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城对-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柏杨:也许有预感,我不晓得,但我们那种感情,那种生活的体验和挣扎的感觉,大陆会不会是一样的?
  谌容:我看了台湾的小说,有一部分好像是回忆过去的生活,我们可以懂。
  问:那么,写现在的小说呢?
  谌容:因为在国内都可以看到,所以可以懂。台湾我的许多同行作家的作品,我都看过。
  问:现在大陆上有很多港台文学作品,大学里还有专门研究港台文学的课程。
  谌容:另外我们出了《台湾作家小说选》,所以并不生疏,包括你们的乡土文学,我们都知道。
  问:你们在台湾看得到大陆的书吗?
  柏杨:当然看不到。
  问:你看了柏杨,还有其他台湾作家的作品,你对他们的作品有什么看法?
  谌容:总的来说,我看到台湾作家的作品,还是比较少的。但很多作家很多生活面,写的是不同的题材,譬如有乡土文学的,也有的是写自己的生活、感情之类的东西。他们给我一个印象:他们写作题材的选择偏向自己周围的生活比较多,题材并不是很广泛的。
  问:柏杨,你对大陆小说有什么看法?
  

台湾海峡两岸的对话(3)
柏杨:我觉得他们的政治意识太强烈,我们不大能体会,就像我刚才说的有隔阂感。
  谌容:或者说,我们写的是社会生活。
  柏杨:唔,社会生活反映得太强了。
  问:最近我在香港《九十年代》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谈到大陆小说,作者林培瑞是一位研究中国小说的美国人,他翻译过你的《人到中年》,也翻译过刘宾雁的《人妖之间》,他在这篇文章的序文里,谈到大陆小说着重于社会效果,就有了它的局限性。一定要采用某些引起社会效果的题材,就是它的局限。也有些人说,台湾的小说总是写个人的,也有它的局限性,你对这个评语有什么看法?
  谌容:我觉得文学作品首先得真实反映生活,这是我的基本看法。真实反映生活,那就不只是反映个人的生活,而是反映人民的生活,各行各业的人民的生活,应该去熟悉他们,了解他们。这样的生活当然有鲜花,也有眼泪,这样的生活绝对不会很平坦、很愉快,也有好的也有坏的。如果真实反映生活本身,它就会有它自己的效果,而不是说我要写小说的时候要着重什么效果。不是这样的,应该是倒过来的。如果你真实地从生活出发,那么写出来的就真实地反映生活里的问题。如果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去写,恐怕不是文学作品。
  问:对,《人到中年》的反应那么大,你能不能说一下你是怎么写《人到中年》的?我知道大陆上作家着重体验生活,要写哪一方面的题材,就到哪一方面去体验生活。你不是医生,你是怎么写那篇小说的?
  谌容:对于知识分子的生活,我不用体验,我自己就是,处境、工作环境很多是一样的。我周围有许多这样的朋友,我的妹妹就是医生,这个我不用体验。但是当我决定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还是去了医院,去补充生活。我在写这小说的时候,在北京最大的眼科同仁医院待了一个月,就是每天到手术室去,换上消毒的衣服,坐在手术台边,看了很多手术,因为我必须在很多手术中间选一个手术我能描述的,最后我选了角膜移植手术。
  问:你天天看他们动手术?
  谌容:白天看手术,晚上写稿子,很辛苦。
  问:柏杨,你还会写小说吗?
  柏杨:我想不会了。
  问:二百九十四卷《资治通鉴》要翻译就够你忙的了。
  谌容:把《资治通鉴》翻译出来,能让年轻人看懂,我觉得你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柏杨:非常谢谢两位的赞扬,我也觉得很有意义,因为《资治通鉴》是一个宝藏,不但是中国人的宝藏,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藏,在一千多年之中,差不多每天每月所发生的事,都有记载,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国才有。可惜它的文字太艰难,我希望用现代语文把它翻译出来,让大家都能够了解。
  问:司马光当初写《资治通鉴》,主要是给帝王看的,是吗?
  柏杨:是的,主要是给帝王看的,要帝王用来做一面镜子。不过因为它是件珍宝,所以它的功用是多方面的,帝王可以看,人民也可以看,我们作为人民的一分子,同样也可以当做一面镜子,来了解历史的发展,发掘更多更多的珍宝。
  

