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怎一个乱字了得--两 晋 南 北 朝(第一部)-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后人,即使古代的文字资料再详实,我们也不能正确判断古人真实的想法,所作出的判断都只是对古人片面的解读,我不知道在你们眼中,他的“I”选项会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相比司马孚的忠臣行为,有一个做的似乎比他更忠贞。

  当曹芳被废,迁到了金墉城时,太宰中郎范粲则穿着孝服为他送行,哀伤之情使身边的人都被感动了。从那以后,范粲就称病不出门,装疯不说话,睡在自己的乘车上,脚不踩地,来表白自己不是晋国的子民。

  子孙当中如果有婚姻的大事,家人总是悄悄与他商议,他如果表示同意,脸色就没有变化,如果不同意,睡卧就不安稳。他的儿子们也一起抛弃了学业,断绝人世间一切事情,在家里侍奉他的疾病,从来不走出他们居住的地区。

  当司马炎即位后,下诏给范粲二千石俸禄让他养病,又赐给他一百匹缣帛。范粲的儿子们以父亲病重的缘故,推辞不敢接受。

  不要认为他是在作秀,范粲总共三十六年没说话,在他八十四岁的时候,死在他睡卧的车子上,终身没有下地。

  当自己不能够改变结局时,这也许是最强的无声抗议吧。

  也许司马孚和范粲都是曹魏的忠臣,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司马炎如愿以偿的登上了皇位,他会做些什么呢,来报答那些帮助自己圆梦的人呢?

  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节分解。

第四章   得道的皇帝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司马炎很高兴,基本上没费吹灰之力,就坐上了龙椅,自己圆了几代人的皇帝梦,为了显示自己当家做主人了,把国号该为大晋,自此,中国历史上有多了一个王朝。

  把原来的咸熙年号改为泰始,寓意着新王朝否极泰来,一切从新开始。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自己梦想成真,当然也没有忘了也做皇帝梦的爷爷、父辈们,于是就封爷爷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亲司马昭为文帝,让他们在九泉之下也圆皇帝梦。

  自己当皇帝了,自然不会忘了自家的兄弟爷们,于是开始大封司马家族为王,从爷爷辈到兄弟辈,一共封了27个王。

  一个叔祖父司马孚,食邑40000户,拜为太宰(为了避讳司马师,把太师改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为帝国名义上的总司令。

  6个亲叔叔,食邑10000户不等,持节,都督各地诸军事。

  3个亲兄弟,食邑5000户不等,持节,都督各地诸军事。

  17个同族的叔伯和兄弟,食邑3000户不等。

  司马炎一口气封这么多的王爷,不单单是为了让自家的兄弟过把王爷的瘾,是为了防止重蹈曹魏的覆辙。

  想当年,曹丕为了确保自己的嫡传子孙世代当皇帝,对其他的曹氏宗亲进行了刻意的打压,王爷们都变成了高级囚犯。皇室宗亲虽封王却无统兵权,只带有一百多个老弱残兵,而且活动区域不得超出三十里,无诏不得进京,宗王之间不得互相往来。曹丕又害怕宗王久居一地,勾结地方,对抗中央,便频频改换宗王的封地,有时候走在半路上,新的封地诏书又下来了。

  曹氏宗亲实力的极度衰弱,结果当司马家篡权的时候,没有一个曹姓王爷能够起兵维护自家的江山,眼睁睁看着大好河山拱手让人。

  所以,司马炎大封司马氏为王,一是为了保卫司马家的天下,拱卫皇权;二是对抗强大的士族阶级(对士族阶级不了解的同志,可以看一下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三是感谢司马家族做出的贡献。因为,司马炎明白今天的皇位,早在祖父司马懿和父辈司马昭、司马师两代人的手中即已完成,司马懿的许多子弟为此事都付出了许多辛劳,这个人情债不能够不还。

  历史很喜欢开玩笑,封王的目的本来是是为了对抗那些士族中的野心家,防止他们黏贴自己的登机之路。后来的“八王之乱”却证明,野心家都是自家的兄弟,保卫皇帝政权的确是那些被防范的士族。

  其实,对于司马炎这样的野心家来讲,谋朝篡位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每个野心家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当自己成为王爷、相国的时候,朝廷给自己再多的赏赐和荣誉称号,那些也只是量的变化,如果没有质的改变,就很难满足自己的野心。

  权力斗争是此消彼长的的过程,他不能够保证司马家能够长期强盛下去,曹家没有翻盘的机会,曹家一旦翻盘,即使早已在在九泉之下,恐怕也也不得安宁吧。

  而且自己还算英武,面对的孤儿寡母却很孱弱,轻而易举搞定的事情,还是先下手为强的好,当皇帝的机会不是人人都有,如果自己不做,心里肯定不平衡。

  从浅显的道理去讲,名分虽然是一个看不见的东西,但是人人都想要,如同现在的小三,即使享受超老婆的待遇,不是依然想被扶正吗?

