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佛是一棵树-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去之后,手中看上去没有多少重量的水盆,愈发显得沉重,手臂渐渐酸麻,甚至有些疼痛,带动我的笑容显得有些尴尬。
十分钟过去了,我已经开始没有笑意,心里只在希望朝拜的人群快点结束,不过我很清楚门外等待的数量,按照这个速度,最起码还有一个多小时。而我已经坚持不住,肌肉慢慢开始不由自主地抖动,浑身上下都开始疼痛,至多一两分钟之后,这盆水就会摔在地上。
“是不是很辛苦啊?”老和尚好像终于察觉到我的存在,望着正走进的弟子,头也不回地说道。
“是,是,是很辛苦。”由于心里不解师父的“忘记”,身体又确实非常的不适,我的回答是发自内心的由衷。
“那就放下喽。”老和尚转过身来,犀利的目光如闪电般直指我的胸膛,我也在放下的那一刻有种彻头彻尾的,从未有过的如释重负。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有时就像你手里端着的水盆。我们埋在心里几分钟没有关系。如果长时间地想着它不放,它就可能侵蚀你的心力。日积月累,你的精神可能会濒于崩溃。那时你就什么事也干不了。
“对发生的问题固然要重视它,不能忽视,但不能老是拿在手上捏着不放。不要总惦记着它,要学会适时地放手,让自己放松心情。不然,不知不觉间它会把你压垮。同样,就像我们坐禅一样,如果愁眉深锁,只会把自己锁在难解的烦恼之中;相反,只有微笑才能将我们带入快乐自在的心境。所以,所有的事情,都只有在轻松和快乐的心情下,才能圆满地完成。记住,不要在大喜和大悲之时做出一切重要的决定。”
老和尚将深奥的智慧化解在平实的自然之中,每每想来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清澈。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与其在娑婆中蹉跎哀叹,倒不如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接受的。因为你不能拥有任何东西,除非你放开任何东西。
告别娑婆,用一颗舍无量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模块一:最后一课(1)
写到这里的时候,这本书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一半。从四圣谛到四无量心,人类伟大的导师——佛陀,首先指明生命的真谛,再告诉我们应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接下来的六度,就是拥有快乐而完美生活的六个要诀。
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纷纷扰扰,倘若没有具体的可实行方法去解决,总不能让我们都逃离世间,躲在山洞里闭关吧。
除了老师的身份之外,佛陀还是一位十分杰出的Team Leader,从佛教的创立至佛法的传播、从个人的修行到僧团的组建,要是没有一套架构完整、体系健全的管理法则,佛陀的教诲也没有机会绵延至今,现时的佛教更不会遍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西藏、中国、日本、蒙古、韩国、巴基斯坦、尼泊尔以及苏联、欧美等地。保守估计,全世界佛教信徒的人数已超过五亿。
方法运用到一定程度,再加上成熟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就变成了一种艺术。于无形中化有形,才有教育和指导的效果。每个人的智慧都是与生俱来的,从来都没有天生的笨蛋,却有许多后来养成的愚痴。佛陀就是用他的善巧方便,领导众人不要永远地浪迹在生与死的轮回之中。
是生命都会有消失的一天,连佛也不例外,何况芸芸众生。
长期的四处弘法,劳顿与奔波,流逝的岁月都在释迦牟尼佛日渐衰朽的身体上留下无法抹灭的痕迹。然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佛陀一直都在传经布道,满怀热情为这个充满着悲苦与灾难的世界播散欢乐的智慧之光。
在佛陀快八十岁时,他得了一场重病,极端的疼痛几乎把他折磨致死,但他以非凡的慈爱之心与超人的忍耐自制之力,一声不吭的独自承受着。在病疼之中,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是不和弟子们告别一下,不和信徒们打声招呼,就悄悄地一走了之,肯定是个非常不对的选择。不但会使他们过分的伤心,而且也会大大影响他们修道的信心。”
于是,他聚集全身的力气,奋力与疾病搏斗。煎熬几天之后,终于病魔暂时败退,做出了让步。
身体刚刚有些恢复,佛陀就来到寺院的外面,坐在一把专门为他准备的椅子上。他最喜爱的大弟子阿难尊者(注1)依偎在身边,刚刚过去的几天和佛陀感情深厚的阿难一直陪伴左右,尽心尽力地侍候他。抚摸着佛陀垂暮的双足,阿难知道与恩师分别的时刻就要来临,禁不住内心的悲伤而真情流露:“我亲眼目睹一个至尊至圣的您是在如何经受磨难,看到您遭受磨难,我觉得自己都要崩溃。您看,我都快变成爬行动物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感到一点点安慰,您终于快好了,这样的话,您至少可以给我们再留下更多的教诲。”