台湾海峡两岸的对话(4)
问:你的意思是说:它也可以作为我们现在的镜子。
  柏杨:不但可以作为现在的镜子,你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现在的政治,了解中国现在为什么成了这个状态,要寻找它的根、它的源,那么,这个根、这个源,要从中国历史里找,而《资治通鉴》是最好的一本史书。当然,它不是没有缺点,不过我们可以抛开它的缺点,而只掌握它在文化上的贡献。
  问:我觉得你所翻译的《资治通鉴》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你加上了评语。你的评语非常精彩,本身就是很好的文章,也是精彩的杂文。
  你们两位来爱荷华城已一个多月了,我觉得柏杨是一天到晚在写东西,谌容一天到晚在体验生活,你们用两个不同的方式创作。
  谌容:这是我的看法:文学还是从生活中来的。柏杨先生当然不一样,你是在写历史。我是写当代小说,必然要到生活中体验。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美国了。第一次是前年,我去加拿大访问的时候,美国政府邀请我们顺便访问,到了几个大城。爱荷华是第一次来,但是我仍然是很有兴趣。爱荷华是一个宁静的小城,我很想在这儿看一些家庭生活,或者是华人在美国的家庭生活。我已到了很多家庭做客,甚至于住在人家家里。另外一点嘛,是在这儿可以接触到很多作家。譬如今天我就找了南非的作家谈,我觉得了解了很多。当然,我不一定是为了写作,而是为了充实自己,了解人,了解生活,特别是令我很愉快的事情是见到柏杨先生。我们大概如果不到爱荷华来,恐怕很难见面。
  柏杨:我也很高兴能够见到你。
  谌容:我很珍惜这个机会,使得我们能够在一块儿谈话。
  问:你们两位在一块儿吵不吵架?
  谌容:我们可以在一块儿练习英语。
  问:怎么样练法?打电话?
  谌容:打电话。(笑)
  问:还有,你在大陆看不看得到柏杨翻译的《资治通鉴》?
  谌容:我听说北京的“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好像是要出版柏杨先生的《资治通鉴》,你自己大概不知道?
  柏杨:不知道。
  问:我听说好像有一位美国的汉学家考虑把古文的《资治通鉴》和你的白话的《资治通鉴》,加上你的评语,翻译成英文。还有一点,说老实话,我们是老朋友了,我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在爱荷华城重见。可以说有三十年了吧?尤其是你坐牢,后来你被释放,当然很高兴,我觉得你现在在爱荷华城不但能够见到老朋友聂华苓,而且可以见到从大陆来的谌容,我觉得这就是表示了台湾是比以前开放。
  柏杨:它是比以前开放、进步。不论是大陆或是台湾,方向是走对了的。
  问:这真是以前没有想到的。
  柏杨:是,没想到。
  谌容:我觉得需要了解。
  问:大家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连你们两个也有两个不同的意见,是吧?
  柏杨:我觉得意见最好不要相同。
  聂华苓、谌容:对!对!
  问:我们三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可以坐在一起谈。
  

台湾海峡两岸的对话(5)
谌容:我们有一点相同:我们都是作家。
  柏杨:我们处得像兄妹一样,这个,我们谢谢“国际写作计划”,谢谢安格尔先生,谢谢华苓。
  问:我特别要谢谢海峡两岸的政府,使得我在这儿,一个海外的作家,能在爱荷华城和大陆的作家谌容在一起,和台湾的作家柏杨在一起,而且每年都可以和海峡两岸的作家在一起。对我而言,作为一个华裔,作为一个作家,可以说是梦想不到的事情,非常好的事情。你们两位现在有什么写作计划?
  柏杨:她写她的小说,我写我的《资治通鉴》。
  问:谌容,你下一部小说要写什么?
  谌容:我还是要写中国农村。
  问:我记得你在来之前在中国农村住过很久。
  谌容:对,对。我在今年年初就待在农村,而且我在一个县里当顾问。
  柏杨:什么顾问?
  谌容:我这个顾问是挂名的,因为我到处跑,可以给他们传递点儿信息。
  问:你下一个长篇?
  谌容:唔,不敢说,写到哪儿算哪儿,因为我手里面还有一些稿子,我不知道我能先赶出哪个,哪个先写好就先发哪一个。
  问:谢谢你们两位。
   txt小说上传分享

