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平凡是真 完-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十八九岁的年纪却老成稳重的不似年轻人,一个比影星还漂亮但在不熟识的人面前冷得像块冰。两个外表纤细柔弱的女孩,班上所有人却对她们由衷佩服。“俞彤,从大一到大四,每次实验都是你我、袁书芳三人一组,我希望以后的每次实验都是我们三人一组。”
“小彤,顺从你心里的决定吧。”虽然很舍不得俞彤离开这个探秘科学的圈子,但俞彤有俞彤的路要走,“不论怎样,只要小彤你生活到幸福就好。”
反手握住袁书芳的手,俞彤眨了眨微湿的眼眶,红唇微勾,“谢谢你们的支持,放心,八月份我们一定会在北京的中科院相会。”
“嗯,我相信你。”袁书芳笑着用力点了点头。
“说起来,俞彤你是怎么想到你那个论文题目的?”现场气氛太沉闷,张同笑着把话题转移到了另一个方向,“推广震前教育的必要性,是呀,现在的人们身处和平年代对各种灾害的防御心减少,别说不知道地震发生时该如何应对,就是在水灾、火灾面前,很多人也只是一动不动地等人来救,明明就有很多很简单的自救方法。你的论文有理有据,而且论文里提的建议也很合理,国家地震局及其下属的各地监测站应该负起普及震前教育的推广的责任来。”
听到别人认同了自己的心血,俞彤嘴角微弯:“我也很喜欢你的那篇论文,《中国地震预则的走向》,如果真如你论文中所设想,在中国所有地震带都设上地震检测站,中国所有科学家都联合起来哪还会怕什么地震?”只是,愿望虽美好却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因为现在的中国一点都不重视地震,甚至研究地震的科学家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分成了几个派系走不到一起,中国要想在地震监测、预测、防范方面有长足的进步所要走的路太长太长。
“袁书芳,你论文里关于唐山地震那些数据是哪儿的?”张同又转头好奇地看着袁书芳,“我也听说当年有好几个科学家都准确预测出了唐山地震,但是当地地震局隐瞒不报,还扣下了科学家们上报的各种证据。那些证据不是说早就被毁了吗,你在哪儿找到的?”
袁书芳和俞彤、张同并排往教学楼外走去,“那都是托了我爷爷的福,那些资料是他帮我找的。我自己也没想到,还有人把当年预测唐山大地震的数据保留了下来,而且一保留就保留了这么几十年。”想起陈教授看她论文初稿时的激动样就忍不住想笑,论文里的那些数据再次证明了地震是可预测的。
“圆圆!”三人正谈的高兴,身后一阵香风袭来,一个白色的人影扑挂在袁书芳背上。
听见那柔柔糯糯的声音,感受着背后的重量,袁书芳无奈叹气,别人都是年龄越长行事越成熟,为什么她身后这家伙越大越幼稚了呢?嗯,对了,一定是梁明的错,梁明那家伙在他的专业工作上精明的无与伦比,可是工作以外那就是一个被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天然呆,梅玫肯定是受他影响。
“圆圆,怎么不说话?我有两个多月没见你了,好想你。”梅玫踮着脚尖眯眼在袁书芳的背上蹭了蹭,呜,圆圆身高长的太快,她现在要抱她一下都要踮脚。
“下来,重死了。梅玫,以你现在的重量,再被你家梁明养一段时间估计就可以杀了吃肉了。”袁书芳煞有其事地说道,俞彤和张同在一边嗤嗤发笑。
“啊,你才是猪呢。”梅玫更加搂紧了袁书芳的脖子,“作为说我坏话的惩罚,背我走一百步。”
“梁明呢,那黏人精怎么没跟在你身边?”袁书芳一边半背着梅玫走,一边问道。梁明那家伙对梅玫一见钟情,因为不知道怎么追梅玫,又知道她和梅玫是好朋友便写了封请她帮忙,呵呵,这个忙帮的不错,梅玫得到了幸福,她卡上的存款也是每个月就会往上长一截。
“我在你身后。”身后又传来一个懒洋洋的男低音。
并排而走的几人都被吓得身体一僵,待转头看到来人都毫不客气地给了来人一个白眼,袁书芳更是把梅玫从背上拉下然后轻轻往来人身上一推,“敢吓我们,梅玫,帮我们教训她。”
梅玫挽起梁明的手臂,慧黠地眨了眨双眸,“明明是你们胆子小不经吓,而且梁明一直跟在我们身后,是你们自己不转头看的。还有,圆圆,你真要我帮你教训他?他可是你的资产管理人,当心他以后再也不帮你赚钱了。”
