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创伤-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男孩的交谈是愉快的,它不需要外交辞令,而只是一种天伦之乐,丝毫不会造成体力和精力上的浪费,所以,在乾隆看来,是这个聪颖的孩子,使这次可有可无的无聊会见变得生动有趣。
马戛尔尼在*中对于小斯当东受到的礼遇不屑一顾,但老斯当东的*显然没有忽略这一值得炫耀的细节。小斯当东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在中国皇帝的赞赏中得到了回报。他比使团中任何一个人都看清了乾隆的皱纹,粗糙的皱纹在平滑的龙袍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不堪。他向中国皇帝进献了两支漂亮的火枪,两支坚挺的火枪,令他想起自己跟在父亲后面在英格兰的森林里射杀猎物的*。皇帝回赠他的是一只绿色的玉如意,出于对小斯当东的喜爱,他还从自己的腰间解下一个荷包,亲自挂在英国男孩的腰上。那是一个黄色丝绸质地的荷包,上面绣了一个五爪金龙。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双方的礼物——枪和如意,分别代表各自的文化立场,无意间进行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对话。
中国皇帝对英式火枪的不屑一顾,令小斯当东,以及所有的英国人大吃一惊。他们无论如何无法预想到这样的结局。与他们的预期相反,英国人提供的军事装备被锁进圆明园的仓库里,直到60多年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才发现,它们依旧蒙着厚厚的灰尘放在原处,始终没有人动过。马戛尔尼的苦心孤诣被彻底浪费,他带着垂头丧气的表情,两手空空地离开中国,但他们也并非一无所获,他们发现了这个“骄矜”之气盛行的国度无法掩盖的虚弱,而中国人竟然对此一无所知。中国人至今对他们用火绳引燃的枪支津津乐道,而对英国人每分钟发射二十响的火枪不屑一顾。①在马戛尔尼看来,“只要我们派两三艘小战舰,不消两个月工夫,就可以把中国沿海的海军全部摧毁。”②这是一个骇人的秘密。小斯当东无意中看到,一丝隐秘的笑意,正浮上马戛尔尼的面容。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章 鸦片与下午茶(1)
A。 鸦片
公元1638年4月15日,徐霞客来到贵州贵定县白云山,在这里,他被一大片绚烂的红色花朵所蛊惑,在他的《游记》里写下一段文字:“莺粟花殷红,千叶簇,朵甚巨而密,丰艳不减丹(牡丹)药(芍药)。”莺粟,在古代文献中,常与罂粟通用。作为风景,罂粟花,以丰艳的形象引起这位职业旅行家的关注,并为他的锦绣文章提供原料。但那时的徐霞客并不知道它的味道和它的真正吃法,他显然小看了它的威力,对它的杀伤力一无所知。
罂粟花,曾经以观赏花的身份,在百花园中混迹多年。从观赏的角度上说,罂粟花的美无可置疑。它拥有硕大的花瓣和艳丽的色彩,并因此夺得了在花界的地位。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一书中,对罂粟花的描述如下:“罂粟花有四叶,红白色,上有浅红晕子,其囊形如箭头,中有细米。”明朝万历年间,文学家王世懋在《花疏》中,对罂粟花的评价是:“芍药之后,罂粟花最繁华,加意灌植,妍好千态。”
我从未目睹过一株真正的罂粟花。这一富贵名花因其身份可疑,已经被彻底边缘化。人们早已识破了它的诡计,因而对它采取了断然拒绝的态度。它的艳丽外表,已经无足轻重。*与痛感,这感觉的两极,竟然同时存在于一种植物中。以罂粟(及其制成品鸦片)为媒介,身体开始在这两种相反的感觉中游荡和徘徊。在很多情况下,美等同于伤害,它的内部潜藏着对于危险的预告。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对此有所觉察。这种预告,早在六朝时期就开始了。唐代李白在诗中,把这种花称为“断肠草”:“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邓之诚先生考证道:“断肠草即指罂粟花,知其流入中国已久,盖远在六朝之际矣。”但无论如何,打量一枝罂粟花是必要的。否则,关于历史的很多困惑都无法解决。现在,罂粟花已被宣布为人民的敌人,被剥夺了一切权利。只有我的朋友冷冰川的画布,为罂粟花提供了生长之地,在那里,罂粟花肆无忌惮地绽放。
由香草到毒药的转变是神奇的。这是一个悄无声息的渐进过程。罂粟花以极其隐蔽的方式,开始了对我们身体的征服。如上所述,它最先欺骗了我们的视觉,继而,它以药物的名义,对身体进行最初的试探。宋代的许多医书和药方,都记录了罂粟花进入身体的过程,以及它克服病痛的丰功伟绩。这种试探得到了身体的认可,罂粟花也从此获得了进入身体的通行证。
