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真相-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因为入关目的不同,多尔衮领衔主演的这一次,统治手腕上确实有所改进,刚开始略少了一点野蛮,某些方面终于做得像个正常样了,不过都是治国最基本的东西,有什么值得高看的?何况又有多少真实性呢?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如果李自成掌控了天下,那么现在看到的就是大顺军如何体民爱民了。
其实就在那无尽颂扬中,细瞅瞅也还是能看到清兵留下的暴行痕迹的。他们从山海关一路下来到京城,沿途强令民众一律剃发,怎能不扰民?这可不是现在花几个小钱理个发那么简单的,直接牵涉到民族尊严与个体人格的大事,残酷性丝毫不逊于杀戮。后来江南诸多民众已经屈服于征服者的淫威了,却因剃发一事,又发出反抗的怒吼呢。
当多尔衮到了北京城,起初也是严令剃发的,只因抗议声太大了,刚来也需要巩固统治,暂时作罢。可他为了腾地方给八旗子弟们住,竟强行把京城东、西、中的居民全部赶走,这是何等的扰民?被横加贬斥的李自成不就是对那些墙头草们下了点手吗?可绝没做过这等混账事!
至于革除前朝弊政,如免除“三饷”加派这样听起来非常冠冕堂皇的民生工程,其实就是一张空头支票,不仅未得到兑现,整个多尔衮顺治时代,收钱数额反而直线上升了!只是名字改了一下,不叫辽饷了,“九厘额银”是也。
更有甚者,时间不长,多尔衮们就连那一点点刻意塑造的温情都打碎了,彻底撕下伪装,凶相毕露,干出一系列残酷暴行来。中原民众不得不生活在战乱与压迫的双重苦难中,这留待讲到清人征服江南时再详述吧。总之,清人能够夺得天下,绝不是凭什么收民心之举,而是靠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的。
多尔衮刚占领北京时,哪有什么夺取天下之志,下一步敢问路在何方?茫茫然也。就像他刚从沈阳出征那会儿,也就浑水摸个鱼,乘火打个劫,“得寸则寸,得尺则尺耳”(张怡《谀闻续笔》卷一)。
当时神州大地四大政权并立。清人以辽东为大后方,占据北京及附近地区,关内地盘最小,但有东亚无敌之师,“鹤立鸡群”也。李自成大顺军退保山陕,还有豫西、荆襄等地,前段虽迭遭打击,但实力仍在,无可争议抗清中坚。张献忠大西军这年正月入川,六月下重庆,八月克成都,逐渐掌控了四川大部,抗清斗争坚定性不逊大顺,只是僻处西南,尚未汇入反清洪流中。五月十五日,南明弘光政权于南京建立,拥有江淮及南方广大之地,中原辖地最为富饶广阔、最具正统地位的抗清力量。而在清与南明之间还有一些待定地区,如山东、河北南部、河南等,原属大顺,李自成从北京败退后,纷纷揭竿而起,很混乱,但倾向大明是主调,毕竟其他两方,一是“外寇”,二是“盗贼”嘛。
终定囊括天下志(2)
大顺、大西、南明三方之力如能合而为一,多尔衮还能靠什么夺天下?可惜就算太阳从西边出来,也不会见到有这样的奇迹发生。不过即便三方各自为战,搞到最后全面崩盘的结局,仍让人感觉不可想象。
此时,张献忠还未与清人遭遇,暂不讲。就说大顺与南明,都是有立足于西北与江南可能的,特别是南明建立之后如能及时把握,纵然打不过清军,但能表现出勃兴之生机、昂扬之斗志,完全能起到一种震慑作用,让多尔衮摸不清底细,不敢轻易改变战略南下。况且即便他做了,凭江淮之险,南明守住南方有何不能呢?昔日南朝与南宋不都是凭此成功抵御强悍北军的攻击吗?
