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真相-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万历十二年(1584);建州女真贵族后裔努尔哈赤以所谓十三铠甲起兵,奋斗三十余载,统一了中原人泛称的东北女真诸部,于1616年建立了大清的前身——金,史称后金,并于1619年萨尔浒一战大败明军,接着又夺取第一块文明之地——大明辽东。从此,建州女真(以后称满洲)登上了历史前台,国家规模初具,军事上已然东北亚乃至东亚的巨无霸,蒙古人不是对手,昔日的主子大明同样不是对手。
皇太极时代(1627—1643),大清(前期还叫金)基本完成帝国建设,未来大王朝的气魄与实力赫然显现也。西收漠南蒙古并臣服漠北蒙古,东降原明之属国朝鲜,北取黑龙江上游索伦、呼尔哈等部;南则五入中原,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尤松锦大决战,更把最大对手——大明打了个落花流水,使其再无抵抗之力,为以后入主中原、占据华夏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果说老努晚期政策不当(见《亡国卷》),外强中干颇有危机的话,那么此时的大清已是根基牢固的超强帝国了,东亚之族谁够威够胆撼动它分毫?
多尔衮顺治时代(1644—1661),大清凭借所向无敌的满洲铁骑,乘着明帝国内部的衰败与混乱,终于在1644年入主了中原(见《亡国卷》),并经过十七年的艰苦战斗,基本扑灭了华夏大地熊熊的抗清之火。明末起义双雄同途同归,取明代之的大顺李自成先溃,入据四川的大西张献忠后亡。南明弘光、隆武、鲁王、绍武、永历等政权先后败没,其后期擎天柱原大西军余部李定国也已成“残中局”。
四辅臣时代(1661—1669),南明逃入缅甸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被最有名的降清明将吴三桂擒获绞杀,一代民族英雄李定国随后忧愤而死;大顺军余部李来享等夔东十三家军,也于1664年败亡,大陆最后一支抗清武装倒下了;同年,清军携手荷兰人收复了东南沿海最后一个岛屿,郑成功子郑经(见《大帝卷?台湾篇》)只能退守台湾澎湖,继续高擎反清复明大旗,实则已成空谈。
战火纷飞的岁月结束了,和平时代终于来临了,看起来不出意外,除了东南海上,大清王朝已牢牢掌控了华夏大地,从此步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不需要领袖们多么天纵英才,雄才大略,只要不是扶不起的刘阿斗、杨广式的败家子,正正常常人一个,不搞什么歪门邪道,老老实实循规出招,有着东亚军事界“梦之队”保护的雄伟壮阔且处于上升期的大帝国,不腾飞还真没天理了。
恰逢其时,我们的“千年一帝”康熙,做了八年不能挺起胸膛的小皇帝,终于长大了,不安心了,近似儿戏般地拿下了权臣鳌拜,亲揽了朝纲!年纪轻轻,即有宏伟蓝图可画,大好江山可供指点,该是何等雄健,何等豪迈!
相比之下,老爸顺治可就差多了,年龄更小便当了皇帝(见《摄政卷》),但又有过多少扬名的机会?十八年来,帝国局势哪有一天安稳过,不是金戈就是铁马,虽说不需要自己亲自动手*“乱党”,终究治过几个计划,只是不能很好制定,并付诸实践啊。
何况前期权臣专权更厉害,后期也多受掣肘,最疼爱的妃子又不幸死去,打击之大可想而知;加之体质不佳,还倒霉得了天花,又不如儿子那般命大,于是乎,就在帝国正迈向质的飞跃时,二十来岁的顺治竟撒手而去了,可叹可惜啊!要不然这千年一帝哪能轮得上康熙?