  同样,司马炎即使享受和皇帝一样的待遇,他依然会想把自己扶正,以后干什么都可以名正言顺了,就如同听别人叫自己“爹”和“干爹”,感觉就是不一样啊。

  安抚好了自家人,那些帮自己打江山的属下会得到什么?

  那谁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呢?

  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节分解。

第五章    升天的小弟们
司马炎让家人高兴完了,接着开始了兑现以前对小弟们加官进爵的承诺了。

  第一批,自然是那些跟随自己的爷爷和父辈打天下的老臣。

  古代的官府机构机构设置一般分为军事、民政、监察三部分,但是等待做高位的人太多了,面对人多凳子少的难题,司马炎创造性的来了一个“八公”,就是把古代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加上汉代的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再加上与太尉职权相同,以往并不同时设置的大司马、大将军混在一起,凑出八个高位,来保证大家都有位子可做。

  封骠骑将军石苞为大司马,封乐陵公;

  封太保郑冲为太傅、寿光公;

  封太尉王祥为太保、睢陵公;

  封丞相何曾为太尉、郎陵公;

  封司空荀顗为临淮公;

  封车骑将军陈骞为大将军,高平公;

  “八公”的出现,是历史上鲜见的因人设官的典型,就是为了让这些退居二线的干部,有一个更光辉灿烂、更光宗耀祖的头衔。

  “八公”基本上无事可做,而且年事已高,就过起了“杯水车薪”的日子,每天只需要在家里喝喝茶,月底就送来一车的金银财布帛工资。

  第二批就是帮助自己登上皇位的资历稍低的权臣。

  封镇北大将军卫瓘为菑阳公。

  封尚书令裴秀为巨鹿公;

  封侍中荀勖为济北公;

  封御史大夫王沈为骠骑将军、博陵公; 

  在这批人中,此次受封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贾充了。

  司马炎不会忘记父亲临死之前说的话,“真正知道你的人,是贾老先生啊!”更不会忘记没有贾充的力挺,现在的皇帝就是自己的弟弟了。虽然我今天封他为王,但是我不敢想,他当皇帝,会给自己什么待遇。

  参与平叛三起亲曹势力*司马家族兵变中的两起,立功无数;在危难时刻,杀掉曹髦,这个功劳可不是一般的功劳,做了司马家都不敢做的事情;威逼曹奂禅位,让自己顺利登上皇位。

  贾充所做的一切,虽然不能够说对司马炎有再生父母之恩,但这些足以让他从卫将军升为车骑将军,加封爵位为鲁公,连母亲也得到了封号,家族真是荣耀无比啊。

  此次封赏,司马炎一个封了600多人为公侯,司马昭明白,没有这些老臣的辅佐,自己也许还要奋斗好多年,才能够登上今天的宝座。

  在封完了有功之臣之后,对于原来那些文武官员,由于位子有限,于是每人上调了两个级别的工资,并实行高薪养廉,大幅度提高普通国家公务员的待遇;那些被曹魏废除的官员,也全部恢复在魏朝爵位和官位。

  废除将领及州郡官吏纳人质于京师的制度。古代为了防止将领前线卖主,一般把将领的父母、老婆、孩子扣押在京城当人质,让将领在前线*玩命。如果前面将领卖主,那么皇帝只好将他的衣服全部烧了,让他一直裸奔下去。

  对于一般官吏,谁家有了丧事,可以像大官一样,允许回家守孝3年。不像现在,清明节回家给父母上坟,有时都很费劲。

  过了几天,可能司马炎感觉心里不是很踏实,两个级别的工资很难封住他们的嘴,又把自己的私房钱,宫里的奇珍异宝拿出来赏赐了这些官员。

  为了进一步以德服人,司马炎下诏让已成为陈留王的曹奂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给曹魏后人留足了面子。

  赐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解除了对汉室子弟的禁锢,也许他们出仕做官。

  这些措施不但缓和了朝廷内患,尤其是消除了已成为司马氏家族统治对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惧;而且还安定了蜀汉人心,进而为赢得吴人的好感,为以后晋灭吴,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司马炎知道封赏只能够解决表明的问题,在门阀士族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只有将士族子弟纳入到公务员系统中,才会得到士族对朝廷的衷心支持。

  首先,继续推行为士族子弟量身定做的公务员选举制度——“九品中正制”,让士族子弟人人有机会做官。

  关于“九品中正制”,最早提出这个思想是东汉的班固,他将古今人物分九等,提出了人才的九品思想,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 

  由于当时还没有现在量化的考试标准,只能够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来当典型,根据自己的才能来评定级别。

