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湖畔絮语-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手里的几份剪报是读者们寄给我的,虽然签售所到的城市各不相同,天南地北风情迥异,但因为所到新华书店的签售过程大同小异,而无法一一回想各处特色。此次写书匆匆翻出我保存的一些剪报,上面登载的情节有些我已忘得一干二净,但那白纸黑字的往日报道却让我感慨万千,人生能记住的过程真是太少太少了。从千余幅签名售书照片中抽出几张,使我遥想当年,心潮起伏。
  1996年11月9日,中国图书商报记者文东写道:“《我的自白录》(刘晓庆)热潮尚未平息,赵忠祥的《岁月随想》又席卷而来……至8月底发行达六十余万册,目前总印数已达七十六万册,不久还将出版一万册豪华本。自2月份以来,该书连续入选每月全国畅销书榜,其中四个月名列榜首。一本书持续畅销近一年,且至今销势不减,近年来在我国书业界绝无仅有。”
   。。

往事匆匆过 别来几度秋
往事匆匆过 别来几度秋
  平心而论,当年《岁月随想》不仅热销空前,在1996年内,也好评如潮。不但平面媒体大量登载的文章对此书多有好评,而且天南地北的读者,雪片般的信件,寄来的知心话语,让我每每感动,第一波的感动是孙家正同志写给我的信。
  “忠祥同志:你好,我的一位年逾古稀的朋友,读了你的《岁月随想》倍加赞赏,给我来了一封信,现转你一阅,该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几篇,感觉甚好,待读完后有空再和你谈。
  你和倪萍的黄梅戏唱得还可以,只是你起音稍高了一点,(望)临场注意调整一下。(此处指1996年春晚排练)”
  家正同志的信写于1996年2月7日,该书才发行一个月零几天。
  在湖畔徜徉中回想流年往夕,如湖光月影,清风扑面,柔波摇曳,如弦乐舒曼的音线在连绵的微妙游走,如钢琴键盘上那灵动纤细的手指在轻轻点出如珠般的透明乐音,大自然以天籁之声,在舒缓着劳人的心曲,望着那天际的点点星辉,吮吸着湖畔草丛的缕缕淡香,想起以往,回味当年。
  孙家正同志如今是全国文联主席,且荣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给我写这封信时是广电部部长。我是广电老兵,从梅益局长算起,我眼前已有十余位部长在这个岗位上来来去去,其中至少有八位都和我这个老兵有过直接工作接触,他们都身居高位且各具文韬武略不同凡响。我不想对他们各位的业绩妄做品评,但我对家正同志有着更多一层的钦佩。他先任广电部部长,后任文化部部长,再到全国文联、全国政协。每一位主要领导都不可能不被属下品评一番,再好的修为也不可能不受点评,但能在广电部和文化部这样两个精英荟萃、知识密集且又多有个性的人物汇聚的地方,见多识广,名人辈出的群体中,要想落个好口碑谈何容易。而家正同志在两个部门长期做一把手,我结交尚属广泛,从未听到过对他的非议。
  其实我与孙部长没多少次接触,不比与以往部长的接触多,但每次与孙部长接触都会给我留下较深印象。
  第一次,孙家正同志刚到任,恰逢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研委会召开年会,大家均希望新部长莅临开幕式并作指示。我时任该会会长,请部长莅临的报告打上去,孙家正同志来了,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他。我在会上作了开头的简短发言并请孙部长讲话。孙部长讲话中给大家提了几点建议和希望,然后对我说,他刚到任,事情较多,这就回部了。
  我送他离开会场,临上车时他停了一下对我说:“忠祥,以后有什么事直接找我。”我顿时觉得心头一热,因为,他的话说得简单、但诚恳。我十分感动,我觉得这是一位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又十分有人情味的领导。我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按说有什么建议直接向部长反映也不为过,但是,那一刻他那句话却与一位老兵拉近了距离。
  在拙作《岁月随想》中我讲过:“人凭一句话,佛受一柱香。”此人世之修为,装不来也。在他任内我从没为一件公事麻烦过他,我更没为私事去求他帮忙援手。但他那一句话,我感动至今。
  第二次是他到任几年后,一天他秘书给我来电话,说:“孙部长明晚请你和倪萍吃晚饭,一起坐坐。”我和倪萍如约到他住处餐厅造访,只有我们三人。他说:“ 南京家里来人给我送来一些自己包的蟹黄包和家乡菜,我借机会请你们俩尝尝,我希望像朋友一样聊聊天。”那天,我们聊得很热闹也很开心,他听说梁晓声身体不太好,对我说,问他好,有机会也一起坐坐。此后,我和倪萍商量几次回请孙部长,可一直阴差阳错没再聚会。直到2008年春节文联大联欢,家正同志特别点到我出席,见面时仍不忘旧情,说:“约上倪萍再聚聚,一起吃个饭。”
  孙部长调任文化部当部长后,平时更没机会再见面了。有一次,我从南方回北京,我坐在经济舱,无意间发现孙部长在前面头等舱,他公务繁忙,又早已不在一个部了,就没去打扰他。不承想,飞机起飞之后,孙部长一掀前面帘子走进经济舱,而且一直走到我的座位,说:“忠祥,我听说你在这架飞机上,干什么去啦,最近忙什么。”一位老领导,分开几年了,对我这位老部下仍充满关怀使我十分感慨。
  现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假如我们各级领导都能把下属当朋友,亲切平等对待,那会温暖人心。读者诸君定会说:“你老赵是名人,领导对名人亲近一点,也未必对别人都如此。”错,在自己部门只有上下级,没有名人这一说,没人糊涂到在自己单位把自己当名人。听说法国前总统,二战英雄戴高乐再度竞选总统时,他家保姆就没投他票,人与人关系离得近了,那道光环就消失了。
  孙家正同志的那位老朋友在信中说:“我刚看完赵忠祥写的《岁月随想》,思潮起伏难抑,这本书文字流畅,记叙朴实,并有思想深度……这样的书现在实属难得。”
  家正同志和他的老朋友的鼓励使我对自己的著作最早感受到心中有了底气和略有成就感。
  