唉,咱康熙就是有福之人呀!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健康指数还不错
当然了,康熙的幸运、福气不仅表现在事业上,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异性方面尤为人津津乐道。对此,这里还真不想多说,不是装清高,实在不想成了有些人,眼睛就是直勾勾盯着康熙身边的女人不放,惟恐搞不出啥新花样,吸引不了大众的眼球。像苏麻喇姑什么的,考证来考证去,就差祖宗八代没被抖出来了。
还是专门说说康熙的身体健康情况吧,必须承认,他的身子骨在古人特别是帝王中,算是不错的了。众所周知,除了那些跃马横刀、拼杀疆场的开国之君,一般从小便在最大的蜜罐子里长大的帝王们,身体倍棒的并不多,能活到接近七十岁的就更少了。可康熙自小便在最高规格的锦衣玉食的呵护下成长,却能活到六十八周岁,实在不简单!
单看大清十二帝,宣统二十世纪的人了,不说也罢,也只有寿命超高的乾隆活了八十八岁,努尔哈赤六十七岁,道光六十八岁,其余皆在六十岁以下。康熙不能算有多高寿,但已远超帝王平均值了。
究其原因,有《圣祖实录》,亦有后人所述,可谓极尽吹捧之能事。什么康熙虽然伟人一个,勤政无比,日理万机,却也注意强健体魄,很有生活情趣,不像明代帝王好女色,还有啥不忘满人骑射之本、爱好多多且有意义,等等。
做人难,捧人易!历代帝王实录之类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呢?特别是有清一代,从康熙开始高度集权专制,可以说满朝没有真正的大臣,只有彻底的奴才,由他们记载主子之事,自然可想而知了。
何况就算是真,反而更加好笑。同类的事,一般帝王们都会有,什么游猎、钓鱼、赛马,诸如此类,没啥特别的,怎么放在很多帝王身上,就是玩物丧志,而放在康熙身上就是培养高尚生活之情操、不忘祖宗尚武之根本等宏大的事了?真是人嘴两张皮呀!
康熙时最有名的西方传教士南怀仁在他的《鞑靼旅行记》中,对康大帝曾这样说道:“这位君主,要想成为一切人的品德上的楷范,还有待于更好地信仰基督教,别无他法,可惜,他有耽溺享乐的倾向。”虽说外人所言不见得就是真,但总不会比奴才讲的可信度低吧?
尤其是康熙不近女色这一点,在奴才们的生花妙笔之下,已完全置事实于不顾了。且不论近不近女色是否就会对身体不好,单是康熙帝一生中留下的有名有姓的妃子,粗算一下就有四十几人,儿子女儿也是一大堆,三十五子二十女,不要说明代帝王无人能及,就是当今世人心中最*倜傥的乾隆爷也得惭愧三分啊。
不想以此去证明什么,却能看出他阿康绝不是一心扑在王朝事业上的清心寡欲之人吧?那个时代作为帝王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你却非要拿来批一帮人,又反过来赞一帮人,且不惜颠倒黑白强说之,用尽了人世间所能用的一切美好词句,就很有点那个了。
其实要说这方面做得好的,明代不少帝王还真是不错。崇祯就是个好模范,更有一个践行一夫一妻制的弘治帝,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却也未见有人像对待康熙那样大书特书一番呀?
当然喽,从中也能看出咱康熙帝身子板也确实不错,这一点其实幼时得天花那会儿已经初步验证了,顶尖最酷杀手天花拿枪指着你,问人世间有几人能活,可他偏偏就枪口下逃生了,先天条件好啊。
可以说,这才是阿康能长寿的根本所在,不然就说不清为啥皇太极、多尔衮之流,一生戎马生涯,经得苦受得练比阿康没事带着一帮人骑骑马打打猎什么的多多了,为啥比他命短呢。当然后天养生肯定很重要,阿康这一点想必做得还是不错的,但绝不是戒色游玩之类。
于是乎,中国历代帝王中,有比康熙更小年纪上位的,也有比康熙活得更长的,但像康熙这样既小小年纪当皇帝,又有好身体寿命长的,实在是绝无仅有了。结果康熙创造了中国历代帝王在位时间的最长纪录,六十一年!若将其放于人类历史上所有帝王中,估计也能排个前五吧。
六十一年,真比有些朝代还长,秦新三国宋齐梁陈隋,还有五代,远不如也。应该说,这才是康熙多不胜数的“伟大”中惟一真正了不起,走在世界前列的。着实让人羡呀,也为咱中华民族争了好大的面子!
