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躺着看东周-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C    姬子亹(wei)

  性别:男

  民族:华夏

  出生年份:不详

  死亡年份:公元前694年

  籍贯:荥阳

  政治背景:郑国公子

  父亲:姬寤生

  母亲:邓女

  爱好:武斗

  特点:惹是生非,典型的衙内公子

  座右铭:我不是好惹的

  名言:不能太压抑,我要发泄!

  注:当了七个月的国君,死的很无聊,谁让他年少时爱惹祸?

  D   姬仪(又名婴)

  性别:男

  民族:华夏族

  出生年份:不详

  死亡年份:公元前680年

  籍贯:荥阳

  政治背景:郑国公子

  父亲:姬寤生

  母亲:邓女

  爱好:出国旅游

  特点:最没有特点,所以没人注意

  座右铭:只要我耐心,机会总是有的

  名言:局势并没有安定,只是在做俯卧撑!

  注:四兄弟里面,在位最长的国君,但是世上的便宜没有一样是好占的!

  看了以上档案,诸位,如果你是郑庄公,那么你将选谁作为接班人呢?请将答案选择,,参与有奖竞猜,手机用户请编写短信,直接输入英文番号,然后将答案发送至10086、10010、10000,网络用户请直接登录参与竞猜,如果您是通过邮递的方式,那么请寄给郑庄公,这里暂时没有他的地址,请由中国历史学院院长司马迁先生转交,谢谢!参与本次活动您将有可能获得“东周列国穿越不归游”的机会,诸多惊喜等着您!(作者保留对这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这四个公子将有什么故事呢?我们先从郑昭公姬忽讲起。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七章 郑庄公的儿子们(二)
第七章 郑庄公的儿子们

  (二)

  首先要介绍的郑庄公的太子,也就是史称郑昭公的姬忽。

  此人在前面的第三章,已经几次露脸了,其中就有两次是关于他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齐国,然后获得大胜,齐僖公老先生那是对他赞誉有加,硬是要把自己倾国倾城的女儿嫁给他。可是这个姬忽就是这么有性格的一个人,他不买帐,理由两次都是那个“齐大非偶”,自卑嘛,说穿了就是觉得自己小国。可是你再怎么小国也是周天子一家姬姓的诸侯,你又是郑国太子,娶个齐国公主难道还不配吗?死脑筋,特别是第二次辞婚,那是惹恼了齐僖公的,你明明知道人家是大国,却还要这样折齐侯的面子,确实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以个人的好恶来影响外交关系和国家利益,不智!从这点看,此儿不胜国家重任,做一个地方大员差不多了。

  在姬忽第二次辞婚的时候,国内最表露出内心焦虑的就是祭足教授了,祭足何等人也,一直想方设法帮助姬忽累积实力,以备将来,可是你要当国君总不能什么都指望别人吧?在那样的时代,通婚是最常用的外交手段。祭足看的很清楚,对姬忽国君地位构成威胁的姬突、姬子亹、姬仪三人,要不母亲讨得郑庄公宠爱、要不就手下有点死士、要不就有深厚的后台背景,这几样东西,姬忽没有一样占了。和齐国的婚姻由于他的自卑(我们姑且这样分析,将来还有更新的分析),就这样断了,最终他选择了陈国的公主,在祭足的策划下,郑、陈、卫三国成了鼎足,看起来这几国好像旗鼓相当,那么姬忽的婚姻就是合理的。那么,回过头去,姬忽拒绝齐僖公的包办婚姻那也就不是自由恋爱了,自己最终选择的还不是政治婚姻?而且,姬忽老是觉得自卑,他难道忘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足以证明自己的重量!大家还记得郑庄公那一章,周平王在世的时候和郑国发生的那件大事吗?就是“郑周交质”这个轰动一时的猛料,双方的人质是谁?周王室那边是太子姬狐,也就是当今天子周桓王的老爸,另外郑国这边的就正是郑昭公姬忽!你想一想,作为可以和周王朝太子对等的人,你还没有资格去娶一个诸侯的女儿吗?这里可能有一点偷换概念,可是笔者就怎么都想不明白,姬忽,难道就这样没有点政治智慧吗?难道是因为齐僖公女儿的问题吗?这是另外一件事情了,这里不去讲,可是不管齐僖公的女儿有什么问题,就算她不育、极丑、极恶,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的是,你姬忽毕竟还不是国君,而且就算你成了国君,又稳当吗?

