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佛是一棵树-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佛教徒应该注意时时培养优良的布施精神,这是迈向灭止贪、嗔、骄、愚、嫉等各种烦恼的第一步。每一项布施的举动,都能反映出无贪、无嗔及无痴,在布施的进行时,我们心理应该充满慈和悲。因此,在那个时刻,任何的无明烦恼都不能呈现。
  在佛学理论中,所谓“布施”的基本含意为:布,普也。施,舍也。在《金刚经宗通》(注2)中提到“布施”有三层不同的意义——资生施、无畏施、法施,其内涵为:
  1。资生施:施予财物,资给众生生存的条件。一个人要能行“资生施”,须先去除悭吝之心,将原本属于自己的财物施舍出去,透过反复的实践熟习,自身的贪爱、执著会逐渐消除,慈悲之心将会不断增长。它相当于佛理“六度”中的“布施”度。
  2。无畏施:慈爱众生,让所有的众生不畏恐惧。要能对众生行“无畏施”,修行者首先要能行六度中的持戒与忍辱,因为无畏,所以任何恶魔苦难都不能破坏他的戒体;因为无畏,一切凌辱皆能忍受。无畏的修行,才能产生慈悲的愿力,以大无畏的精神救苦救难,度化悲苦的众生使其免于恐惧。
  3。法施:先以般若智慧观察听法大众不同的根性,然后再应机说法。要能行“法施”,修行者首先要能行六度中的精进、禅定、般若,因地修行,在所有的善业里精进不懈。说法之前要先入禅定,再以般若智慧观察听法大众的根性,然后应机说法,是为法施。
  由此观之“布施”可以视为六度之首,佛法的修行与实践可说是从“布施”立足,其意义与价值从此可以见出。佛门中的重要佛典《金刚经》(注3)中谈到“布施”的意义、方法和功德,深究其内涵极为深刻,从下述摘录的有关经文中可见一斑:
  须菩提问释迦摩尼:“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曰:“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须菩提:“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诵读,为人解说?”
  从上述的经文中,不难看出佛陀孕育其中的三个核心思想:
  1。能行布施的人,可以通过布施来降伏自身的妄念,并以此来增长福德。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模块二:布施,用生命来影响生命(2)
2。行布施最重要者在于要能“不住相”,也就是行布施时不要有自身在布施的想法,才能“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心灵才不会被布施的念头所限制,而能得到更多、更大、更好的回报。
  3。无论再大量的财物布施,它们的功德都不能与“法施”相比,而书写、受持、诵读“金刚经”并且为他人解说,其功德是不可估量的。所以,真正最有价值的布施,并不在于金钱等物质的布施,而在于人与人之间良好信息的传递。
  也许你会以为,在布施的三个层次之中,只有第一层“资生施”是我们日常可为的,而“无畏施”和“法施”是属于佛陀的特权专利。不过,虽然开悟之人自有他们的大智大慧,但我们凡夫俗子也有属于我们的善巧方便。事物的发展和区别,本就在为与不为之间,只要用心去做,所得到的效果和功德都是一样的。
  在你以慈爱之心去行仁义之事时,那个当下,你就是佛。这就是所谓的菩萨心肠。
  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日子里,一架英国战机在敌占区执行任务时不幸暴露了目标,德军高射炮齐发,很多炮弹击中了飞机,有的炮弹甚至直接打进了油箱。飞行员想,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了尽头,但这些炮弹在油箱里竟然没有爆炸,真是不可思议。
  受到奇迹鼓舞的飞行员振作精神,终于冲出重围,安全返回基地。后来技师从飞机油箱里取出了11枚高射炮弹,令人惊讶的是,它们个个完好无损!11枚炮弹被解体后,人们恍然大悟,弹壳里根本没有炸药。在其中一个弹壳里,有人发现了一张用捷克语写的字条,上面写着:“我能做的仅此而已。”
  原来,这些做过手脚的炮弹是德国军工厂里的地下反法西斯组织成员的杰作。二战期间,他们的空心炮弹救过很多的盟军战士。但是为了保护地下组织成员的安全,盟军绝少向外界提起这些救命的炮弹,直到战争结束后,才公开这个秘密。
  那位捷克工人在严密的监视下,至少往生产线上放了11枚空弹。然而他却内疚地说:“我能做的仅此而已!”他一定觉得自己的力量弱小,对反法西斯的贡献微乎其微。他也许怀疑过此举是否有意义,他无法知道自己的成就,更从未得到过表彰和感激,但这个捷克工人却默默努力着,冒死为他人换来生的希望。
  作为一个佛教徒,当我在杂志上看到这则故事的时候,不禁感到深深的惭愧和感动。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做了很多的善行功德,但是一遇到一些违缘障碍的时候,或者处事不顺的时候,或者自己的好心被别人误解不屑的时候,就被贪、嗔、骄、愚、嫉五毒涌上心头,生起种种无明烦恼。这则故事对我们的教育,是相当深远的。其实无论做什么善行,法布施也好,放生也好,只要发心是想去利益众生,不管结果怎样,有没有什么成就,所谓“积善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不论付出有形的东西或无形的方法,都是布施。以身形感化、教化,不仅能转化人心,还能转化人的行为。要有“舍而无舍”的功夫,才能做到付出无所求,以温柔的语言抚慰忧愁之人,以智慧的话语化解他人纷争,以行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这就是布施。
