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郭广昌的中国式商界传奇-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希蠹腋魇慵杭蕹珊筒辉蕹傻谋壤嗟薄U馐保詈笠桓鋈送读嗽蕹善保庾詈笠桓鐾镀钡娜瞬皇潜鹑耍歉葱俏寤⒔形ㄒ坏呐附!I偈佣嗍葱蔷龆ㄖ亟鹗展汗┘诺目毓扇ā! �
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以其拥有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公司本部、北京采购供应站、上海公司、广州公司等资产参与出资占51%的股权,郭广昌率领的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现金出资占49%的股权。
到了第二年,郭广昌的融资套现智慧被发挥到了极致。
2004年2月;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复星实业、上海复星大药房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合同》;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将手中的49%的国药股权分别转让给复星实业和复星大药房;股权转让比例分别为9%和40%;股权转让价款分别为9 767万元和43 408万元。这样一来,股权在无形中得到了放大,而通过分流作业,更利于扩大自持股权的份额。
在这次股权转让中;复星实业支付了9 000余万元转让款为公司的自有资金,复星大药房支付的4?7亿元转让款为可转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资金。复星实业后期投资约6亿元用于发展并进一步加强药品流通业务;其中4?7亿元用于对复星大药房的增资;资金会通过自建、加盟、股权收购等方式;增设连锁药店、建立药品配送中心等来扩大药店规模。
郭广昌心里很清楚,收购国药控股股权将充分发挥“中国医药”和“复星”的品牌效应;有助于复星医药市场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复星药品网点布局、提升复星在老本行——药品研发及流通业务的竞争力。
时隔多年,复星实业通过对国药控股股权的收购;不仅完善了其医药市场布局;在接下去一致药业被国药集团收购的过程中更是获得了马首是瞻的决定权。如果收购国药是一招险棋,那么一致药业则是这招险棋带来的丰厚回报。
一致药业于2004年2月被国药控股收购;国药集团作出的控股承诺正是由郭广昌的复星团队和国药集团的领导商定的:在股份转让登记过户后6个月内;国药将把公司持有的广州分公司股权重组融合进一致药业;股份转让登记过户后两年内,投资至少8 000万元用于改扩建现有医药工业;股份转让登记过户后三年内建立研发中心。
第7节:财富哲人:初识郭广昌(7)
在这些收购承诺下,一致药业与国药控股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根据该协议的内容;一致药业将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43%的股权转让给了国药控股。
至此,复星实现了控股国内最大的药品研发生产商的计划,通过细化分流资金链,不仅成功吞掉了国药这条大鱼,还意外地捡到了一致药业这罐鱼子酱。
郭广昌在钢铁领域的“收购秀”是从南钢开始的。由于南钢集团持有上市公司南钢股份71%的股权,因此,上述并购触发了要约收购条件。为此,复星报出了非流通股每股3?81元(略高于当时的每股净资产3?46元)和流通股每股5?86元(低于当时市价每股7元)的要约价。但是,低估的价格使要约成为徒走形式,没有股东接受要约,最终复星以3?81元的低价入主南钢股份。
但入主南钢股份只是个开始,尽管南钢股份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但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和监管者的再融资禁令使南钢股份与一家非上市公司在融资通道上没有什么区别,债务融资成为主要融资手段。
2003年,南钢股份净经营现金流4?87亿元,净投资现金支出11?92亿元,借款融入现金9?86亿元,偿债支出现金仅为2 500万元;2004年,南钢股份净经营现金流3?98亿元,净投资现金支出仍高达10?38亿元,当年借款融入现金26?85亿元,偿债支出现金12?45亿元。
2005年,南钢股份终于突破了再融资瓶颈,增发募集资金7?55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债务融资压力。但当年净经营活动现金流却首次由正转负(-9 063万元),净投资支出现金3?42亿元,为此公司仍增加了3亿多元的净债务融资现金。
2006年,南钢股份净经营活动现金流继续为负(-5 738万元),净投资支出现金2?41亿元,靠着前期的股权融资,勉强实现债务现金流的平衡。
如此庞大的债务融资压力,南钢股份是如何支撑并不断提高负债额的呢?
集团层面的担保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南钢联为南钢股份担保债务10?75亿元,并与南钢集团共同担保债务1?6亿元;2005年,南钢联为南钢股份担保债务10?6亿元,与南钢联共同担保7 000万元。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在复旦哲学系读书的时候,老师最常问同学们的一个问题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是鸡生了蛋还是蛋生了鸡?”