  为了政治,有太多的东西需要牺牲,天生的政治家,政治和权力就是自己的信仰,其他的东西都可以为之牺牲,如果追求的是一个好的口碑,那么你完全可以在巩固自己的地位之后,靠自己的施政方针来完善,历史有的时候是最现实的玩意儿,你只要做了对当时的大多数人有好处的事情,管你娶谁、管你靠谁,你都是英君圣主!后面的唐高宗娶他爹的女人,唐玄宗娶他儿的女人,不构成骂名吧?反而是传奇,那么这下想想,为了自己的未来,姬忽还有什么可以顾忌的呢?

  也许一切都只因为姬忽的老实,因为他的老实,我们可以假设这场婚事根本就不是姬忽自己推辞的!第一次齐僖公的求亲,郑庄公很明确地给姬忽说过:“齐国是个大腕啊,如果你和齐侯女儿搭上了,那效果简直就不用说了,将来有什么事情都可以仰仗着他们,你的未来就光明得多了。”书上说姬忽马上十分豪情地道:“男人活于世间贵在自立,岂能依靠婚姻、依靠裙角?”然后,郑庄公大喜,觉得自己儿子有出息、有志气!前后一想,不合理,先说姬忽你拒绝齐国可以,但是你爹郑庄公能答应吗?那个时代,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姬忽你说不娶就不娶吗?不需要你答应,郑国民政局就把红本子给你发下来了!在这样国家利益大事面前,郑庄公能含糊吗?本来就正需要齐国这样的大援来支持自己的中原霸业,双方现在关系越来越好,对方甚至都主动提出将女儿嫁给郑国太子了,这个机会不允许丢掉!首先郑庄公就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在这样的抉择面前犯傻,即使姬忽确实已经犯傻了,那郑庄公何等精明的人?他还会高调表扬儿子的低智商行为吗?再往后面说,郑庄公真的这样高度评价自己的儿子姬忽,那么在他临终之际,在继承人的问题上,还能犹豫吗?这么有出息的孩子,还不能胜任郑国国君吗?

  历史留给我们的问题太多太多了,根据有限的资料,作者只能作如下推测,那就是因为姬忽的老实和不懂权谋,所以他和齐国公主的婚姻,是被别人破坏掉的!具体被谁破坏的,这个难说,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姬忽在权臣之中不得人心!记得郑庄公的“右臂”公子吕死的时候,郑庄公沉浸在巨大悲痛当中的同时,也在考虑郑国当下空出来的上卿位置。郑庄公一提到手下能干的高渠弥,姬忽作为储君,马上就跳出来劝阻了,并且话说得有点狠,说的是这个高渠弥做人心狠手辣的,不是个正派人,完全一个混球……诸如此类的,于是郑庄公听了他的话,就让祭足当上卿,高渠弥只得做个亚卿。这说白了就是正职和副职的区别,差距那就大了。也许姬忽这样做,是抓住了祭足的心(不过这个祭足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后面说),可是你却大大地伤了高渠弥的心啊!姬忽可以说这是为了工作、为了国事,才这样形容高渠弥的,但是你也知道此人不是善类,你后面打他小报告没问题,可是你让他知道了,问题那就大了!