  一、上上圣人类:像伏羲、神农、皇帝、唐尧、周公、孔子等。 

  二、上中仁人类:女娲、比干、孟子等。 

  三、上下智人类:鲍叔牙、百里奚、子贡、范蠡等。 

  四、中上类:愚公、老子、伍子胥、勾践、商鞅等。 

  五、中中类:齐桓公、扁鹊、孙子、吕不韦,荆轲等。 

  六、中下类:吴起、苏秦、张仪、秦始皇等。 

  七、下上类:易牙、庞涓等。 

  八、下中类:夏桀、末喜、秦二世等

  九、下下愚类:蚩尤、共工、后羿、商纣、妲己等。

  这个标准也只是一个参考,里面人物的排序,现在的人物可能不理解,比如后羿排在下下愚类。

  选拔制度的执行,是先在各郡设置中正,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中品,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这些评论的标准,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

  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上品类别却只有二,即上中品和上下品。上上品无人能得,那是留给圣人的位子,形同虚设,故二品实为最高品。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

  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又称“起家官”)往往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 

  中正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为了提高中正的权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对于那些寒门庶族子弟,是没有资格被中正评议,就像现在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样,本科以下学历的学生是没有资格参加公务员的考试。

  其次,政府增加办事机构,扩充人员编制,让众多的士族子弟有官可做。

  在文职方面,八公之外,晋初保留汉制的特进、光禄大夫等官职,光禄大夫并分设为左右光禄大夫,各置掾属。尚书列曹由曹魏明帝时的二十五曹,增为三十五曹,相应承担的职责未见增加。如曹魏时只有南主客,曹魏却分为左右南北四个主客,曹魏只有民曹、中兵、外兵,西晋却拆分为左民、右民、左中兵、右中兵,左外兵,右外兵等职务。相反,对于东汉以后尚书诸曹分管众务,九寺(亦称九卿)渐成空设的冗官,晋朝却未未做任何并省。

  在武职方面,汉代已有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和四征(东、南、西、北)大将军,曹魏添置了四安将军,到了西晋,则扩充为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将军,还有许多杂号将军。骠骑大将军以下诸大将军,又有持节、都督之号。西晋初年又设置中军将军,总领左右两卫、前后左右和骁卫等诸营禁军。

  用高官厚禄堵住了前朝旧臣的嘴,用光明的仕途前景收买了门阀士族的心之后,既然把老百姓的意见给*了,那多少也得做一些补偿啊,那么普通老百姓会得到什么好处呢? 

  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节分解。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六章   沾光的百姓
司马炎在官员们的陪伴下吃完改朝换代的饕餮大餐,在酒足饭饱之余,想到了还等着喝些汤的老百姓,既然把民意*了一次,就该给老百姓送一个新春大礼包,表达一下自己的爱民之心,让老百姓能够体面的工作,活得更有尊严。

  第一份大礼,自然是改朝换代、新皇帝登基的老规矩,大赦天下,就是把牢里的都犯人放了。也有人想把那些罪恶深重的人放了,岂不是危害社会,增加社不稳定因素?其实那些真正杀人放火,罪恶深重的人当年秋天就解决了,而一般吃牢饭的人大部分是临时性犯罪,在法律制度森严苛刻的古代,想不犯罪都有点难啊。

  为了减轻老百姓的犯罪几率,早在司马炎登基当皇帝之前,司马昭早已命令贾充主持修改汉代的律法,贾充不仅是擅长出主意的谋臣,还是个法学天才,有“雅长法理,有*之称”。贾充主持修订的《晋律》,把汉代繁复严峻的律令由七百七十三万字压缩到十二万字,颁布后百姓减少了动辄获罪的威胁,成为后世法书的蓝本。

  第二份大礼是赏赐天下每人五个爵位。虽然普通老百姓不能够靠这个爵位去当官,但是却可以用这个爵位去抵消政府的各种徭役摊派。

  古代的徭役,说白了一年要给免费政府干多少天的活。一个爵位可以抵多少天的徭役,抵完了之后,有钱的出钱买徭役,没有钱的出力气给政府干活,一旦遇到军队出征打仗,运送军粮则成了最主要的徭役。

  这个几千年的徭役制度直到现在还有,只不过现在换了个马甲叫义务工。现在规定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应承担五至十个义务工,就是利用冬季农闲的时候,集中农村的劳动力整治农田水利设施、修路、防汛、义务植树、修缮校舍,但是好多富裕的地方已经不执行了。

  第三份大礼是给老弱病残、孤儿寡母等生活不能够自保的弱势群体每人五斛米(一斛为十斗百升,但晋代的斗要远小于现在斗,一斛米约为现在的30斤,五斛米恰好能够维持一个弱势群体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