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感到,要想达到###董卓的目的,光指望别人是不行的,还得依靠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但汴水失利后,自己兵员减少,不敷调度,于是便决定同曹洪、夏侯惇等人到扬州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听给了曹操很大支持,曹操一共招募到新兵四千多人。往回走到龙亢,新兵突然反叛,乘着天黑放火焚烧曹操的营帐,曹操亲手杀死数十人,其余的人望风而逃,这才算解除了危险。事后清点,不叛的士兵只剩下五百多人。恰在这时,曹洪带着家兵千余人来到了龙亢。不久,曹操自己又在铚、建平等地招募到新兵千余人。周听继续支持曹操,陆续给曹操送来士兵万余人。宗族曹邵也招募到部分新兵,前来追随曹操。曹操的侄子曹休在吴郡听说曹操起兵,也改名换姓取道荆州前来投附,曹操见了很高兴,对众人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驹啊!”经过一番周折,曹操重新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装队伍,其中家兵千余人是这支队伍的骨干。
  曹操北归后,不再返回酸枣,而是渡过黄河,赶到河内,同驻扎在那里的联军盟主袁绍接触,企图对袁绍施加影响,使局面改观。但结果仍令人失望,他在许多问题上常常不能同袁绍取得一致,甚至完全针锋相对。
  袁绍为了有利于发展自己的势力,以献帝年幼,又被董卓所困,关山阻塞,不知是否还活着为由,同冀州牧韩馥一起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并私刻了皇帝的金印,派毕瑜去见刘虞,劝他称帝,称说这是上天的意旨。同时前来征求曹操的意见,企图获得曹操的支持。曹操问明来意,明确表示反对,说: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势图
  “董卓的罪行,国人尽知。我们会合大众,兴举义兵,远近无不响应,这是因为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现在皇帝年纪幼小,被奸臣董卓控制着,还没有象昌邑王那样的破坏汉家制度的过错,如果一旦加以废除,天下有谁能够心安呢?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古代皇帝南面而坐,臣僚面北朝见皇帝。刘虞是幽州牧,幽州又刚好在北方,因此这里的“北面”语含双关。“西向”,指向西###董卓,迎回献帝。诸君自去向刘虞称臣,我自去西讨董卓,表现了曹操同袁绍等人分道扬镳的决心。董卓暴行令人发指,国人共愤,###董卓确实是人心所向,确实是当时国内矛盾的焦点,应当全力以赴。献帝虽然毫无建树,但他毕竟是国家的象征,又被董卓挟待着,实际上也是个受害者,同正义力量是有共同利益和共同语言的,如果一旦废掉,另行易人,必然造成更大的混乱,局面将更加难于收拾。所以曹操的意见,不仅表现了他的胆识,也是从大局着眼的。曹操后来虽然也成了一个割据者,但他实现国家安定、统一的意识远比袁绍等人来得强烈,这也是他后来所以能够采取一些顺乎民心的政治经济措施,从而取得节节胜利,最终统一北部中国的一个原因。
  东汉时谶纬迷信盛行,一些人利用谶纬大造符瑞,妄测吉凶,甚至以此证明某某得到天命,应当即位登基。袁绍、韩馥也玩弄了这套把戏。当时刚好有四颗星星在属二十八宿的箕宿和尾宿之间汇聚。古代星象家把天象和地面上的一些地方相配合,叫分野,箕、尾的分野刚好是燕地,即幽州,于是韩馥称神人将在燕地产生,实际是说刘虞应当称帝。又说济阴有一个男子叫王定的得到一块玉印,印上刻着“虞为天子”四个字。一次,袁绍得到一块玉印,因当时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用玉制作,袁绍认为奇货可居,就故意拿到曹操面前炫耀。谁知曹操不以为然,大笑着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讨伐董卓(7)
“我不相信你这一套!”