  不要以为自己是储君,人人就要用脸贴你的屁股,毕竟你还不是国君!高渠弥那心里可是一直给他记着的……第二次姬忽领兵援助齐国,最后大败戎兵,当时随行的郑国将领就有高渠弥,作为臣子,能够出将入相那就是极大的荣誉了,可是被这个太子给搅黄了不说,高渠弥还得天天看着姬忽的脸色办事,这样劳师远征的事情就想起自己了,获得胜利的事情,没有自己姬忽一人办得到吗?高渠弥的心里或许是这样想的,这次齐僖公又有了把女儿呢嫁给姬忽的想法,而且是重金请高渠弥去说服姬忽。可是高渠弥带回来的消息却是:“姬忽就是不要你那打发不出去的犬女,你姜老先生就死了这条心吧!”最后,齐僖公火了,难道自己的女儿会没有人要吗?老子把她嫁给你姬忽看看!于是,姬忽彻底没有机会了,齐僖公不久便把女儿嫁给了鲁国国君鲁桓公了。

  既然姬忽还不是国君,既然高渠弥对姬忽怀恨在心,既然高渠弥明知道姬忽对自己有看法……有这些既然,那么高渠弥这个狠角色还会全力维护姬忽的利益、一心巩固姬忽的地位吗?不可能,反倒是他在这场婚姻的说客的角色上面完全可能大做文章!不但把你姬忽在齐僖公心目中的形象搞坏、搞臭,还要反过来在你爹郑庄公的心目中,树立起个意气用事、不分轻重的太子形象!这样,失去外援,动摇内援,姬忽的未来,可以预料。有了这样的权臣的作梗,也就不难解释后来郑庄公会对姬忽不信任了。也许,高渠弥只不过是不满姬忽的人中较为突出的一个,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包括祭足!祭足在过去看来,一直是一个厚道长者的形象,可是当他得知姬忽第二次向齐僖公辞婚的时候,马上跑来找高渠弥,就是责怪高渠弥为什么没有劝阻姬忽的犯傻,临走时,祭足还叹息着说:“这个太子脑子里装的是肥皂,只会冒些傻泡!将来如何立足啊!”就说这个祭足了,既然你担心太子,那么就应该及早地为他谋划前程,姬忽辞婚时,祭足本人也在场啊,这下机会已经错过以后,你不但不想办法帮人家找补回来,反倒要到处宣扬太子地位将要不稳,这是典型的修正主义,一副对太子忠心耿耿的样子,实际上就是为了向大家表示,本来我是跟着太子的,但是现在没办法了,头上插草了,准备卖给下一个买主了!还有其他打算跟定太子的人,该有点想法了。

  至于说,最后郑庄公准备换掉姬忽的时候,祭足却坚决抵制,那是郑庄公和祭足这郑国两大影帝的又一次表演罢了!郑庄公这样说,也许就是为了看看祭足到底值不值得继续身居要职,辅佐新君,如果祭足对郑庄公说道:“是滴!主公的想法很好,我早就觉得姬忽不行,我看还是某某来做好些……”那么这个时候郑庄公手中的茶杯一类的就摔了,蚊帐后面的数十刀斧手就来把祭足这个头号乱臣贼子给拿去祭天了。可是祭足看得明白,这个时代的特征,篡位成功不犯法,篡位失败那就糗大了!篡位的几大要素,其一就是权臣引发的,所以,越是到后面的关键时刻,作为国相的自己头脑越是不能发热啊!不管怎么说,这个太子是天生的嫡长子,国君一直器重的,突然说要换人了,这可不是换衣服啊,不合常理,所以坚持遗产法路线总是没有错的,我可不上当!于是郑庄公手中的杯子没有掉下去,从而“祭足办事,庄公放心”的观念继续陪着郑庄公,直到他躺进棺材。

  有了祭足在外面的大呼小叫,郑国没有想法的人都被点醒了,更不用说高渠弥这些本来就蠢蠢欲动的奸臣胚子。向来高渠弥就和郑国的另一位公子,姬子亹关系好,这下局势明朗了,高渠弥更是加紧了对姬子亹的攻势,我们是一党的,将来有机会,咱们就******看着高渠弥这样和姬子亹亲热,姬忽坐不住了,但是他手里没有什么人为他卖命啊!孩子般受欺负了,找爹娘去!于是他又一次跑去打高渠弥的小报告,说他们在下面算计自己之类的,郑庄公当然要为儿子出头了,找高渠弥来痛骂一顿,毕竟人家是大功臣,总不能因为他和自己一个儿子关系好,就怀疑你们不轨,抓来杀了吧?被国君斥责了的高渠弥,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无所谓的样子,反正姬忽你坏我不是一次两次了,就你那娘们儿德行,你又能把高叔叔咋样?

