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出轨的纸币-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学(1)
始于2007年,全面爆发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大危机,至今仍未见底。危机戏弄着人类的经济学智慧。这是一种怎样的危机?为什么人类总是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怪圈里痛苦地轮回?人类靠什么向危机宣战?靠什么跳出危机包围圈?靠什么避免危机卷土重来?这是一连串的经济学难题,是人类共同的难题。
  大危机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思维活动。现在,人们至少明白了一点,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都与大经济、大命运、大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大家需要大视野,尤其“小人物”更需要大视野。因为“小人物”的职业生涯和投资理财更脆弱,“小人物”在大方向上的任何一个小错误都可能给自己带来致命的影响。
  此次大危机以纸币美元的泛滥为导火索,沿着纸币美元与全球其他纸币交易的通道迅速传播,最终肆虐全球。此次大危机以纸币美元的泛滥为导火索,沿着纸币美元与全球其他纸币交易的通道迅速传播,最终肆虐全球。纸币老虎全球发威,全球经济风声鹤唳。只要你使用纸币,你的生活就会被纸币包围,就会被沿着纸币传导的金融危机包围。危机中,被纸币烧着了的全球人类,把愤怒和疑惑的目光投向了纸币,特别是投向了那张先前被称作“美金”的纸币。
  虽然纸币早已无处不在,人类的经济史已随纸币大流行发生巨大改变,但人们对纸币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经济学史还未发生与纸币的统治地位相匹配的大改变,现有的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无法解释人们对纸币的种种深层疑惑。此前,经济学史已有的《国富论》、《资本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三座丰碑,都无法直接完整地解释此次大危机。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学引言
  1斯密的“一二三四”
  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其代表作为《国富论》,1776年出版。该书奠定了斯密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守护神”的地位。虽然斯密不是经济学的最早开拓者,却是第一个全面系统的集大成者。
  一个时代
  斯密处在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实业被广泛重视,处在强势地位,金融相对弱势,自然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几乎可以靠枪炮无偿使用的时代。那是一个完全金币的时代。
  “二分法”
  斯密最早确立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二分法”。
  他第一次明确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指出只有在增加生产的情况下货币和工资才会增长。也就是说,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财富的标准是国民每年劳动生产出的物品的总量。为此,他明确驳斥了重商主义学说,该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还提出了最初的货币中性论,认为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他物品。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
  “第三方利益”最大化的“单市场”实现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在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中,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利益”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这是因为,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这个市场是单一的、完整的、无边的、不容分割的,不但在国内是完整的,在国际上也应该是完整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学(2)
市场上的这个自由的交易者就是“经济人”。单个“经济人”关心的是通过买卖成交实现自身利益,如果没有欺诈,还会实现买卖双方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学家关心的则是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利益”的实现,只有实现了“第三方利益”乃至“第三方”的“第三方利益”,整个市场链条才会良性地延伸和延续下去,才能实现整个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经济学家的唯一责任。斯密第一个完成了“第三方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实现理论。
  斯密以平等、确实、便利、节约作为征税原则,并被后人奉为经典。为了保护单一的无边的市场,为了让“无形的手”发挥最大作用,必须实现国内的自由竞争,同时必须实现国际的自由贸易,也就是必须实现“双自由”,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和高额关税。这就是那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或者叫“无形的手”。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统治了经济学史200多年,现在大多数人的经济思想还处在这一“双自由”阶段。“双自由”思想正是全球纸币泛滥和此次金融危机的最原始的学术病根。要治愈此次金融危机,必须从这里入手。
  货币财富的“四分法”
  斯密认为,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的收入。此三大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这三大阶级就是地主、工人和资本家。
  斯密在《国富论》中综合了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和财政学说,极力主张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政府应减少干预或不干预经济,他的这种思想通过所谓的“廉价政府”、“夜警政府”得以充分体现。他认为国家对民间资本征税,会相应地削弱经济发展的能力。因此,他以平等、确实、便利、节约作为征税原则,并被后人奉为经典。
  在斯密那里,全部社会财富分为四部分:工资、利润、地租、税收。不过,斯密对四部分的内在关系并不十分清楚,他还没有真正解决地租来源问题,存在明显的“学术犹豫”。后来,萨伊抓住了斯密的这一“犹豫”,明确指出土地、资本和劳动一样,凡能给行为人带来效用的东西,都是价值的源泉,建立了由“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组成的“三位一体公式”。这就完全掩盖了价值创造过程,严重误导了地租理论和资源经济学。
  2*的“一二三四”
  李嘉图把斯密开创的古典经济学发展到顶峰,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继《国富论》之后的另一部古典政治经济学名著,影响也很大,在《国富论》和《资本论》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继承发展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学说,留给我们一部伟大的《资本论》。
  一个时代
  *处在欧洲工业革命初步完成,从而实业、金融相对均势的时代,此时为掠夺自然资源和市场而进行的殖民战争已经向纵深全面展开,在全球展开。那是一个金币纸币共存、金币仍处强势的时代。
  “二分法”
  在经济对象上,*的“二分法”是非常明确的:他把经济分作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其中实物形态又包括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部类,价值形态又包括货币和资本两个状态。