  在黎明前的黑暗里,你是否对自己的信念有过动摇?你是否怀疑过?迷茫过?甚至绝望过?请记住这个故事,勿以善小而不为,你的努力不会白费。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在某个漆黑的时刻,你的行动正为他人送去光明和温暖,如同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一汪清泉,像观世音菩萨的杨枝甘露,滋润着苦难众生的心灵。
  二、把快乐带进别人的生活
  布施一词的涵盖是非常广义的。它的含义不止于布施给僧人,不止于布施贵重物品,也不止于布施以金钱来衡量的东西。奉献生命、奉献时间、奉献体力、奉献智慧都叫布施。我们同样可进行没有物质的布施,并且这种行为,往往也超越了物质的布施。这样的概念意在说明,当我们以仁慈的心互相对待,我们就是正在布施仁慈、温顺、舒适、安宁,快乐等等。所以,我们第一可以学会的就是布施仁慈。举个简单又常见的例子,我们可以以同情的心情倾听那些苦闷的人诉说心事,帮助他们化解心中忧怨,同时,安慰和鼓励他们。对于一个处在苦闷之痛的人来说,我们能抽出时间倾听他们的诉苦,远比请他吃顿饭或送他件礼物更有价值,对他而言,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灵的慰藉要大大超过物质的布施。
  

模块二:布施,用生命来影响生命(3)
我们在团队中的生活更是如此,谁也不能真正的做到天马行空,游离于世;同样谁也不能离开互相照料及关心,只要有能力,我们都要伸出援助之手。其实布施的方法有很多种,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更可以通过文雅、缓和的语言布施仁慈,不说严厉及忿怒的语言。这样可为听者带来愉悦和欢乐的心情。在南传佛教中,有一首诗如此描述
  忠言数句值千金
  在人生旅途的斜坡上
  使弱者,厌倦者
  更坚强,勇敢地奋斗
  因此,在往上的生命旅途中
  让我们散布四方
  仁慈的语言
  就像黑暗中,阴天里
  普照的阳光
  当我们把快乐带进别人的生活中时,我们就是正在进行一项相当有意义的布施。这就是超越物质布施的概念。
  而一无所求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
  真正的布施是不要求任何回报的。如果企望有所回报,就不是布施而是交易了。一个人布施后,而滋生出控制受施者或受施团体的念头,就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布施,不要企望别人的感激,人类是善忘的,不过他们也一定会感激你的布施。真正的布施,是不企望任何物质的回报,布施者和受施者,同样的不需要为布施而负责并承担任何义务。
  佛教的布施,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意义:布施让人接受和理解慷慨的真正意义。有些人布施是为了宗教的理由或信条,这种不正确的动机,不是真正的布施。
  佛教的布施是抑制个人物质的贪著,从而获得心的进长。一个人如果想获得心灵上的进长,就必须无我的布施;如果他有强烈的回报欲望,就无法生起正念,导致他更加的贪婪。一个人应该经常伸出援手,协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令他们获得利益,令他们快乐。
  当一个人在布施时,不仅仅是“身”的行动,“心”和“意”也一起行动,因此带来的是真正的快乐。慷慨和布施将使一个人获得精神和品质上的提升。一个慷慨的人,以慈悲心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他就是在布施。当一个人在布施时,生起的慈悲和善心,足够控制自己的自私和贪著。布施能生起智慧,也是佛教最重要的修行法门之一,因而也称为第一波罗蜜;是佛陀在许多过去世中,寻求圆满觉悟的重要法门。一个人常做布施行善,能获得自我的提升和心灵的成长。
  人类可以用来布施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对饥饿者施予食物,对贫困者施予金钱、衣物、知识、技术、时间、精力,对悲伤者施予关怀、同情、安慰、包容……一切能利益他人的,都是可以布施的。我们可以做一个专心聆听和学会祝福的朋友;我们可以尽量不随便残害弱小的生命,同时对那些生命垂危的众生伸出援手;我们可以将死亡之后的身体的部分器官施予那些有需要者,如血液、眼角膜、肾脏等等;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作为布施。在佛陀觉悟前的许多过去世中,他不但布施部分的身体,有时连生命也布施出去,这些都显现出佛陀的慷慨和慈悲。
