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帘疏雨-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行散记(1)大理星空下
………大理之行

  三年前看过东子的《在大理的星空下接吻》一直很梦想和叨念着去大理,没想到此次西行让我有机会去大理。为此,我已经兴奋得好几天没睡着。

  早上九点半出发,车子在高速路上行驶着,可是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大理。一直梦想的大理,那个有着风花雪月的大理,今天我将奔向你。

  向西行,我的心激动不已。

  一路还算顺,我们到达大理的时间已是下午。看到大理,我已经热泪盈眶。很清楚地记得右脚第一次和大理之地来了一场亲密接触。风吹着,我的肌肤零距离的与大理的土地、大理的天空亲密的接吻。

  我真的从梦中走来了,拥抱你大理。

  找到了一处住宿,放完行李在宾馆,已经迫不及待去大理古城了,大约傍晚六点到了古城门。站在古城门下,仰望那一缕明烈的眼光刺眼,那光晕的晕圈仿佛带回了大理国。

  大理古城简称榆城,位居风光亮丽的苍山脚下,距大理自治洲首府下关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大理城的规模壮阔,东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门,上有城楼: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城的四角还有角楼,也各有名称:颖川、西平、孔明、长卿。城墙的外墙为砖,上列矩堞,下环城沟。如今保存下来的还有南北城的部分城墙、南城楼(这是1982年重建的)。

  我们由城正门而进,城内街道都是南北,东西走向,纵横交错,城内房舍俨然,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8条巷。房屋建筑是清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垒砌墙壁,置身其中,感觉到一种特别淳厚的古朴之风。

  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处可见古朴雅致的白族传统民居,苍山雪泉进城过街,走家串港,向东直奔洱海。大理人爱花,家家户户有花园,有大理山茶花,杜鹃花,素馨兰争奇斗艳,傲雪开放,各种红花绿树伸出墙头,连成一条条花港。因此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之说。我们穿过街巷,总会看见伸出墙头的红花绿树。

  这时节的大理古城,一片盎然。古朴雅致的民居,清澈的溪水,葳蕤的树,绽放的花儿,还有热闹的人群,仿佛看见了它永远的古朴而幽静中又不乏蓬勃生机。

  古城,一个有着浓厚民风积淀的地方,民风深深之余,那五朵金花的笑容,和那些风花雪月并不矛盾。

  走在石板铺成的古城道,我喜欢停留。站在一个地方回想。回想大理国时的繁华和沉落,回想大理城曾经一切的沧桑风雨。

  突然感觉历史就在一瞬间,所有的繁华衰落就在一瞬间的历史云烟里。经过的岁月侵蚀,很多很多的成为了过去,很多很多的在走向现在和将来。

  多少历史风云,就在这沧海一粟。古城历经风雨,洗尽了铅华,而历史是深刻的,洗礼也就变得这样让人铭记和留念。

  夜幕降临,城楼的灯火那样美丽。

  由于行程安排在古城的时间仅有一天,于是我们坐上了马车离开了古城,路过苍山洱海,大理三塔,回到了在下关入住的宾馆。 隔窗而立。看见夜景的古城亦如此美丽。

  晚安,古城!睡吧!安静而美丽的古城!

  
  下篇行程预告:出发到丽江,游古城。敬请期待。

西行散记(2)丽江城印象
——丽江之行

  这次西行没有在大理呆太多时间,以至于错过苍山洱海,是急着要去丽江。一直以来,对丽江古城的印象一直像梦样明净而美丽。

  翌日早上,驱车前往梦中的高原姑苏——丽江。沿途盘山绕走,下午到丽江。在大研古镇深处找了一家阁楼式的客栈,安静不喧哗,适合写字。

  匆匆放了行囊,走出客栈,无目的的在古镇瞎转,是惬意的。

  丽江古城形成南宋后期,屋舍的青瓦已经斑驳褪色,屋檐下的石板路已被八百年的时光之梭磨得光滑。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镇,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叫作大研古城或大研镇。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古城的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锋,丽江盆地则象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砚台,古时“研”和“砚”相通,所以古城叫大研。

  古城玉泉水贯穿全城。古城街道依水,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镇,穿墙过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杨”。如此让人陶醉,仿佛置身的是一个天堂般的江南水乡。

  一进城门即可看见一对水车,尽管有人说那是子母水车也有人说那是情侣水车,但是不管怎样,也许他们不知道这一转就是几百年的沧桑风雨兼程,如今依旧还在转着,转着他一路走来的岁月,上面长满的厚厚青苔印证了一切。

  水车右边是写有###主席于一九九九年五月二日于木府题词的照壁,再往右是水龙柱,龙是管水的,由于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水又能克火,所以这个水龙柱也代表着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千百年来,古城才巍然不动的屹立着。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右边的石刻称得上是丽江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浓厚淳郁的纳西风情画。而此时脚下是“巴格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东巴祭司常用它来定方位和占卜。

  进入城时我在想为什么偌大的一个城竟然没有城门。

  后来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是丽江古镇的一奇即没有任何城门。因为纳西族的头领姓“木”,如果建了城墙和城门就变成了“困”字,所以古城没有城墙,也没有城门了。

