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胜利者的智慧传奇:兵法故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勒不识字,但他礼贤下士,虚心纳谏。每到行军打仗时常常忙中偷闲,让“君子营”(智囊团)里的儒生给他讲论史书,久而久之,石勒也能出口成章、举一反三。如有一次,他听到《汉书》中儒生郦食其劝刘邦扶植原六国贵族的后代时大惊失色,叫道:“这办法不好,高祖难以统一天下了!”接着儒生读到张良劝谏刘邦,刘邦否定了郦食其的意见时,石勒击掌叫好“亏了他!” 公元311年,东海王司马越率西晋主力20万人围攻石勒。晋军主帅是太尉王衍,此人不会打仗,石勒用轻骑追击,将其分割后各个击破,后又“分骑围而射之”,死伤晋军尸体堆积如山,“无一幸免”。接着,石勒又和汉国大将刘曜、王弥攻陷洛阳。谁知,王弥见石勒军势日盛,惟恐超过自己,便想诛杀之后取而代之。石勒闻讯,决定将计就计,悄悄定下“诛弥之计”。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计篇(10)
为了不使王弥生疑,石勒装作很顺从的样子,麻痹他。一次,石勒在蓬关作战,王弥向他求援。石勒立即丢下战事,疾驰援弥,杀退敌兵,王弥得胜回师十分高兴。从此,对石勒更加放松了警惕。石勒见他慢慢上了钩,便趁机邀请王弥赴宴。他在丰盛的酒宴上,又令歌舞艺人吹拉弹唱,跳舞助兴。王弥毫不查觉,只是高兴的大口吃肉、喝酒。有人劝他勿喝醉,以防不测,他摆摆手说:“放心吧,石勒不会亏待于我!”结果,酒过三巡,汉兵蜂拥而入把醉得不醒人事的王弥及其一伙捆绑起来,斩尽杀绝示众。早在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就在霸上导演了一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鸿门宴,但未得逞。石勒诛弥的这场戏却得逞了。
瓜州守卫战
唐玄宗年间,西北部边界的吐蕃、回纥等少数民族时常作乱,侵扰大唐边陲百姓,闹得鸡犬不宁。为抵抗外族入侵,玄宗命张守圭为瓜州刺史。张守圭,陕州河北(今山西省平陆东北)人,足智多谋,善于用兵。
张守圭一到瓜州,看到处处断墙残垣,破碎不堪,根本无法御敌。他立刻传下将令,速筑城墙。可是,未等城墙修好,吐蕃兵马就杀了过来。城里百姓乱成一窝蜂,东躲西藏,有人建议:“刺史大人,快关闭城门吧!”张守圭听了摇摇头,说:“此时城墙还未修好,关上城门就守住城了吗?”将士们唉声叹气地说:“那咱们就快撤吧,别在这儿等死!”张守圭听了,又摇摇头,说:“皇上派我来抵抗敌军,不是让我来当逃兵的!谁再敢说撤退,可别怪我不留情!”众将士傻了眼,一个个吓得再也不敢乱说了。
在大家焦急万分,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张守圭急中生智,下令:“速速将城门打开!”卫士们不理解,迟疑不决。张厉声喝道:“违令者斩!”守城士兵只好跑去打开了城门。接着,他吩咐说:“你们速去给我在城门楼上摆好酒菜,召集乐工去奏乐。我要痛饮一场,权当是你们为老爷我接风!”军士们唯唯诺诺,领命前去,很快就布置好了一切。
吐蕃大兵骑马扬尘,很快来到城下。他们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官员模样的人在城楼上喝酒取乐,悦耳的乐曲随风飘来,还真好听。吐军首领从未见过这种场面,一时惊恐不安,不敢贸然发兵攻城。他们思谋城里准有埋伏,还是快点撤退才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吐军首领立即传令:“唐军诡计多端,诱我上钩,企图一网打尽,快撤!”说完,鞭子一甩,掉转马头第一个飞快地跑了。
