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问君能有几多愁-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不容易抚养长大的儿子没了,丁夫人当然非常痛苦,所以她就经常歇斯底里地向曹操抱怨道:“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你把我的儿子给害死了,你让我活着还有什么念想!丁夫人整天为此哭泣伤心,没有节制,结果就把曹操给惹烦了、*了,“遣归家”,干脆就把她遣送回了老家,闹起了分居。

  后来,曹操大约是还念着旧情,就去到丁夫人家中特意探望,还想把她接回去。当时,丁夫人正在忙着织布,见到丈夫来了,也仍然“踞机如故”,根本不理老曹那一号。这时,只见曹操就轻轻地走上前去,慢慢地抚着她的后背道:“你回头看看我,咱们现在就一起回家,好吧?”可是丁夫人还是不理他这个茬儿,既不回顾,又不说话,只是忙着自己手里的活。曹操无奈,只得摇着头走回出门去,可是他又再次不忍地停下步来,最后一次向屋子里大声喊道:“难道,你真的想守一辈子活寡吗?”许久,屋子里仍旧没有任何回应,曹操于是叹息道:“这一次真的是恩断义绝了!”(“真诀矣”)

  从此以后曹操再没有登过她的门,不过他还曾经一度劝说丁夫人家里把她改嫁,这样她一辈子或许就不须那么凄凉地度过了,可是丁家的人却都不敢,生怕她会更加想不开。孤独的丁夫人死后,曹操遵从了自己的继室卞氏的请求,就把丁夫人归葬于许昌城南面的曹氏宗族墓地,也算是对于她这一生和身后都有个交代。

  尽管曹操后来再未登门去探望过丁夫人,可是他仍旧一直觉得很对不起她,就在曹操弥留之际,他还在感叹道:“我这一辈子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还没有什么感觉是后悔的。可是假令人死后还有灵魂,我的修儿若问及我‘我母何在’的话,那我又将如何来回答呢?!”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兽之将死,其鸣也哀。即使是《*》中*无忌的西门庆,在李瓶儿死后,他也是痛断肝肠的。

  ① 估计也是有了这次教训,所以后来曹操就没怎么在男女问题再有过失误;在平定河北袁绍父子后,据说曹操也曾看上了袁绍的儿媳妇甄氏,可后来被儿子曹丕捷足先登,曹操也就只好遂了儿子的心意,大约他是真的不敢争了。

4、她是曹操最爱的女人
4、她是曹操最爱的女人

  在丁夫人被赶回老家之后,在曹操所有妻妾中地位最高的便是曹丕、曹彰、曹植的生母卞氏了。关于她,史书中的记载还是比较详细的,她是今山东临沂人,也算是诸葛亮、王羲之等人的同乡了。

  不过卞氏的出身却很特殊,“本倡家”,也就是说她本是一个*,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话说就在曹操大约二十五岁的时候,正于乡野间准备待时而动(《易经》中说:“大丈夫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于是他便遇上了年方二十的卞氏;大约是两人很投缘,因此曹操就在自己的老家谯县把卞氏纳为了妾室,并且后来还让她跟着自己到了京城洛阳。

  卞氏尽管出身不是很好,但她却一直很受曹操的宠待,曹操每有征伐,便常常携带着她随军照料起居。究其原由,大概是这样的:一方面是因为她跟随曹操最久,两人感情深厚,离不开彼此;一方面也与卞氏的为人有关系,她处事谨慎得体,品行也不错,很让曹操满意;还有一方面就是她在家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古人最看重的应该就是这点。 

  还在董卓之乱的时候,曹操只身东归去募兵准备*董卓。当时卞氏等人都被留在了洛阳,前景很是难测,突然大家就从袁术那里听说了曹操遇难的消息;树倒猢狲散,于是那些被曹操带到洛阳的人都想各自回家,但是卞氏却出来制止他们道:“曹君的吉凶尚未可知,大家不要听信传闻吧!若是你们今日前脚走了,而明日曹君就回来了,那么今后大家还有何面目与他相见呢?再说,就算是真的大祸临头,咱们一起同生共死,不也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吗?”后来大家就被她说服了,而曹操听说此事后也是非常赞叹。