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学(3)
“第三方利益”最大化的计划实现
  立足于供求关系的市场经济,最初确实实现了“第三方利益”的最大化。但是,随着交易的复杂化,经济危机频繁出现,说明供求已经无法自己达到均衡。*要寻找新的出路,他否定市场的作用,强调供求之“供”——自给自足的计划经济是实现“第三方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的主要手段。
  货币财富的“四分法”
  *的财富分类非常清楚:劳动创造一切剩余价值,因此工资应该是最重要的一块,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地租是另一部分,最后是税收。
  *的财富分类非常清楚:劳动创造一切剩余价值,因此工资应该是最重要的一块,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地租是另一部分,最后是税收。当然,现实的情况未必如此。此次金融危机之所以全球爆发,就是因为以地租为主要构成部分的资源价格和资源利润过高。目前,中国紧锣密鼓进行的资源税等重大改革,正是为了解决地租占比过重和分配不清的问题。
  3凯恩斯的“一二三四”
  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其代表作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个时代
  凯恩斯处在西方工业革命(欧、美、日本等)彻底完成,实业渐渐失去强势、金融渐渐取得强势的时代,他经历了为掠夺自然资源和市场而进行的两次世界大战。那是一个金币纸币共存、纸币渐成强势的时代。
  “二分法”
  从内容上看,“二分法”把经济分为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两部分,从时间上看,“二分法”分作“重实体阶段”和“重虚拟阶段”两个阶段。斯密和*都是“重实体经济者”,主张金融中性论;凯恩斯是第一个“重虚拟经济者”。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是凯恩斯的主要贡献。从此,金融成为强势力量。甚至可以说,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就是一种货币金融理论。凯恩斯用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就业和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从虚拟到实体的经济理论。以前,是从下到上,从实业到金融;此后,就是从上到下,从金融到实业。货币及金融不再只是实体经济的被动的“服务生”,而是渐渐成了“操盘手”。
  凯恩斯认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是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其变化影响着经济运行,但自身却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货币的生产对私人企业来说可望不可即。中央银行牢牢掌握货币供应的控制权,可以人为地增减货币供应量。这是典型的现代纸币理论。斯密和*时代的货币理论都是金币理论,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则是纸币理论,二者本质不同。这是因为,金币是一种商品,基本受价值规律约束,不能随意发行;纸币则只是货币符号,只受国家信用担保,可以随意发行。
  按照凯恩斯理论,纸币具有主动的攻击性。增加货币数量不会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却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因此利多弊少。增量货币是就业的发动机。也就是说,可以用印票子来制造新的就业机会。
  “第三方利益”最大化的调控实现

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学(4)
*强调供求之“供”——自给自足的计划经济,否定市场的作用。凯恩斯则强调供求之“求”——限制市场的作用,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主要用增量货币和公共工程刺激有效需求,从而增加就业,而就业的增加会带动经济再次进入良性循环。
  凯恩斯认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在不干预情况下,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带来的高利率,使得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进而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换句话说,政府调控是实现第三方利益从而也是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关键。
  货币财富的“四分法”
  凯恩斯的财富也分作四部分:工资、利润、地租和税收。不过,凯恩斯的财富分类和分配理论在内容上与斯密极其相似,对各种来源的内部关系其实不是很清楚,特别是都没有认识到地租的“不劳而获”。这是西方经济学的世代通病。
  4凯恩斯与弗里德曼
  《通论》的出版,在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理论被西方经济学当作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同义词。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及*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三部同样伟大的著作。更重要的是,美国等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取得巨大成功。因此,凯恩斯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开创了一个“凯恩斯时代”。
  凯恩斯的真正贡献是:看到了纸币时代政府发行增量纸币的权力和调控作用,建立了最初的“纸币经济学”,事实上已经明确建立了“增量纸币”和“宏观调控”的“二位一体”。20世纪70年代后,弗里德曼高举“货币主义”大旗,极力反对凯恩斯主张的政府调控,极力主张新市场自由主义,试图建立“增量纸币”和“自由市场”的新的“二位一体”。这一理论大大迎合了美英政府“多印票子少负责任”的口味,使弗里德曼迅速成为西方世界新的“经济学国师”。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以弗里德曼思想为基础的“华盛顿共识”几乎把凯恩斯主义彻底埋葬。
  经济学需要新的灯塔,而且不能再是“鬼火”之灯。
  实践证明,“增量纸币”和“自由市场”的新的“二位一体”是一次“乱配”。弗里德曼的纸币放任主义基本否定政府的调控,大量的美元纸币如出笼的“纸老虎”,一批又一批地涌向了土地等资源领域,和其他国家的纸币结合,在全球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泡沫铁三角”——“美国土地+原油+金属”,造成了一段充满泡沫的“虚假繁荣”,终于引爆了此次大危机。大危机又将弗里德曼埋葬了。经济学需要新的灯塔,而且不能再是“鬼火”之灯。
  5还需记住一些人
  上述五位经济学家,特别是三位大师,是所有经济学工作者和爱好者必须记住的人物。然而,还需记住一些人。

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学(5)
经济学一开始是个哲学问题。西方最早研究经济学的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他的著作《经济论》以对话的形式转述了苏格拉底的许多经济思想。《经济论》是论述奴隶主家庭经济的著作,其副标题是“财富管理的讨论”,成为古希腊关于经济学的代表作。《经济论》的主要思想包括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认识财富,维护自然经济,高度重视农业等。大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分析了分工、等级、公有财产等概念;另一位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认识到货物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本身固有的,一种是交换产生的,这一最初的“价值二分法”思想是斯密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理论源头,也是科学理解整个经济学史的一把钥匙。
  配第是现代经济学的最早开拓者。*称其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和“最有天才和最有创造的经济研究家”。代表作《赋税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政府怎样征收和使用赋税,才能促进财富生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配第的首要贡献是从生产过程来考察经济发展过程,把劳动看作财富的源泉,其名言:“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因为他的价值理论和地租理论都是初步的、模糊的,因此矛盾的两个方面分别深深影响了后期形成的重商主义者和重农主义者。
  孟克列钦是重商主义者的代表,也是“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的发明者。该学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