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治政论-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国意识的复兴
大国意识的复兴--评《治政论--制度化时期执政党建设核心问题研究》  新华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的新书《治政论--制度化时期执政党建设核心问题研究》,是一本令人激动的政治学著作,这种激动是多年未有的感觉了。书的作者是两个年轻人,但所表现出来的意识中蕴藏在中国人心中的伟大的复兴精神。  本书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出发,以全新的治政概念为基础,深刻指出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必须遵循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是通过人这个主体而发生作用。而政治恰恰是对人这个主体——各种社会关系总和的管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当今人类文明的两个驱动轮,而政治文明则是其主轴。”本书科学地回答了物质文明高度趋同、市场经济逐步一体化的条件下,各国政治文明千差万别的根源:“自有人类社会产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来,人类的能动性体现在连接这两个轮子的主轴——政治文明之中。一句话:人类社会发展虽然依赖‘物质—精神’文明双轮动力,但若不能把个体差异如此巨大的‘人’组成充满人类尊严和文明原则的人类社会,并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够自愿创造和公平获得一切可能的“物质……精神”财富,所有的文明成果都是保不住的,一切人类文明前景都只是空想—这就是政治文明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担当主轴的真正原因。”本书还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的政治文明进行了定位:“传统文化为本,学习民心向背与天下分合的在国治理;马列主义为纲,学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西方经验为用,学习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技术手段。”从科学的角度将这三方面进行了定位。  在纵贯古今、横跨东西的坐标解构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贡献。本书抓住了政党尤其是执政党这一现代组织的风范代表,阐明了政党与个人的关系,并深刻指出了执政党面临的四大政治危机:偏向、断层、他换、自朽。提出了政党自朽的三个信号:个人力量大于组织力量,组织权威在民众中丧失,组织效率的严重低下。发人深思。  历史是一部充满正确与谬误的教科书。当人们试图看清历史的时候,有的时候缺少的不仅仅是事实,还缺少合适的尺度。本书在精确解构历史方面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工具,为政治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野。  应当说,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文明传承不绝且日益焕发青春的大国,不仅仅有丰富的政治思想,更有波澜壮阔的政治实践。与美国这样先有模型后有国家的设计方式不同,中国的政治文明财富太丰富了,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如何去继承与光大。  值此全球化狂扫一切,市场经济席卷天下之际,《治政论》的作者能以冷静的心态、科学的方式研究政治文明与执政党建设,正是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意识的体现,这才是最值得重视的事情。(洞村)  '返回目录'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我们有着怎样的“政治基因”?
我们有着怎样的“政治基因”?——“大国政治研究”新著《治政论》读后  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和当代大国,怎样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怎样的政治文明?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大问题。而要满意作答,必须直面一个根本性的命题:怎样正确认识和妥善对待我国源远流长的政治文明传统?换言之,我们有着怎样的“政治基因”?怎样评价我们的“政治基因”?  新鲜出炉的《治政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析上述“系统问题”的新平台。正如年轻的作者在该书前言中所指出的,在全新的“精确制导式”研究进路的基础上,以创造性的“治政”概念为核心,“拉通”东方和西方、古代和当代的政治文明时空,从而基本建立起一个世界性的“政治文明基因组”的客观谱系和评价体系。  首先,该书建构起破译现代政治文明“基因组”的框架结构,即“三个文明”的“轮—轴关系”。其次,剖析了现代政治文明“基因位”的价值核心,即“三大尺度”的“轴心作用”。再次,打造了比较东西方政治文明传统“基因链”的科学坐标,即“三种变道”的“重塑模式”。