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本战国物语(原名:日本战国时代史话)-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敬这次送给行长不少礼物:蟠衣玉带、花布四十匹、大明一统志、大明官制、武经七书,更可气的是,还赠送了倭旗五面,要求赶快达成和平协议。行长本为商人,见到财物自然大喜,爽快应允。

  受秀吉的意思,行长派家臣内藤如安(中国及朝鲜很多文献误将其名译为 小西飞,可能是将其个人介绍“小西氏家臣内藤飞弹守如安”听错所致)、宗义智家臣 早田四郎兵卫 与二使一同赴明。但明廷认为倭军刚刚屠戮晋州,又提出媾和,莫非缓兵之计?怀疑和约文书是行长等人伪造的,便将如安等人暂留在朝鲜,等待入明的进一步指示。行长见如安迟迟不回,心中着急,竟游说秀吉先放了两个被俘的王子,向明朝送出橄榄枝,以表示诚意。七月廿二,在倭营囚禁一年有余的临海君、顺和君终于获释,于八月回到平壤。

  明廷见倭人的举动,开始相信秀吉乃真心议和。为了示好,明廷作出决定,将部队陆续撤回:先是如松率大军先行回明,留刘綎、吴惟忠、王必迪及万余人马驻守八莒。不久,明廷又撤回吴惟忠、王必迪,只留刘綎一部在朝鲜。此时的朝鲜真是可怜,饥民甚多,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象,身体强壮的大多当了盗匪,后瘟疫又起,死者无数。

  八月廿三,秀吉下令釜山诸将,道:“和议之报未至,事之成否不可知也。各修筑城营,勿倦怠。和议不成,再发大兵,荡平鲜地也”。于是,驻朝倭军开始日夜修造城寨。

  却说,内藤如安在朝鲜逗留近三个月,终于得到入明的许可。九月,在惟敬陪同下,如安等人来到辽东。应昌、如松一听和约内容,历时火冒三丈,倭贼的条件也太苛刻了,吃了败仗还这么强硬,二话不说,便把如安等人扣在辽东。

  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行长闻听此事,心里别提多着急,他与惟敬合计:反正太阁不通汉文,到时无非自己女婿宗义智或老部下景辙玄苏当翻译,干脆把和约条款改了,放低条件,赶快达成和约。想到此处,他竟狗胆包天,私自将秀吉开出的条件作了一番修改:朝鲜割让一道给日本,明朝给日本白银两万两算作补偿,恢复双边贸易。更让秀吉想不到的是,他这员爱将竟然以他的口气捏造了一份降表,其内容是:表示对明朝仰慕已久,但朝鲜人不愿看到大明与日本交好,从中作梗,日本无奈才起刀兵,教训朝鲜;现在,恳请万历皇帝谅解,并册封其为日本国王,等等。

  这可到好,明朝方面有惟敬、石星等人瞒着万历皇帝,私自答应与日本和亲;日本方面又有行长擅自篡改秀吉所列条款,伪造降表,而双方的最高领导人还被蒙在鼓里。可想而知,有这几个活宝于中掺合,结果能好到哪去?

  塔西图斯曾说过:虚假的和平比战争更恶劣。欲知闹剧如何收场,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十二回  出使扶桑传圣旨  莫须罪名斩关白
无罪之身,无辜受斩,前往彼世。

  弥陀之剑,慈悲为怀,指引往生。

  此身罪业,深重五障,随之消解。

  ——  驹姬辞世诗

  由于倭兵大部还留在釜山,而明军却先自撤退,朝鲜人人自危。同样,明朝中有些官员对这种状况亦甚感忧虑,于是启奏明廷,弹劾宋应昌,结果应昌被撤。顾养谦担任新经略,出任辽东,其任务便是想方设法游说朝鲜君臣,使其放弃主战的立场。刚一上任,养谦就派参将胡泽向朝鲜传达皇帝旨意,这已经是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倭文禄三年)四月廿五的事了,其大意如下:

  倭贼无故入侵朝鲜,致使三都尽失,王子被俘;皇帝大怒,派一旅之师破平壤,收开城,复汉城,倭贼逃走,释放王子;但此次远征,花费巨大,金银、马匹所耗甚大,天朝对你们属国不错啊,现在,军费已不可再用,兵亦不可再发;倭贼也畏惧天朝声威而请降,请求议和,天朝亦正可借机许和;你们朝鲜如今缺粮羸困,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象,竟然还嚷嚷着要打仗,甚是不明智嘛;倘若天朝不发兵,又不与倭贼媾和,倭贼必发怒,到时重起战火,朝鲜必亡国;岂不闻昔日勾践被困会稽,难道他不想生吃夫差之肉吗?可他忍辱负重,等待报仇的时机;你们应该学学他嘛,如果不能忍受,那就是小丈夫之见,而非雪耻之英雄也;倘若与倭贼议和成功,他们必感念皇恩浩荡,同样也会对朝鲜友好,就此罢兵归国;从此,你们君臣就可厉兵秣马,卧薪尝胆,天道循环,谁说日后不会对倭贼有报应呢?

  朝鲜君臣观后,不知所措,胡泽一呆就是三个多月,可朝鲜还没拿出个章程。这时,柳成龙还躺在病床上,听到此事,便上疏启奏,称万万不可答应明朝,应该将最近倭兵屠杀百姓的事情告之,再听听明廷的意见。可朝鲜君臣还是犹豫不决,成龙够固执的,屡次上疏,终于使李昖下定主意,派许项上报明廷,不同意议和之事。

  谁知,明朝的*比李朝的党争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时,养谦被人参了一本,辽东又迎来新经略,名唤孙矿。孙矿甫至辽东,便受兵部之命,于十一月初五传召内藤如安进京。如安在辽东早已急得嘴上起泡,现在终于可以进京了,心中甚是高兴,便立马启程。沈惟敬于路上再三叮嘱,告诉如安应如何回话,千万别露了馅。

  十二月初七,如安等人终于来到北京;十一日,于鸿胪寺洗礼;十四日,万历皇帝宣其面圣。一路上走走停停,整整一年半的时光,如安等人不是在外奔波,就是被软禁,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明廷摆出大国姿态,岂容尔等番夷讨价还价,当即约法三章:一,但求封不求贡,即只封秀吉为日本国王,不与尔等贸易;二,倭军全部撤回;三,永不侵朝,如果遵守此三条,和谈没问题,否则,那就走着瞧。如安俱听从,并指天为誓,一定遵守。

  但明廷对丰臣秀吉求封日本国王一事仍不放心,找来一些朝廷大臣对如安轮番盘问,比如:为何日本要入侵朝鲜,为何突然撤出汉城,等等。如安编造谎言,极力狡辩,并发誓道:“天朝所问之事,若有一字虚话,吾及秀吉、行长皆不得善终,子孙不得昌盛,苍天在上,鉴之,鉴之”,当审官问及既然秀吉统一日本六十六分国,自可称王,为何又向明朝请封,如安道:“秀吉见朝鲜有天朝封号,人心安服,故特来请封”,审官又问道:“尔国既称天皇,又称国王,不知天皇即是国王否”,如安答道:“天皇即国王,已为织田信长所杀”,简直一派胡言。审官信以为真,道:“既如此,当封秀吉为国王,汝当报小西行长速归,令秀吉整备册封使臣所用船只、馆舍,及一应恭候礼仪,如有疏漏,仍不许封”,如安答道:“守候已久,件件不敢有违天朝之命”。

  和约终于签订了,和平终于来到了。转眼已是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倭文禄四年)正月十三,明廷派出以李宗城、杨方亨为正副团长的使团,由惟敬、如安陪同,带着为册封秀吉特意打造的金印,从北京出发,一路吹吹打打,欲东渡扶桑,给倭奴的实际领导者来一个盛大的册封仪式,以彰显大国风范,从此倭奴、朝鲜皆天朝属国,岂不乐哉?