敌军一撤,张守圭就对众人说:“敌军前不久刚刚斩杀了我们的王君焕将军,今又来犯我瓜州。我若不用空城计令之生疑,恐怕保不住城池,连全城几百口人的性命也保不住。这就是我退兵的秘诀啊!”众人听了拍手称赞。
李晟大战入侵之敌
公元743年(天宝二年),18岁的李晟入武当兵,立即崭露头角。李晟(726—793年),字良器,甘肃临洮人,出身于世代武将之家。他从小喜好武术,善骑射,聪明过人,武艺超群。一次,河西节度使王忠嗣领兵攻击吐蕃的城堡,一个凶悍的蕃将占据城头射杀了我很多青年士卒,王忠嗣大怒下令召募军中神箭手,将这一蕃将击毙。这时,一个身高6尺多的青年人挟着一张弓大步走来,他不慌不忙弯弓搭箭对准那贼就是一箭,只听“嗖”的一声那蕃将倒了下去,“三军皆大呼”。王将军高兴地抚摸他的脊背说:“你真是个可敌挡万人的将才呀!”这位被称为“万人敌”的青年人就是以勇敢绝伦著称的李晟。
在抵御吐蕃贵族军骚扰的战场上,李晟浴血奋战,屡立战功。一次,他奉命###叠州和岩州(都在今甘肃省境内)的羌族叛乱中,数败叛羌,升任左羽林大将军。公元763年,他击败党项高玉的叛乱,被授予特进、试光禄卿。六年后,吐蕃再次作乱,围攻我西部边界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南)的守军,骚扰百姓,形势危急。为解灵州之围,凤翔节度使李抱玉派李晟率5千唐军迎击敌寇。李晟说:“你给我这些兵,如作为优势兵力人数不够,若以计谋取胜人又太多。”李抱玉问:“那依将军之见多少才合适呢?”李晟笑道:“1千人足矣!”李晟只领1千人马,迅速出兵临洮(今甘肃省境内),占据有利地形后,又亲率将士奇袭定秦堡,焚烧敌粮草营地,生擒吐蕃元帅慕容谷钟。敌人见南部战线大败,只好“解除灵州之围”而匆忙逃窜。此役,李晟敢打敢拼、以少胜多,升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兼唐军总游兵。
公元779年,吐蕃与南诏(今云南省境内)合兵10万,分三路入侵我剑南(今四川省西部),敌军气势汹汹使“三川震恐”。唐德宗急令李晟率军4千星夜兼程急驰援救,虽然,敌众我寡,李晟却毫不畏惧,连战连捷,打得吐蕃全军败退。他“逾漏天,拔飞越,廓清肃宁三城,绝大渡河,获首虏千余级。”再次为救国安民立下大功。
公元784年5月,李晟奉命###叛党乱匪,经过精心策划之后,便开始了对盘踞在长安城中的叛军朱泚、李怀光等发动总攻。他指挥能征善战的神策军,巧施奇计,诱敌出城。然后,乘胜入光泰门,杀得叛军鬼哭狼嚎;潰不成军。当叛军主力出现在神策军身后时,李晟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率百余骑兵勇猛杀入敌阵,指挥左右卫士振臂高呼:“李相公来了!”叛军立刻大乱,个个吓得丧魂落魄,纷纷潰逃,死伤不计其数。李怀光逃往河中(今山西省永济西南)后被部将牛名俊所杀。盘踞长安的朱泚逃到泾州彭原西城屯(今甘肃省东南)死于乱军之中。唐军勇复长安,威名远扬。吐蕃贵族闻讯深惧不安,哀叹:“不除李晟,必为我忧!”为此,大施离间计。公元786年9月,吐蕃宰相利用李晟每当与敌交战总是“必自异,衣锦装,绣帽而行”公开暴露主帅身份来震慑、瓦解敌军的特点,策划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军事入侵。一天,2万吐军攻入凤翔城后一不掠夺,二不杀人,却在城头上大声嚷:“是李晟叫我们来的,你们为什么不犒劳我们?!”第二天就撤退了。消息传来,唐德宗不辨真假善恶,信以为真,糊里糊涂罢免了李晟的兵权。接着,李将军不断受到排挤、迫害,心情极为苦闷,一度想出家当和尚。当有人劝他反叛朝廷时,他愤怒地斥责说:“尔安有不详之言!”把那人抓起来上报。一代英才李晟67岁去世,皇帝“震悼出涕”,痛感失去了匡时定乱的“元勋”,追赠为太师,封謚“忠武”。下葬时,“百官拜哭于道”。
