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改变人类生活的100大奇趣发明-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卡里尔认为:雾气就是空气接近百分之百的湿度饱和状态。温度很低,因此即便空气是饱和的,但实际上它并不含有太多水分在里面。如此低的温度下空气中的水分不可能还大量存在。那么,如果能够先让空气处于饱和状态,同时控制空气饱和时的温度,就可以获得一种可以定量控制其湿度的空气。而且,可以让空气通过一个极细的喷雾器来造出真正的雾。这样,喷雾器就为闷热潮湿的空气提供一个冷凝的界面,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为水珠,然后滴落,最后剩下的就是更冷、更干燥的空气了。1906年1月2日,卡里尔的发明获得了专利。

第一章 电器类(9)
获得专利后的卡里尔首先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了著名的百老汇,这让一度因为闷热而亏损的影剧院大获利润,一下子有三百多家影剧院来订他的设备。之后,他又把空调装进了美国白宫和高层建筑,这样很多人就获得了舒适的办公环境。很多年后,卡里尔去世了,人们又研制出家庭空调,和车用空调。空调的发明彻底改变了炎热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日光灯
  Fluorescent
  人物简介
  伊曼(Iman)美国人,通用电气公司的研究人员,他受水银灯和荧光灯的启示,发明了日光灯。
  发明史话
  自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后,人们的照明设施更便捷,更明亮了,但是科学家们也发现了白炽灯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它使用的电能大部分都损耗了,只利用了10%~20%的电能,其余的80%~90%都转化成热能散失到了空气中。
  美国科学家黑维特认为白炽灯不是唯一理想的照明光源,他开始投入新的实验。他将耐热玻璃制成灯管,抽出灯管内的空气。然后往灯管内充入各种金属和气体,反复进行比较。1902年,黑维特在真空的灯管中充入水银和惰性气体氩气。通电后,水银蒸发,受电子激发而发出强烈的光芒,水银灯诞生了。这种灯比白炽灯亮多了,近似于太阳光,而且比白炽灯节能,只是它会放射大量紫外线,紫外线对人体是有害的,况且它过于刺眼,因此并不合适普遍使用。
  莫尔在1895年做过一个实验,他在抽掉空气的玻璃灯管中充入少量二氧化碳,然后给以高压,使它放电,结果灯管发出白光。法国科学家克劳特受莫尔的启发,继续探索在真空管里注入气体的办法,他分别在真空管里充入氖、氩、氦等惰性气体。结果发现,充入氖气,灯管会发出红橙色的光;充入氖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灯管会发出蓝色的光;充入氖气和水银的混合气体,灯管会发出绿色的光;充入氦气,灯管会发出金黄色的光。如果在管内壁涂上不同的荧光物质,灯光的色彩就变得更加丰富,这样霓虹灯就诞生了,它虽然不适合照明,但是却受到商家的追捧。
  受克劳特的影响,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研究人员伊曼在灯管中的充入物质上动起了脑筋,他认为既然水银灯会散发出紫外线,如果把紫外线消除,是不是就可以研制出更加明亮的照明光源了呢?英国物理学家斯托克斯发现了一种碰到光就能产生另一种光的荧光物质,并且经这种荧光物质转换后的光的波长远比外来光的波长要长,也就是说能够借这种荧光物质消除紫外线的产生。伊曼马上想到了荧光物质。他在一根玻璃管内,充进一定量的水银,然后在管内壁上涂满荧光粉,管的两端各制作了一个灯丝充当电极。通电后,水银蒸气放电,同时产生紫外线,紫外线激发管内壁的荧光物质而发出可见光。荧光灯就这样诞生了。
  显然,荧光灯没有水银灯的弊端,它比白炽灯更亮,且电能利用率高,由于荧光的成分与日光相似,因此人们也叫它“日光灯”。
  微波炉
  Microwave oven
  人物简介
  珀西?斯本塞(Percy Spencer)1921年生于美国亚特兰大,1939年加入了海军,退役后进入潜艇信号公司工作,开始接触各类电器,成为卓有成就的科研人员。在实验中,他发现微波能够使食品快速变热,从而得到灵感发明了微波炉。

第一章 电器类(10)
发明史话
  微波炉的发明解脱了家庭主妇,它让烹饪变得清洁,无油烟,轻松愉快。这件引起厨房革命的发明源于一次偶然事件。美国科学家斯本塞有一次走过一个微波发射器,感到身体产生一股热感,事后他发现装在自己口袋内的糖果熔化了。难道微波具有加热作用吗?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斯本塞把一袋玉米粒放在波导喇叭口前,然后对玉米粒加以观察,令他吃惊的是玉米粒居然熟了,就像是在火上烤熟的一样,味道香甜浓郁。为了证明微波能够产生足够的热量,他又把一个鸡蛋放在波导喇叭口前,结果鸡蛋受热炸裂,飞溅起来的熟鸡蛋沫落了他一身。他认为微波能够让食物变熟,因此决定研制一种炉子。
  雷声公司受斯本塞实验的启发,决定与他一同研制能用微波烹饪的炉子。几个星期后,一台简易的炉子制造出来了。斯本塞首先用姜饼做试验,他先把姜饼切成片,然后放在炉内烹饪。在烹饪时他屡次变化磁控管的功率以选择最适宜的温度。经过若干次试验,食品的香味飘满了整个房间。1947年,第一台家用微波炉诞生,它有6英尺高,重达349公斤,由一个1700瓦的水冷式磁震管供给微波。这台微波炉最先被安放在波士顿饭店,但是后来的结局却不大好,由于它体积庞大,价格昂贵达3000美元,因此无人愿意使用。
  日本发明家小仓庆志于1964年对微波炉进行了改进,大幅度地降低了微波炉的成本,从而降低了它的价格。1965年,乔治?福斯特与斯本塞对微波炉再次进行了改良,才在美国取得成功。过了两年,微波炉的体积被大大减小,人们改变了对它的看法,微波炉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微波炉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由于用微波烹饪食物又方便又快捷,不仅富有特色,而且味道鲜美,因此有人把它称之为“妇女的解放者”。
