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陷世-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我明白了。”伊妹说道。
然后她转身进来女卫生间。他也进了男卫生间。
他的速度快,先洗手,然后入座。伊妹慢一些,这和女人的生理构造复杂有关,过了五分钟,她才完事。
饭后,他们做别。谭主任说:“明天早晨八点半,到办公室集合吧!”
他们答应了。
然后走回宿舍。在路上,伊妹和他走在后面。余哥走在前面。伊妹拿手指扣着他的手心,不知是什么意思。
第031章 奇耻大辱
伊妹扣着姚德志的手心,不知何意。用食指点着,他感到挺痒的,但忍着不发声。她调皮地对他笑笑,但也不说话,担心余哥听到,好怀疑什么。回到宿舍,洗澡睡觉,一宿无话。只是睡到半夜,底下翘起,硬邦邦的,只好到厕所练练“手枪”,射出“子弹”才感觉轻松,压力减轻,也就不憋了,回去再睡。在打枪的时候,想象的有两个女人,远的是老婆,近的是伊妹。凭着想象,完全通过自慰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可能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吧。这不是符合圣经原则的,但如果魔鬼占了上风,射出来就感觉到很舒服,不射,就担心憋坏了身体。有的说,这样做有利于健康,有的说,这样做不好。说好说孬的都是专家。到底谁说的更有权威,的确不知道。貌似都有道理,可不全都有道理,这事谁也不清楚。只能跟着感觉走。
第二天,他们坐麻木到民委,同样,又要让师傅签收据。谭主任已经在办公室等他们,他们一到,谭主任就下来,问:“吃早饭了没有?”他说:“没有。”谭说:“那好,我请你们过早。下去路口有一家早餐店,看看你们需要些什么。”他们一边说着,一边下到路口。
早点很丰富,但姚德志还是吃不惯荷渣。余哥和伊妹第一次听说这种食物,很感兴趣,就要尝一尝。当然,他们的表情告诉他,这种在归州习以为常的大众食物,对他们来说,还是不太习惯,不怎么好吃。
姚德志吃了稀饭和包子。谭主任吃的当然是荷渣和糍粑。这个生活习惯是不同的,自小都形成,不是谁能轻易改变的。人的口味,会伴随人的一生,从生到死,都会面对和经历。其实,要说营养,都在追求营养,可谁更营养,就连专家也不清楚。因为有害食品,环顾四周,防不胜防,再小心,也没用,没有人会整天戴着口罩,预防污染的空气。空气和水不干净,吃的食物再干净也没用,因为水占人身体里的绝大部分。水的问题不解决好,就没办法解决所有的健康的问题。
然后,他们坐城内的主要交通工具,面的,到渡口,再坐小船过江。小船是机器做动力,用铁皮焊接而成,船舱里的两边排着长条木凳,当船上满了十来个人的时候,船就开走;到江对岸,再接回那边等船的人,每天早晨七点上班,晚上六点下班。因为一到晚上,江里的大船从重庆过来,一艘接一艘,晚上,没灯,风高浪又大,为安全起见,晚上小船就不出工了。所以,要想过江,必须算好这个时间,否则只能留在江对岸过夜了。
江水浑黄,小船摇摇晃晃地向对岸驶去。机器在船尾工作,发出响声,船老大手握船舵,掌握着船的方向。人们分别坐在船的两边,维持着船体的平衡。经过大概十五分钟,船就拢岸,他们待船停稳后,逐一下船上岸。上岸当然需要爬山坡。在归州境内能找到一块平坦之地,非常难。出门即爬坡,否则就不出门。这样经过世代的磨练,在归州想找胖子,都不是随便能找得到的。这种不得不的爬山活动,让归州人看起来比较健康。德志记得在家乡南郡市,曾经播放了,里面就介绍一名身患癌症的老人,不悲观失望,每天坚持爬山,锻炼身体,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下冰雹,她都爬山,结果,癌症好了,身体越来越好。她的养生秘诀就是爬山,没有别的方法。在山里生活,多少都会爬山,因此,山里人不要悲观,也不要以为自己闭塞落后,要和城里人比长寿,不比方便。当下,越是方便的事物,越有问题,不要轻信。