一、计篇(11)
王佐断臂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宋高宗逃到江南,建立了小朝廷,史称南宋。
南宋有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岳飞,他英勇善战,屡败金兵,人们都称赞他的军队是攻不垮、打不烂的岳家军。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可是,在一次战斗中,岳家军却被金营中一位名叫陆文龙的小将打败,岳飞很发愁,第一次挂上了免战牌。为了帮助岳元帅排忧解难,足智多谋的统制王佐想出了一条妙计。
一天晚上,王佐命人摆上宴席,独自一人在帐内狂饮。他一连喝了十几大碗酒,醉得踉踉跄跄。只见他遣开军士,卸了铠甲,抽出宝剑“嚯!”的一声,砍下自己的右臂。鲜血顿时涌流,染红了他的战袍。王佐咬着牙用药敷好伤口,把断臂包裹好藏起来。然后,忍着疼痛悄悄来到岳飞的后营。他一进宝帐就跪在地下,岳飞尚未入睡,一见王佐鲜血染红战袍,脸色蜡黄,惊慌得站起身来说:“贤弟这是为何?”王佐言道:“吾昨日见哥哥为金兵侵犯中原忧心忡忡,陆文龙如此狂傲,弟手无寸功,不能为兄分忧。故今断右臂学效当年吴国要离,往番营行事,特来请令!”岳飞闻言落泪如雨道:“为兄破敌自有良策,如何要你断臂受苦?
速回营帐,命医官好生调治!”王佐不依,说:“若不容弟前去,情愿死在哥哥面前!”岳飞见王佐意志坚决,只得应允。
王佐乘夜深人静,潜入番营。天一亮,就去见兀术,如此这般哭诉一番,深得狼主兀术信任,说:“吾家见你一片投诚之心,封你做个‘苦人儿’之职。你为吾家断了一条胳膊,遭受莫大痛苦,吾就养你一世快活吧!”说完传令三军,“苦人儿”所到之处,任他行走,违令者斩!
王佐心中大喜,次日来到陆文龙帐前。忽见帐前坐着一老妇人,花白头发,看上去已六十岁开外了。他便上前叫声:“老奶奶,‘苦人儿’见礼了!”老妇人说:“将军少礼!”王佐听口音却是中原人,便说道:“老奶奶不是外人。”老妇人一听触动心事,不觉伤心落泪道:“我是河间府人。”王佐忙凑上前去低语说:“你可是潞安州陆登老爷家乳娘?”老妇人大惊,忙说:“你是什么人?”王佐喜笑颜开,并不言语,转身告辞了。
过了几天,王佐随陆文龙回营,两人共进午餐。席间,陆文龙说:“我听说你是中原人,那中原地广人多,有什么故事讲给我听听!”王佐说:“好,好!”接着,他就讲了一个“越鸟归国”的故事。他说:“从前吴越两国交兵,越王失败了,献美女西施给吴王。西施随身带一只鹦鹉,诗歌、词、赋样样都会说,好比一个人。谁知,到了吴国让它陪伴西施侍奉吴王以后,竟一句话也不说了。等吴国灭亡,西施返回越国时,鹦鹉才又说起话来”。陆文龙诧异地问:“这鹦鹉咋通人性呢?”王佐说:“禽鸟尚念本土,何况人乎?”王佐又讲一个“骅骝向北”的故事。他说,北宋真宗在位的时候,奸臣王钦想加害杨家将。一次打猎时,王钦哄骗真宗说:“中国坐骑皆是劣马,唯有辽邦天庆梁王的坐骑是宝驹,名唤:‘日月驌骦马’,一日千里。主公若得此马当坐骑,岂不妙哉。”真宗昏庸,将馋言信以为真,命杨元帅去取马,杨老令公手下大将孟良会说番话,自愿前往。孟良扮成番兵模样,骗来此马,真宗一看果然名不虚传,非常高兴,命人好好饲养。可是,这宝驹整天向北而嘶,一些草料都不吃,饿了七天七夜,活活饿死了,陆文龙听了感慨地说:“世上竟有这等义马!”