这个哲学界最富思辨色彩的议题在人们争论了很长时间之后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实际上,这个问题本就是无解——无限循环的主题和外部条件的缺失注定它将受到永远的争议。
郭广昌曾经费力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当然同样是没有结果。但郭广昌给自己下了一个定论,他宁愿相信是蛋生鸡而非鸡生蛋。在郭广昌看来,拥有生命力的鸡生下一个蛋不是什么奇事,而稳如磐石的蛋却是在等待了20个漫漫长夜之后才可以孵出一只鸡的。
第8节:财富哲人:初识郭广昌(8)
奇迹永远比常理更具有吸引力。郭广昌从学生时代就不愿意按部就班,他相信奇迹、相信神话,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必将终成大器。
2007年7月,复星在香港的整体上市让郭广昌再一次印证了自己的奇迹人生。
复星集团与当初主攻房地产的复星实业上市不同,这次,公司是在港澳台独资企业的背景下完成上市运作的。公司由在香港注册的“复星国际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自2005年3月起,复星集团的企业类型已变更为“港澳台独资企业”,而不再是民营企业。
成功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复星上市的准备文件以每天数百页的速度向前推进,郭广昌的阅读速度从来没有这么快过,一本厚厚200多页的招股说明书,他几乎每天读一遍。集团的财务数据,以每天几万个的速度进行合并,由于财务自动化系统还没有到位,他必须亲自对每个数据进行人工核准。五花八门的法律文件如同鹅毛般飞来飞去;国际审计公司的工作人员虎视眈眈地紧盯着复星的一举一动。郭广昌的神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不仅是因为工作的繁忙,而且是对未来的担忧;自从有了复星以来,郭广昌一直都在打有准备之仗,但这次,他不仅没有把握,而且丈二和尚——连头脑都摸不着:想想他居然要面对几万个数据给全世界的投资者讲故事,郭广昌第一次感到了什么叫紧张。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顶上去了。
2007年8月22日,复星团队正式上路。在和投资银行讨论招股价格的时候,投资银行“欺负”复星,把价格定在了10港元不到,投行代表人声称这个阶段投资者都在休假,没有多少人会买复星的股票,这种说法让郭广昌非常恼火,他再也冷静不下来,站起来就准备走人,旁边的梁信军则充当了“红脸”,他拉住郭广昌,在双方中间斡旋。最后,投资银行作出让步,把价格定在了11港元。
接下去,路演训练正式开始,郭广昌第一次站到讲台前觉得心里没底,虽然之前已经有过路演经历,但这次复星以港资企业的身份上市意义重大,加上对自己并不熟练的英文口语感到恐惧,想想偌大一个企业,老板居然讲一口第三世界的英语,太没面子了。没底归没底,此刻没有谁能够代替他的角色,所以再次硬着头皮上,郭广昌不由得回想起多年以前初登讲台在公司大会上作讲话的情形,看着台下自己的员工,这个老板紧张得直打磕巴。
不管了,来香港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制造问题的。浙江人的那股子单身闯天下的勇气这时候起到了关键作用,郭广昌放开手脚,把自己这些天来的准备和长久以来的理想一股脑倒了出来,也不顾台下听不听得懂,自己讲得兴高采烈,这时台下竟响起了一些掌声和笑声,这让他平添了不少信心。郭广昌把袖子捋了捋,继续宣扬自己的“饿狼传说”,反正听不懂是别人痛苦,反正有复星团队的另外几员大将在身边,他们会及时补救的。
第9节:财富哲人:初识郭广昌(9)
这大将不是别人,正是梁信军和谈剑。梁信军是典型的智商高又极通世故的人,伶牙俐齿,有问必答,在为元祖做咨询的时候正是他的出色发挥才使得广信赢得了机会。而谈剑则是一位细致入微、有胆有识的女性。就这样,三个人共唱一台戏,居然唱得有声有色。最初,他们预计有5倍左右的认购量,谁承想到路演结束竟达到了50多倍。
苦辣酸甜,一路走过。在香港两天后,团队飞到美国旧金山,又马不停蹄地飞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每天都是午夜12点后进宾馆,早上6点多就起来,每天要见十几批人,和每一批人都要充满豪情壮志地讲同样的话,最后看见人就想一巴掌扇过去。到纽约之后,郭广昌再也不愿意跑了,梁信军和谈剑居然还兴致勃勃地去了一趟巴黎。辛苦伴着快乐,他们曾经坐了两个小时的船在滔天巨浪中仰观金门大桥,在洛杉矶街头吃遍路边叫卖的热狗,在飞机驾驶舱里看飞行员把飞机拉上天空,几个人还讲一些荤笑话来消除旅途的枯燥。
2007年9月6日晚上,正式确定销售价格,看到旺盛的市场需求,郭广昌要求提价,如同买菜般讨价还价后,最后确定了13港元一股。紧接着就是把股份分配给谁的问题,投资银行有很多固定客户,“肉少狼多”,于是几家为股份争得热火朝天,郭广昌跟没事人一样站在边上,反正卖给谁都是卖,没想到他的电话骤然响起,接着一堆电话纷纷打了进来,大有打爆之势。这个电话说我曾经是你的同学,能不能多分配点;那个说我曾经在你们开发的复星花园买了几套房,能不能照顾一下。吓得他赶紧把手机关上了,然后傻笑着看梁信军脸红脖子粗地争夺配额的分配权。这一天,复星的五虎将和集团管理层副总级领导都齐聚香港,就等着第二天的上市大典。