袁书芳望天,梅玫这娃果然学坏了,想当年多么一纯洁良善的萝莉啊,现在整人都是面不改色的。
俞彤摇摇头故作失望道:“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乖乖牌的梅玫居然走上了重色轻友的道路。”
“袁书芳,俞彤,还有这两位同学,你们慢慢聊,我有点事先走了。”张同因为不熟悉梅玫和梁明便摆摆手往另一个方向走去。
“圆圆,俞彤,你们的答辩过了吧?”见两人点头,梅玫高兴地振臂一呼,“为了庆祝我们顺利通过答辩,我们去吃饭吧,梁明请客。”
“等一下,既然梁明请客那我再打几个电话吧。”袁书芳掏出手机叫寝室的另外几个女孩来蹭饭,啧啧,有机会狠宰梁明一顿相信大家应该都很乐意。梅玫和袁书芳寝室所有人的关系都很好,因此梁明当初追梅玫时没少受几个女孩的调侃,同样梁明也没少给几个女孩白眼,为此几个女孩和梁明一见面总会相互小小地挑衅一下。
看见袁书芳一边打电话一边望着他奸笑,梁明半垂着眼抽了抽嘴角,三零一寝室的人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妖魔,幸好她们都要到北京去读研了,幸好梅玫留在中科大读研不用担心她们带坏梅玫。
073
“明杰!”灯光下,杨明杰神情惬意地靠在墙边,刚走出实验室大楼的袁书芳便笑着扑了过去。自从来到北京上学,袁书芳和杨明杰见面的时间增多,即使袁书芳因为课业繁忙离不开学校,杨明杰总会每隔一两天就来学校看她。相处时间增多,袁书芳在杨明杰偶尔一次要求下称呼杨明杰为明杰,之后自然而然的,“杨杨哥”这个称呼完全变成了“明杰”。
杨明杰轻轻张开手臂接住了袁书芳,“都出了实验室,怎么还穿着一身白大褂?”一边伸手替袁书芳脱去身上的白褂,“奶奶晚上做了水煮鱼和辣子鸡、回锅肉好多你和铃铃喜欢吃的川菜,就等你回去开饭了。”
“这天气开始凉了,里面衬衣,外面一件白大褂,刚刚好,不冷不热。”袁书芳丝毫不反抗地任杨明杰替她脱去外面的白大褂,然后任他拉着往停车场走去。“爸、妈他们也回来了?”订婚后,袁书芳就改口叫杨明杰的父母为“爸妈”,叫袁爸袁妈为“爸爸、妈妈”。
“没有,他们事情多,半年也回不了爷爷奶奶家一次。不过,叔叔去接铃铃了。”
上了杨明杰的车,袁书芳系好安全带才笑着道:“那丫头自从来北京读书,三天两头让奶奶给她做好吃的,她也不嫌她们学校离家远。”
打着方向盘,杨明杰轻轻一笑,“能有多远,坐地铁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
全身靠向座椅,袁书芳长长舒了口气,顺便又揉了揉颈项,一天大部分时间呆在实验室,感觉脖子都僵硬了。“可是她去得太勤了,一个月要去上三四次,太麻烦奶奶了。”想她一个月才最多回去两次蹭蹭奶奶做的川味十足的饭菜。
“她才来北京肯定没那么快习惯学校的伙食,再说,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她经常去也可以多陪陪他们。”杨明杰一手打方向盘,一手拉起袁书芳的手放到了他大腿上,“看见铃铃,爷爷是最开心的一个,铃铃虽然上的是公安大学,但怎么也比我和叔叔好。我们家只有爸爸听他的话上了军校,我和叔叔一个学教育学,一个学商,当年上大学时可是把爷爷气的够呛。”杨明杰说着摇了摇头,他家老爷子对他和叔叔没进军校可是怨念不已。
秀气地打了个呵欠,袁书芳嘟哝道:“算了,不管他们爷孙俩了,反正他们高兴就好。对了,我等几天要去可可西里一趟,大概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回来。”
“怎么去那边?”杨明杰皱了皱眉,自从去年的地震发生,他对那个地方的印象就不好,后来又知道那是个地震多发带,他对那里的印象就更不好了,谁知道圆圆这次去又会不会碰上什么怪事。
“去年的东昆仑地震后,中科院在那附近设置了新的监测点,这一次我和俞彤去那边记录地震一年后各检测点的数值变化。”袁书芳头一歪靠在杨明杰的右肩上,“研究生的这三年,我的主要研习任务就在那东昆仑了。”
杨明杰抿了抿唇,现在他有点后悔当初支持袁书芳报地球物理学专业了,天天窝在实验室很难见到人不说还经常往那些危险的地方跑,现在还是学生就需要她去那些边缘地方,那等她毕业正式搞科研了那不是要以实验室或危险的边缘地带为家?