看看多尔衮六月时发布文告中还说:“非有富天下之心,实为救中国之计,咨尔河北、河南、江淮诸勋旧大臣、节钺将吏及布衣豪杰之怀忠慕义者,或世受国恩,或新膺主眷,或自矢从王,皆怀故国之悲,孰无雪耻之愿?予皆不吝封爵,特予旌扬,其有不忘明室,辅立贤藩,戮力同心,共保江左者,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但当通和讲好,不负本朝,彼怀继绝之恩,此敦睦邻之义。”怎么样?最高目标不过是拿下江淮,至于江南之地仍归你大明所有。
但是多尔衮又提到:“若国无成主,人怀二心,或假立愚弱,实肆跋扈之邪谋;或阳附本朝,阴行草窃之奸宄。斯皆民之蟊贼,国之寇仇。俟予克定三秦,即移师南讨,殪彼鲸鲵,必无遗种。于戏,顺逆易判,勉忠臣义士之心;南北何殊,同皇天后土之养。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噢,原来还是要靠自己!如同前面所讲,你争气了,一派欣欣向荣之景,清军自然不会轻举妄动,否则,那就反之了。
令人恨其不争的是,南明拥有一手还不坏的牌,最起码能够守住南方半壁江山的,可它硬是不要,非要往人家怀里送,你说谁会拒绝这样的好事呢?随着形势不断向前发展,多尔衮的雄心自然也越来越大了。
他本来很短视,也缺乏战略眼光,纯粹靠着强大的八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说追击李自成那会儿,清军将其撵到山西便主动撤退了,原因是太劳累需要休整,且一休就是个把月。这不等于放虎归山吗?要是对手水平高,也许胜机就不再啦。
劳累?岂是理由!想当年面对匈奴十几万风暴铁骑在故乡土地上以逸待劳,大汉之军都能穿越黄沙北至万里极寒地带击而胜之,何等豪迈又何等艰险!相比之下,清军自关外南下,也只山海关一战有点模样,其他一路过来轻松得很呢。多尔衮啊!亏你运气好,对手都不行,否则你凭什么呀!
南明这个方面更是。那时华夏命运为何如此多舛?刚成立的南京弘光政权君臣上下,不论现在被颂扬的史可法、东林党人,还是被鞭挞的弘光帝朱由崧、马士英之流,全是不争气的主儿,干下的蠢事一箩筐,不仅未对当时的抗清斗争作出过一点贡献,反而因为自身的一再不思进取、妥协退让,给了人家进一步拓展的可乘之机,并渐有征服你碾碎你的信心与决心。
自五月上旬追击李自成至山西返回北京后,清军一个月内休息整顿未再出兵。当时清廷仅据有北京及附近一带,今河北南部、山东及河南大部混乱不堪,权力真空也。当时南明弘光政权已经建立,作为近三百年大明之继承人,号召力影响力自然非同凡响,清人与大顺皆不能望其项背也,但他们好几十万大军龟缩江淮,割据自雄的本事挺大,却不见有啥挺进收复之举,坐等旁观着清军优哉游哉调养一番后,六月份开始出征。初十日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石廷柱率兵南征收山东,十四日固山额真叶臣领兵西讨取山西。
奇怪的是,多尔衮明知李自成实力尚在,南明是否北上争锋还不可测,两边却都未派主力,那些大规模出兵必定要领衔的宗室王爷们仍在北京休整。更令人感叹的是,结果同样OK,对手的水平也可想而知了。
西讨暂且不表,且看南征这一块,七月初清军又被调往山西会剿大顺军去啦,之后两三个月内,留在山东的只有清人地方政府,却没有什么正规部队。这等形势下,南明仍不敢有任何行动,不要说什么北上了,就是暗助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反抗力量也不敢,如此窝囊,任谁也会小看你,萌生打你的念头啊。
何况那些投靠清廷的汉人们,向来都是以四海一统为己任的,大气魄大战略一向走在大清的最前沿,皇太极在位时便已多次展露过了,可惜那时的主子没有采纳。现在好了,同道者越聚越多,力量不断壮大,说话的分量自然也比往昔增强了。更难得的是又面临新主子需要大决策的时候,而那些满洲上层贵族们,闷头打仗行,搞啥文韬武略哪比得上这帮从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精英哟。他们不厌其烦地向多尔衮进言南下,什么江南民风脆弱好征服啦,财赋基地不拿过来北方的日子咋过啦,等等。诸多因素一相交集,多尔衮终于下定了夺取天下的决心。
幸运谁能比上他
要说中国历代帝王之幸,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乾隆(1711—1799)。猛一看也是,干了六十年太平帝王,活了八十八岁,不经意间又创下了收复新疆这样的伟业,足以让古往今来所有人等仰视赞叹了。再被时下影视剧一渲染,原来他还那么*倜傥、英俊潇洒,一生风花雪月,美人争相做伴(看中的可都是他这个人),你说这一生过的!“幸福”二字对他算个啥!
