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李辉有话说-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题外话: 木子辉:1981年,山东人,写小说,写剧本,做演员。
代表作品:《走过青春路过你》(《美人赠我鹤顶红》《好了伤疤忘了疼》《阳光总在疯语后》三合一)《我们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粪上的鲜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里》《一片狼藉》等,《你好,XX》短篇小说合集,木子辉目前唯一军旅作品《我的兄弟叫别扭》等。
《李辉有话说》是由作者木子辉独立创作的杂评类文集,所涉及的内容广泛。
从家庭琐事到社会生活 从亲子教育到情感方略
从百姓故事到娱乐八卦 从街知巷闻到网络红人
从媒妁之言到* 从郎才女貌到豺狼虎豹
从守身如玉到红杏出墙 从窈窕淑女到半老徐娘
木子辉笑侃天下事,
有关“百姓生活”的扯淡论
作者:木子辉
一直以来,木子辉的小说大多针对男女情感,很少涉及乡村或者百姓。当然,所有出现在我的小说里的人,也应该是百姓中的一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更多出现在木子辉的周围,所以给过木子辉一些身体力行的感受,写起来也十分逼真。
很多了解木子辉的朋友,大概还知道木子辉不太喜欢无中生有的创作方式,所以一直比较排斥琼瑶的作品。这不是说木子辉写得就是些实际发生的事情,杜撰的成分还是有的,但故事可是杜撰,人生是不能杜撰的,如果一个作家的作品,太虚无缥缈,太脱离现实,通常木子辉都会嗤之以鼻。这分明是编造一个谎言,然后欺骗一大群读者,然后扬名立万。
我一直喜欢王朔、王小波和石康的作品,不是他们的作品写了多少实事儿,就算是实事儿我也无法印证,但他们的作品折射出许多社会的现状,更有助于了解人性。如果连一个写作的作家,都跟着某些主流团体唱高调,我并不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恰恰相反,是欺骗横行,安全感严重缺乏的前兆。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我所说的话,离“百姓生活”很远,我想我无法给百姓生活下一个定义,可能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百姓生活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前不久,我和一个导演在一起谈电视台百姓话题栏目的事情,因为我在写作,便沟通到一些剧本方面的问题。因为是围绕百姓的栏目,所以导演的意思是选一些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作为题材,然后拍摄成影片。于是,导演给我举了个例子,女一号是出国留学六七年的海归,男一号是本土有钱的老板,两个人乘同一班飞机回国,男一号因为没有等到自己的宝马车,所以打了一辆当地的黑出租车,还要阴差阳错让男女二人同打这一辆黑出租,继而让两人摩擦成恋人。从故事本身来说,和大多数的小制作电影没有什么差别,也和很多看惯了的欢喜冤家差不多,但我觉得这种故事并不贴近百姓生活,百姓中有几个私家有宝马车的?百姓中有多少海归?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并不容易使老百姓产生共鸣,我也不是说贴近百姓生活就得拍种地砍柴,完全可以围绕购房难、婚丧嫁娶、工薪阶层等等组织故事,相信多数人还是工薪偏下的,这才接近于百姓。
文学作品应该来源于现实且高于现实,这个“高”,我想应该是指境界之类的东西,现实里的平民百姓,在作品里杜撰成千万富翁,现实里可能是父母包办的婚姻,作品里环游世界的蜜月旅行,就是累死老百姓,也找不到同感和共鸣。当然,一个作品如果完整的代入现实,也不可取,作者一定会对人物的职业等信息进行一些新的定位,但如果已经锁定了观众群体,就不能跨度太大,修自行车的不能去修飞机,手里拿着个扳手就以为自己是万能的了?
记得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写什么人就要了解什么人,你写一个的士司机,不一定非要去做的士司机,但至少应该和的士司机交流交流,知道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他们认同什么,不认同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一些事物,这样写出来才会像,才会让的士司机看了觉得有共鸣感。把平民百姓创作成李嘉诚,还挂名贴近百姓生活,真当老百姓这么好糊弄?还是真当老百姓是傻子?
