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次进酒,丹陛清乐奏《玉殿云开之章》。



  再进馔,中和清乐奏《万象清宁之章》。



  然后,进“庆隆舞”,先来“扬烈”,继之“喜起”。



  舞毕,笳起,奏蒙古乐曲。



  接着,奏各族乐舞、杂技百戏。



  关卓凡大感兴味,这个,和原时空的“晚会”,颇有相似之处啊,也很有“民族大团结”的味道嘛。



  最后,丹陛大乐奏,群臣行一跪三叩礼。



  中和韶乐奏,皇帝、太后降坐还宫,群臣退出。



  大宴至此结束。



  皇帝、太后还要在乾清宫举行家宴,但这个就不关大臣们的事了。于是车水马龙,各自归家,赴自己的家宴去也。



  这一天下来,仪注繁冗,个个疲惫,然而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



  这番盛世景象,去年这个时候,还根本不能想象!



  眼见盛世可期,怎么能够不喜动颜色呢?



  关卓凡想,不知道黄幔后面的御姐,是什么样的的心情?



  他长出一口气:好罢,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中国,也要开始她的新运程了!



  *RS
第七十九章 拜师
  初六,“开印”。



  养心殿东暖阁里边,年节的喜气犹在,君臣都是神采奕奕。



  这个年,是两宫皇太后近十年来,过的最舒心的一个年。



  天下底定,只剩下西北还有乱子。不过,这一次,确实是“纤芥之疾”了。



  一来,彻底平定回乱只是时间问题;二来,甘肃、新疆的回乱,再也不可能像之前捻回合流那样,有蔓延到中原的风险。



  三来嘛,毕竟西北离内地还远着。



  所以,十年来,两宫的心第一次真正放到了肚子里。



  心态怡然,看一个又一个的庆贺典礼,不论规模大小,都愈觉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何况,又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在这种气氛中,几项人事安排:浙江巡抚马新贻调任陕西巡抚,江苏布政使刘郇膏署理浙江巡抚,江苏署理巡抚赵景贤真除,“轻快”地通过了。



  讲到“旗务改革”,东暖阁里的气氛开始变得凝重。



  慈禧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旗务要改,多少年了,谁都知道,谁都不敢做。难得你们有这个志气,我们姐俩,都是很欣慰的。只是,万事要小心。”



  关卓凡和恭王对望一眼,关卓凡说道:“是,臣等谨遵两宫皇太后圣谕。臣等议过了,这个事情,调子要低,不用‘改革旗务’的名义,就说‘整顿旗务’便好。还有,一开始不必大张旗鼓,先在外省,寻几处生计最苦的旗营,做一个……‘试点’,果然有效用,再在全国推行。还有,这么做,另有一个好处:一开始如果有什么措施不当的地方,后边来得及改正;缺什么,也好加进去。”



  “试点”两个字,不是这个时代的用语,但两宫都听懂了。慈禧喜道:“好,好,这真是‘老成谋国’。你们放心,这个事情,不要怕我们姐俩耳根子软,且放出手段,漂漂亮亮地把差使办下来!”



  这是极难得的表示。办这种差使,最怕的就是“上头的”的“耳根子软”,喊苦叫冤的声音听多了,便吓住了,乃往后缩。而退堂鼓一打,第一个倒霉的是主政其事的人。为搪塞舆论,主事的大臣会被当做替罪羊扔出来,大多都落个没下场。历朝历代,无不如此。



  当下关卓凡和恭王一起跪下谢恩。



  军机准备跪安了,慈禧微笑道:“关卓凡,今儿是你第一次办弘德殿的差使吧?”



  关卓凡说道:“是,请圣母皇太后训喻。”



  慈禧含笑说道:“你学问大,我能有什么‘训喻’你的?不过,你仔细着,可别出什么丑啊。”



  话是这么说,脸上却是笑意盈盈。下面的几个军机,也不由面上带笑。



  关卓凡颇为尴尬,心想“没有学历”,就是被人说嘴啊。



  刚想答话,慈安开口了,是笑着向慈禧说的:“哎呦,妹妹你吓到他了。”转向关卓凡,温言道:“皇帝年纪小,可也是很佩服你的,尽管好好的教。可惜,我们姐俩不能在边上听你讲书了。”



  “皇帝也是很佩服俺的”?这可是一条重要的信息。



  关卓凡正想回话,却又被慈禧抢了先。她微笑道:“这就吓到了?好吧,关卓凡,你给皇帝讲书讲得好,回头我们姐俩请你给我们姐俩讲书。”



  这句话随随便便地说出来,却似大有深意,几个军机大臣心中都是一动。



  今天第一次给小皇帝上课,关卓凡本来就有点紧张,被慈禧几句话一“揉”,更是浑身微汗。



  回到军机处,定下了神,在心里把“备课”的内容,默默“过”了一遍,看看时辰差不多了,拿起“教具”,往弘德殿而来。



  本来,按照制度,不论教授哪门功课,不论授课时间早晚,所有的师傅和皇帝学生都要同时到殿、同时下学。上一门功课的师傅口若悬河,下一门功课的师傅就在一边坐等。



  不过,教满语的“谙达”,皇帝面前,是没有资格坐的。“尊师重道”,尊重不到他们身上。如果想坐,只能退出殿外,到廊下坐着。



  这个制度,无法用于关卓凡身上。关师傅国家首辅,政务繁忙,而大部分的公事,包括觐见两宫,都放在早上,是没有可能陪小皇帝从早上到中午枯坐大半天的。因此有特旨,“兵事、洋务”功课开始前一刻钟,关卓凡到达弘德殿就好了。