第二天早上,郭广昌被要求6点钟起床,7点钟要和香港联交所总裁共进早餐并交换礼物。大家在7点半来到联交所门口,看到复星的Logo已经高高挂在联交所大楼上了。在图标下面,中国国旗插在正中间,香港区旗在左边,复星旗帜在右边,心里还挺激动。在联交所周围,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警察。复星众将士经过了好几道关卡后才进入了联交所的大楼。联交所的官员已经在等着他们了,大家互相问候,拍照留念。郭广昌抬头看到中国领导人的照片也挂在墙上,觉得心里陡然升起一股庄严感。
早餐后,大家一起走向交易大厅。9点钟,复星的一些重要人物在联交所官员的陪同下,在二楼的阳台上,和郭广昌一起敲响了开市的钟声。紧接着,大家一起在交易大厅等待复星股票交易的开始。人们都仰着脖子、盯着屏幕,复星的第一笔交易还没有开始,郭广昌的心里又开始紧张起来。不知道会是个好价格,还是会跌破发行价。到了11点,第一笔交易终于开始。
第10节:财富哲人:初识郭广昌(10)
复星国际上市第一天的开盘报价为16港元,高出招股价达10%。身为董事长的郭广昌持有复星国际30亿股,据此估算其持股价值超过320亿港元。当年,郭广昌就以100亿的身价位列胡润富豪榜第11位。
实际上,从前一年开始,复星集团已经明确了整体上市的战略,但是由于价格问题未能达成一致,就推迟了一年。这和当年复地登入港股时的情形如出一辙,当时复地准备在2003年上市,后因伊拉克战争导致了香港经济的不景气,于是延宕了一年才成功上市。
好事多磨,郭广昌在遇到类似波折的时候总是显得从容不迫、波澜不惊。也许是作好了受挫的心理准备,也许是当初广信的坎坷经历让郭广昌不再惧怕任何风浪,也许是幼年时的贫苦让他保持着刻意的坦然。
复星以港澳台独资企业身份登陆港股之后,内地传出了许多略带质疑的声音。郭广昌曾经放弃留洋机会,表明自己在本土打拼的立场。现在终究还是漂洋过海,估计下一步该把整个产业系统转移到纳斯达克去了吧?
面对这种质疑,郭广昌及时与监管部门取得联系,并进行了反复沟通,一再声明整体上市是为了更充分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复星会一如既往地在本土经营,以此打消了监管层的疑虑。
上市之后,复星这只大鸡蛋要孵化更多的复星系小鸡了。这和郭广昌关于鸡和蛋的理论不谋而合。他在公司内部也多次提出“投资+管理提升”的综合企业集团的思路,只有把投资和管理都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鸡蛋才能孵出更优质的小鸡。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声言自己“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和投资后的成功管理者”。要实现这个目标,则需要具备持续发现投资机会的眼光以及持续管理提升的能力。
郭广昌的连续出招令复星的蛋糕越做越大,对此,他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比许多外企的投资管理业绩一点都不差;甚至更好,一个循环最少增值了50%。”
郭广昌没有信口开河,复星投资招金矿业时,黄金价格还停留在400美元。2005年,招金矿业在香港上市后,金价已飙升至600美元,而作为第二大股东的复星,其投资价值增长了10倍;同样,在购买海翔药业时复星只投入了不到3 000万元,两年后在A股上市,投资回报增长了11倍。
通过一系列冰度投资和火暴的投资回报,郭广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管理模式:建立系统的研究职能部门、设定严密的投资标准、将决策过程程序化,通过这些量化的标准从而把握最佳的进入时机,以此提升持续发现并把握投资机会的能力。另外,在管理方面,建立与综合产业管理相配套的架构体系、监督并推动已投资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产业运营的风险,通过系统管理获得持续的高额回报。
第11节:财富哲人:初识郭广昌(11)
显而易见,这只金蛋已经愈发成熟了,更多的复星小鸡正在蛋壳里呼之欲出,而复星未来的投资方向肯定会围绕旗下企业主营业务,医药、钢铁仍将是其投资重点,一些新兴行业也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潜力。
第三节资本实业:开拓复星神话
神话在本质上是人类幻想的结晶,所有神话的原型都是人,其华美的外衣是对自我和客观世界的永恒超越。
复星自成立之后,短短几年内就迅速发展成资本市场上的一匹插翅黑马,强劲的增长势头让郭广昌开始在业界频频露面。
凭着对商业智慧的熟练运用,对投资市场的犀利目光,以及对资本魅力的深深向往,郭广昌率领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