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悲歌一曲东林党-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读了顾的奏疏,十分恼怒,他最恨大臣们喋喋不休,为惩前毖后,他又下了一道圣旨,把赵南星削职为民。
赵南星离京时,顾宪成魏允贞高攀龙前来送行。三人中魏允贞与赵南星最为默契,魏晓得高攀龙刚拜了南星为师,便笑嘻嘻说:侪鹤(赵南星号),我有个儿子叫魏广微,才十岁,日后也拜你为师好了 !赵南星笑而未答。几个人边走边谈,似乎有着说不尽的离情,赵南星依然是一付洒脱的气派,脸上的表情显得轻松自如,他从车上的书箱中,取出一首昨夜新填的曲子,交给三个人看。
《银纽丝》
“一年家难挨受用也。全家私现有十亩园。菜蔬儿鲜。芹蒲齑鲊饱三餐,静来坐会禅客来玩一玩呀,有时也把书来念。说咱闲来也不闲。说咱是仙来又是也么仙,我的天嘞,占便宜把便宜占。”
顾魏高三人读到这里,一齐鼓掌大笑 ,高攀龙称赞说:老师的淡泊名利,那王锡爵一生 学不来的 。顾宪成像是想起了什么,他接过高攀龙的话说:“其实,那王锡爵也挺欣赏侪鹤的诗才,他自己平日里也爱填个词曲 ,当然他没有侪鹤的胸襟。我听说,他也有意申救侪鹤,后来怕引火烧身,又缩了回去。”赵南星笑了笑说:“恐怕王锡爵在朝的日子也不多了,此次京察,他失道寡助啊!”
在去往保定的大道口,赵南星请三人留步,说了句“有空儿来看看我们那的赵州桥!”说完骑上马,向前奔去。顾魏高三人望着渐渐远去的赵家一行人马的背影,心中不由生起一片惆怅!……
七
王锡爵已经八次上疏要求辞职了。明制官员六十致仕(退休),不过七十岁在位者并不在少数。王执意要引退,一方面是三王并封的风波 ,闹得他有些伤心;另一方面“京察”之后,他明显感到朝臣们对自己的白眼,他十分清楚眼下的处境,君臣不通气,上下两条心,自己这个首辅若是继续当下去,还不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想到自己太仓家中,钟鸣鼎食,园林风光,自己又天生一付名士派头,附庸风雅,以墨宝做诗名世 ,何不借此机会,来个急流勇退,也免得受那朝臣们的冤枉气 ?再说朝中的那些言官,御史与给事中,各个咄咄逼人危言耸听,自己这张老脸,不想再让他们唾骂了!……
王锡爵执意辞官,皇上朱翊钧下旨,命吏部推选六七人听候点用。新任吏部尚书陈有年,找到新任主管选拔官吏的文选司郎中顾宪成商议,顾灵机一动,想测一测这位新尚书的眼光,便卖了个关子,笑吟吟说:“陈大人,不如这样,你我二人私下里,各自拟出一个七人名单,明早碰面,看看能有几人相同 ? 相同者便是候选人,可 否? ”陈有年笑着同意了。
第二天,二人一对名单,竟相视而笑。原来二人所拟名单居然完全相同,列在七人之首的,便是那前首辅王家屏。王素有“强项”之称,在立储之争中,内阁中仅有他毫不动摇站在言官一边 ;更令人钦佩之处,他敢于退回皇上的“御批” ,为直言的大臣撑腰,在遭到皇上斥责后,又敢于据理力争。其余六人是南京礼部尚书沈鲤、原吏部尚书孙龙、礼部尚书沈一贯、左都御史孙丕杨、吏部右侍郎邓以赞、少詹事冯琦。
候选的七人名单需先送内阁审定。首辅王锡爵一看就皱了眉头,名单中居然少了自己的智囊——礼部尚书罗万化。想当初皇帝下密诏,命王锡爵首倡三王并封,王立即找来了罗万化,请罗出谋画策,是罗提出了“两不得罪”的方略,自己才绞尽脑汁拟出了那两个方案,这罗万化可是个人才啊 !