  为此,小皇帝午膳前的四段功课,“兵事、洋务”放在了最后一段。



  弘德殿在乾清宫里边,关卓凡今儿是第一次见识。太监带路,到了乾清宫,进了一个院子,关卓凡四周打量,不由微愕。



  这个弘德殿,说是“殿”,其实不大,单檐,面阔三间而已,前边另接三间小小抱厦。



  不过自成一院,十分清净。



  转念想想也对,这是给小皇帝读书的地方,如果重檐画壁,金雕玉砌,目迷五色,还读个啥书。



  总司“弘德殿稽查”的醇王亲自迎了出来。皇帝就在屋子里,臣子之间是不能见礼的,于是相互微笑示意,一前一后,进了屋子。



  翁同龢的功课排在第三段,刚刚讲完。这也是翁同龢第一天给小皇帝授课,看小皇帝的样子,效果大致过得去。不像倭仁、徐桐,小皇帝每次上课,苦口苦面;课上完了,如蒙大赦。



  关卓凡和倭、徐、翁三位,相互点头,以示招呼。然后,由醇王主持,小皇帝给关卓凡行拜师礼。



  年前,两宫就专门召见了翁同龢,召见的时候,带上了小皇帝,就便给翁同龢行了拜师礼。



  关卓凡太忙,年前实在没有时间,现在补上。



  皇帝的拜师礼,和普通人家的拜师礼,颇有不同。



  首先,关卓凡以君臣之礼给小皇帝请安,站起身后,醇王才高声说道:“奉懿旨……”



  关卓凡重新跪下,殿内的其他人等,包括小皇帝,通通跪了下来。



  醇王说道:“派定——毅勇忠诚固山贝子、军机大臣关卓凡,充任皇帝‘兵事、洋务’功课师傅。师道尊严,虽天子不得例外,应行拜师之礼,着关卓凡毋得固辞,钦此!”



  关卓凡先磕头谢恩,大伙儿站起身来之后,关卓凡说道:“两宫皇太后天高地厚之恩,卓凡感戴不尽。可名分攸关,大义至重,皇上要行拜师之礼,绝不敢受。请王爷回禀两宫,免了这个礼节。”



  醇王说道:“你太谦了。本朝最重师道,皇上行了礼,才会记得:要尊重师傅,要虚心受教。”言罢,转头向门外喊了声:“来人啊!”



  立即有太监打帘进屋,打千侍立。



  醇王吩咐:“取垫子来!”



  取垫子来,自然是要行跪拜之礼。



  关卓凡连忙说道:“若行大礼,这个师傅,就不敢奉诏了!”



  醇王略略沉吟一下,说道:“也罢。那么,皇上就作揖吧——这个,你可不能不受。”



  关卓凡不再多说,走到书案之前,偏着身子站好——意思是,即便皇帝只是作揖,这个礼,也不敢受全了。



  醇王说道:“皇上,给师傅作揖,叫‘关师傅’。”



  小皇帝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做了一个长揖,喊了声:“关师傅。”



  关卓凡心中漾起一股奇异的满足感:给俺行礼的是皇帝哦,嗯,做这个师傅,还是有点意思的嘛。



  至此“礼成”。



  其实,“懿旨”叫皇帝给师傅磕头,师傅反复“固辞”,最后皇家“不得不”让步,改成叫皇帝作揖,都是“套路”。以此表示:即张扬师道尊严,又不废君臣之义。



  师弟归坐,关卓凡说道:“皇上,咱们今儿的功课,先讲‘兵事’。”



  然后将“教具”在书案上摊了开来,小皇帝一看,大感兴味,原来是一卷图画。



  看清楚画中形象,更有意思:一共四位人物,前面三位,顶盔贯甲,都是将军,不过非本朝人物;最后一位,翎顶辉煌,乃是本朝一位大臣,却不知道是哪一个?



  关卓凡说道:“这第一位将军,名字叫做李广。”



  *RS
第八十章 新年第一课
  小皇帝眼睛一亮,说道:“我晓得,是‘飞将军’!”



  关卓凡赞道:“皇上真是聪明。这个李广,是前汉时候的一员大将,他守边的时候,匈奴对他,是又怕又佩服,号曰‘汉飞将军’。”



  从师傅那里得到“真是聪明”的考语,对小皇帝来说,实在是极罕有的,当下不由兴奋得小脸通红。



  关卓凡说道:“李广的名气好大,武帝即位,把他从边郡调到京城,做了将军。说来奇怪,自从李广升了官,开始独自带领大军出击匈奴,却是打一仗,败一仗。到了后来,武帝都不敢叫他领兵了。”



  关卓凡顿了一顿,问道:“皇上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小皇帝的眼睛骨溜溜地转了一轮,说道:“他没本事嘛!”