袁书芳没有察觉到杨明杰不愉的心情,嘴角含笑偏头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路灯。自二零零一年东昆仑地震之后,国家慢慢重视起了地震,特别是西藏、青海、四川一带地震多发带一年来增加了好几个观测点,虽然没有特定在汶川,但袁书芳认为当年汶川地震震得那么厉害,那些异常的数据和变化肯定会被汶川附近的观测站观测到,如此总算是为预测汶川地震提供了基础。
在车子的平稳行进中,袁书芳头靠在杨明杰肩上,一手和杨明杰的手紧紧相握,然后慢慢进入了梦想,以至于回到家杨明杰把她抱到了床上都不知道。
日子就这么平淡而充实地飞逝着,袁书芳觉得自己这一生没什么遗憾了,父母身体健康,家里不缺钱用,妹妹上了大学不再需要她操心,再就是那些以前带给她无数痛苦的蒲家亲戚现在也是各归各路、各赚各钱、互不打扰,而她自己有未婚夫有家人陪伴在身边,除了操心怎样才能在地震预测方面取得进步,她的人生似乎已经圆满,这样一帆风顺的日子简直就是她梦寐以求的。
袁书芳希望就这样过着普通的日子一辈子,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二零零二年底,袁爸、袁妈结束了蓬安的超市和家具厂的生意来北京定居了,两夫妻这几年赚得钱再加上卖掉超市、家具厂、房子所得足够他们在北京买一套中等偏上的商品房还有剩。
两个女儿都在北京读大学,照现在这个样子发展下去,两个女儿将来百分之百都会在北京安家,这么一想,因为二女儿去了北京念书而觉得更加寂寞的袁家夫妻坐不住了,征求了袁书芳和袁书铃的意见,两夫妻就把蓬安的一切处理了尔后来北京安家。
对于袁爸袁妈搬来北京住,袁书芳和袁书铃是举双手赞成,虽然结束了蓬安的超市生意有点可惜,但两姊妹都觉得钱赚得再多也没有父母陪在身边满足,钱是怎么也赚不完的,而父母年纪大了,他们相处的时间非常有限。
二零零二年的春节因为袁爸、袁妈以及袁书铃的到来过得格外温馨,可是这股温馨却因为杨明杰不明原因地发高烧而荡然无存,杨袁两家的只觉的天都塌下来了,这段时间电视里到处都在说非典,他们家杨杨莫不是也染上非典了吧?