康熙的命实在是好!不仅有时间名垂青史,还能为大清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大清告别战火纷扰、迈向和平发展的转折时期,和谐稳定比啥都重要。恰于此时,康熙一干皇帝就是六十一年,虽然苦了他那些急不可待想承继大统的儿子们,但却有力地保证了大清的可持续发展。
要不是他干得真的一般般,大清的前景更为广阔,蓝图更加绚丽也。其后的雍正也不至于那么苦那么累,做着默默无闻的老黄牛,却只能委屈地看着老爸与儿子显摆耍酷了。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哪有什么大风浪(上)(1)
不过,要论康熙最大的幸、最高的福,还是在他的事业上。六十一年漫漫帝王生涯,不仅未遇到什么大风浪,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荫,事情不管办得如何,到头来却都是大功一件。且先来听个简说篇。
人们在论道乾隆时,一般都会认可,他真是特福极贵之人,在位六十年,实际当政六十四年(这一点比康熙强),恰逢祖上余荫,特别是老爸雍正的呕心沥血、继往开来,让他赶上了一个持久的承平大盛世,一辈子受用不尽。
此时遥遥领先的洋人们(除了还不算真正西方人的俄罗斯人)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帝国,还抱有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不要说不会过来打它,反而认为它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迷人,甚至是学习的榜样。还有那冷兵器时代曾经叱咤风云的游牧民族,值东亚冷热兵器交替之际——当然还有宗教软化等其他因素,也不可避免地衰落,对中原定居王朝已构不成啥威胁了。
这么内外一相结合,乾隆帝的日子过得当然滋润了,其孙子道光也只能在遥望中垂泪叹己命苦啦。更加上一些好事的后人们又生花妙笔得很,把他够让人羡慕不完的一生,再度渲染烘托得“二风”(即风花雪月与*倜傥)尽现。真是光芒四射,让人感叹呀,怎么男人梦想的一切,他都有了呢?于是乎,乾隆的福呀贵呀就更深入人心了,你要说有人比他强,恐怕还真没有多少人会支持。
相反看那康熙,基本把他刻意塑造成戒奢从俭、殚精竭虑、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千年一帝的伟大形象,仿佛与“二风”根本不沾边,特别是所谓一生伟业好像都是在荆棘中靠着他的雄才大略才获取的。这么一来,祖孙两人一对照,谁更有福气便一目了然喽。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事实胜于雄辩!“二风”问题前已提及,多说也无意义,还是集中精力观其功业吧。
康熙接手的是一个刚刚告别战乱、百废待兴的大帝国,赶上的是一个起点很低、较易发展的大时代,这实际上比乾隆上位时机会更多,条件更好,好比你在白纸上画总比在别人的作品上画更能随心所欲吧,特别是制度等深层次的东西,初期较健康时肯定比后期渐渐失灵时更容易掌控。
外部形势也非常之好。乾隆时所处游牧的衰落、西方的不侵,康熙时一样不少,而且与西方的差距还不像乾隆时那么大。人家工业革命还没全面启动,咱要是加把劲,赶上还是有可能的,就看领袖怎么带头了。
至于帝国内部的安定团结,康熙时代也不比乾隆差,除了自己引火烧身,挑起了三藩大叛乱,搞得刚与战争告别的国家与民众再次陷入一场大灾难与大痛苦,要不是垂垂老矣的吴三桂不争气,大清在关内的统治甚至也差一点完蛋。其实康熙在位六十有一年,国家是相当安稳的,内部之基坚如磐石,有谁能撼动丝毫?