  关卓凡心里感叹:其实是多么简单的一个问题,无数读饱了书的人,千百年来争论不休;尚未成年的孩子,因为没有成见,却反而可以轻松识得其中关窍。



  关卓凡微笑道:“这位‘飞将军’,武艺是很高的。他打猎的时候,把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当成了老虎,一箭射去,大半只箭矢没入了石头中——皇上拉过弓,自然晓得,这得多大的臂力,多好的箭术啊?”



  “可是,带兵打仗,将军要做的,是排兵布阵,不是冲锋陷阵;将军的武艺高不高,甚至会不会武艺,其实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



  “皇上晓不晓得,这个排兵布阵,最紧要的是什么?”



  小皇帝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晓得。”



  关卓凡说道:“是纪律。排兵布阵,令行禁止,才能‘如心使臂。如臂使指’,才能打胜仗。不然,叫进攻。偏向后退;叫往东,偏要往西。这个仗,还怎么打?”



  这些都是小皇帝听得懂的,他睁大了眼睛,连连点头。



  关卓凡说道:“这个纪律,就是管人。做将军的,既要管好自己的部下,也要管好自己。”



  “管好自己的部下”好理解。“管好自己”是什么意思?



  关卓凡晓得小皇帝的疑惑,说道:“有一次,李广打了败仗,被免了职。空闲得很,就大晚上的跑到山里打猎。回来的时候,在一个叫做霸陵的地方,被驿亭的亭尉拦住了。嗯,那个时候。遵照朝廷的章法,晚上是不许通行的。”



  关卓凡略停片刻,以便小皇帝“消化”。



  然后继续说道:“李广的从人说,‘这位是故李将军。’亭尉说,‘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故”也!’李广没有法子,只好在驿亭外面待了一宿——当然,气得要死。请问皇上,这位亭尉做的,对还是不对呢?”



  小皇帝响亮地回答:“当然对,这是王法嘛!”



  关卓凡喜道:“皇上圣明!”



  顿了一顿,说道:“不久,武帝重新启用李广。这位‘飞将军’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那位亭尉调到自己的军中。然后,一刀砍了他的脑袋。”



  小皇帝“啊”了一声,说道:“这不是无法无天了吗?”



  关卓凡淡淡一笑:“这就叫‘管不好自己’了。李广既然‘管不好自己’,那么,他能不能‘管好自己的部下’呢?”



  关卓凡缓缓说道:“李广行军的时候,队伍是很乱的,没有什么行列阵式;安营扎寨,也是一样,三三两两,士兵们爱呆在哪里就呆在哪里,也不派人警戒巡逻——皇上想,如果敌人突然发起进攻,可怎么得了?”



  讲到这里,不但小皇帝似懂非懂地听入了迷,就连醇王、倭仁、徐桐、翁同龢几个,也竖着耳朵,听得住了。



  关卓凡说道:“所以,‘管不好自己’,必然‘管不好部下’。这样的人,武艺高强,带领几百个兵,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是好的;可要给他几千兵、几万兵,他便摆不开,玩儿不转了。”



  又顿了一顿,说道:“所以,李广做边郡太守的时候,小打小闹,无往不利,匈奴人也怕他;等到当了将军,率领大军作战,便打一仗、败一仗了。”



  到了这儿,今天的“书”便算“讲”完了;但课程却只进行到一半。接下来,关卓凡要小皇帝自个儿复述方才“讲书”的内容。



  这么做,是为了加深小皇帝的印象,训练小皇帝的表达能力;还有,你不把功课从头到尾“背出来”,回去了,两位御姐怎么晓得俺的“书”讲得好呀?



  “背”是“背”,但不是“死记硬背”,而等于是“说故事”,所以小皇帝很有兴趣。开始的时候,磕磕巴巴,掉三拉四,关卓凡在旁,一一提点,不断鼓励。如此两三遍下来,从头到尾,基本流畅了。



  看看时辰,已经到了午初,关卓凡宣布“下学”。



  小皇帝犹自不舍,看着图画,问道:“关师傅,这后面的几位将军,是什么人呀?”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这个嘛,下次讲书,臣慢慢儿说给皇上听。”



  这是“下回分解”的意思,小皇帝心痒难搔,可没有法子,只好乖乖下学,由黄敬忠等太监前围后绕,送去长春宫进午膳了。



  关卓凡的第一次“讲学”,极其圆满。



  午膳的时候,没等两宫发问,小皇帝自己就滔滔不绝,把关师傅的功课,由头到尾,讲了一遍。



  新师傅,特别是那位关师傅,讲书讲得好不好,当然是两宫皇太后非常关心的事情。但原先并未打算在午膳时候询问,因为小皇帝进午完膳,还有“国语”功课,不想叫他吃不好饭。



  小皇帝主动“报告”,可是以前没有过的事情。



  听他竹筒倒豆子般,理路清楚,叙事明快,有些道理连慈禧都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