他们先到镇里找书记,他不在,办公室主任说他下乡去了,他们就直接到坪村。先到村主任家里。他家就在两河口的地方。从山里出来两条河,汇集到此地,成为一条河,就成了“两河口”,地名因此而得。老书记的家就在石拱桥附近。山里还有采矿的专用通道,仅供拉矿石的车通行,其他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山里也没有什么资源,有的就是矿石,或者石头,指望土地的出产,却没有几个。另外,山里人很珍视泥土,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万物土中生,虽然生长离不开阳光雨露,但是,生长的根却在土地里。要说重要,还是属于土地重要。土地有保证,只要风调雨顺,其他都难说。
老村主任在家。他热情地接待他们。中午在他家吃饭。他向他们说出他的冤案。冤案到处都有,不单单是老村主任、老村支书有冤情,很多人都有冤情,可是,没有办法沟通。结果,就让冤情一直延续下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个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其造成的伤害也是十分持久的。
他是坪村的原支书,被人陷害,说他贪污集体物资和钱财,于是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接下来被关押。在看守所里被打。打人行凶者先是犯人打,然后是狱警打,被罚三天不准吃饭。吃饭不准用筷子,全是照得见人影儿的稀饭,里面就几颗米。被罚打扫厕所,清大便,屎尿恶臭难闻。被罚跪。三天一次讯问,不招就打。打得浑身是伤,除了口供,什么证据都没有,但还是不放,仍旧关押。说不老实,要继续罚,直到罚得老实了再做打算。要求写自诉材料,交待贪污数额,物资清单。他没干过的事,又不是编小说,哪里有这些情节,怎么写得出来?写不出来又打。
他卷起裤腿,让他们看他的伤痕。又掀开后背,让他们看身上的疤痕,都是被打了之后留下的痕迹。挨打是常事,因此,监狱之黑,令人想不到,令人发指,谁进去一回,就会体会一辈子,绝不想二进宫。
他在看守所待了五年,一直没有开庭审判。一有机会,就写申诉材料。有些领导去视察那里,他见了就喊冤,以至于后来,狱警威胁他如果再喊,就把他的嘴给缝起来。但是,冤案就是冤案,不喊心里憋屈,他还是喊冤,还是不停地写申诉材料,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付出万分努力。本来是清白的,结果蒙冤入狱,自己死在里面,冤屈还在,名声受损,让家人和后人的脸上都抹黑无光,为了洗刷冤情,他必须这样做,要求政府释放他出狱。
后来,他的一份材料引起的有关官员的重视,加上他的儿子不断地上访,他被获批释放,但并没有摘掉贪污的帽子,仍是戴罪之身。
于是,他开始踏上漫长的洗冤之路。找遍公检法司法机关,找党委政府,政协人大,一级一级地找,通过各种方式找,不舍不弃地找,鞋子磨破,嘴皮磨破,申诉材料写了几麻袋,车费路费和打印费,数以万计,找人无数,动用同学、同事、同僚、亲戚朋友等等关系,只要能帮得上忙的人都找遍,只要有一点门路的就不嫌山高水远,也去寻求帮助,只要有点眉目的,有一点线索的都去寻找,但是,这一切的努力都是白费,没有任何进展,帽子还在那里,根本没有摘掉。他说,死了都不瞑目。
他说到这里,眼睛里饱含着泪水,眼角的鱼尾纹格外明显,抬头纹也清晰可辨,大眼睛看起来比较浑浊,说到动情动气处,声音有些哽咽和沙哑。他们不忍打断他,他口述他的冤案,条理清楚,不能一一记录,但总体上完全是一部很好的小说情节,不错的题材,只可惜这个故事到现在仍在发生,只不过,主人公改名换姓了。
他的脸色黝黑,很是健谈,不愧是村主任,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他讲了以后的工作安排,争取把水利项目在坪村实施好。具体步骤都想到了,也明确告诉哪些人不可用。非常感谢他的建议。他谦虚地表示不用客气。他们听完了他的事迹和工作的安排后,就离开了坪村,为了赶最后一班船,不得不中断这次谈话。
谁知这一次竟是永别。没过两个月,他们再去坪村,路过他家,想进去问候一下他,只见他的妻子手臂上戴着黑纱,眼圈红红的,一看便知道家中走了什么人。他妻子说:“老头子走了,你们直接去找许书记吧。”他们听了非常惊讶,这么快!上次来访,看他还是好好的,真没想到短短数日,竟然阴阳两隔,他的冤情还没得到洗刷啊!难道他的冤案要到另一个世界才能得到昭雪吗?