湖畔忆往事 谨记君一言
湖畔忆往事 谨记君一言
  很快接二连三有了不少读者来信,一位徐州张先生以七律送我,使我引为知己,因他的诗句的韵味很能体现我整册书的氛围,我只引开头结尾各两句,中间两联略过。因为盛赞之下,其实难副:“岁月峥嵘五十秋,布衣一领复何求……无边云水寻天地,激荡心如不系舟。”拙作曾写怀民先生题写唐人诗句“钓罢归来不系舟” 一节,这是实写,但把心潮形容为无拘无束,我深感佩。我已然领悟,这些读者诗友的天分、才情、灵气均在我之上,很多读者比我文字水平高许多,他们写信赞我,实则教我,使我可能生发的自得之意,收拾不少。
  我保留这些来信,无论何时何地偶尔翻上几页,都使我感怀一番。因为信中的情感是真挚朴实的,书写人的文笔是生动精妙的,学识是令人钦羡的,叙事是叫人信服的。我永远会珍藏这些信件,作为我人生继续上进的能源。
  

奔忙其实不自由 角声孤起夕阳楼
奔忙其实不自由 角声孤起夕阳楼
  《岁月随想》1996年始出版发行,到1997年12月19日,中国图书商报刊载该报记者陈斌文章,《岁月随想》从畅销到常销发行逾百万册,称:“1996年以来发行76万册成为中国第一畅销书的《岁月随想》,1997年雄风不减,乘势而上,至年底已累计发行逾百万册,创近几年来单本书发行最高纪录。成为从畅销书到常销书的典型。”
  我和陈军于1996年先后到过几十个城市,也和当时湖北业界的龙晓君到过另外十余个城市,不一一列表了,总之“怎一个辛苦了得”。
  除了我的本职业务又要四处签售,此处实话实说,由于签书而放弃了演出市场,要是算经济账的话,得不偿失。写书是发不了财的,除了罗琳,绝大多数出书者很难有大量物质收益。
  那时,我每一天都有安排,在各地也都有报纸报道为证。忙得连生病也没功夫。后来居然有人说,1996年在我单位医务所为我看过病,认识了我交成了“朋友”。哈,真使我莫名其妙。如果不是别有用心就应举出何月何日何时在哪个门诊房间,及挂号证明,有吗?
  1997年,也是工作上最忙的一年。那一年最大的事是香港回归,主持各类晚会一个接一个,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当时央视综艺节目主持人中我和倪萍最忙。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跟陈军商定签书告一段落。我们的合作算圆满成功。但此时出现了令我烦忧的现象。就是大量盗版书的出现,早在1996年上半年这一情况就令我很无奈也很气恼,我收到的读者给我寄来的盗版书的种类至少有8种。接二连三的误解也令我不安。知道可能是盗版书的朋友在来信中表示气愤和同情,但也有不明真相的读者,抱怨为什么出这么一本低质量的书,对出版社也大为不满。上海人民出版社素有令名,但也因此蒙“羞”。
  现摘发一位叫高山的读者来信,他先是对《岁月随想》表扬一番,表扬部分结尾这样写道:“您在全书结尾处写道,谢谢您的阅读;我却忍不住在您话音未落之际说:谢谢您的倾诉!”
  接着他话锋一转,《岁月随想》一书也有让人无法忍受的缺点;对于《岁月随想》一书的印刷之粗劣我不得不说非常遗憾!因为不能写,谁知我借到的这本书是否盗版印刷呢?错字之多已令人无法相信印刷出自上海。这位小友称自己是高墙电网里获得的这本书(有多难)。信中还说:“如果说您此刻知道沦为囚徒的人当中亦有很多把您的书视为珍宝,我想您有理由再添一份欣慰吧。”他在大墙中竟然读了我的书还给我写了信,直到如今,我读这封来信仍有一丝心酸。不知他如今可好?
  这是怀疑盗版者的来信。
  但有很多人,有很多善良的人,他们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盗版的存在和盗版书的涌现,于是,他们向我,也向上海人民出版社发泄了自己的愤怒,我完全认同和理解这种感受。但我无法,也不可能向他们一一解释我是一个受害者,我的书出了一百万册,而盗版书或许不止这个数字。至今我手头还保留大量的勘误表,我那些可亲可爱的读者花费大量时间认真地为某盗版本检查出三百至五百个错处。我同样感到不仅盗版伤害了我的名声,夺去了我应有的收益,而且也坑苦了这么多可敬可爱的读者。我很少生气,但这一回气大发了。我气的是我无能为力。
  更有甚者,一些盗版书堂而皇之进了机场安检门内,在登机厅,候机室的书摊上,盗版书赫然摆放。有一次我候机被发现,有二十余位旅客买了盗版本围着要我签名,我实在不知如何是好。
  我甚至希望,盗版者用激光照排,“我被你盗版我认了,你们印好点儿成吗?”那时激光照排只在中等城市出版社有这个技术环节,而有这样技术条件的单位人家奉公守法,小工厂、小作坊,找几个初中还没毕业的人躲在暗处,手打一遍书稿,可能再也不加校对就装订成册,流入市面,太恶心了。
   。 想看书来