康熙实则做了一个长久承平的帝王,日子过得也很滋润。如果是他自己的原因造成了一段时间的不幸福,那是他自己的事,怪不得别人,更不能拿来说项。三藩之乱已说过,再比如鳌拜专权问题,又是一个大谎言。
明明是一个对国家赤胆忠心之人,却因为要烘托康熙年少不凡,英武异常,硬被丑化曲解成蛮横残暴甚至想抢班夺权的乱臣贼子,结果让小康熙受的那个屈辱别提有多深了;但是他神啊,暗施巧计就拿下了鳌拜,亲了政,掌了权,风雨之后终见彩虹。
哪有什么大风浪(上)(2)
事实是,咱康熙帝啥苦也没吃过,分明是自己无上的权力欲在作祟。待长大之时,他的惟我独尊、专断固执的个性尽现,岂能再容忍有一点权力外泄?其实鳌拜不是不忠,而是分割了他的权力,对他产生了制衡——这还得了,拿下算了,就这么简单的事。
不得不说康熙是幸运的。要是像他老爸那样遇到一个多尔衮这样的真正大权臣,那他还能这么轻松搞定吗?再看历史上多少权臣控制下的小皇帝,几人有他这福份!下面的功业篇,第一个要讲的就是这事了,待看后面细述吧。
平定三藩之乱后,大清迎来了更加稳定的时代,国内就此基本祥和,汉人们也认了命,毕竟日子还得继续。其后,帝国周边虽然陆续发生了些事,但已无关安定团结之大局,无非为咱康熙帝悠闲自在的生活之外,多搞了点高尚生活情趣,增加了些锦上添花的玩意儿。声明一下,以上所言仅指个人,事件本身还是很了不起的,绝无调侃之意。
局促于台湾及东南沿海厦门金门诸岛的郑氏政权,康熙元年(1662)以来,除了乘着三藩之乱,东南小旺一段,基本上对帝国也构成不了什么威胁。对大清来说,顶多也就是不除不足以消除汉人反抗之隐患罢了。待到大乱平定,紧跟着郑成功的继承者郑经又一病而亡后,郑氏台湾也就越发不足为惧。
康熙二十一年(1682),维护大清帝国诸民族团结统一的伟大汉人英雄施琅攻灭郑氏,拿下台湾,也只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怎么?那噶尔丹放着称雄于中亚牢据天山南北的准噶尔帝国伟大领袖风光安稳的日子不过,此时也来凑热闹了?来吧,咱康大帝掌控着这么大的一个雄壮帝国,正愁没功业可建呢。
要说这噶尔丹,不可谓不是一代枭雄,那一股子热血男儿劲远比他的东方远亲漠北与漠南蒙古王爷们要足,绝对是当时最够资格继承成吉思汗英雄豪情的汉子,无奈时运不济呀。
大清帝国正蒸蒸日上,军事力量不如刚入关那会儿,但依然强劲,加之火炮上的巨大优势,以准噶尔三万骑兵的实力(明初捕鱼儿海一仗歼灭擒获七万蒙古人),东方的两位远亲、成吉思汗最纯正的后裔,又站在了敌人一边,不输才怪!
结果,咱康熙帝亲自带着十几万大军闪亮登场,威风十足,在一场必赢的战役中取得了意料之中的胜利。不得不感慨,这人光有雄心是不够的,还要有实力,不可为的事却硬要一而再、再而三为之,就有点不自量力了。结果,噶尔丹经过九年(1688—1697)的奋斗,只落个自身败亡,为他人辉煌做了嫁衣裳。
不过看官们可别以为噶尔丹是死在康熙手上的。其实,要不是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闹了家窝子,后方端了他的老巢,噶尔丹哪会自杀,回去还不照样当他的准噶尔大汗?
哪有什么大风浪(下)
当然,再大幸的人也总会有一点小不顺心不是?接下来的策妄阿拉布坦也是一代雄杰,继续与大清针锋相对,只是实力并未见长。凭当时清军的力量完全可以摆平之,但康熙一直到死,也未能做到,因为他哪有这个雄心壮志哟,从没想过如汉唐那样去征服天山,包吞西域。
不过历史真的很有趣。准噶尔两代雄主,通过不断地挑起战争,却意想不到地引领着康熙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两大功业。
天山依然那么遥远,但漠北蒙古最终还是归附了大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