他妻子说:“老头子进去后,身体越发不好,本来心脏就不好,没想到又得了乙肝,然后是肝硬化,肝癌,肝腹水,结果身体越来越差。你们上次来,他的病情还不严重,没想到恶化得这么快,说不行就不行了。”
他们想不出用什么言语来劝慰她,只好弱弱地和她道别。直接去村委会去。
村委会在小学校里设有一间办公室,旁边是一家农户,据说是拐卖妇女的中转站。
第032章 并非卖拐
姚德志他们到村委会,许书记和许主任都在那里。他们早上接到电话,安排好了家里的事情之后,就到办公室等他们。整个村子的农户人家差不多都分布在整个山坡,星星点点到处都是,农田之间是农舍,农舍之间是农田,一条简易公路从村里蜿蜒通过。早晨的太阳,照耀整个村子,看上去金黄一片,很是赏心悦目,住在这里养老,是个不错的选择,没有什么竞争,也不用担心政治上的问题,保持中立,写着小说,喝着咖啡,就是一种非常惬意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未来,孩子长大了,他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住在穷乡僻壤,只要有网络,就行。呼吸新鲜的空气,喝着清洁的水,也没有战火的蔓延,没有瘟疫,没有流血和流泪,没有亲人的分离,怎么说,都是一个乐园。可是,很多人不懂得珍惜生活,总在想尽一切办法让更多的人陷入痛苦当中。这些人要么属于魔鬼,要么属于魔鬼的门徒。
他们今天来是帮助村里选举成立饮水项目管理委员会的。这是领导的要求,有点类似于特别小组,完成任务,就可以解散。但是,还要看看运作情况怎么样?能行,就行。不行,就算了。谭主任和姚德志都和这两位村干在归州都见过面,余哥和伊妹没见过,先是介绍一下,然后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他们的要求。书记有些为难,倒是主任爽快,愿意马上去做。他和书记交换了意见后,就去通知村民代表,一户一个名额,迅速到了村委会集中。宣布了要求。马上就提名,其中一个叫许红波的人,得票最多。最后和其他几位,共五位当选为管委会的成员,其中有一名女性,是许红波的女人。许红波的女人,是不会差的。许红波是个人精,算计别人很有一套,总不会吃亏的。但是,对于全面性,都差一些了,对于总体规划,也不怎么样。
管委会马上投入工作,向谭主任提出要买一些水管,因马上要投入施工,新建水池的工地上没有水,无法操作。谭主任马上表态:“这个可以帮助解决,还有什么要求吗?”许红波说:“那么,水泥什么时候到呢?”谭主任说:“集中购买,我们和水泥厂签了合同,按工程进度,随时调拨,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挖土方和准备砂石料。”许红波很懂这个,马上点头称是。许书记和许主任倒插不上嘴了。许书记不吭声,问他准备饮用哪个水池的水,他说:“当然越近越好了,这样可以节省水管,把有限的资金节约下来做更多的事情。”大家都点头,认为书记就是书记,不愧是党培养出来的模范标兵,应当向书记学习。当谭主任问到村主任准备饮用哪里的水。许主任说:“这个不用你们操心,我们住在上坡,水从上面来的,我们当然要把水池建在高过房屋的地方,那里的新建水池由我们管委会负责就行了。如果方便,我还是饮用我家附近的水,只不过,水池的地址可能有些偏低,我家的水的压力估计不够,不过,没关系,只要能保证大多数农户家有足够的水就行。少数服从多数,牺牲个人利益,为大家谋福利,让大家都受益,才是村干部应当做的事情。”大家听了这话,“哗哗哗”地鼓起掌来。真让人感动。德志转念一想,人都会说,也会害人啊。老书记不明不白地含冤而死,不知道究竟是哪个光明的魔鬼告的阴状。
会后,他们回到县城。县城和乡村在地图上,可以忽略不计,平面距离就是一点点,但是,到了实地才发现,相差得太远,走起来,需要大半天。因为初来乍到,还是留有情面的,没有选择在更远的山区,否则,需要走上一天才能到达县城。山里人不愿意进城,原因很简单,就是山高路远,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有些时候,必须要去县城,这就没办法了,只得走,一般情况下,是坐车;或者骑摩托车,或者走路。走路是最辛苦的,要翻山越岭。坐车也不简单,需要走盘山公路,垂直距离没有多少,但是,曲线距离非常远。第二天,和许红波等人一起看水管,比较价格,然后先买一部分用于施工。这是他提出的,按道理说,他开小卖部,多少都还有些水管,但他不愿意拿出来,他在骨子里还是认为,这是政府的项目,是党的关心的事,公家的事,公事公办,不能拿自己的东西出来,怕好死了大家。正因为如此,他才处处斤斤计较。地址感到这个村有点复杂,虽都是一个姓,可是,人心都各自有一本帐,先满足自己再说,不管他人瓦上霜。许红波常常到县城里进货,当然清楚了一些进货途径,知道哪一家商铺有信用,物美价廉,不坑人,就在哪一家进货,所进的货不多,也不伤筋骨。先小试牛刀看看再说。许红波负责管理物资。他们一起找了辆小货车,把水管运回村里。
因小货车坐不下这么多的人。在山区,客货两用车很是流行。而村民避免不了和农用物资打交道,从事生产,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管理自己的耕地。另外,需要更用心地去处理三农事务,这不是干部要做的事,而是每个村民都要做的,因此常常坐车进城,然后返回,从而让山里的交通发达起来,司机也能从中获利,聊以养家糊口,甚或过上小康生活,让日子过得滋润。于是姚德志和另一位管委会的成员另外坐车回村。这人名叫许二多,他说:“许红波是个人贩子。”姚德志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我们全村老少爷们没有不知道的。”许二多说道,“这小子脑子灵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们选他出来,管理水利项目,因为村里复杂着呢。人心不齐,做好事没有,做坏事的倒有一大箩筐,选他出来,叫‘以毒攻毒’。”他笑着问:“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许二多说,“这小子靠拐卖女人发了点财。在村委会附近,就是在学校里开了小卖部,靠着一张铁嘴,和小恩小惠拉拢村干部,才得以受到村干部的庇护。不说别的,就是在学校开商店,一般人想都别想。这小子有门道儿。把村干部喂得很熟,啥事他都可以插手。他拐卖女人,不是明明白白地拐卖,名义上是当‘红爷’。”姚德志很好奇,问道:“‘红爷’?”他说:“‘红爷’就是媒人,给人介绍对象,牵线搭桥的。他借着这个名义到处寻找合适的女孩子,附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