  中国“格兰仕”集团于2001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光波微波炉,光波是在微波基础上发展的先进技术,综合光波与微波两种能量,这种微波炉在加热、烹饪食物时能够保持食物的味道和颜色都新鲜,自动锁定食物养分,还能进行烧烤,无烟、环保,一推出立刻受到追捧。格兰仕集团还开发了袖珍变频式微波炉,重量轻,热效率高,相对有效容积增大,极大方便了野外作业、出外旅游、郊外度假的人们。格兰仕开发的小型、微型的微波炉使用移动电源即可进行烹饪,这些产品在欧美地区获得广泛的认可。
  微波炉的产生改变了人们的烹饪习惯,经微波炉烹调的食物不会破坏食物本身包含的营养元素,使人类在营养成分上的摄入更加优化。
  数码相机
  Digital Cameras
  人物简介
  斯蒂文?赛尚(Steven Sasson),1950年生于美国布鲁克林,毕业于仑士勒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1973年进入柯达公司,参与全电子相机的开发,因为在数码相机的开发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被誉为“数码相机之父”,至今仍就职于柯达公司。
  发明史话
  数码相机打破了胶卷相机的显像局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记录回忆、分享幸福的传统方式。那么,它是如何诞生的呢?这和一场不到一分钟的谈话有关。
  1973年的一天,柯达公司一位主管和研发工程师赛尚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交谈,提到有一种硅材料能够感光,这对赛尚触动很大。这个时候他正在开发一个“手持电子相机”的项目,这种相机是在传统相机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不依靠胶卷,直接通过感光元件记录影像的相机。但是他遇到了一个瓶颈,如何才能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硅材料的提示让赛尚想到了CCD,这是一种半导体材料的电荷耦合器件,它诞生于1969年的贝尔实验室,能够实现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元件,它的发明为数码相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75年第一台数码相机在美国纽约罗彻斯特的柯达实验室里诞生了,拍摄出了百万像素的黑白反转相片,是一个孩子和一条狗的影像,记录在盒式音频磁带上。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获取的第一张数码照片,影像行业的发展就此改变。。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 电器类(11)
1981年索尼公司研制出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相机。该相机使用了CCD薄片,分辨率仅为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了电子信号传输。这就是当今数码相机的雏形。此后数码相机成为了各大厂商关注的焦点。
  1984年以后,松下 、COPAL、富士 、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纷纷投入了电子相机的开发工作,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数码时代来临了。1988年富士与东芝在德国科隆博览会上,展出了共同开发的使用闪存卡的Pujixs数字静物相机“DS…1P”。在此前后,富士、东芝、奥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继发表了数字相机的试制品,但是这些试制品造价昂贵,体积庞大,因而没有商品化。
  1990年,柯达公司推出了DCS100电子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从此之后,这一模式成为了行业标准。这款相机还成功地应用在了尼康F3机身上,内部功能除了对焦屏和卷片马达作了较大改动外,所有功能均与F3保持一致,并且兼容大多数尼康相机镜头。四年后,柯达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商用数码相机DC40。相比以前各大公司研发的各类数码相机试制品,柯达DC40能够以较小的体积,较为便捷的操作以及较为合理的售价被一部分消费者接受,从而实现了数码相机的推广。
  1995年2月,卡西欧公司推出了QV…10相机,立即轰动世界。这款相机具有25万像素,分辨率为320×240像素,无内置闪光灯。这种配置的相机在当时已经非常先进,可是售价仅万日元。它的出现标志着数码相机的平民化,同时引发了第一场数码相机市场的热销风暴。
  1998年,是数码相机发展最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很多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成为主流,并且实现了低廉的价格。与商用相机相比,专业相机的像素越来越高,感光度也越来越灵敏,同时价格也大幅上涨。2005年佳能推出了专业单反数码相机EOS5D,采用了1280万像素的CMOS,以30000元人民币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数码相机从而进入了另一个档次的发展。如今,适合不同消费人群,不同档次的数码相机琳琅满目,纷纷进入了人们的家庭。
  VCD影碟机
  Video pact Disc
  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创建于1987年,专门从事广播电视领域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著名的科工贸一体化的研究所。它在自动播出系统、硬盘播出系统等领域均有不凡的表现,尤其是VCD影碟机的成功研制,对现代播放系统做出了巨大贡献。