  除了抚养自己亲生的几个儿子外,大凡失去母亲的曹操的儿子们,他也一并命卞氏抚养。当曹丕后来被立为魏王太子后,有人去到她那里表示庆贺并讨赏赐时,她却平静地说道:“魏王他自以我家丕儿年长,所以立为子嗣,我这个做母亲的没有什么教导上的过错就算是幸运了,还谈得上什么大张旗鼓地庆贺呢!”众人把这件事回报给了曹操,他高兴地说道:“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但他为了有所表示,还是特别下令大臣们为卞氏上寿,并且“减国内死罪一等”,让全民同庆。

  卞氏这个人还不念旧恶,先前丁夫人既是嫡妻又有养子曹昂,所以她对出身低贱的卞氏很看不上眼,包括卞氏的儿子们丁夫人也一向不怎么关心。后来丁夫人被遣送回家,而曹操也因为长年征战在外,所以一年四季的时候卞氏都不忘去到丁夫人家里送些东西,有时还把她私自邀请到家里叙旧,“延以正坐而己下之”,还让丁夫人坐正位,自己坐下位,“迎来送往,有如昔日”。为此,丁夫人很受感动,她就曾不安地对卞氏说道:“我一个被丈夫废黜的人,夫人你怎么还这样常常地善待于我呢?!”后来,按礼归葬丁夫人的事,也是卞氏的主意。

  除了这些优点之外,卞氏还相当得节俭、善知为人之道、有体恤民苦之心。虽说母以子贵,但卞氏之被立为王后还是曹*前几个月的事情;当时曹操正率军在外,他竟利用暂住长安之机毅然宣布立卞氏为王后,因为他既知卞氏的种种优点,也晓得了事情的紧迫性,他确实需要她在自己死后支撑大局。所以说,如果要问曹操最爱的、最信任的女人是哪个,无疑就是这位卞氏。

  不过还是让人感到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卞氏家境很差,她的文化素养也就很是有限,不能像朱元璋的马皇后那样“有智鉴,好书史”,明晓古今得失,在事业上都能给予丈夫很大的帮助。

  不过从今天所能见到的历史记载看,曹丕和她的这位生母的关系却似乎并不怎么融洽。前面说到曹丕被立为太子时,虽然她的那番举动表现出了她的稳重,但是也总让人感受到其中的一丝冷漠,总是有些不合人情;“我这个做母亲的没有什么教导上的过错就算是幸运了”,细细琢磨似乎话里有话。她在曹丕的一生中也常常掣肘儿子,以至曹丕就有一次询问术士周宣的经历:曹丕说自己梦见了磨钱文,越磨那钱的文饰反而越加明显,不知何故;而周宣先不回答,待曹丕一再追问后,他才说这是陛下的家事——陛下心中所想要做的事,太后偏不听,所以文饰才越磨越明(《三国志&;#8226;周宣传》)。后来作为皇帝的曹丕又下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并重申“若有违背,天下共诛之”;这固然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可也该是多少暴露了母子关系的不和吧。

  当然,外人是很难体会到这其中所包含的痛苦和怨愤的,感情的事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清楚,如那句禅诗讲得好:“少年一段*事,只许佳人独自知”。尤其亲生兄弟之间都闹得水火不容,母子之间想来也好不到哪里去吧。八卦书《世说新语&;#8226;尤悔》篇中就记载说:黄初四年(223)的时候,曹丕已经毒杀了三弟曹彰,还想加害四弟曹植,这时候作为太后的卞氏便出来说话了,肯求皇帝儿子,这样曹老四才得免一死。

  他的一个妹妹、汉献帝的皇后曹节大约也是很不喜欢曹丕这个哥哥的,就在禅让大礼之际,曹丕曾派人进宫去向曹节索求皇帝的印玺,当时这个曹节就是不给,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才气急地把印玺往地上一扔,还痛哭着诅咒哥哥道:“天不祚尔!”虽然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但曹节的感情这样激烈,也大约不是可等闲视之的。