王锡爵怀揣着一肚子不高兴,快步出了午门,来到了“千步廊”东侧的吏部大堂。这千步廊俗称“御道” ,南起大明门(即今日毛主席纪念堂一带),北至承天门(即天安门),是一个封闭的走廊,因两门的距离恰好一千步,故称“千步廊” 。千步廊两侧朱红色的宫墙外,对称地建有朝房各一百余间,密布着中央各大衙署,西侧有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及五军都督府,东侧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太医院翰林院等。
王锡爵在吏部找到了顾宪成,他一脸火气指着七人名单,用质问的口气说:“顾大人,为何没有罗万化?”
顾宪成见王一付兴师问罪的面孔,便义正辞严地说:“罗万化遇事模棱两可,唯唯诺诺,以往内阁此类人居多,今后应有一个新气象,多几个诤臣!”
王锡爵发怒了,他用命令的口吻说:“顾大人,请转告陈尚书,就说我的意思,一定要换上罗万化。”
顾宪成不屑地摇摇头,说:“王老先生指定谁,难道我们就应推举谁 ,朝廷设这吏部有何用?”
王锡爵恼羞成怒,他提高嗓门说:“你是存心跟老夫过意不去!以前吏部缺尚书,我推荐了罗万化,你借口罗是翰林院的官儿,说什么按程序应进内阁;如今推选阁臣,你又刁难说罗万化不合格,你好一张利口,怎么说都有理 !”
顾宪成依然是一付不卑不亢的神情,回答说:“以前是就事论事,今日是就人而论 ,那罗万化的人品,是断断不能入阁拜相的!”
王锡爵无奈,气哼哼转身走了。
事后,王又托了一位吏部侍郎,向顾宪成说情,顾一口回绝说:“我作为司官,无权违背吏部堂官(吏部尚书)的决定。”
顾宪成的凛然无畏与毫不通融,深深激怒了首辅王锡爵,一次皇上在乾清宫召见王锡爵,指着吏部送上的七人名单,征求王的意见。王指着“沈一贯”的名字说:“沈尚书甚好!”皇上点了点头。紧接着王锡爵告开了顾宪成的状。他煞有介事地对皇上说,陈有年刚调进吏部,他哪里晓得底细,还不是顾宪成一人专权?皇上请看这七人名单,排在第一个的是王家屏,王封驳御旨,出言不逊, 已是辞官之人,为什么顾宪成还要推举他 ?皇上再看第二人,是前任吏部尚书孙龙,孙在京察中被皇上斥为“专权结党” ,明明是已被处理之人,为什么顾还要推他入阁 ?可见吏部结党根深蒂固,那顾宪成分明是一个幕后军师 !……
王锡爵的一番话,煽起了压在皇上心头的一腔怒火。王家屏封还御批,气得皇上双手哆嗦,还生了一场大病,这是他君临天下以来第一次有阁臣公开向他挑战,就冲这一条,王家屏绝不能起用,何况自己历来讨厌用旧人。……再说这孙龙,至今尚不认罪 !哼,这吏部怎么竟出些顶门棍 ?皇上决定另起炉灶,他降旨命令吏部,把早先两次曾推荐过的阁臣人选,再次上报,供自己从中挑选。
最后,皇上圈定了沈一贯和礼部尚书陈于陛,并任命二人为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参赞机务。
推选阁臣告一段落,但皇上脑海深深刻下了“顾宪成”的名字,及王锡爵说过的“吏部结党根深蒂固”一句话。他余怒未消,下旨诘责吏部,说王家屏是原先的阁臣,第一次推荐的李世达是都察院掌院御史,对这二人吏部不该擅自列名推举,将司官(指顾宪成)降杂职,调出吏部。
对皇上强辞夺理的说法,以及对顾的错误处理,吏部尚书陈有年上疏抗争:“掌院御史入内阁,前代已有先例,况且李世达大人,是历年合议所推选之人,非臣私意;至于推出王家屏,人孚众望;推出孙龙、孙丕杨属不拘资格;推沈鲤是因其刚介;推冯琦是因其品位。本次廷推阁臣,臣是吏部尚书,负全责。皇上为什么舍臣不问,而去罪责文选司顾大人?臣愿承担一切后果,皇上不必究问他人 !”