  走到一处,和正在浣洗的纳西妈妈聊一聊丽江时光,柔软而明亮。

  一条小巷、一户人家,一座小桥,一不小心你就站在了几百年的历史车轮上了。不管是幻觉还是真实,这确实是一座真实而活着的古城,一块块的五花石板铺成的道,人行马踏,经过几百年,磨得光滑透亮,雨水一流,诗意就脚下了,你会突然觉得自己已经回到了几百年前。

  走在街道两旁,偶尔会看到一些人家门上贴有不同颜色的对联,纳西人有人仙逝;都要纪念三年,第一年白联黑字,第二年绿联黑字,第三年贴对联,这是纳西人对死去亲人的怀念。

  古镇很热闹,林林立立的铺面还有门前人们接踵擦肩。也许是因为商业的滚滚浪潮席卷,古镇热闹的连一丝安静的气息也感觉要窒息。一米阳光的驼铃店摆着川夏和阿夏丽的照片,雕刻店里人们在讨价还价。不过还好,清澈的河水,小桥垂柳还是依旧安静的树立。

  经过了洋人街,酒吧在小桥流水畔,我想人生尽管有很多的无奈,但是可找到一刻逍遥的,哪怕就是一刻就已经满足。这里有很多的洋人。他们为什么喜欢丽江呢?是因为丽江给人一种栖息?还是丽江给人一种回归?但在那儿,有人会泡上一晚上的吧。

  经过酒吧街之后便看到了一座小石桥,因为早先在这里卖豌豆因此称为豌豆桥,科贡坊即在此豌豆桥西,科贡坊的名于坊后小巷。据说清朝嘉庆年间,巷内杨家有两兄弟同时中举,而道光年间,弟弟又中举,官府为了表彰杨家,激励后来者,特立此坊。站坊往东望便是中心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很是开阔。关于四方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广场的形状很象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但是也有人说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因为丽江是“茶马古道”的贸易通道和重镇,是滇藏区马匹、藏药等特产和南方的茶叶、丝绸、珠宝等商品的一条贸易通道,四方街则是这个重镇的贸易中心,四方街就成了茶马古道上一个贸易的露天集市,这个集市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

  转几个小巷,走到了巷子深处,你会看见一些悠闲的纳西男人。他们有的书画,有的下棋,有的喝酒品茶。很悠闲,而纳西女子一年都在忙碌,里里外外都在操劳。纳西人中文人辈出,是不是可以说纳西女人养出了纳西文化呢?!

  古城的民居绽放着古城居民的智慧光芒。广泛吸收了汉、藏、白民族建筑风格的同时,把自己民族文化和审美意识取向也融于到建筑中。因此纳西民居具有纳西特色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数院”的建筑风格。堂屋的六合门和六合门上的窗蕊………“四季博古”很富有韵味。六合门,可装可卸,方便灵活,开则为门,闭则为窗。六合门上所雕的窗蕊称为“四季博古”,构图上用名花异卉,吉鸟瑞兽,以此寄托纳西人民四季吉祥、福禄寿喜、耕读传家的美好意愿。六合门上有着不一样的图案。有“松鹤同春”、寓“春”和“寿”,有“喜鹊争梅”、寓“冬”和“喜”,有“鹰立菊丛”、寓“秋”和“福”,也有“鹭鸶天莲”、寓“夏”和“禄”。窗蕊的意蕴在其中,四季也多彩起来。

  仿佛四季就这样博韵其中,寄载了纳西人的希望。

  我们一共穿了七条长巷,也由热闹浮躁的喧哗街铺穿梭到了安静无声的小巷深处。后来去望古楼回来的路上迷路了,最后还是一位热情好心的纳西老妈妈帮我们找到了回来的路。

  心里很是感激这位纳西老妈妈。由此我想到了街边那些为生活而叫卖的纳西老妈妈,她们很慈祥。

  晚上,许了个愿,放了一盏粉红色河灯。河灯沿着河水而流走,不知道我的愿望是否会实现。我只是看见河灯的灯火和阁楼灯盏的倒影相映,很美很美。

  晚上八点,篝火晚会正式开始,于是四方街又热闹起来。外地来的游客们也跟着音乐跟着纳西小伙姑娘们开始了打跳,围着篝火唱起来了,跳起来了。

  古镇,夜火阑珊处又见。

  回到住的阁楼客栈,没有睡意,这样的丽江之夜,睡了可惜。继续提笔写着这一天的所见所闻,会欣喜,世间真有这样一地,可以容纳你所有的所有,柔软而明净,让人纯粹沉淀人格。

  
  下篇行程预告:出发去虎跳峡,徒步两天。敬请期待。

西行散记(3)徒步虎跳峡
虎跳峡一行

  在丽江古城呆了整整两天,第三天决定徒步虎跳峡。

  虎跳峡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以奇险雄壮著称。虎跳峡长20公里,落差213米,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峡三段。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峡口海拔1800米,海拔高差3900多米,峡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 

