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培养孩子好习惯60招-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儿子,没有任何语言和动作。
安安似乎上了瘾,又开始了第三次“表演”,然而爸爸妈妈还是没有任何表示。最后,安安似乎闹腾累了直接回房间睡觉去了,这件事总算就此平息。
从那天起,安安知道哭闹无济于事,渐渐改掉了暴躁的脾气。因为他发现,暴躁与发泄并不能解决眼前的事情。
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孩子开始哭闹就手足无措,我们应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地说服。只有父母才能帮孩子改掉乱发脾气的坏习惯。要让孩子心平气和地生活,改掉好发脾气的坏习惯,父母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 找出孩子发脾气的真正原因
孩子发脾气,一定有他的原因,我们要弄清是非,分出青红皂白。看看是孩子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低,还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又或是表达能力差。分析出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帮孩子纠正坏习惯。
■ 爸爸和妈妈要站在统一“战线”上
当孩子发脾气时,爸爸和妈妈是袒护他还是教导他?倘若袒护,就会使孩子尝到甜头,这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孩子就会闹得更凶。正确做法是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并记住一个道理:吵闹发脾气是没有用的。而且不能爸爸批评后,妈妈又去哄。
■ 与孩子沟通,让暴躁消失
我们可以多方了解别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我们就比较能体会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孩子的发怒情绪的。
■ 千万不要以暴制暴
这种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有的母亲认为孩子爱发脾气拗不过他,就把孩子推给父亲管教。而父亲有时会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样以暴制暴,只能让孩子觉得乱发脾气是很正常的事情。
■ 把孩子从“牛角尖”里拉出来
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多角度解决问题。避免孩子解决问题时过于极端,我们要正确引导孩子分散注意力。当孩子面对困难和问题的处理态度变灵活后,他发脾气的坏习惯也会逐渐改掉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孩子也会有暴力倾向吗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都有很强的攻击性,男孩子喜欢一群群凑在一起打架;女孩子喜欢在冷不防的时候,抓伤同伴。尤其是过年,亲戚邻居家的孩子们一凑在一起,哭闹声与告状声就接连不断。为此,父母们真是无奈又着急。
根据相关调查,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从性别来看,男多于女;从独生与非独生来看,独生子女多于非独生子女;从年龄来看,年龄小的居多。孩子们这时的攻击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行为会愈演愈烈。
其实,很多幼儿有行为攻击的倾向,而多数父母认为这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并没有加以重视。但是,专家认为: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一般男孩的攻击性比女孩突出,如果任其发展到成年,这种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
范良长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尽管如此,他还不安分,平时调皮捣蛋,总喜欢惹别人。每次范良的爸爸妈妈去学校接他的时候,总免不了听到孩子们告状的声音,这些声音真是让范良的父母头疼不已。
而对于范良这个好攻击他人的恶习,父母也是无计可施,只会回家狠狠批评。有时,爸爸实在生气时就会打他。可是,种种方法都不奏效。最后,范良也被打皮了,根本不怕爸爸妈妈生气了。
有一天,范良对爷爷说:“妈妈不讲理,常欺负我,却要我别欺负小朋友。我只是想和他们好,又不是要欺负他们。”听到这句话后,范良的父母开始反省自己一贯的教育方法,觉得应该和范良多沟通沟通,而不能开口就骂、动手就打了。
很多时候,有的孩子只是想和其他小朋友做朋友,但是方法不对,或表达方式不当,就会伤害到其他的小朋友。所以,掌握好分寸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告诉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表示友好,只要动嘴就好,不要动手。
露勇已经渐渐长大了,但是他争强好胜,无论游戏还是比赛,他都要赢过别人,不准别人超过他,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有天下棋,整整一下午,露勇没有一局赢过对方。终于,周围的小伙伴开始笑他了。这可激怒了他,露勇站起身就踢翻了棋盘,还动手打了几个笑他的孩子。
回到家里,露勇渐渐冷静下来,有些后悔。因为,被他打的那几个孩子,也是他最好的小伙伴。妈妈开口说话了:“你动手打别人就能证明棋下得比他好吗?”露勇摇了摇头。他坦白说,他只是受不了好朋友嘲笑他。
妈妈这时抓住了教育露勇的时机,她说:“在别人失败的时候嘲笑别人肯定是不对的,可是我们对于朋友要宽容。”最后妈妈鼓励露勇接受自己的失败,好好学习下棋,以后有机会还可以找好朋友切磋棋艺。