又过了几天,王佐来找陆文龙;一进帐就屏退左右士卒,从怀里取出一张画图,对文龙说:“殿下请先看看,我再讲个故事给你听!”陆文龙好奇地接过画图,看见图上有一个大将,长的很像“父亲”,又见大堂上坐着一个死了的将军和一个妇人,旁边有一啼哭的小孩,周围是许多番兵,文龙疑惑不解,说:“这是什么故事,你快快讲来我听!”于是,王佐就如此这般地把他的身世讲个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文龙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图中死去的将军陆登之子,自幼被金兵掳去收为养子。王佐说:“不为父母报仇,反叫仇人为父,天下还有像你这样不孝的逆子吗?”文龙不相信他说的,王佐唤来老妇人进帐,老妇人哭诉说:“你们的话我都听见了,将军的话句句是真,老爷夫人死的好惨呀!”陆文龙这才信以为真,忙向王佐叩拜说:“恩公受我一拜!我定要杀死仇人,为父母报仇!”王佐说:“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报仇是早晚的事,寻些功劳再回不迟!”
襄阳定策
公元1640年,河南灾荒严重,朝廷腐败,人民赋税深重,痛苦不堪。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声势浩大,使崇祯王朝惊恐不安。
其中,以陕西人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发展尤为迅猛,在很短时间内就组成了1万多人的队伍。这支队伍军纪严明,对老百姓秋毫不犯,所以,深得民心。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后,许多名人志士,如牛金星、李岩、宋献策、顾君恩等人都慕名投靠。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赋”,“除贪暴”的政治纲领,大大增强了起义军的声威。不久,起义军连克秦、晋、楚、豫大片地区,连陷荆、襄、鄢、安陆(今鄂中一带)等地,建立了革命政权。李自成定都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为襄京,自立为新顺王,积极整编部队,准备北伐京都,彻底消灭明王朝。
一、计篇(12)
李自成的起义军成了明朝的心腹大患,崇祯皇帝夜不能寐,非除之不可。他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决定派督师孙传庭总领数万大军,火速前往襄阳剿匪。在大敌来犯之时,李自成毫不畏惧,频频迎战。然而,战况不佳,屡遭败仗,只好坚壁固守在襄阳,一连数日不敢再战。他一面号召城中军民“挑土筑墙以自守”,一面思考破敌之计。他认为襄阳不可久留,必须另择合适之地,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在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上,他集思广义、以商对策。公元1643年,起义军在湖北襄阳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制定了关于北伐的战略决策,史称“襄阳定策”。这次会议为扭转败局起了关键作用。
会议一开始,牛金星首先发言,他说:“我军在襄阳立足未稳,官兵就大举进犯。对此,我军应先取河北,迅速攻占京都以断其后路!”大将杨永裕反对这个意见,他认为:“河北贫脊荒芜,不宜进兵。目前,应按兵不动,据守襄京,截断北方明军粮运,待机进取。”大家对他们二人的意见都不表赞同。这时,兵部从事顾君恩发言:“我认为留守襄京,革命队伍长期侷处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难成大事,其策失之缓。此时直捣京都断敌后路万一不胜,退无所归,其策失之太急。不如先取陕西省的关中,回统帅桑梓之地,秦邦百二山河,富有革命传统,群众基础好,在那里建立革命根据地,依赖其人力、物力发展壮大队伍,伺机攻取山西,再进攻北京,足以建功立业!”李自成最后发言,他说:“依顾从事之言,我军应向陕西方向突围,以后该如何呢?”顾君恩说:“我军进入关中之后,当招兵买马,扩大兵源,训练队伍,养精蓄锐,伺机取山西,而后直捣京都。进退有余,实为万全之策!”他说的很有道理,众人听了心悦诚服。李自成听了也很满意,立即决定组织部队迅速向陕西方向突围。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大雨哗哗下个不停,起义军已人不知、鬼不觉地弃城而走。孙传庭知道后天已大亮,忙派兵追击。无奈老天不保佑,雨越下越大,一连下了几天瓢泼大雨,把官兵浇垮了。李自成突围成功,在西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反明决心日益坚决。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称王,人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