在此基础上,中华传统政治文明的两大元命题——民心向背和天下分合——所具有的跨时空的文明价值,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彰显无余。作者研究发现,“以家庭为传播中心,以天下为平治对象”的华夏传统,传承着奠基于“人—人关系本位”的政治基因,区别于“人—物关系本位”(古希腊)和“人—神关系本位”(古印度)的世界其他两大主要政治基因,从治政效果上更易形成“一体多元、天下和合”的政治气候,也更利于“以人为本、以家为本”的执政新风的激活与形成。当前,中国执政党的治道变革和老牌霸权国家的恐怖危机,成为作者研究视野中一正一反两个鲜活的例证。  因此,科学剔除可能诱致“基因病变”的糟粕,中华民族的传统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早期形成的“天下政治基因”,越是在全球化、一体化的条件下,越是能够自适应和他适应,这在改革开放二十年间成功融入世界的“中国速度”上体现无遗,也将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大国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差异、文化融合、宗教信仰等问题所体现出来的政治协调艺术,以及每每在积贫积弱、动荡浩劫之后的振兴自强,表明了中华民族所形成的政治内聚力和政治修复力更是无与伦比。相反,历史上的其他文明如“玛雅文化”虽也曾在“物质—精神”文明层面达于历史当期的颠峰,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治文明基因和政治文明主轴,最终难免沦为“失落的文明”、“失传的文化”。而这种与众不同的生命力超强的华夏优秀政治基因,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和不朽根本。  作者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当代执政实践体现出一种空前深厚的“制度力”,正是在“以我为主”的同时,兼容并蓄马列主义、法制精神、市场原则等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良性发展结果。之所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未象苏东阵营那样“翻车”、“撞车”、“倒车”,也是这种执政层面的优秀“基因表达”的必然体现。因此,中国不但应当是一个经济大国、文化大国、文明古国,还应当成为有作为、负责任、不称霸的政治大国。应当说,这本近年来不多见的理论佳作,在透析“文明主轴”、“治政尺度”、“交往关系”、“传媒治政”、“序变模式”、“公民志本”、“分合拐点”、“量化腐败”、“平天下指数”、“全交往指数”等关键命题的基础上,为我们科学建设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执政能力和相应的政治文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集群化”思想成果。  '返回目录'  

目   录(1)
前  言  导  论  执政党建设核心问题是什么  第一章  现代政治文明  一、政治文明是“物质—精神”文明双轮的主轴  (一)从“生产关系”向“交往关系”倾斜  (二)政治文明史上“执政尺度”的三次转移  (三)“以人为本”就是赢得民心、志愿参与、平治天下  (四)“公民志愿”成为全球化社会中人与人的最重要的交往尺度  二、现代政治文明执政主体与其环境的关系  (一)组织主体的必要性:政党尤其是执政党  (二)一屋与天下:环境变化决定政党制度走向  三、现代执政文明奠基于治政和行政的统一  (一)治政与行政:执政能力之源  (二)治政文明是现代执政文明的灵魂  (三)科学治政决定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第二章  治政的结构与功能  一、治政结构就是执政党对人及组织的配置组合  (一)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权和解释权是治政之本  (二)规则&价值&角色:三大治政结构要件  二、治政功能是对人及组织的不同配置组合产生的不同结果  (一)持续有效的制度力是治政功能之源  (二)定规&定位&定向:三大基本治政功能  三、治政的终极目标是制定让人民创造并获得一切“物质—精神”财富的规则  (一)规则就是在时空向度上稳定下来的制度化实践  (二)使民意在所有规则的细节上都体现出来  (三)科学治政的本质就是“给政治定规则”  第三章  治政的内因和外因  一、治政内核分析:民心向背纲要  (一)“民心向背”为什么是政治文明的价值尺度  (二)价值尺度的变化由人们看到的事实多少所决定  (三)自然科学的价值尺度如何转化为社会科学的价值尺度  (四)交往重心从“物”到“人”的转移——回到家庭  (五)价值尺度的来源  (六)社会必要消费时间的引入  (七)从传媒到志愿:社会必要消费时间的凝结物  (八)价值尺度的现实基础与哲学基础  (九)全向度传播是稳定的定盘星  (十)“天下传媒”的凸现  (十一)“公民志愿”成为“价值尺度”  (十二)“平天下指数”何以成为“民心向背”的评价体系之本  二、治政外因分析:天下分合通鉴  (一)天下分合“拐点”意味着怎样的历史转型  (二)历史上的政治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三)历史上传媒形态是如何解决意识形态问题的  (四)历史上传媒形态如何作用于人类社会  (五)家国传媒形态如何形成“一体多元”、“天下和合”的政治气候  (六)宗教传媒形态如何成为政治文明的“反动”  (七)政党传媒形态如何终结“史前时代”  (八)大众传媒形态应当怎样服务于全球化交往时代的世界政治文明  (九)如何从政治文明的尺度和高度评价已有的各种传媒形态  (十)为什么说世界政治文明必须依托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思想精华  (十一)走向“和合”的天下政治气候终将形成天下传媒形态  (十二)“全交往指数”何以成为“天下分合”的评价体系之本  第四章  中国传统治政实践的历史考察  一、历史传承中的治政结构  (一)“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二)短命的开端与长寿的治政——秦汉与隋唐的治政反思  (三)正确的动作重复一万次,就是功夫  二、治政反思:中国传统治政实践的组织缺位  