没过几天,露勇就和那几个小朋友和好了。大家仍然一块儿下棋,有输有赢,但是再也没有发生冲突。孩子就是通过这样一件件小事长大的,看来我们还是要找找他们打闹的原因,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其实,孩子只有在感到不开心或感到挫折时,才会去攻击其他的孩子。他们有的是出于自我保护,有的是宣泄内心的不满,而不是单纯喜欢打人。我们要认真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沟通。
当然,还要尽量避免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要让孩子感到失败、安全受到威胁等,这些都会激发孩子去攻击他人。帮助孩子纠正喜欢打人的坏习惯,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把好情绪与坏情绪造成的后果进行强烈对比
当我们的孩子不再去攻击他人时,我们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体验到愉快;当孩子乱打人时,我们要告诉他这是错误的,并且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因为他的这种行为而感到非常不高兴。这两种情绪的强烈对比,可以让孩子亲身体会到哪种情绪更能让他感到愉悦。
■ 行为塑造,循序渐进
以循序渐进的要求来使孩子克服不好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家长所希望的行为。比如孩子在输掉游戏以后耍赖、打人,我们要引导孩子做到不耍赖,然后让他做到对同伴友善相待。当孩子的情况慢慢有所改善的时候,我们要激励孩子保持下去。
■ 奖励也是最好的动力
其实,孩子在完成自己认为值得表扬的事情后,都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奖励。我们可以手工制作一些小红花或小玩具,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发给他,这种激励的方法十分有效。
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一直保持良好的习惯,尽量不去犯错误,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 坚决抵制粗暴教育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中华美德:尊敬老人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让这种美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一个孩子能否尊重老人,也反映了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孩子,看见老人过马路会主动过去搀扶;看见老人乘坐公交车,会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而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却做得不尽人意:看见老人过马路,非但不去帮助,还会横冲直撞地走到老人前面去;看见公交上的老人,不是视而不见就是去抢老人的座位。这是在陌生环境中发生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
更多的孩子喜欢勒令自己的爷爷奶奶做这做那,当用人使唤,对长辈毫无感激与尊敬之意。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到位。让我们来听听这位父亲的讲述吧:
肖先生是我的朋友,他经常带着儿子肖强到我家串门儿,我儿子毅峰和肖强年龄一般大,两人也因此成了好伙伴。肖先生说,他很喜欢我儿子毅峰,并且提出要毅峰做他的干儿子。
一天傍晚,肖先生再次来我家做客。不巧的是,儿子当时正在对他爷爷发脾气。起因是爷爷说他吃饭掉米粒,儿子就闹腾开了,拒绝再吃饭。这本是件小事,可是爷爷却被小孙子弄得十分尴尬,全家老小反而开始责难爷爷,说他不该在小毅峰吃饭时说他的不是。
爷爷为了平息这场风波,答应了小孙子的要求,即付给小毅峰10元大钞,还要爷爷背着自己在地上玩“骑大马”。
肖先生就是在这个时候进门的,他目睹一切,一脸愕然,却欲言又止。
爷爷终于完成了小孙子交给的任务,全家人才随之松了口气。之后,肖先生来我家的次数明显少了,而且也不再像当初那样疼爱小毅峰了。
后来,我特意去肖先生家拜访。他的家里也有两位老人,我们在聊天时,两位老人从房间里走了出来,肖先生和他的妻子、儿子立刻站起来问好。我与两位老人聊天时,其他人没有一个插嘴的。
再后来,我发现肖先生想吸烟的时候总会走出家门,在户外的走廊上吸。
原来,在肖先生的家里,一直有非常严格的家规,孩子从小就要学习一些尊敬老人的相关礼节。听了肖先生的介绍,我才明白,他为什么很少到我家去,并且对小毅峰不再像以往那样疼爱了。
尊敬老人,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对亲人一种感恩的表现。我们身为父母,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尊敬老人的习惯,不要对孩子放纵溺爱,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就必须剔除他们的不良行为。
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 尊敬老人,父母是榜样
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好榜样。
因为在年幼的孩子眼里,父母的行为永远是对的,只要爸妈能做,自己就能做。所以,我们在与老人的相处中,要真正做到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只有对老人发自内心的尊敬,才能让孩子有所体会,并牢记心头。
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尊敬老人的好习惯,您自己首先要具有这种习惯。
■ 好习惯的培养,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生活中的事情都是琐碎、繁杂的,但正是这些小事,才更容易培养孩子的习惯。我们既然有意培养孩子,那么就不该错过生活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只有长期培养并反复训练,日积月累,孩子的好习惯才会逐渐养成。