罂粟花从此开始了它对于人们神经的腐蚀。没有人能够抵挡罂粟花的魅力。一株植物,因其*蚀骨的本性,而与历史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全球化的元代,吸食鸦片的方法由印度传入,中国人曾经从容飘逸的身体因罂粟花而颤栗,那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一种莫名的欲望从此变得不可遏止。到清末,整个国家都陷于一种酥麻的昏厥中。
人性的贪婪,为所有的阴谋提供理由。而元明时代的中国,在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分分合合战争离乱之后,已经从血泊里爬过来,需要休憩、疗伤和享乐。在这个统一、平和的国度里,感官的欲望变得无比强大。所有的暴力,都需要高强度的享乐提供安慰。纵欲时代自此开始。中国人的五官,从这时开始变得日益精致。他们以日趋苛刻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生活。生活的艺术,也在这种严格要求下日臻完美。人们用享乐来抵抗死亡,他们忘记了,享乐的内部,暗藏着通向死亡的最快道路。这是纵欲的困惑,是享乐的悖论。人们以无法克制的欲望,与罂粟的阴谋相配合。他们自己充当了谋杀者的同谋。他们的罪恶,比起罂粟毫不逊色。
第二章 鸦片与下午茶(2)
*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现象,它与名为二羟基苯基丙氨酸和内呔啡的大脑分泌物密切相关,只要大脑分泌出这两种化学成分,*就会应运而生。连情感都是物质的,这无疑给唯物主义者提供了最佳的论据。二羟基苯基丙氨酸和内呔啡是埋伏在人们身体内部的密探,罂粟花看穿了其中的秘密,并迅速把这两种化学物质发展为自己的盟友,对这一切,人们毫无察觉。对于罂粟(鸦片)提供的*,我无从体验,但我不怀疑它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感受。这种感受不是我们身体自生的,而完全依靠那种名为鸦片的催化剂。*一旦产生,身体对于催化剂的依赖就不可取消,除了因为催化剂自身具有瘾性之外,更因为人们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第一次*的结束,必将成为第二次*的开始。人们对于*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如沙上累卵,越累越高。终止这条黑色的欲望之路,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它要与贪婪的人性作对。吸食鸦片的过程,如同推着一块石头上山,虽然人们知道石头终将滚落,砸伤自己,但参与人数的增加,使每个人的侥幸心理与日俱增。强大的*召唤着每个人,使许多谨小慎微的人,也参与其中。对此,光绪时人张昌甲曾有如下描述:
凡人初吃烟时,其志个个持定,必曰:“他人心无主宰,以致陷溺其中,我有慧力焉,断不至此!”及至将成之际,又易一言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有戒力以制之!”迨其后明知不可复返矣,则又曰:“我终有定力以守之,不至沉迷罔觉也!”直至困苦难堪,追悔莫及,方瞿然曰:“一误至此哉!”然人寿几何,此生已矣!
这是一种由鸦片提供的超额*,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人们必将提交超额的痛苦作为补偿。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幸福必将以痛苦与忍受作为交换,历来如此。这使我们看到了鸦片与药物的本质不同:药物的使用过程是苦的,但它的结果却是令人愉快的,而鸦片,则刚好相反,它的享用过程充满*,而结果却令人痛苦不堪。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由身体提供,而鸦片,只是这种交换的中介而已,它只是帮助了*资源的集中使用,当然,它的中介费用是高昂的。不论怎样,鸦片仅仅提供了一个以痛苦交换*的平台,便有无数人趋之若鹜。所谓愿者上钩,对此,鸦片从不负道德责任。
B。 下午茶
与鸦片的强烈相比,下午茶是淡的,刚好适合伦敦人的优雅胃口。