目   录(2)
(一)“修身齐家”和“治国平天下”之间缺了什么链条  (二)民众的联合与强大的组织  (三)没有吸纳精英的组织和制度是治政缺位的关键  三、中国当代治政结构的组织创新  (一)“诺斯悖论”与“舟水关系”  (二)关于人类社会组织形态的“三分法”  (三)一种新的注解:“文革悖论”的提出  (四)一个关于人的比喻  (五)“骨肉圆满”的巨大成就  第五章  治政在政治文明体系中的作用  一、政党政治、国家政治、天下政治  (一)什么是政治文明体系  (二)为什么说政治文明体系是在不断重塑中与时俱进的  (三)历史上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文明体系重塑方式  (四)“第二拐点”以来的两大政治文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五)为什么“序变”实际上是两大不同体系共同的重塑之本  (六)为什么说“序变型”政治体系的轴心在于“第三尺度”  (七)“新相对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体系有何意义  (八)政党政治能否或如何实现平治天下  二、亲民政治、为民政治、新民政治  (一)任何人不可能自己诞生  (二)家庭是创造人类的土壤  (三)文化并不决定我们的命运  (四)不要离开国界谈民主  (五)亲民是基于传统治政实践的个人行为  (六)为民是赋予当代治政思想的组织行为  (七)新民是达于未来治政时代的志愿行为  (八)精英新论: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才是精英们关注的问题  第六章  影响执政党地位的三大要素  一、组织性要素  (一)人民群众的志愿忠诚心是执政党的组织化基础  (二)执政党必须是对群众实践进行科学评价的组织化力量  (三)让人民群众的首创实践科学地上升为党的意志  (四)“内化团结原理”  二、结构性要素  (一)决策制度是治政稳定性的试金石  (二)治政须保持政治“输入——输出”的平衡态  (三)“第一志愿原理”&“新生事物原理”&“人才流动原理”  三、时序性要素  (一)执政党的“对手原理”与“伙伴原理”  (二)“天下认同原理”  (三)西方为什么会“没落”  第七章  执政党面临的四大政治危机  一、危机之一:偏向——组织结构中权力原则对民主集中原则的束缚  (一)通过组织决议的方式发出的个人思想的行为  (二)斩断政党基本力量的来源  (三)权力尺度代替影响力尺度  二、危机之二:断层——组织结构对个人能动性的束缚  (一)从空间上看,是组织内部一个层面与另一个层面接轨  (二)从时间上看,是组织内部最高接班人的权力传承  三、危机之三:他换——组织结构对政党定位的束缚  (一)政党行政化:组织离心力之产生  (二)志愿组织因市场而生,依市场运作  (三)熟悉社会组织游戏规则,让成员在竞合中受益  四、危机之四:自朽——组织结构对效率的束缚  (一)个人力量大于组织力量,是政党自朽的第一个信号  (二)组织权威在民众中丧失,是政党自朽的第二个信号  (三)组织效率的严重低下,是政党自朽的第三个信号  第八章  结构性腐败与结构性反腐败  一、国际反腐败新动向:国际组织的反腐败评价指数  (一)透明国际组织的清廉(CPI)指数和行贿(BPI)指数  '返回目录'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目   录(3)
(二)世界银行的腐败控制(CC)指数  (三)全球竞争力报告(GCR)指标  (四)商业国际组织(BI)指标  二、我国古代反腐倡廉的基本状况  (一)古代中国的腐败问题  (二)腐败产生的一般规律  (三)中国古代的反腐做法  (四)中国古代反腐的反思  三、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工作  (一)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制度反腐:高官落马求解反腐新路  四、反腐新论  (一)调整权力结构:从51:49到50:50  (二)新公共监督法:党内监督条例  (三)反腐战略应做“三大转向”  (四)审计风暴  第九章  改革新时期的执政党建设  一、认识论  (一)传统文化为本:学习民心向背与天下分合的大国治理  (二)马列主义为纲:学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三)西方经验为用:学习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技术手段  二、交往观  (一)“共产主义。——交往形式本身的生产”  (二)人类历史上的交往关系有哪三大规律  (三)向跨国公司学习什么  (四)人类的交往关系有哪三大基本类型  (五)非营利组织带来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六)治政创新关系的“双重心”何在  第十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