  袁绍感到大煞风景。袁绍见曹操不听自己摆布,很不满意,于是私下派人去见曹操,企图说服曹操归附自己。来人见了曹操,说:
  “现在袁公势力正盛,兵力最强,两个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天下英雄,有谁能够超过袁公呢?”
  曹操听了,没有吭声,但从此对袁绍更加心怀不满,并产生了伺机消灭袁绍的想法。
  袁绍还给袁术写信,希望得到他的支持。这时袁术已有自己登基称帝的想法,也不同意让刘虞称帝。更重要的是刘虞自己也不同意称帝,他认为在天下崩乱、皇帝蒙难的情况下,大家应当同心协力维护王室,不应当造出种种逆谋来坑人,因此不仅不同意称帝,还想跑到匈奴去躲避。袁绍被弄得毫无办法,最后只得作罢。
  关东诸将不能一致对付董卓,内部关系很难协调,很快产生了矛盾。开始,兖州刺史刘岱和东郡太守桥瑁发生摩擦,刘岱火并了桥瑁,派王肱去兼任东郡太守。接着,袁绍胁迫冀州牧韩馥让出冀州,自己做了冀州牧,韩馥不久自杀。屯驻酸枣的诸军在粮食吃完后,连形式上的联合也维持不下去了,于是立即散伙,回到了各自的辖区,发展自己的势力。此后,中国成了拥兵割据者的天下,在东汉王朝的版图上,出现了大大小小数十个独立王国。此后一段时间内,各地区的主要割据势力是:
  公孙度占据辽东。刘虞、公孙瓒占据幽州。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曹操占据兖州。董卓、李傕、郭汜等占据司州。马腾、韩遂占据凉州。张鲁占据汉中。刘焉占据益州。刘表占据荆州。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孙策占据江东。
  这些割据势力为了保持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相互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兼并战争,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和人民的大量死亡。对于这一幕惨剧,曹操后来写了《蒿里行》一诗加以反映: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篇描写了关东诸将从一同起兵到发生内讧、各据一方、自相残杀、给百姓造成深重灾难的全过程,被称为“汉末实录”。“义士”指关东诸将,“群凶”指董卓及其婿牛辅,其部将李傕、郭汜等。“盟津”,即孟津,相传周武王起兵伐纣时,中途曾同联盟反纣的八百诸侯会合于此,这里用“会盟津”代指关东诸将联合起兵###董卓的义举。“咸阳”,秦朝都城,这里代指长安,当时献帝被董卓软禁在长安。“淮南弟”指割据淮南地区的袁绍的堂弟袁术,袁术于建安二年(197)在淮南寿春称帝。“刻玺于北方”,则指初平二年(191)袁绍等在河内私刻皇帝印玺,图谋废掉献帝,拥立刘虞为帝的事。诗的头四句写起兵,于客观叙述中微露欣慰、赞美之意。中六句写内讧和争权夺利,于客观叙述中透出厌恶痛恨之情。后六句写军阀混战造成的恶果,明确抒发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这是曹操这一时期思想感受的真实再现,微婉地表达了他要削平战乱、建立一个统一国家的决心和愿望。
  关东诸将散伙后,曹操独力难支,孤掌难鸣,想要再去西讨董卓已经不可能了。这时鲍信向曹操提了一个建议,说:
  “现在袁绍以盟主的身份乘机发展个人势力,必将造成新的祸乱,成为第二个董卓。如果现在除掉他,我们的力量还不够,不仅达不到目的,自己还有可能陷于危险。不如先向黄河以南发展势力,以等待形势的变化。”
  曹操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当即予以采纳,付诸实施。这样,曹操同其他关东诸将一样,也走上了发展个人势力的道路。不过,曹操这样做与其他人相比还是有所不同。一是他确为客观情势所迫,不得不这样做,不这样做就不仅不可能消灭董卓,相反连自身的生存也将成为问题。二是不难看出,曹操这样做的目的,仍是为了在站稳脚跟、积蓄足够的力量之后去消灭董卓,并消灭可能成为第二个董卓的其他割据者。这是曹操比其他关东诸将要高出一筹的地方。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争夺兖州(1)