“那么,我再讲点什么呢?众生真的还想听我说什么吗?”大觉大悟的佛陀认为,并不是他在领导着教众,也不认为佛教的发展和弘扬依赖于自己。“我现在已经是老朽不堪,我的旅行就快要接近终点,转过年就要八十岁了。要拉动一架破损不堪的老车,需要付出许多的力气。像我这样开悟的人要想做点什么也非常的不容易,只由当我深深地沉入虔诚的冥想中时,才会感到轻松与自在。”
休息了一会儿,佛陀接着说:“所以,阿难,你们更要小心在意,要好好地观察你们自己啊,切切不要去寻找什么外在的避难所。一定要牢记这个真理,千万不要到自己之外的任何人那里寻求庇护。我走了之后,那些用智慧之灯照亮自己道路的人,那些坚持不在自我之外寻求庇护的人们,就是他们,将达到大智大慧的境地。”
等身体稍好一些,佛陀带着弟子继续云游布道。时间一天天过去,几个月之后,他的状况却越来越差,最后他带着几个亲传门徒来到拘萨罗国(注2)的娑罗树林(注3),那里的人们在娑罗树之间为佛陀铺床设座。释迦牟尼佛刚刚坐下,两棵树上突然毫无征兆地落下许多娑罗花,像雨一般的洒在他的头上和身上。佛陀微微地绽开笑容,这预示着他将要走了。朝着终年积雪的喜玛拉雅山的方向,佛陀慢慢躺了下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模块一:最后一课(2)
阿难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悲哀,他转过身去偷偷抹去泪水,不想让佛陀看见,内心一阵阵不由自主的颤栗:“老天呀,我仍然在学习着,还没有领悟什么道理呢,可是老师却要离我们而去。他是个多么好的人啊,尽管知道生死无常,但是我真的舍不得他啊。”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听到老师叫他,阿难连忙跑过去,释迦牟尼佛对他说:“不要哭,阿难,我不是经常告诉你嘛,那些与我们最亲近的、最美好、最可爱、最不舍的事物,必然要离开我们。这也正是事物的本性所在!你想想看,合成的事物怎么可能永不分解呢?这么长时间以来,你一直跟随着我,是我最亲近的人,你富于爱心、充满仁慈、多愁善感、忠心耿耿,你的言语、思想也充满着爱,这一切都已经超出了语言所能表达的范围啊!阿难,你做的很好,继续努力修炼,不久你也将证悟大道。”
佛陀对其他弟子们将这番话重新叙述一遍,然后吩咐阿难:“快去,到城里去一趟,去告诉全城的人,今夜的最后一个钟点时,大觉大悟的佛陀就要走了,告诉他们别错过最后见上佛陀一面的机会,要知道,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全城的人得知这一悲恸的消息后,一个个痛哭失声,泪水纵横。他们扶老携幼,甚至将所有的奴仆也带上,一起来为佛陀送行。一家又一家的,走到佛陀的面前,接受他最后的祝福。
那一夜的月色出奇的美丽,仿佛不在人间。
分手的时刻终于到来,阿难跪在身边,把自己的脸深深的埋在恩师的衣襟中。四周静悄悄的,佛陀就躺在那儿,一直没有挪动过位置,双眼紧闭着,面色就像风平浪静的大海,安详、明朗、宁静,似乎刚刚进入沉沉的梦乡。但过了一会儿,佛陀的双眼睁开了,信徒们最后一次听到那慈爱悲悯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声音大得有些奇怪,犹如遍布整个虚空。
这是佛陀对世间的众生,最终的告别。
“好好听着,徒弟们。就像我反复告诫过你们,易逝、无常是一切合成事物的与生俱来的本性。所以,请勤勉刻苦地修行以寻求你们自我的解脱吧。
“要自己度自己,不要依靠其他。要为自己做照明,要以我的教义做照明,不要依其他外道教义。
“想一想,我们的形躯,它们都污秽不净。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想一想,世上一切都是无常。只要依循我的教诲,你们都会解脱。我的教诲值得你们永远记取,它们是永恒的财富,如果依循我的教诲,你们永远快乐。
“我的教诲要点是:你们要降服自己的心,要远离贪欲。要使自己行于正轨,要使自己的心清净,要使自己忠诚。你们要记住:形躯生命是短暂的。如果能够这样想,你们便可以远离贪欲、烦恼,你们可以远离不善。
“当你们发现自己被贪欲引诱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自己降服自己。你们要做自己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贪欲之魔,经常在寻找机会欺骗你们的心。如果有一条毒蛇,住在你的屋子里,你想得到安宁,你必须首先把它驱逐出去。你必须驱逐你生命里的贪欲毒蛇,你必须善于护持你的心。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牲。心悟成佛;心迷成魔。所以你们必须降服自己的心,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你们要依循我的教诲,不要彼此争辩,要互相敬重,你们不要像水和油,彼此排斥,你们要像水和乳,互相交融。
