面孔,我们待着都觉得别扭和难受,甚至呼吸都困难。所以,我们每天一撂下饭碗拔腿就走,直奔北山。到树园子里挨着饥饿和孤单,却自由自在,往梁头上一站,风是凉的,气是清的。
肚子真的感到空了,我们就到坡上寻找熟得最早的半黄半红的杏子吃。有些杏子熟透得大发了,就自动地掉在树下,经过一夜的露水浸泡,变得又凉又甜。杏子的成熟高潮期刚过,桃子就跟着熟了,李子也随后红了,七月大枣红了圈儿,八月中秋有足够的柿子为我们填饱肚子。
然而单调循环的日子,枯燥乏味的生活,使空虚和烦闷袭上心头,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有啥意思呢?想着这个问题,闷坐了几天,突然一个主意让我异常兴奋地跳了起来,对姐姐说,嘿,我有前程了。姐姐莫名其妙地问,你有了啥前程呀?我说,我要学手艺,当画匠。姐姐问到哪儿学去呢?我说奔唐山,到瓷器厂去!姐姐听了我的话,沉默好长时间,才接着话茬儿说,在这乡里也真苦死人,你要想去,就去吧。
就这样,一个灿烂的前程摆到了面前,我迫不及待地要离开家。
4
春天的一天,我们正吃饭,不知道从哪儿突然飞来了两只黑亮亮的燕子,蹲在房柁上,交头接耳地嘀咕了许久,才一齐飞走。不一会儿返回来,一只燕子嘴上衔着泥,一只燕子叼着一根干草,把泥抹在屋顶的角落,把干草贴在泥上,就又飞走了。它们如此这般地你出我进不停顿地往返。我仰头看得出了神儿,忘了嚼咽嘴里的饭。我还想看下去,老舅催我下地,我不得不留恋地离开。傍晚收工回来一进门,就瞧见了奇迹:那被烟熏火燎得油黑的柁与顶棚墙角的连接处,如同老木逢春滋了芽那样,生长出弯月形金黄色的一条东西。我拍手叫好,问老舅那燕子在干什么。老舅告诉我,它们要搭窝,要住在这儿。以后我早出晚归地到三郎寨干了几天活计,再回家的时候,瞧见一只“金碗”已经被两只燕子镶嵌在房顶棚的角落,原来它们搭成了一个理想的窝。又过几天,忽然听见那两只燕子在我们的头顶上惊慌地乱飞乱叫。我抬头一看,那只金碗似的窝不见了,只剩下个弯月亮似的痕迹。
我发急地问,燕子窝哪儿去了?姐姐说,让老舅用竿子给捅掉地下摔碎了。我惊愕地问老舅,它们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您为啥给捅掉呢?老舅不以为然地回答,要它有啥用?下的蛋儿不能吃,孵出小燕也不能卖。我说,它们哪儿也妨碍不着您呀!老舅说,要是从上边掉下东西来,掉在吃饭的碗里可怎么办?那碗饭不就白扔了。我说,哪有那么巧的,正掉您碗里。老舅赌气地说,没啥用处的东西,我不待见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农村生活:从孤儿到户主(5)
我按照几年前学过的小学课文,给他讲解燕子是益鸟的道理,给他转述母亲说过的一个好人得到燕子恩报、一个坏人遭到燕子仇报的故事。老舅听不进去。
两只可怜的燕子那一夜不知道怎么度过的,更不知道它们俩是怎么商量的,第二天又开始了忙碌,又你来我往地衔泥、叼草,在被毁了巢穴的废墟上,重又兴建起一个窝。
没容那燕子窝完全搭成,老舅又给捅掉了,一连捅了三次。后来倒是妗子发了恻隐之心,说别捅啦,你快留点德行吧。老舅才勉强答应不再捣毁燕子窝,容它们把小燕子孵化出来。但他紧跟着声明,下不为例,明年说什么也不能让它们在家里搭窝。
秋天,大燕子带着小燕子高高兴兴地远走高飞了。老舅随后就骂骂咧咧地把遗留下的窝彻底毁灭了。等明年春天,那两只燕子还会回来吗?老舅还能让它们在这里栖息、繁衍吗?
真的要离开家,独自闯天下去。我望望空荡荡的房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苦涩与空荡,似乎预感到此次出行将不会一帆风顺。果然,辛辛苦苦奔到赵各庄,却被二舅劝转回来。没有门路,是没法进瓷器厂的!
5
从赵各庄回家的路漫长而寂寞。好容易看到我熟悉的山峦,精神为之一振。我是多么爱这里的山,这里的家,这里的亲人。我不该离他们远去,我应当好好过日子,学会庄稼活,成为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