读了陈有年这一篇措辞严厉的上疏,皇上胸中的怒火一阵阵向上涌,气得他头眩病又犯了,他只觉得眼黑头昏,忙叫太监扶他上床躺下,他心说这吏部官员怎么个个气势汹汹,都像跟朕有多大的仇似的!……
顾宪成遭黜,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顾平日便以天下为己任,且以讲学名扬天下,朝野称他“大贤”“大儒” ,他曾讲过:只要天下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坚持干下去,不可知难而退,使一帮宵小控制朝政;作为朝臣,也绝不应同流合污,使政局更加糟糕。……今日他无罪被斥,引起了群臣共愤,大家纷纷投疏论救,奏章不下百余篇,就连阁臣赵志皋张让,也上了疏。而皇上皆不为所动,相反还降旨威胁群臣:如果再论救,司官为首者降职调外,其它人罚俸禄一年。
到了五月,有户科给事中卢明诹再次上疏申救顾宪成,皇上大怒,把卢某降一级调外,同时把顾宪成革职为民。
八
六月盛夏 ,骄阳似火。
在学政李三才的盛情邀请下,顾宪成来到李的家乡京郊通州张家湾,避暑消夏,等秋凉后再南下回无锡故里。
张家湾位于京城东南六十里,自古便是大运河的存储码头,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运河水长长,满河里走皇粮。两岸买卖铺,吃饱喝足有地方住。四通八达都是路。”李三才的家,就在大运河西岸的皇木厂旁。 吃过晚饭后,李三才先是领着顾宪成在河边散步,夜幕降临后,两个人便坐在堤岸上,欣赏起古运河的夜景。月光皎洁,阵阵凉风从河面吹来,顾宪成情不自禁地说了句“好爽啊 !”随即陷入了沉思。
李三才见自己的这位至交,今晚话不多,便问:“泾阳,你心中还在盘算廷推阁臣那档子事儿 ? ”
顾宪城望着河心的月影,说:“我不后悔 !替国家举荐人才,就该办事公正,不能塞职两可;我是为国家担心啊 !这样下去,朝中的忠良要被他们打扫光的?”说到这里,他扭脸瞅了瞅李三才,目光中流露出几分忧虑 。
李三才太熟悉顾宪成的忧患情结了。顾年轻时就曾撰写过一副座右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历来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空谈之风,他多次对李三才讲过:“有志向的读书人,没有不把救世放在首位的?”就是这样一位心忧天下的贤人,偏偏不为皇上所容 !李三才听说顾的削官,主要是王锡爵在皇上面前进了谗言,这倒出乎他的意料。万历初年,李三才参加乡试,王锡爵是自己的座师,对自己还挺器重,真想不到王竟是心怀叵测之人?朝中廷推阁臣时,三才正在山西学政任上,要不然会亲自登门去劝一劝王,或许事情不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两个人沉默了一会儿,李三才开口问:“泾阳,回无锡后有什么打算?”
顾宪成脱口而出,说:“还干我那老本行——讲学。眼下世道人心不古,一些人毫无礼仪廉耻,我热心讲学,无非想变一变风气,正本清源,让朝廷多出几个真士大夫!”
李三才饶有兴趣地听着,顾宪成继续说道:救世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矫正上边,在朝廷上抗争纠偏;一种是矫正下边,让下层的读书人培养出一种圣贤精神,讲气节关心国事,日后在朝为官,也可驳正君王之误。上难而下易,我采用讲学,就是为了矫之于下。
顾宪成仿佛是在发表一篇救国宣言,他那高亢有力的声音,在这静谧的夜晚,令河水仿佛也产生了共鸣,不时发出阵阵哗哗的响声。
第二天 ,李三才带着顾宪成游了附近的“将台” ,即萧太后点将台,它让顾想起了北宋抗辽英雄杨业父子的事迹。之后二人又去了广福寺 ,瞻仰了殿上那一丈高的铁佛。
第三天,李三才陪伴顾宪城去游通州八景之一——“万舟骈集” 。李顾二人选了一个临河的二层酒楼,楼下石桥四布,水势环曲。推开窗户向远处瞭望,只见从通州到张家湾四十里河道上,官船客舫弦唱相闻,船来船往十分热闹。朝廷在岸边建了通济仓,还有皇木厂木瓜厂盐场等库,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李三才伸出手指着前方临河的一处胜地,对顾宪成介绍说:“那儿就是远近闻名的里二泗村。——”说到这里,李三才含笑问:“泾阳,你有多久没见汤显祖了?”