  却说加藤清正看到行长如此大胆,竟篡改秀吉原意,心中又气又兴奋。气得是:行长目中无人,视其他将领如草芥,私自改动谈判合约;兴奋得是:这下可借机整整这个老对头,说不定就此能除掉这个草药奸商。

  三月间,清正会见了几位明朝官员,欲将秀吉的七项条约原文告诉他们。可清正乃一介武夫,不通文墨,话也说不清楚。明朝官员一个耳朵听,一个耳朵冒,对这个短腿侏儒根本不理。清正又找休静大徒弟惟政和尚,想借助朝鲜人之口将事情原委公之于众,让行长好看。此时,惟政已接替年老体弱的休静成为僧兵首领,担任“八道总都摄”之职。听完清正之言,惟政大怒,倭贼条件甚是苛刻,朝鲜怎能答应?结果不欢而散。清正两头碰壁,可又不敢告之秀吉,原因很简单,此前捏造战报一事,他也有份,倘若秀吉打破砂锅问到底,最终败露,恐项上人头不保。清正没办法,也只能不情愿得“帮助”行长,继续瞒着秀吉。

  四月廿八,册封使团抵达汉城。宗城受命,待倭兵尽撤后再渡海,于是连派数人催促倭军。为表诚意,行长将驻扎熊川的数支部队,和巨济岛、场门、苏津浦等地的数屯士兵撤回日本,其实哪是撤退,实际就是将这些地方的营寨焚烧,再把士兵挪到其他地方而已。同时,他又称:怕朝鲜人使诈,暂时先撤这些部队,以示诚信,并请使团快点渡海,日本一定会信守诺言,将倭兵悉数撤回。

  一来二去,时间就拖到九月。宗城派杨方亨先到釜山探查虚实,但方亨发现倭军并没有撤退的意思。石星受到惟敬的蛊惑,以为倭人会遵循和约,便催促宗城去釜山。宗城无奈,只得启程抵达釜山。行长怕言语间露出马脚,对宗城避而不见,称撤军命令需由秀吉下达才行。可宗城并非傻子,从中也看出点端倪,知道倭人没有撤军的意思,便住在釜山,说啥也不渡海。行长无奈,只得动身回日本,再次游说秀吉撤军。

  东渡日本的时间一拖再拖,转眼到了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倭文禄五年)正月,对于后面发生的事,不同史料记载得也不尽相同,有两种说法:

  一种曰:由于惟敬本为石星举荐的与日本来往通信使者,这次出使日本的光环却落到宗城头上,心有不甘;宗城原为明初功臣李文忠后人,世袭爵位,乃纨绔子弟,对出身商人的惟敬连正眼都不看,惟敬怀恨在心。一日,惟敬偷偷溜进宗城住所,对他说秀吉原无受封之意,实为诱明使前去日本,然后拘押起来。宗城一听,大惊失色,也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趁夜微服而逃,尽弃随从、辎重、金印、节杖。天亮时分,倭兵知道了,想把他找回来,谁知他早已杳无人影,倭兵追到梁山石桥后,便返回营地。

  另一种曰:小西行长、宗义智等将宗城一行安排在对马岛暂住,对马岛乃义智领地,距离朝鲜最近。行长、义智早已看出明朝派来的使团一把手乃一色鬼,为讨好大明使团,以便今后相互贸易,义智每天派两三名美女陪宗城睡觉。宗城心中窃喜,称赞倭人会办事。一日,行长、义智请宗城饮酒。席间,宗城略有几分醉意,但见一女子面似桃花,齿白唇红,含羞答答,飘曳而来,手拿瓷壶给自己斟酒。宗城来了兴致,一把将那日本娘们抱住,欲行奸淫。义智大怒,欲拔剑斩了宗城,但被行长拦住,原来这美女并非旁人,正是义智之妻、行长之女。宗城大骇,连滚带爬得逃走了。《明纪事》中也是如此记载。

  不管哪种说法正确,总之,宗城逃跑了。方亨还算不错,继续带领使团留在釜山,并移文予朝鲜,令其勿惊动。宗城不敢走大路,窜入山谷躲了几天,饿得两眼发蓝,不得已跑回庆州。万历皇帝闻讯大怒,将宗城捉拿归案,投入天牢。 

  不久,行长带着秀吉之命返回,将驻扎西生浦、竹岛(今独岛)的倭军撤回日本,而釜山的四屯兵马仍留原地。看到倭军撤出两地兵马,甚有诚意,明廷便升方亨为正使,惟敬为副使,继续和平旅程。六月十五,明朝使团离开釜山,出海东渡。