  佛陀布施给人类真正的无价之宝,便是他那大慈大悲的佛法,佛法让众生得乐。佛陀最大的布施是佛法上的布施(法施),法施足以改变一代甚至好几代人的生命。当一个人以纯净的心接受佛法、实践真理,他就不再有所改变;他的“心”与“意”获得无比的幸福、宁静和欢愉。实践佛法,令残酷者生起慈悲心,令贪婪者变成慷慨,令嗔恚者懂得宽恕,令愚痴者获得智慧。实践佛法不仅于今世获得幸福,在证悟涅槃后,将获得更大的幸福与欢乐。
  黑格尔在《生命的哲学》里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被执行死刑的青年在赴刑场时,围观人群中有一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看,他那金色的头发多么漂亮迷人!”那个即将告别人世的青年闻听此言,朝那老太太站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含着泪大声说:“如果周围多一些像您这样的人,我也许不会有今天。”
   。 想看书来

模块二:布施,用生命来影响生命(4)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年轻人,他对生活已完全丧失了信心,准备割腕自杀。临死前,他搜空所有的记忆想找一个能让自己活下来的理由,但他所能记起的都是些伤心事。绝望之时,他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件事:小学时的一次写生课上,他画了一棵树,绿色的枝干,绿色的树叶。老师从他身后走过,说了一句:“多么有创意啊!”正是这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让他又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假如一个人老是生活在别人的指责、轻视、鄙夷中,往往会自甘平庸,甚至心理变态,仇视他人和社会。而一句饱含爱心的善意的激励,则可能引导他走向人生正途。
  一句赞美的话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只可惜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过于吝啬,不肯轻易吐露自己的赞美之言,却容易在不经意间伤害别人。第一个年轻人之所以走到那一步,或许就在于此吧。如果大家都像那位老太太一样,多一份爱心,在别人沮丧失落之时,送一句鼓励或赞美的话,让他感到阳光的温暖,让他知道在茫茫人海中他不是孤独的,一直有人在关注着他,与他同行,悲剧可能就会避免。
  记得狄更斯曾这样描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能弥补一个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活着;如果我能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处创伤,或是令一只离巢的小鸟回到巢里,我便不是徒然活着的。减轻别人的痛苦,分担他人的忧愁,让他或是她感动,我们便不是徒然地活着,生命的内容就不会苍白无色。正如汪国真诗中所提: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给予别人,感动别人也会感动自己。
  “施比受更有福。”——《圣经》
  三、一张纸就充满宇宙中的一切
  我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他人进行社会行为的交换。通过交换,交换不同的金钱、时间、情爱、信息、服务等,我们逐步建立起与我们周围的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些交换中,我们可以选择合作,共同工作达到共同的目标;也可选择竞争,在相互斗争中努力使自己获益,让他人受损。
  那到底是什么在决定着人们究竟是选择合作,还是选择竞争呢?尤其在团队的内部,有以下五种因素在左右这种决定:
  1。我们对于形势的看法。可能常常看到的是一种非赢即输的形势,于是我们习惯性地认为竞争是惟一存在的选择。而实际上事情不是非黑即白,只要你拉大思考的角度,你就会发现双赢的方法一样能够存在。
  2。他人的行为。我们通常并不是按照“己所不为,勿施于人”这一为人处事的黄金法则来待人接物的。相反,更常用的,更司空见惯的是,有恩报恩,有怨报怨。这一概念叫做人际交往的互易性。
  3。我们如何归因他人的行为。如果某人与我们合作,在世风的熏陶下我们更容易考虑的不是如何去合作成功,而是设法推测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不是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果我们将他的合作归因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人,很明显,我们的反应会与把他的合作归因为企图收买我们完全不同。
  4。涉及的人数。这是非常不幸的一点,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企业机构里的团队健康度的动向是,我们在一对一的关系时比在团队关系时更可能合作。事实上,我们的合作意向完全是随着团队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