接到电话,袁书芳当场愣在原地,手里的手机“啪”的一声掉在地上引得实验室里的其他人也一惊。
“圆圆,你怎么了?”俞彤惊慌地看着面无血色的袁书芳。
袁书芳仍然处在震惊当中回不了神,非典啊,为什么就忘了这个带来全球性灾难的非典呢?明杰得了非典,怎么办……失神的袁书芳把脸憋得发紫。
“圆圆!”发现怎么也喊不醒袁书芳,焦急的俞彤一巴掌向袁书芳的脸挥去。
脸颊的刺痛和清脆的响声唤回了袁书芳的神智,眨眨眼便什么也不顾地往外跑去,俞彤以及几个助理研究员的呼声全都被她抛之脑后,她只知道她要马上见到杨明杰。
打车直奔北京301医院,在身后司机“喂,你还没给车钱,你还没给车钱”的吼声中狂奔进医院。
跑到住院部三楼,袁书芳看见她的爸爸妈妈以及杨家人都围在一间病房外,神色哀伤。
袁书芳停下脚步,面色犹疑着不敢靠近,她不敢问他们杨明杰的情况,她好怕从他们嘴里听到不好的消息……
“圆圆?”杨天一抬头就看到神情茫然无措的袁书芳,嘴角挂着牵强的笑走过去牵起袁书芳的手,“圆圆,明杰……”
袁书芳像个迷路的小孩子一样拉着杨天的手轻声问道:“干爸,已经确诊了吗?已经确诊明杰得的是非典?”
“嗯,已经确诊。”杨天难受地偏过头去,“他现在正在被隔离治疗,我们……我们要等到他病情稳定才能去看他。”
袁书芳不相信地摇了摇头,“怎么会呢?昨天晚上我们还高高兴兴地通电话,他说他今天去学校看我,他还说他会带奶奶熬的草药给我喝了防非典……他怎么会染上非典呢?”眼泪不自觉地从脸颊滑下。
“上周,他会见了一个广东的客户,而那个人也在昨天被确诊……”杨天摇摇头说不下去了,他不敢告诉袁书芳那个广东人在几个小时前抢救无效已经死亡了。
杨明杰的妈妈抹着泪走过来轻轻抱了抱袁书芳,“圆圆,别哭,明杰他会没事的,他一定会没事的。”
“圆圆,你要相信明杰,而且明杰那么好,菩萨也会保佑他的。”袁妈也红着眼眶抱了抱自家女儿。
“妈妈……”像是找到主心骨,袁书芳抱着袁妈大哭起来。
因为杨明杰是从家里被送进医院的,同住四合院的杨爷爷、杨奶奶、袁爸、袁妈都被送进了观察室隔离观察,后到的袁书芳和杨明杰的爸爸、妈妈、杨天都未能幸免。
三天后,袁书芳和杨爸爸、杨妈妈、杨天率先走出观察室,七天后,负责观察爷爷、杨奶奶、袁爸、袁妈的医生也宣布四人没有感染上非典。
在征得医生的同意下,杨袁两家人带上口罩穿着防菌衣服站到了杨明杰的病房外。
看见躺在病床上虚弱朝她笑的杨明杰,袁书芳的眼泪又不受控制地落下,这才几天啊,整个人都瘦的快皮包骨了。握紧拳头,袁书芳恨自己当年非典发生时只知天天上网打游戏看电影,却从来没关注过大家是怎么渡过非典的,如果关注了说不定现在就有办法制点什么疫苗控制非典病情的蔓延,她的杨杨哥也不必那么虚弱地躺在床上……
医院里聚集的非典疑似病人越来越多,两家人也不被允许继续留在医院陪杨明杰,众人最后只得回四合院等待消息。
杨明杰住进医院十来天后,北京各大高校开始封校,袁书铃留在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没有回家。这样也好,她留在学校里受学校统一安排和管理,或许比留在家里还要安全些。
还有杨爸爸,他是军人,他要指挥部队为各隔离区运送物资;杨妈妈和杨天作为大学教授和讲师,也要留在学校负责学生安全。
袁书芳回了学校一趟,学校已经封校,很多研究项目因此停了下来,又因为担心杨明杰和家里的老人无人照顾,袁书芳便请了长假回家。回到家,袁书芳除了天天去领小区发放的必要安全物资,便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坐在电视机前时刻关注和非典有关的新闻,北京又被确诊了多少人,全国各地又发现了多少疑似病例,全球又发现了多少疑似病例,北京又死了几个非典病人……每次看到这些新闻,袁书芳都很想冲去医院确认杨明杰是否安好,但每次都被杨爷爷严厉呵斥住,他说:“从家里到医院要坐多长时间的车,你要遇见多少个人,而那其中又有多少人可能是非典病人……这些你想过吗?我们都担心明杰,可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别给国家舔麻烦,别让医院的明杰担心。如果你也不小心染上了病源,你想明杰会安心吗?他一不安心,又怎会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