一收编青州军
  曹操确定向黄河以南发展势力的战略,一方面由于有这样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由于有这样的可能性,当时的客观形势给他提供了实施这一战略的机会。鲍信的建议是重要的,但如果鲍信不提出这一建议,曹操通过对当时客观形势的分析,很可能自己也会走上实施这一战略的道路。
  当关东州郡起兵###董卓,双方胶着在荥阳和河内一带,对人民的反抗斗争暂时无暇旁顾时,青州、冀州一带本来就已发展到百万之众的青州黄巾军和河北黑山军,便以燎原之势发展起来。黑山军是与黄巾军同时起义的一支农民军,以今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区为根据地,黑山即在今河南浚县西北的太行山脉中。领导人原为张牛角,张牛角战死后,褚燕继任,改姓张,因其轻勇剽悍,捷速过人,军中称为飞燕。张燕很能团结部众,争取人心,将分散在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的小股农民起义军联合了起来,人数发展到百万,成为一支可与官僚地主的割据势力相抗衡的重要力量。
  初平二年(191)秋,以于毒、白绕、眭固为首的十余万黑山军进攻冀州的心脏邺城。接着南渡黄河,进攻与魏郡毗邻的东郡,东郡太守王肱无法抵御。这时,青州的百万黄巾因受到袁绍委派的青州刺史臧洪的威逼,也正分两路向河北移动,有与黑山军会合的趋势。两支大军如果会师,或者如果黑山军的势力从河北扩展到河南,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力量对比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关东诸将尽管充满了矛盾,但却都不愿看到这一局面出现。身为冀州牧的袁绍,尤其害怕农民军会师后会威胁到他在冀州的统治。曹操一来有在黄河以南发展势力的想法,二来也不愿看到农民军势力的发展,三来东郡太守王肱刚好又抵挡不住黑山军的进攻,于是毫不犹豫地利用了这一时机,将部队从酸枣开进东郡,并在东郡的首府濮阳打败了黑山军的白绕部,取得了首战的胜利。
  对于曹操这一举动,袁绍感到非常高兴。他不了解曹操此举怀着双重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二是为了获取一块地盘,以图今后的发展,只是看到了此举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袁绍认为有对曹操进行拉拢的必要,于是任命曹操为东郡太守,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借重曹操守住冀州的南大门,而且还可以用东郡作跳板,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黄河以南,使冀、青、兖三州连成一片,这样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可以完全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了。曹操自然是不会轻易被袁绍所利用的,不管袁绍打着怎样如意的算盘,他自有他的主意。反过来,曹操也有必要对袁绍加以利用。由于当时袁绍力量强大,最好能够与之相安无事,因此不能随便违抗袁绍的旨意;加之自己正无立足之地,因此曹操便顺水推舟,非常乐意地接受了袁绍的任命,做起了东郡太守。曹操将东郡的治所从濮阳迁到了东武阳,并乘机推荐鲍信做了济北相,作为自己的羽冀。
  初平三年(192)春,于毒趁曹军主力驻扎在顿丘,东武阳防备空虚的机会,率部进攻东武阳。曹操得到报告,却不带兵往东回救东武阳,而是决定前往西山攻击于毒的大本营。诸将不理解曹操这一部署,曹操解释说:
  “以前孙膑想要援救被魏攻打的赵国,却不带兵前往赵国,而是先去攻打魏国;耿弇想要赶走驻守西安(今山东淄博西北)的张蓝,却不先去攻打西安,而是先去攻打与西安互为犄角的临淄:结果两人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我现在先去攻打于毒的大本营,于毒知道后,必然带兵回救,东武阳的危险不就自然而然地解除了吗?如果于毒不回救,我就可以乘机将他的大本营摧毁,于毒照样不可能把东武阳打下来。”
  诸将听了,顿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曹操领兵扑向于毒大本营,于毒得知后,果然立即带兵回救,东武阳之围不战自解。
  接着,曹操寻找战机,中途拦击黑山军雎固部,大获全胜。至此,黄河以南的黑山军基本上被曹操消灭了。
  

第四章争夺兖州(2)
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北匈奴留居漠北,南匈奴移居塞内,归附汉朝。中平年间,有一支由南匈奴单于的儿子于夫罗率领的匈奴兵,到中原地区由东汉政府调遣。后因南匈奴发生内乱,单于被杀,于夫罗就留在了中原。由于中原地区群雄纷争,东汉政府名存实亡,于夫罗无所依附,就同白波黄巾军联合起来,先后攻破太原、河内等地,并对东郡构成威胁。曹操在内黄对这股匈奴兵展开攻击,也获得了全胜。
  这年夏天,青州的百万黄巾因向河北进击受阻,转而向兖州推进。进入兖州后,首先攻下任城,杀死任城相郑遂,接着向东平进击。兖州刺史刘岱不听鲍信劝告,带领兖州主力匆忙截击,结果被黄巾军打得大败,刘岱自己在阵上被杀。刘岱死后,州中无主。消息传来,东郡人陈宫建议曹操说:
  “兖州现在无主,王命无法贯彻,请让我到州里做做工作,由您来接任兖州牧的职务。您如果有了兖州,也就有了夺取天下的资本了。”
  曹操本来就想以东郡为基地,逐步扩展势力,陈宫的建议正是求之不得,没有不同意的。陈宫来到州中,对别驾、治中等大小官员说:
  “曹东郡有治世的才能,如果由他来出任州牧,一定能够担负起阻击黄巾的任务,使地方得到安定。”
  鲍信也出面对大家进行说服,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鲍信和兖州治中万潜等人立即赶到东郡,把曹操迎到兖州,做了兖州牧。
  这时黄巾军正继续向寿张方向推进,曹操于是与鲍信联军,在寿张东面进行堵截。黄巾军骁勇善战,但有恃胜而骄的毛病,曹操抓住这一弱点,打算奇兵取胜。他带上步骑千余人,同鲍信一起先去巡视阵地,观察地形。骑兵速度快,走在前面,后面的步兵没能及时跟上。不料突然遇上黄巾,双方展开激战,曹操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几百人战死,自己靠了鲍信的拼死保护,才勉强逃出重围,而鲍信则被黄巾军杀死,死后连尸体也没有找到。曹操对鲍信的死非常伤心,悬赏寻找他的尸体,没有达到目的,最后只得让人用木头刻了鲍信的形象,亲往哭祭一番才算完事。
  黄巾军获胜后,乘势向曹军压过来。当时曹操老兵不多,新兵缺乏训练,刚刚打了败仗,全军上下弥漫着极度恐慌的情绪。曹操为了稳定军心,亲自穿上铠甲,戴上头盔,四出巡视,抚慰将士,并明确了奖惩条例,士气才又重新振作起来。接着,曹操找到有利战机,向黄巾军发起猛攻,黄巾军不能抵御,渐渐后撤。黄巾军想要争取曹操,给曹操写信说:
  “你过去在济南时,曾经毁坏神坛,其精神和我们黄巾军信奉中黄太乙的道理是相通的。你似乎是个懂得中黄太乙之道的人,但现在反而迷惑了。汉朝的气数已尽,黄家当立。新的天下就要出现,不是你的才力能够加以阻止的。你还是赶快撤军吧!”
  但曹操代表的是地方阶级的利益,不可能放弃对于农民起义军的镇压,看到这封信后,不仅不为心动,相反大骂黄巾,要黄巾军赶快投降。黄巾军不予理会,曹操于是设下奇伏,昼夜接战,黄巾军抵御无方,损失惨重,不得不向济北方向撤退。曹操乘胜追到济北,黄巾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