很难绝对客观(1)
访问者张灼祥/香港电台“开卷乐”节目主持
  魏便利/香港电台中文台教育组编导
  被访者柏杨/台湾作家
  张香华/柏杨太太,台湾诗人
  文载1987年3月8日香港《信报》
  问:杂文中,你对一些不喜欢的人说是晚娘脸,这是否与小时候的遭遇有关?
  柏杨:应该有关。小时候都希望得到父母的温暖,如果父母沉脸,甚至翻了脸,就会觉得害怕,受到伤害。
  问:初中时,你因体罚问题与老师争论,现在年纪大了,经验也丰富了,是不是还坚持不能体罚孩子?
  柏杨:我不但坚持,而且绝对反对。“因为爱你才打你”这句话,有一定程度的道理。但是我们明白,愤怒的时候,便会失去分寸,很容易伤害孩子。孩子是脆弱的,如果到了不得不打的地步,也要小心,也要懂得自制。对于孩子,我觉得不应该体罚,而且也不要骗孩子,不论是什么方式都不可以。
  张香华:我任教的学校是台湾著名的一所优秀中学,但是有些时候学生的意见和行为,也会令我感到愤怒。可是,我依然不赞成体罚,因为我们要顾虑它的副作用。首先,我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感情,很容易出错。而且我们应该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不可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问:你的小说风格与鲁迅相近,可是结构和技巧不大成熟,往往流于说故事的形式,如果名之为报告文学则可,但若说是优秀小说,则有所保留。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柏杨:我常常觉得自己的作品很好,可惜没有人同意。都说我的小说含蓄不足,香华就批评我,说我写小说时不肯用心,其实我花了很大的心血,也许是能力不足吧。
  张香华:我认为他的个性不大适合写小说。他是热情和主观的,想什么就说什么。而小说应该是含蓄的,作者应该能入能出,有时候需要冷静的分析,他的小说过分重使命感。
  问:你的小说内容都倾向描绘社会的黑暗面?
  柏杨:鲁迅也是如此。我觉得自己应该提出这些黑暗的现象。在五十年代,许多台湾人都是同样面对这些困难、绝境。我思考为什么会如此?我不能忘记那个时代、那种生活,所以便写出来。写的时候,心情很沉痛。
  问:你的杂文常提出人性的黑暗面,较少指出应如何改善,观点是否过于偏激?
  柏杨:如果社会没有毛病,我要挑也挑不出来。在社会中,不是每个人都会看出同一的毛病,不同的人便有不同的意见。至于指出如何改善,真奇怪了,为什么不自己思索,而要人指出!
  问:但是,偏激的感情容易引起共鸣感,更令人产生错觉,认为你所说的全都是真理。
  柏杨:我认为真理应被允许用充分的感情表达出来,不应该非用冷冰冰的辞句表达不可。真理的判断不关乎感情,只要是真的,充分感情可令它更合乎情理;如果不是真的,任何学院派的语调也于事无补。
  问:可是人性是复杂的,如何能够界定对错?
  柏杨:人性的复杂与行为的对错没有关系,人的一生,就活在不断地判断对和错之中,你必须学习如何判断对错,不管你高兴不高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很难绝对客观(2)
问:你的文笔很流畅,有人形容为“绕指柔”,是怎样训练出来的?
  柏杨:这是过分的赞誉,我没有这份功力。
  张香华:以前,我读他的作品,觉得他应该是写得很快、很轻松。当生活一起以后,才发现他写作的速度很慢;苦心经营,反复修改,有时候初稿和修订稿的日期相差很远。
  问:你因坐牢而妻离友散,但也因此而跟孙观汉、陈丽真等人成为更好的知己。这对你产生了什么启示?
  柏杨:灾难好比一个过滤器。一坐牢,许多朋友都离去了,因之朋友也不复杂了。孙观汉先生和陈丽真,是我的恩人,这种传奇性的义男侠女,可遇而不可求,而我遇上了,这是我的福气。我不会因曾有朋友害过我,出卖过我,而改变我喜爱朋友的心,也许因为我喜欢读《水浒传》,满腔豪气,所以要变也变不来。
  张香华:他的秘书批评他,交朋友不懂得适可而止,我觉得这句话真好。朋友与朋友之间当然应该互相关心,但是也要讲求适当的程度。可惜,他的性格就是如此。
  问:历史应该是以客观的笔调来记录。如果过于主观,便难免偏差、煽情。你觉得《中国人史纲》是否有这样的问题?
  柏杨:中国人的历史最久,历史书也最多,但是许多中国人都害怕读历史,认为很枯燥,所以我希望能尽量令它趣味盎然。中国史书都是冷冰冰的,说明有太多的历史学家写不出生动的文章。至于主动和客观,我们很难界定,我相信没有一个历史学家能够完全客观。
  问:在《柏杨版资治通鉴》的《柏杨曰》中,你以现代人眼光去看历史事实,常常表现出同情的态度,有人不赞成。请问:我们应该以什么眼光去评价历史?
  柏杨:我们应该以现代人的人权眼光去评价。否则,我们就没有理由谴责白起在长平坑杀降卒四十万了。
  问:最近,我们举办“开卷有益”读者报告征文比赛,目的是推动阅读风气。你可否向青年朋友推荐几本有价值的书籍?
  柏杨:我推荐《资治通鉴》,纽约大学教授唐德刚先生称之为“一书定天下”。从这套书,我们可以透过种种事迹,去学习判断、批评我们的民族、生活,并帮助我们展望未来。
  

怎么看中国历史(1)
访问者胡菊人先生
  文载1987年4月16日香港《百姓》杂志
  问:我想为我们的读者请教您一个问题。您阅读了那么大量的历史书籍,写了那么多历史的书,历史的洞识力很深刻,同时,见解也很特别,徐复观先生生前跟我谈过他的经验,那是国共内战的时候,他受蒋介石的委托到延安见毛泽东。他问毛泽东:“你看我们应当怎样念历史?”毛泽东答:“念历史当然要看朝代的兴替之际,一个朝代为什么覆亡,另一个朝代又为什么起来。这是最重要的。”你看这个说法对不对?
  柏杨:中国人看历史往往出于功利观点,那就是,我们从历史可以汲取什么样的教训?就正像刚才谈到的毛泽东答徐复观问,着眼点于从朝代的兴亡上吸收经验,这与毛泽东的身份,恰好相符合。不过我认为,历史的教训功能,微乎其微,假若历史有教训功能的话,人类为什么总是犯同样的错误?纵使他可以从历史看到许多教训,发出很多感慨,但历史的教训毕竟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