读书时学过“拔苗助长”的成语,对于农村长大的学生,一听就知道通过拔苗来帮助作物成长是行不通的,可是城市里的学生就不同了,他们需要老师仔细的解释,这解释里还要加入作物成长方面的知识,因为他们不明白。我一直认为,农村人有农村人的优势,城市人有城市人的优越,一定要说我有一百万,我一定了解有一百块的人的内心世界,我想那大概比扯淡还他妈扯淡。
作者题外话: 木子辉:1981年,山东人,写小说,写剧本,做演员。
代表作品:《走过青春路过你》(《美人赠我鹤顶红》《好了伤疤忘了疼》《阳光总在疯语后》三合一)《我们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粪上的鲜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里》《一片狼藉》等,《你好,XX》短篇小说合集,木子辉目前唯一军旅作品《我的兄弟叫别扭》等。
《李辉有话说》是由作者木子辉独立创作的杂评类文集,所涉及的内容广泛。
从家庭琐事到社会生活 从亲子教育到情感方略
从百姓故事到娱乐八卦 从街知巷闻到网络红人
从媒妁之言到* 从郎才女貌到豺狼虎豹
从守身如玉到红杏出墙 从窈窕淑女到半老徐娘
木子辉笑侃天下事,
良药苦口与忠言逆耳
作者:木子辉
想必只要看到题目的朋友,都会联想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这句话木子辉也一直是深信不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木子辉对很多逆耳的言语才没有过度的抵触,才能在不是很痛快的时候,表现出些许虚心求教的表情,使提出逆耳言语的朋友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自我认可方面的满足。
在很多书籍上都曾提到,中国人太吝啬于对别人的赞美,反观自己走过的道路,也确实如此,从记事开始,似乎听到的不是批评就是方向并不正确的赞美。例如在余世维老师的管理学讲座里就曾经提到,一个孩子如果成绩考的好,应该受到表扬,但表扬的应该是孩子的努力,但大多数都被表扬为聪明,用余世维老师的话说,当孩子觉得好成绩是努力来的,他才能正确看待学习和好成绩的关系,如果是聪明,那就可以凭借聪明得到好成绩。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读书时的木子辉就是在“聪明”的光环照耀下度过了学校生活的,和很多朋友聊天的时候时常谈起,木子辉再三思索,最后的结论是“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努力,我并不觉得自己曾经为了读书的事情努力过”。在被表扬为聪明的同时,父母担心木子辉产生骄傲的情绪,总要从某些方面泼些冷水,说些考不好就丢人现眼,愧对什么人之类的言语,致使木子辉曾经以为自己的一切不快情绪都是学习造成的,于是乎学习的情绪大打折扣。
看到这些文字的朋友,不管你现在是否已经为人父母,都或多或少做过为了讨好别人,而昧着良心大赞人家孩子的事情。明明那个孩子调皮捣蛋的令你厌烦透顶,还要摆出一副发自肺腑的样子大赞人家孩子活泼。把无理取闹、口没遮拦叫做百无禁忌,把越长越有考古价值的女孩叫做“女大十八变”,孙悟空都可以“七十二变”,那不还是只猴子吗?都以为说那些好话是糊弄孩子的,其实有多少人关心那孩子怎么理解?还不是为了拉近和那个大人的距离吗?从这一点上说,一个孩子从小就活在欺骗里,做父母的可能会在背地里和外人王婆卖瓜,却尽可能不直接夸奖自己的孩子,泼点冷水其实也是在骗人,你成绩好他们分明比你还高兴,可是还得瞒着你“没事偷着乐”。
当你决定开始一份工作或者一项事业,总有些貌似很关心你的人出来,给你出谋划策,分析当前的形势,大有为你尽一份力的架势,但大多都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指教的居多。因为有些事情他们没有做成,所以主观以为你也不行,这里出现了一个矛盾,很多父母都寄望于自己的后辈可以“青出于蓝”,可是他们的教育却总是说我做成的你能做成,我做不成的你也不用抱什么希望,既然如此,反正是重复上一辈的生活,还奢望什么“青出于蓝”,不如就干脆告诉自己的后代,你就跟着我们一块得过且过吧来得痛快。也许有的话说出来不是很礼貌,但我还是要说,凡是拿自己的失败来否定晚辈的都是无能之辈,有本事你拿点成功的经验给晚辈吸取吸取,遗憾的是你还真没有。陈安之曾经在他的成功激励讲座中提到,要成功就得接近成功者,学习他们成功的方法,复制成功者的思想和行动,而很多父母提供的全是些负面的思想和行动,这样培养出来的后代,要能“青出于蓝”,我想也是指失败方面的,要不你就期盼奇迹的出现吧。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乍一看好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句名言,仔细想想才发现在人们使用它的时候掺进了很多的杂质,如果把这句名言当成一个数学命理,“良药苦口”是否能说明“苦口”的一定是“良药”呢?“忠言逆耳”是否就能证明“逆耳”的就是“忠言”呢?所以在面对批评和褒奖、支持与反对的时候,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正确分辨的能力,即便忽略掉那些评论的目的,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因为别人永远无法对我们负责,只有我们自己。有些父母特别强调孩子要听话,好像一不听话就成了大逆不道,其实作为父母也要正确分辨“任性”和“主见”之间的差别,不要一味的要求听话,把孩子的“主见”也给抹杀掉了。