  然而,生在帝王之家,亲情淡薄该是可以想见的,也是不难理解的。一代圣主李世民不也曾干过“杀兄胁父”的勾当吗?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骑射功夫很了不得的曹二公子
二、独特的成长经历

  1、骑射功夫很了不得的曹二公子

  这里就须要具体说到曹丕的成长和生活经历问题了,由于他出生和成长于那段忧患、动荡的特殊年月,因此不可避免地就会被打上那个时代鲜明的烙印了。

  就在汉灵帝中平四年(187)的时候,曹丕的祖父大司农、大鸿胪曹嵩开始接替崔烈(也就是花了500万买官的那位)出任太尉之职,父亲曹操则刚刚从颍川(在今河南)一带征讨黄巾军回来,随后就被朝廷任命为了东郡太守,可是据说曹操因不满当时朝廷的*、黑暗而没有赴任,他以身患重病为借口,毅然回到了家乡谯县。在回到老家后,曹阿瞒于是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娱乐,过着韬光养晦、静观时变的日子。也就是在这年冬天,他的二儿子、卞氏的长子曹丕(字子桓)出世了。

  据说这曹家的远祖可以追溯到西汉的开国功臣曹参那里,即使是确实的,但曾祖父曹腾的身份在那里明摆着,总是不光彩的事。而就在曹丕出生的第二年四月,曹嵩竟被罢了官;八月,曹操又复出,开始出任典军校尉。又过了一年,汉灵帝刘宏死了,他的儿子刘辩继位。而半年之后又冒出来个不知天高地厚、血腥残暴的董卓,他废黜了少帝刘辩又改立了刘协,“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结果老董的倒行逆施便引起了天下士人的怨恨。曹操首倡讨董义旗,次年正月,关东各州郡便组成了以袁绍为盟主的讨董军阀联盟,曹操此时的身份是奋武将军,《三国演义》中对于这段历史讲得还算比较清楚(不过还是读正史要紧)。也就是从这年起,曹丕便跟着他的父亲转战南北,开始了漫长而艰辛、险象环生的戎旅生活。

  因为曹操本人是个文学爱好者,,他又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他的儿子们自然也多被灌输了这种爱好,所以曹丕后来能够成为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家也就不奇怪了。当三十而立、已经是王太子身份的曹丕,坐在邺城(在今河北)魏王宫西园东阁讲堂内饶有兴致地撰写自己的文学批评专著《典论》时,就曾自叙自己的生平经历,并深情地回忆起了自己不平凡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而这篇文章也就是《典论&;#8226;自序》。

  在《自序》中,曹丕就说道:还在他五岁的时候,他的老爹曹操见于“四方扰乱”,时世动荡,就开始教他学习射箭,一年之后聪明的曹丕“而知射”;后来曹操又教他骑马,曹丕乃“八岁而知骑射矣”,才八岁的孩子就掌握了骑马、射箭的全套技艺。那时到处都不太平,后方也是危机四伏,所以年幼的曹丕也须常常随军出争,而就是在他十岁的时候,他才仗着自己出众的身手逃过了张绣的毒手。对此,曹丕回忆起来是非常自豪的:“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自己如此侥幸自然就得益于文武双全。

  曹丕长大以后更是功夫不凡,他自谓“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所以从小就爱好弓马,一直都是兴趣不减,“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以后随着自己日渐步入壮年,更是对此乐此不疲。建安十年(205)的时候,刚刚平定了冀州,暮春的一天曹丕骑着一匹偶然得到的名马和自己的族兄曹真(字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看来是收获不小,不然也不值得如此炫耀。