  闰七月十二夜,京都附近发生大地震,公私庐舍皆倒,死者万余,伏见城亦因此遭受重创。此时,秀吉已从名护屋返回伏见城,遇到地震,赶紧与爱妾淀殿和刚出生的儿子 阿拾 躲于大庭一角才幸免一死。千钧一发之时,清正由坍塌的牢房中跑出,率先冲进大庭,将秀吉三口救出。为何清正会被拘押起来呢?原来,石田三成向秀吉告发,称清正破坏和谈,有意阻止明使渡海,秀吉大怒,遂将已率队撤回日本的清正打入大牢。此时,脱险的秀吉心中感念清正救驾之恩,又见其数年苦战在外,面容憔悴,心中不忍,于是赦免清正之罪。受到牢狱的不白之冤,清正心中更加痛恨三成。这 阿拾 并非别人,正是后来的丰臣秀赖,正因为他的出生,惹出一场乱子,对丰臣政权的损害尤为深远。

  当初,就在明朝与日本相互扯皮,在议和问题上来回拉锯之时,于名护屋等待消息的秀吉也没闲着,最令他兴奋的是两件事:第一,生了一个娃;第二,杀了一个人。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关白丰臣秀次乃秀吉之姐瑞龙院之子,秀吉亲外甥。瑞龙院早亡,秀吉便把秀次收养家中。虽说秀次乃秀吉家人,实际上只是舅父的政治工具。早在元龟年间,织田信长征讨浅井、朝仓两家时,秀吉为拉拢依附于浅井氏的豪强宫部继润,将年仅三岁的秀次送到其家中当人质以表诚意。后来,秀吉征伐天下时,为抬高自己家族的身价,让姐夫认三好长庆的叔祖康长为养父。康长可谓学富五车,秀次自幼受其影响,在和歌、书法、将棋、茶道等文艺方面甚有研究。在征伐四国岛时,秀次立功,受封近江四十三万石领地,以八幡山为居城。据称,秀次在内政方面颇有建树,不但挖掘八幡堀,畅通水运,还亲自规划了八幡山城的城下町,日本最早的排水道亦是他在设计城下町时建造的,并颁布《八幡山下町中掟书十三条》,采取诸多措施,活跃市场。后因征伐北条氏立功,受封尾张一百万石,并移居清洲。后来,秀次又成为秀吉养子。

  前文说过,独子鹤松夭折后,秀吉感觉自己年过半百,再有子嗣恐非易事,便将关白之位让予秀次,自己退任太阁,致力于海外用兵,实际是向外界宣布自己百年之后,由秀次担任丰臣天下的新主人,朝廷亦诏任秀次为 正二位内大臣。秀次上任后,国家大事均由秀吉把持,自己亦只能发挥特长,下令保护萎靡不振的官学,收集整理战乱中遗失的书籍。另外,秀次为人*倜傥,可能家族遗传之故,与其舅父相似,也甚好女色,姬妾成群,帷中尽是搜罗来的美女。各路大名为巴结逢迎这位天下的继承者,亦纷纷投其所好。出羽大名 最上义光 乃日本战国时代著名的暗杀和联姻高手,他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扩大势力的好机会,将自己年仅十五岁的爱女驹姬献给秀次。

  怎料,文禄二年(1593)八月初三,朝鲜战场议和之时,淀殿再次诞下一子,秀吉欣喜若狂,给孩子取名 阿拾。嫡子阿拾(即后来的秀赖)乃名正言顺的继承者,秀次自然成了绊脚石,何况各大名阿谀奉承,纷纷依附秀次,使得秀吉心中极为不满,生怕有一天秀次会谋权篡位。战国时期,因继承人问题发生内讧,家臣一分为二,一派拥护嫡子,一派拥护养子,最终家族分裂的事件举不胜举,犯糊涂的人中最典型的要数“应仁之乱”中的足利义政和北奥州的南部晴信。秀吉乃一代枭雄,非此二人可比,他自然不会让历史重演,唯一的办法就是痛下杀手,为儿子铺平道路,对此秀吉心中有数,他遂派三成到处收集秀次谋反的证据。三成将获得的材料如实上奏:正亲町上皇驾崩不足一月,秀次便在国丧期间率众游猎,可他又偏偏选在佛教胜地比叡山放鹰撒犬,对佛祖甚为不敬;由于其滥杀百姓,被坊间称为“杀生关白”;另外,他竟荒唐得奸污公卿菊亭大纳言之女、外孙女母女俩。秀吉听后,不由得火往上撞,可这些并不足以置其于死地呀。

  三成为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