再一瞅,不对呀,强中更有强中手嘛,谁说咱华夏五千年就没有更厉害的主了?远的不讲,咱文中的主人公康熙就比他幸运多了,一生随处可见幸,信手拈来都是运。这般讲话,那些康迷们肯定会斥责痛骂了,大胆!竟敢污蔑咱千年一帝!他的灿烂辉煌,他的丰功伟业,哪一样不是靠他自己双手打拼出来的!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力挽大清狂澜,开创康乾盛世,何曾与幸运沾上边?……责问得非常好,这等伟大帝王绝不能给他泼脏水的,但确实有据为证,咋办呢?
天花助他上了位
大清入关那会儿,天花可谓最炫最酷的杀手,甚至比农民军、南明那些有组织、上规模的抵抗力量还要让征服者胆寒。别看这些人战场上横刀立马、凶猛剽悍得很,却极易成为它枪口下的猎物,想躲都躲不掉,想抗也抗不了,一瞄一个准。
天花是由感染痘病毒引起的,曾经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其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气中以极其惊人的速度传播,得病者死亡率很高,即使生还者也会在脸上或身上留下痘痕,就是咱们平常所说的“麻子”。
如今,它已被咱人类消灭掉了,但在那时可就是癌症,人们无不谈“花”色变,尤其是征服者们。可能是气候原因吧,他们先前生活于荒寒的白山黑水之间,极少遇到这样的疾病,结果挪个地方,到了中原,本想过过高高在上的好日子,没想到一碰上它,就整体缺乏了抵抗力,中枪倒下的概率远比当地民众要多得多。
征服中原战功最为显赫的多尔衮老弟多铎,就这样英年逝去了,要不然多尔衮逝后,顺治能否反攻倒算,那还真不一定呢,多铎可不像阿济格那么粗莽。这么一看,这个天花杀手倒改变了大清的历史,不简单呀。
还有呢!顺治也未能在其枪口下逃生,二十三岁便撒手而去了。对顺治最后的结局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五台山出家为僧可说最具想象力和戏剧性;而因思念先他而去的爱妃董鄂氏,郁郁而逝,堪称人世间又一出极富感染力的悲凉版爱情佳话。不过,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咱们还是以大多数人认可的第一种为准吧。
就在这一片白色恐怖之下,有一个人,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个小孩,却创造了个偌大的奇迹。他不到两岁便不幸成为猎物,却又奇迹般活了下来,虽然脸上不幸留下了后遗症,但比起那些众多倒下去的人,总该够奇够幸了吧?他就是顺治的儿子,未来的“千年一帝”康熙。
当然这还只是一个小开头,更幸的还在后面呢。小时候的康熙平平常常,未见有啥招人怜爱的地方,八个兄弟中,排行老三,后来老大夭折,进为老二,也不是什么嫡长子,毫无特殊之处,顺治也不曾特别关注垂青过他。
何况他还有一半汉人血统呢!虽然史书上避讳没有说。其四分之一蒙古人血统倒不打紧,这一半的汉人血统可就厉害喽。一个不仅被征服奴役且最被严加防范的民族,有清三百年,大臣中有其身影,后宫中也偶有其佳丽,没啥,但皇帝中竟有其血脉,那可真是又奇又特了。按常理来说,血统的问题应该对康熙上位有影响,不过幸亏他流的不是正常的普通的汉人的血液,否则怎么可能上位?