海内存正气 苍天在上头
海内存正气 苍天在上头
  ——有了物证
  一天,我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对办公桌上一沓信件的其中一封产生了异样兴趣,也可能是寄信处让我顿生好奇。寄自河南杞县,给我的感觉虽陌生却亲切。
  郭沫若先生的大作《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故事原生地就在这里,李岩(信)和红娘子正是杞县人。
  我拆开信封扯出一张折叠好的大印张正是《岁月随想》的书稿。还附有一信,大意如此,“我是××单位一职工,发现我县××印刷厂一工人拿他厂印的书页包东西,我把剩下的一页拣回寄给您,我怀疑这个厂子在盗您的版。”
  苍天有眼,这位兄弟给我通了风,报了信,该我上阵了。于是,我以这封信提供的证据报了案。要求北京新闻出版局为我做主,铲除这一盗版窝点。
  我十分感谢北京新闻出版局的领导对打击盗版的雷厉风行。当我举报此事不过一周后,得知,执法人员已到了我所举报的现场,当场查出往来账目,除《岁月随想》外又发现23种侵权盗版书,其中有4种书属于扫黄打非的违禁书籍,主犯M某得知风声已外逃。
  又不久,M犯落网,被依法提起公诉,获判入狱八年,如今这位M先生应早已刑满释放了。
  当年河南当地法院用文书通知我,可以追加民事诉讼,追讨损失,我放弃了这项权利。因为,我和M并非个人恩怨,他主谋策划实施盗版24部书并有非法出版物 4部,案发后,是检察部门代表政府对他提起公诉,他已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据说他当时已身无多钱,这正应了雨果在《笑面人》一书中的开篇的话:“滚动的石头不生苔。”靠歪门邪道,坑蒙拐骗修成正果,吾未闻之也。
  我有资格郑重声明,中国政府和有关执法部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侵权盗版的行为是依法严惩不贷的。早在十年前,我就讨还了一个公道。
  1998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期间,新闻出版界桂晓风委员几次发言都提及了此事,我很荣幸与桂委员同组共事,他时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兼全国扫黄打非办组长,此公发言流畅、侃侃而谈,提及以《岁月随想》一书为突破口一举查获24种盗版大本营,抓获M某,十分高兴。
  我散会后对他说:“桂委员,我十分感谢你们当年雷厉风行的义举,感谢你们的大恩大德,但这次也是小民等见义勇为的体现。我的举报也功不可没。”我们相视一笑,我和晓风在政协同一届别共事了十年,结下深厚友谊。大约也是当年共同破案形成了一种因缘纽带使然,他忘不了当年他所辖的部门战绩,我怎会忘记那使我又忧又喜的当年。
  我也算有人缘,一位热心人伸以援手,犯险为我提供线索。但我至今仍坚守信义,遵他之嘱,不提他的姓名、单位,谨在此再谢并遥祝好人一生平安。
  

福无双至 “烦”不单行(1)
福无双至 “烦”不单行
  我前面提及两件心烦事,一是盗我书的版,二是什么呢?是1996年和1997年好像风水轮流转。从1996年如潮的好评,到1997年如雨点般对名人出书的非难,令我顿感风云突变。
  此时,什么点评,什么出书太匆匆,大有声讨之势令我不解。我不明白写一本书就算才气不高,文笔不佳,又没有强卖于谁,惹着谁了。
  恰巧,又有人找上门来。我接到单位党委转给我的一封群众举报信。指出我在《岁月随想》中的《闲言碎语话家庭》一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几年前读了一篇记述一位外国女企业家奋斗经历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事业与家庭产生矛盾,我宁可牺牲事业也决不牺牲家庭。’这段文字很使我感动。我们东方人一向重视家庭,而这样的语言却出自一位西方妇人之口。感动之余,我想,我也必定不会以牺牲家庭的利益换取事业的成就。”我今天仍然这样认为。
  可是1997年,一封举报信寄到我们党委。“赵忠祥公然宣称,可以不要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只要家庭,这样的共产党员应该清除。”写一封行了吧,一而再、再而三,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
  赵某人从十八岁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