顾宪成回答:“有几年了。他被贬广东时,我谪居福建,都是在大海边,相隔千里,当 时,真想乘船去探望这位同龄难友。”
李三才感慨说:“泾阳你不知,那一年他被贬广东,就是从这张家湾上的船。船经过里二泗,他还特地下船登上玉皇阁,又游了佑民观,还赋诗一首,我记得开头两句是‘陵岳翠西矗,河渠白东淼。’,眼下已是人去楼空。”言语间充满了思念之情。
顾宪成说:“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海若(汤显祖号)早又从广东调入浙江邃昌了。他官声甚好,拿出自己的俸禄,修了个相圃书院,民风为之一变。我在吏部曾几次提出恢复他的原官,让他仍回南京任主事,却屡屡遭到王锡爵的反对 。唉 !好人受磨难何其多呀!”
顾宪成在张家湾一直住到九月,暑退秋凉才告别了好客的李三才一家,乘船返回了家乡无锡泾里。 顾在吏部就已积劳成疾,回家后常感到头目眩晕,他一面养病,一面撰写《小心斋札记》。“小心斋”是顾的书斋名,顾认为自己一生的学问,用“性善小心”四字可概括。“小心”是针对王阳明某些传人空谈“心性”而发,他认为心是 活物,如果一切听之任之,后果不堪设想。他在《小心斋札记》中,例举了官吏士大夫中的一些积弊,如委曲迁就临难苟免顽钝无耻;提倡学问贵实行不贵空谈,而气节是人生的大节,是需要终生恪守的。
顾宪成体质素来就弱,再加上带病著书,很快就一病不起了。病危时,朱氏夫人与几个儿子环床而泣,顾睁大眼睛坦然说:“人有来处应有去处,无须过多伤感!”为此他曾赋诗一首:芒芒大地任推迁,消息盈缩总自然。若欲个中生去取,请看四十六年前。此时他正逢四十六岁盛年。
顾宪成在病榻上辗转近一年,第二年秋天才病愈,正如他给朋友信中所写“生平颇怀热肠,怎能耕闲钓寂” ,他倾心要做好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讲学。他把讲学看作日用饮食一样重要,他多次说过学之不可不讲也,不讲则人心蔽塞。他和也已罢官的弟弟顾允成商量,说近来求学弟子云集,附近邻家与庙宇都已住满,必须想一个长远之策,另外眼下还缺少一个大的讲堂。于是兄弟二人慨然捐资,在小心斋东溪水边建书室十间,供众弟子居住,另建一座讲堂,取名“同人堂” ,可容百人听讲。
顾宪成兄弟二人在家乡泾里极有人缘,有一年闹饥荒,他兄弟二人拿出母亲遗留的三百余石粮食,分给族中贫困者,以后竟成为常例,因此在建校舍过程中,乡人出义工的甚多。自书室讲堂竣工后,泾水南北,白天书声琅琅,晚间灯火辉煌 ,上百学子夜以继日发愤攻读,顾宪成以《论语》《孟子》等经书为课本,引导学子关心国家大事,作一名直言敢谏的诤臣。至于饮食供应的重任,则落在了妻子朱夫人的肩上。她整日拮据应对,却毫无怨言,这倒应了夫唱妇随那句佳话。
在顾宪成诸弟子中,如缪昌期李应升等,日后都成为国家的脊梁,在反对魏忠贤专权祸国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九
景阳宫是东西十二宫中最冷僻的一处宫院,它位于东六宫的最东北。天刚蒙蒙亮,平日里十分冷清的宫内,传出一阵接一阵的咳嗽声,宫女太监知道,景阳宫的主子王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