“你们要在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你们要在一起共同修行。你们不要把精力和时间,虚耗在那些怠惰的生活和无益的争论中。你们要以悟道的花朵和果实为乐,这是法乐。
“我的一切教诲,都是由我亲证而来。你们要好好地依循它,在任何情形下,都要依循它的精神而行。如果你们疏忽了它,即使站在我身边,也看不见我。如果你们依循我的教诲,即使远离我,实际上我就在你们的身边。从不曾离去。
txt小说上传分享
模块一:最后一课(3)
“我的弟子们,我最后的时候已经来到,我们分别在即。不要悲泣,生命本来就是无常,没有人能避免。我也一样。我的形躯生命就要消逝,它像一辆腐朽的车辆总要毁坏。
“不要作无益的悲泣,要记住生命是短暂的,是无常。你们要由此证悟‘空’理,由‘无常’证悟‘真常’。
“我的弟子们,你们不要忘记,死亡只是形躯生命的消逝。形躯生命由父母而来,由粮食而养育。它们不能避免老病和死亡。但我的真正生命是法身,不是形躯。形躯会消逝,但真常的法身却永恒,不生不灭。见到形躯的我,你们未见佛。依循我的教诲,即是见佛。
“在我入灭之后,我的教诲就是你们的老师。依循我的教诲而行,你们一定会见到我。
“在最近的四十五年来,我已把所有的一切,全部教给了你们。我的教诲没有秘密,没有隐藏,一点一滴地、全部地、公开地、清楚地教给了你们。我亲爱的弟子们,我的教诲至此结束,在短时间内,我就要入涅槃。以上就是我对你们的最后教诲。”
而提炼这最后一课的重点,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佛陀在世时常常宣讲的六条解脱之道,究竟、完成佛法的六度空间,也是他在传统的佛教信徒之外,号召更多的有情大众离苦得乐,勇敢地投入人生战场,去从事对抗浊世烦恼,救度众生的战斗之法。
度是一个非常庄严的字汇,它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度的意思就如同这个咒语所说的:从此岸迈向彼岸。此岸是烦恼的丛林,彼岸是如天堂般的优诗美地。
很多佛教徒都喜欢说:“我们要度众生。”
甚至会说:“我度了很多人。”
然而,什么是度?
度,又是什么?
到底我们要如何度众生?
究竟如何才算度?
其实每个人做好自己最本分的工作就是自度,完善个人的职业道德已经到达一定的高度,能帮助团队中的伙伴一起成长,共同前进就是种大度。对于团队的领导而言,能够最有成效地给予员工和管理人员激励鼓舞,赋予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力量,便是真正的超度。
今天,你有度过吗?
注1:阿难全称阿难陀。意为庆喜,系释尊的堂弟。阿难尊者天生容貌端正,面如满月,眼如青莲花,其身光净如明镜,博学强记,出家二十余年间,担任佛陀的常随侍者,被誉为“多闻第一”。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曾赞叹他:“相如秋满月,眼似净莲花,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佛陀亦曾在大众中赞叹阿难:“发心、庄严、慈悲,出家以来都摄六根,日夜精进,正智成就,他日必能尽形寿梵行清净,绍隆佛种。”由于阿难尊者天性温和慈悲,在教团里尤其广受女众尊敬。他为佛陀的姨母大爱道等五百名释女向佛陀请命,令女众能依正法出家。
注2:拘萨罗国系今印度联合省伽夏城Kasia,佛是在拘萨罗国逝世的。现在佛逝世处,发掘出佛遗体火化的地方和石刻的佛涅槃像以及其他古迹。印度政府为了纪念佛涅槃二千五百年,曾对这个圣地予以必要的修复和建设。
注3:娑罗树,又名七叶树;为白垩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有“活化石”之称。该树树形美观,冠如华盖,叶形奇特,开花时硕大的白色花序似一盏华丽的台,蔚为奇观。娑罗树不仅有奇特的药用价值,它与悬铃木,椴树、榆树共称四大行道树,是世界著名的十大观赏树种之一,现存稀少,故异常珍贵。
娑罗本是梵文,译成中文意为“坚固”,这种树长年青翠,枝叶茂盛,本质坚固,纵然用刀斧故意砍伤,不久仍会复原…
。。
模块二:布施,用生命来影响生命(1)
一、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佛教的各项称谓中,有一个很特殊的音译词——檀那:意译为布施,即给予、施舍之意。在《翻译名义集》(注1)卷一中记叙:檀那又称为檀越,檀即施;此人行施,越贫穷海,故称檀越。心生舍法,能破悭贪,是为檀那。后来的信徒对一些为佛教的发展作出诸多贡献的施主皆恭敬地称之为檀越。
檀那一词,源自于巴利文Dana。除了被译为布施之外,还有慷慨、慈善或大方等更深一步的含意,它是佛法中三大主题(布施、持戒、修禅)之一,由此可见布施在佛法中的重要性。而且布施,也是六度之中惟一需要直接对他人有所作为的法门。
一个佛教徒应该注意时时培养优良的布施精神,这是迈向灭止贪、嗔、骄、愚、嫉等各种烦恼的第一步。每一项布施的举动,都能反映出无贪、无嗔及无痴,在布施的进行时,我们心理应该充满慈和悲。因此,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