老斯当东几乎在每个下午都要喝茶提神。他拥有一间专门的茶室,里面摆满了美仑美奂的精致瓷器,既有东方文物的色彩,又带有英伦古典气息。下午的光线刚好照亮那些大大小小的瓷器,使它们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他几乎在每天固定的时刻,将黄色古典花卉图案的细瓷茶壶、茶杯、奶盅瓶、糖罐、银质茶匙、茶刀,以及金属过滤网等,在茶桌上一一摆好。他细致的动作常令小斯当东看得出神。老斯当东有一套固定的喝茶程序,先把烧开的沸水倒进茶壶进行“暖壶”,片刻之后,他会倒掉热水,将红茶放进茶壶,再注满沸水,等待几分钟,然后把茶水倒入杯盏。有时还提前在杯子里加些牛奶,而且一定要凉的。他习惯用母指和食指,将那只精致的中国瓷杯捏在手里,一面翻捡手中的资料。温润的茶水轻轻熨过他的身体的内部,令他感到浑身妥贴。饮茶是一种细致而微妙的满足。小斯当东就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听说了中国这个名字。他在那时把中国想象成一个弥漫着植物芳香的国度。小斯当东注意到,父亲饮茶时动作雅致,表情松弛,丝毫不像在考虑什么重大的事情。
第二章 鸦片与下午茶(3)
当中国人横卧榻上喷云吐雾的时候,伦敦的众多客厅正浸泡在茶的芳香中。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交换——中国交出了茶叶,换回了鸦片。我们在东印度公司的档案中找到一封信,是该公司的职员威克汉先生于1615年6月27日在日本的费朗多写给在米阿考的伊顿先生的,他的信中要“一包最醇正的茶叶”,这是有关茶的最早记录。Tch'a是俄罗斯人给茶的称呼,他们通过中国北方获知这个发音并且保存在自己的语言中。①茶叶于1650年进入英国,在这个岛国迅速风靡。1664年,东印度公司的普罗德船长(Captain Prowde)从万丹回来,送给国王查理二世的礼物,不是什么珍禽异兽,而是一小包“珍贵的茶叶”和一点肉桂油。国王的妻子、葡萄牙公主卡瑟琳(Catherine)王后带到英国的嫁妆,除了作为殖民地的孟买以外,还有她高贵的饮茶习惯。在王公贵族的号召下,饮茶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时尚。到1700年,伦敦就有了近500家茶室。与茶叶的风靡相比,鸦片在中国最初的境遇堪称冷落,直到1782年,鸦片在中国还找不到买主,然而此后,鸦片的事业势如破竹,15年后,英国向中国出口的鸦片就达到4000箱,而到了1836年,中国的鸦片吸食者已达到一两千万。
茶是一种温文尔雅的文化血液,它与中国人中庸平和、天人合一的精神特征相呼应,它以一种舒缓的节奏,塑造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人不疾不徐、顺其自然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与茶的教诲有关。茶所散发的清香,充满了文化的隐喻与象征。正因如此,茶水,才得到英伦绅士们肠胃的认可,并在其中畅行无阻。这群被羊奶喂大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自饮茶伊始,就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与享乐。英格兰的荒原把他们塑造得血肉饱满,但他们自觉地接受了茶的驯化。饮茶,使那个阴霾的岛国变得温暖、宁静、和谐和安逸。平静的茶水,具有抵抗风暴的力量。
但是,茶在英国的命运,至少有两点与它在中国不同——第一,茶的普及,使人们聚集起来,它培养了英国人的公共生活,以及对自由言论的偏爱,白金汉宫的最高指示逐渐被弥漫全国的窃窃私语湮没,茶与英国*制度的酝酿具有某种难以言说的暧昧关系;第二,茶叶催生了英国人的征服感,在他们看来,他们的茶桌已然成为世界的中心,这是隐藏在饮食中的权利意识,如果他们愿意,他们可以得到一切,他们刚刚离开茶桌就露出了他们的犬齿:那个茶的国度,将成为他们的下一道开胃大餐。
与茶相比,鸦片有着明显的攻击力。作为一种良性的饮品,茶是建设性的,至少对于这个以牛羊肉为主食的民族而言,茶有着分解动物脂肪的作用;而鸦片则是破坏性的,它蛰伏在一种谎言式的*背后,向痴迷者发起攻击。它像一个巨大的陷阱,而*,只是它的诱饵而已。一旦上钩,它就会像一件看不见的刑具,把身体牢牢控制住,出现欠伸、喷嚏、呕吐、下痢、出汗不止、战栗、抽搐、神经痛、谵言妄语、哭笑无常等一系列身体反应,直至心脏停止工作。鸦片展现了一场隐性的杀戮过程,这个过程中,没有血腥刺激的场面,并且是渐进的,因而很容易被忽略,吸食者也因此放松了对它的警惕。茶是液体,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滋养性的;而鸦片是气体,生命与财富都将在穿过美仑美奂的烟枪之后化为灰烟。作为鸦片制造者和推销者,英国人自己并没有选择鸦片,①而是立场坚定地选择了中国茶,与此同时,一厢情愿地把鸦片视为中国人的最佳选项。中国人从一开始就笑纳了这份好意,并且如同英国人善待中国茶一样,把吸毒升级到一种艺术的境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