  的确这样,姬忽心太软……自己不能用的人,总不能罢手让对手用啊!早就知道这高渠弥和自己不是一路人,那么就应该早点,趁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将他拉下马,姬忽不但没有这样,反而让高渠弥这样有策略、有手段的权臣离自己越来越远,最后铁定走到自己的对面,我们说,这叫做:资敌! 。 想看书来

第七章 郑庄公的儿子们(三)
第七章 郑庄公的儿子们

  (三)

  上一回我们说了,郑国太子姬忽不但没有为自己将来的地位,对郑国内部做好统战工作,反而让高渠弥为代表的那些有权有谋有手段的大臣们,投奔到自己的竞争对手门下,不过姬忽心中的人生理想就是一个纯洁到圣人般的君子。君子嘛,自然管不了那么多,君子嘛,随便你们做什么,我自岿然不动!

  至于说,上一回的分析当中,笔者认为姬忽辞婚齐侯,这个事情有可能不是他的本意,起码他绝对不是毫无阻力地辞婚。以今度古,也不能把堂堂郑国太子就等同于傻子,即使人生观、价值观和我们有区别,但是利害关系上面,人人都一样吧?可是为什么历来的史学家和史料都高度评价姬忽这样很有志气的辞婚行为?甚至《左传》是这么记载姬忽语录的:“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意思就是,齐国没有事情的时候,我都不敢和人家高攀,现在我奉的是国君爹哋的命令来援助齐国,等我回国的时候,已经把儿媳妇给他带回去了,那是利用战争来赢得的婚姻,下面的人、今后的人,会怎么说我呢?

  一看这句十分君子正派的话,胸襟坦荡啊!让无数后人啧啧称叹!可是,这句话究竟是不是姬忽他自己说的?还是为了维护姬忽名声的“忽党”添加的?还是后来那些极具中国知识分子清高情结的君子派注明的?如果说,这话不是姬忽说的,而是后人补充的,那么一切就很好理解了。郑庄公有四个儿子,正统的是姬忽,稍微成器的也是姬忽,剩下那三个要不利欲熏心、要不横发横死、要不碌碌无为,在正统思想为主导的中华思想体系当中,那三个公子都应该被归为君权假冒伪劣的代表,所以,你们仨就安安心心地做你们的反面角色,而正面角色自然该正统的姬忽来做了!中国历史最大的自动修复功能就在于,有一点好的人,可以无限放大他的光辉形象,而有点坏的人,也可以无限夸张他的罪恶嘴脸!走向极端的人物形象就可以太极般旋转,从而让整个历史更加圆润和丰满。

  什么是好人?这是中国历史形象中几乎不用问的问题,好人就是君子。那君子又是什么?君,不用说,就是统治权,就是正统,就是最高等级;子,自然就是对这类人的附加尊称了。好了,答案已经很清楚了,好人==有最高统治权的正统派!那么,姬忽,这样一个嫡长子出身,储君多年,又打过胜仗的人,就必然是“君子”了!从而,他的任何一个举动,没说的,都是光辉的。就连他阴差阳错地和齐侯女儿两次擦肩而过,也被丰满成一个“齐大非偶”的理想典故。我们不断说,那个时代的那个姬忽,不会那么傻,郑庄公更不傻,所以,辞婚这个事情我们可以不讨论了!

  历史问题,想想就是了,想多了没有实际意义,只是最后说一句:如果笔者这一切推论都是错的,那么姬忽,你是个君子,还是一朵大大的菌子(注:菌子,蘑菇也)!后面的故事,还得继续,姬忽我们可以暂时撂到一旁了,他的形象是天生就很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