  发明史话
  1992年,美国举办了一个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会展上C-CUBE公司展出的一项不起眼的MPEG(图像解压缩)技术引起了当时安徽现代集团总经理姜万勐的兴趣,他意识到,用这一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此后,他先后出资57万美元,于1993年9月,将MPEG技术成功地应用到音像视听产品上,研制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这就是VCD影碟机。同年12月,他又与美籍华人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各取了两人名字中的一个字。
  VCD影碟机的出现标志着视听设备将进入中国的普通家庭,姜万勐经过调查发现当时中国市场上组合音响的销售量是142万台,录像机的销售量是170余万台,LD影碟机100万台,CD激光唱机是160余万台。当时的LD光盘是四五百元一张,而VCD机的光盘价格最贵才四五十元,由此可以预测,VCD机每年的销售量将会达到200万台左右。他当即拍板投入VCD影碟机的大量生产,除了生产影碟机,姜万勐还和几十家音像出版社合作,推出了九十多种影音碟片。当时的万燕集团倾其所有,开辟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也创立了一个良好的品牌。
  作为现代影音技术发展的成果,VCD影碟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这主要和光盘的压缩,数字解码技术有关。1978年世界上第一张激光影碟LVD问世。它采用模拟的方式记录视频、音频,光盘空间很大,因为还没有压缩技术,这也是画面非常有真实感的原因。它的存储方式采用双面存储方式,而且还能双面播放,这种产品首次实现了激光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视频、音频信号的录放,开创了视频、音频录放数字化的新天地。但是,它的价格昂贵,而且笨重。
  1988年荷兰菲利普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CD─VPLAYER机。随后日本也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CD唱片和LD激光视盘价格均比较昂贵,不可能进入普通家庭,所以研制一种价格低廉,适用于普通百姓的影音播放工具成为需求。中国安徽的万燕VCD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这种产品一推出就发展到了巅峰状态,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来购买,可是很遗憾的是,当时中国国内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因而没有申请专利。最初,国内销售到国外的产品很多都被国外的公司当做样机进行解剖研究,最终国外的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品牌,等到万燕集团想到申请专利的时候为时已晚。但是作为影音播放工具的先锋,安徽万燕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他在现代科技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如今VCD和后来诞生的DVD都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的家用电器之一。
  

第二章 服饰类(1)
纽扣
  Button
  古波斯人,公元前2700年就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曾建立强大的波斯帝国,后为亚历山大所灭。波斯人发明了多种用具,他们使用纽扣的时间早于其他民族。
  发明史话
  人类使用纽扣的历史非常久远,在今天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发现,最早在6000年前人们就已经学会使用纽扣了。在可知的人类历史中,波斯人使用纽扣的时间最长,他们在4000年前就已经会磨制石头纽扣了,我国在西周时期也出现了纽扣,著名的《周礼》中就有多处记载,西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礼仪制度,其中对服装的要求已经规范化,而纽扣的使用也在服装的发展中得以应用。
  在欧洲,古罗马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纽扣了,但是当时的纽扣实用性不高,纽扣的功能主要是装饰作用,用来系衣服用的是针和夹子。直到13世纪,纽扣的实用功能才被人们所重视。那时,人们已懂得在衣服上开扣眼,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纽扣的实用价值。16世纪,中国人使用纽扣的方式被传到了欧洲,但是仍然只有男性的衣服使用纽扣,女性使用者较少,多数人只是用做装饰。一些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用珍贵的金银、珍珠、宝石、钻石、犀角、羚羊角、象牙等昂贵的材料制作纽扣。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就曾经用1万多枚珍贵的纽扣镶嵌了一件袍子,各国的博物馆里也都出现了用珍贵的牛角、羚羊角、象牙、金银等昂贵材料制作的纽扣。早期的纽扣虽然已经体现了使用功能,但是装饰作用要大大高于实用功能。
  中国人虽然懂得纽扣的使用,但是早期同样把纽扣当做装饰品,明朝之前的衣服大多采用“结带式”,互相连接,古人称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