康熙的曾外祖父佟养真(佟养正),干过大明的总兵官,标标准准的汉人,当年还跟着名将李成梁之子李如松抗过倭援过朝,后叛降了努尔哈赤,做了投入满人怀抱的第一批来自敌方阵营的汉人官僚,以后的洪承畴、吴三桂之流资历上只能望其项背也。佟养真三子佟盛年,后改名秃赖(满化得够彻底的),雅化为图赖,有一女入宫做了顺治的后妃,即后来的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生下的儿子便是康熙。
这么看起来,康熙这辈子顶多也就做个亲王郡王什么的,当皇帝反正是不可能的,而且顺治临死时,想到儿子们都还小,最大的才八岁,为了不重蹈自己幼时即位被权臣叔叔多尔衮掌控的可怜命运,起初还打算把皇位传给堂兄安亲王岳乐。
后来在他最亲信的洋大人汤若望的劝说下,放弃了此念头,觉得还是立自己的儿子好些。但给哪个儿子呢?考虑再三,想想仍是老汤建议的对,康熙可是他惟一得过天花可保终生免疫的儿子,不给他给谁呢?不然再搞一个短命的皇帝,大清江山不稳呀!
就这样,康熙歪打正着上了位。古往今来几人能有这样的奇福特贵?就算老爸上位时年龄更小,毕竟是靠着母亲傍了“大款”,不太光彩;而乾隆也是二十四岁早已成年后,才正常接了老爸雍正的班,也没啥突出的地方。
至于《圣祖实录》什么的,后人狂捧什么的,说康熙少有大志,自强不息,勤奋好学,与众不同,等等,为他上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姑且不论真伪,起码除了一大堆文字游戏,还没有一个具体事件可以证明其老爸顺治曾因此对他另眼相看过,并觉得他更有出息,应该脱颖而出,继了那皇帝位。
还有现如今已被树为最奇最丽最伟的皇太后孝庄(见《摄政卷》),曾为康熙上位很助了一把力的说法,可能性也极小。不妨设想,一位不爱政治、无权力欲、更不强势的、正常的、可亲可敬的女性,会为了支持哪一个孙子当皇帝做坚决状吗?就算会,因为她与多尔衮这样那样的关系,与儿子搞得那么僵,说的话能有多大分量呢?顺治又能听得进去多少呢?
在没有新的有力证据出现前,咱们还是认可天花与汤若望的作用吧,当然从根本上讲还是咱康熙的命好,再进一步讲,应该是大清的命好。你看看,如此一个让人类曾经恐怖到极点的“煞星”,却成就了一个大清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和一段“最丰功”的伟业。
天花原来如此可爱,康熙幸哉,大清幸哉!
江山已定接了手
康熙当皇帝时才八岁(1661),两眼一抹黑,懂个啥?没办法,人家就是命好。祖上三代浴血疆场,加之四辅臣(见《大帝卷?鳌拜篇》)佐政,到他十五岁真正接手,大清王朝已在华夏站稳了脚跟,夯实了基础。虽说天下人心未必全得,但整个大陆却已尽在掌控之中,抗清力量也只能退缩到台湾等几个海岛上了。
有人说康熙即位初时局艰难,既要守成又要创业,不知依据何在?如果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甚至顺治们地下有知,恐怕很难含笑九泉了。怎么,咱拼死拼活打江山,为你留下个大基业,不能为了拔高你,就一笔抹去了吧?
前中期二百余年的大清,堪称历史上最幸运的王朝,每到关键时刻,上天总会垂青于它,给它一个又一个机会,让它完成一次又一次飞跃。不过咱们暂且抛开幸运的不谈,先来简单看一下大清(包括后金)是如何从一个僻处塞外蛮荒的蕞尔小邦,五十年一跃而为入主华夏的东亚第一大帝国的。由此,后人给康熙脸上涂的脂抹的粉究竟有多厚,还不一目了然?
明万历十二年(1584);建州女真贵族后裔努尔哈赤以所谓十三铠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