■ 坏习惯,见一个就要改正一个
孩子在幼儿时期,心智尚处在发育阶段,所以难免会受情绪支配,比如易冲动、自制力差、容易出错等等,这些都是不良情绪的表现。
如果发现孩子有时因为老人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对老人不尊敬、大呼小叫、责难老人,我们就要及时出面制止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要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就必须让他先改掉坏习惯。
如果我们一再迁就容忍,只能招致孩子犯更多的错误,使孩子的坏习惯一发不可收拾。
■ 多陪伴老人,才能增进感情
现在的孩子和老人的关系非常特殊:有的是敬而远之,有的是漠不关心,还有的是大呼小叫。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孩子缺乏与老人的沟通交流,感情上存在明显的陌生感。
我们应该让孩子多与老人接触、聊天、散步,从而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感情有了,尊敬之情就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发芽、生长。当然,我们也应该在孩子的耳边叮嘱他:要尊敬老人、听从老人教导,努力做个爷爷奶奶心目中的好孩子。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谈话时的尊重方式
现在的孩子,总是长幼不分,说话没大没小,还喜欢插话并打断别人的陈述。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孩子在大人们谈话时,能插话数十次,这个习惯确实不好。
这首先表现出了对别人的不尊重,其次也影响了自己对信息的接收。而且,家长被孩子打断的思路,有时候很难再找回来。而孩子爱插话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或引起他人的注意。孩子们一般表现为不去注意听大人讲的事,而是想方设法表现自己。
针对孩子性子急、不知道尊重人这一习惯特点,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学会倾听别人的谈话开始训练。我们要告诉孩子:在谈话时,别人想要表达什么观点,都要听明白,注意去听,一切疑惑都要等别人陈述完毕后再进行提问。
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爱插话是机灵、聪明的表现,因而持欣赏鼓励态度,这是助长了孩子爱出风头的做法,影响了他注意力的集中。这种情况会愈演愈烈,最终连爸爸妈妈也开始讨厌孩子如此频繁地插嘴,因为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大人间的谈话。
浩强是一个心直口快的学生,在班会上及与别人谈话时,总是抢先发言。当别人说话时,他常常在中间打断,迫不及待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不是举手打断,而是直接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大声发表言论。
他对自己常常打断别人的讲话这一行为并没有丝毫悔意,反而觉得自己的话能给发言的同学以启发,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而且一定要说出来。不管这时别的同学是否在陈述个人的观点,都要为他“让路”。
一开始,多数同学不愿意去直接批评浩强的这一做法,对他这种做法并没有过多介意。可时间一长,同学们对他就有看法了,有的甚至不愿意与他过多来往。他很纳闷,为什么大家会这样对待自己呢?
其实,浩强同学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没有错,问题就在于他总是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不愿意做个耐心的听众,这是对他人不尊重的表现。一个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孩子是不可能有朋友的。
所以,我们要纠正并彻底帮助孩子改掉乱插话的坏习惯。爸爸妈妈们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 我们怎样做,孩子就怎样做
多数父母是急性子,很多时候,孩子在陈述事情时,我们首先就首先打断了孩子的陈述,我们自身没有做到耐心倾听这一点,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倾听者,这样,孩子就会效仿我们的行为,以为插话是很正常的事情。
■ 学会倾听是好的教养,是美德
学会倾听别人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是一种有教养、有风度的表现。只顾自己滔滔不绝,无视他人的存在,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就要让他在听其他人讲话时,尽量保持安静。在别人陈述完毕后,再表达自己的看法。
■ 在孩子第一次学会倾听时,我们就要表扬与赞赏
当孩子学会倾听时,我们一个小小的夸奖,就是孩子继续保持好习惯的动力。所以,请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文明用语,谨记心头
孩子总算咿咿呀呀地开始喊爸爸妈妈了,但是,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增强,一些孩子不该说的脏话、粗话,也随之出现了。爸爸妈妈喜欢说这句话:“孩子小,学什么都快,学骂人也最快。”而事实也果真如此。
有时,家里来了客人,逗逗孩子,孩子张口骂人,真是弄得客人和家人都十分难堪。其实,孩子年幼,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他们根本没弄懂那些脏话的真正含义。或许,在孩子看来,骂人与说脏话、粗话只是好玩、逗乐而已。为了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他们愿意用这种方式来表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