  从虎跳峡镇过冲江河沿哈巴雪山山麓顺江而下,就可进入了峡谷。去上虎跳有公路直达,公路在险峻的半山麓逶迤,抬头往下看即是奔腾汹涌的金沙江。这里不是雨季,可是路边随时都有山上滚下的落石,山路很险,我和几个随行的几个同伴已经吓的不敢往车窗外看,而司机很镇定的和我们说他在这跑山路已经六年了,于是还是胆战心惊的最后相信了司机。

  经过不止十八弯,我们才到达上虎跳。

  顶着烈日,开始下上虎跳峡。下峡谷的路很陡,每一步都迈得很小心。上虎跳是整个峡谷中最窄的一段,峡宽仅30余米,江心有一个13米高的大石——虎跳石,相传猛虎曾借此石而跃过江,因此而得名。下到峡底,突感觉畅快淋漓,随时飞溅的水花迎面扑来。湿湿的感觉,凉透心底。耳朵边响起江水与巨石相搏击发出山轰谷鸣的涛声。清代雍乾之际的云南诗人孙髯翁在《金沙江》一诗中写道:

  劈开蕃城斧无痕;

  流出犁牛向丽奔。

  一线中分天作堑;

  两山夹斗石为门。

  金沙江至此真似走在石门中,在峡底抬头看天竟如此窄。

  我们原路而返,上回到公路。我们要乘车抵达虎跳峡的中段………中虎跳。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于是我们在客栈停歇,准备明天一早开始徒步中虎跳和下虎跳。

  住的地方虽说简陋了些但环境很好,正对着险峻壮观的哈巴雪山,坐在天台低头看即可看见峡谷底奔腾不息的金沙江。天黑得很晚,大概在八点的时候,天还是亮的。落日的余晖还洒在哈巴雪山,最后还是依依不舍的离去,也许是为了明天的再见。

  傍晚时分,从住的地方沿着狭窄公路散步了好几公里,恍如与世隔绝。这里允许我插一个小故事。散步的路上遇到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小孩去看病,那小孩长得标致之极,我天性的想要去亲亲她,她一见我便哭。原来是看我穿的白大褂,以为是刚刚替她打针的医生。我笑之,多纯洁的心,以至这里幼小的心灵都不舍打扰和没有欺骗。

  晚上我们坐在客栈的天台上吹风。和驴友聊着天,抬头看满天的繁星,想着明天该是一个晴朗的天。金沙江在眼下依旧穿过两峡间而向前奔去,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在这里我想更多了些气势吧!而哈巴雪山安静的屹立着,仿佛守望着一个个安静的梦,等待着一个个黎明的到来。

  山风很凉,怕感冒,于是我们去睡了。明天还要徒步中下虎跳峡和爬玉龙雪山呢。睡了!

  第二天,早早的起了床。准备徒步中虎跳和下虎跳峡,一路山石小径,荆棘越过,走了张老师修的那条路,冒着一不小心就踩空的危险,终于下到峡底。

  那一刻,不禁随着那江水激动起来。这里与上虎跳峡落差百米,惊心动魄,险峻奇绝,用这八个字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江中礁石密布,似满天星斗,江水在其间往复跳跃,出现回奔倒流但狂驰怒号激起千层浪。这比上虎跳峡起来,多了激烈的惊涛拍岸。在中虎跳峡峡底,在那虎跳石上卓立了许久,静静的冥想,听耳边响彻云霄的涛声,真不知天上人间。

  看对岸山壁如削,江中激流冲击,山鸣谷应,心中的那份小女子豪气也冲天。逝水千古不息,倾诉着古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飞快,仿佛故意是说给我们听的。

  许久,随行的同伴叫回我到现实。于是我们过中虎跳,经核桃园村,行3公里到达下虎跳。

  下虎跳峡有“飞行滩”一景,伫立滩头,看两岸峭壁接天,形成天然石门,而江水三回九转最终冲开石门向东去。忽想起古人云:“波摇日月苍藤细,沙走雷霆白昼昏。倒峡翻浪自今古,更从何处觅江源。”在这里金沙江淋漓尽致的秀给你看。

  在岸边岩石上,有两个英国小孩在父母的呵护下,对着相机微笑留影照念,我不自觉的把镜头给了他们。那孩子们的微笑没有丝毫玷污,纯洁的像这头顶的一线天空。

  依然不舍的贪婪的想要继续这样听着涛声,最后依然还是不舍的离开江岸,走小路往上爬。

  从峡底上来,沿着公路徒步去大具渡口坐船返回。一路上遇上几个洋人有说有笑,少了旅途的疲惫劳累。看到“bus stop”标牌就仿佛看到了希望。不一会儿渡口到了。船夫热情的吆喝,闲情的抽着一杆斗烟。这岸到对岸不用两分钟,我们却可以更方便的不再原路返回。

  上了对岸,经过船夫暂住休息之地,问他们借水,喝了一口不知那里的水,甘甜清洌。继续前行,爬过一座山,走过几座村庄小乡,我的司机在前方等着我们。

  两天的徒步正式结束了。晚上回行到丽江,明天准备去玉龙雪山。

  下篇行程预告:折回丽江,登玉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