作者题外话: 木子辉:1981年,山东人,写小说,写剧本,做演员。
代表作品:《走过青春路过你》(《美人赠我鹤顶红》《好了伤疤忘了疼》《阳光总在疯语后》三合一)《我们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粪上的鲜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里》《一片狼藉》等,《你好,XX》短篇小说合集,木子辉目前唯一军旅作品《我的兄弟叫别扭》等。
《李辉有话说》是由作者木子辉独立创作的杂评类文集,所涉及的内容广泛。
从家庭琐事到社会生活 从亲子教育到情感方略
从百姓故事到娱乐八卦 从街知巷闻到网络红人
从媒妁之言到* 从郎才女貌到豺狼虎豹
从守身如玉到红杏出墙 从窈窕淑女到半老徐娘
木子辉笑侃天下事,
好心办坏事与哑巴吃黄连
作者:木子辉
开始这样一个话题缘于我的生活,也缘于我的朋友的生活。在网上看到“李敖有话说”就通痛快快的说了,我这个李辉也不甘寂寞,决定站出来说道说道。
既然要谈好心办坏事,我们不妨从利害关系开始。为什么我要提到“利害”这个词语,而不是其他的什么词呢?这是有原因的。我们知道对于“好心”和“坏事”我们各自有自己的一套说辞,我无法否定谁,当然我的标准也不希望谁来否定我,因为那是我独有的属于我个人的。但是,当“好心办坏事”成为一个短语,“好心”和“坏事”就有了它自己的属性和范围,而这个范围多数情况下是和“利害”联系在一起的。即某甲认为某事物对某乙有“利”而去做了,这就是发自一片“好心”,如果这件事物确实对某乙有“利”,我们称之为做了一件“好事”,但这里出了一个问题是,这件事对某乙究竟是否真的有“利”,不是甲说了算,也不是甲觉得有“利”,结果就变得有“利”,于是出现了另一种情况,甲的一片“好心”却做了一件“坏事”,我们称之为“好心办坏事”。'请注意:这里我所谈的是通常情况下的看法,如果乙缺钱,而甲打劫或者偷窃钱给乙,这就不好谈论了,要因时因地因人,这里我们只谈在不涉及极端手法情况下的事物变化。'
“好心办坏事”的“好心”,很显然是针对一个人在做某件事或者某个决定时的出发点而言的,其本意就是出发点是好的,或者说目的是好的。那么这所谓的坏事自然是针对一个事件最后的结果而言的。如此一来就是说,一个出发点好的事情,最后取得了坏的结果。我们常常说自己做某件事是为了亲人、为了朋友、为了一切自己关心的人,既然是为了谁好,怎么却成了坏事了呢?你想照顾一个人,于是让他吃山珍海味,结果他闹肚子了、拉稀了;你为了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为他买了人参等名贵补品,结果本来只是身子虚的他大病了一场;你朋友看上了一项投资,你劝他三思后行,结果机会被别人夺走了;一个你认为各方面条件都远远在你之上的朋友,喜欢上了你的女朋友,为了你女朋友的幸福,你决定和她分手,结果她哭着重重的给了你一记耳光;你读书早恋了,但你们一直相互督促和鼓励对方的学习,父母为了你的学习,为你办了转学,结果你的成绩一落千丈。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在自身或者他人身上的此类事件层出不穷,五花八门,让人促不及防。那么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怎么去解决,我想这是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
“好心办坏事”在有些时候,我们可以称之为“帮倒忙”,试想一下一个本来就很棘手,解决起来就很不顺利的事情,因为别人的帮忙反而给你弄成一锅更混更烂更无从下手的粥,你的心情如何能够不糟糕,不想将那个人拉出来骂一顿,可这个人偏偏是来帮忙的,人家也不是有心要“要倒忙”,这样一来你就是有火也发不出来,这个时候你就是“哑巴吃黄连”了。很多时候,我们要忍耐,要装宽容,装理解,那怕内心里的自己已经饱受煎熬,表面还是镇定自若。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什么是好心?什么是好事?该怎么去衡量和判断?记得曾经看过一副漫画,一个胖女人和一个瘦女人,同样穿着一双大小相同的漂亮鞋子,看在外人眼里鞋子很漂亮,但那个胖女人的表情显然是很难过的。这个漫画反应了一个问题:鞋子好不好看别人知道,但是,穿起来舒不舒坦自己清楚。同样道理,当一个“好心人”在衡量一个事物的好坏的时候,是以一个外人的身份,还是当事人的身份?更何况他永远也不可能是“当事人”,起初我认为这个好心人应该客观判断,不应该主观认识,后来我发现其实无论客观还是主观都不会正确,因为每个人是单独的个体,有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准则,别人是无法参与的。
二、好心人喜欢把个人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只要他认为对某人有“利”,而且从他的个人情理上解释的通,他就会完全不顾及当事人的想法,甚至否定当事人的观点,强迫当事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例如父母对子女,常常都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一旦他认为对的,他会连你的自主权统统剥削掉。另外,还有一些人,只要觉得对你有“利”,就直接越权帮你把事情做了。例如打麻将,运气好抓了一手好牌,刚上手就已经听牌,很多人会觉得“自摸”的机会很大,想多摸几把,实在是情况不妙了才让人“放炮”胡牌,结果可能你一听牌,别人就打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