  另有一次,大军在南征孙权之际,当时的尚书令荀彧奉皇帝之命到军营来犒劳,他见到了曹丕,闲谈之余,荀彧就不禁说道:“听说二公子擅长左右开弓,这恐怕是很难做到的吧?”曹丕一下子就听出了这荀彧是个外行,于是就给荀彧上课道:“您还没有见过从颈项或口边射箭,俯首中马蹄、仰首中月支①的吧?”荀彧笑着说:“是的”,看来他真是个单纯的书生。曹丕来了兴致,便继续给老荀上课道:“靶场有一定的范围,靶子有一定的位置。虽然每发必中,但也算不上是最好的……要奔驰在平原茂盛的草场上,拦截走兽飞禽,使弓不空弯、被射倒的猎物皆洞穿要害,这才是真正最出色的啊!”这一回老荀可是大长见识,当时在旁的一位随军祭酒张京也一边看着荀彧一边兴奋地拍着手说:“好,好啊!”

  这番对话其实也显示出了曹丕的大家风范和弦外之音,他并不着急让荀彧简单知道自己是个骑射高手,而是旁敲侧击、以相当委婉的方式暗示了一下对方,如此高明的寓意自在不言之中。

  
  ① 马蹄、月支都是古代练习射击的靶帖。

2、当仁不让的剑术行家
2、当仁不让的剑术行家

  还不仅如此,曹丕的剑术也非常高明,不过有一回他的表现就有些显得争强好胜了。这倒也是年轻人的本色,曹丕其实一向是很善于作秀的,但总有例外的时候吧。

  “予又学击剑,阅师多矣”,他从小就学习击剑,请教过不少的名师。通过长期的学习,他还总结出各地的剑术都有所不同,而以京城洛阳的最优。他说,在汉桓帝与汉灵帝年间,有一位名叫王越的虎贲将军擅长击剑,一时名满京城;河南又有一位名叫史阿的人说自己过去曾随王越游学,并且还把王越的剑法都掌握了;于是曹丕便慕名跟随着史阿学习,并达到了“精熟”的地步。因此就有那么一次,曹丕和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人在一块喝酒,他早就听闻邓展手臂灵活有力,善于击剑并且通晓五种兵器的使用,还听说他能“空手入白刃”(指古代武艺中徒手对付兵刃的特殊、高难技艺)。真是棋逢对手、难得遇上行家,曹丕于是兴致勃勃地就和邓展讨论了很长时间的剑术问题,这时候的曹丕也是有些喝高了,最后他居然直言不惭道:“邓将军哪,你的剑法可是很有问题啊!”

  听到这样的话,邓展心里自然很不服气,这时候他也喝高了,于是坚决要求要同曹二公子比剑。比就比,正是彼此“酒酣耳热”,两个人干脆就拿着用来解渴的甘蔗离席比划起来。结果几个回合下来,技高一筹的曹丕竟一连三次击中了邓展的手臂,围观的人无不喝彩。这一来邓展更不服气了,强烈要求再来。而这时曹丕又开始志得意满地给邓展上起课来:“邓将军哪,我的剑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快捷,一般来说是很难看清对方的面部的,所以只能击到你的手臂以避免危险。”自己真要出手可能后果将不堪设想,那意思分明就是让邓展干脆知难而退。邓展什么都顾不得了,于是两个人又比划起来:邓展想要突然袭击曹丕以求出奇制胜,不过曹丕果然不是吹的,只见他却装作朝对方纵深进击,邓展则不得不向前抵挡,而曹丕却又改用脚去袭击他,邓展又穷于招架,乘其不备,曹丕终于一下子就击中了邓展的脑袋……

  “坐中惊视”,这一幕令在座的人都看得惊呆了。于是曹丕便安然地回到了座位上,当着大家的面笑着对邓展说道:“从前名医阳庆(又名仓公)要求淳于意丢弃以前的医方,再传授他秘藏的医术。现在,我也希望邓将军能够放弃过去所学的(错误)剑法,再来接受我精要的剑法吧。”真是得意之至!好在他是曹操的儿子,邓展不仅不会嫉恨,大约也是输得心服口服了,于是“一坐尽欢”。

  不过,也许有人据此就以为曹丕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武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