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床:大明王朝六位皇帝-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30}《太宗实录》,卷十六。
{131}《明史》,列传第三十九。
{132}《太宗实录》,卷十六。
{133}{134}《太宗实录》,卷二十,上。
{135}《太宗实录》,卷五十七。
{136}《太宗实录》,卷五十七。
{137}《太宗实录》,卷十二,下。
{138}《太宗实录》,卷二十二。
{139}《太宗实录》,卷二十五。
{140}《国榷》,卷十四,成祖永乐四年丙戌至七年己丑。
{141}《寓圃杂记》,卷一。
{142}《太宗实录》,卷六十九。
{143}《万历野获编》,卷三,宫闱,母后先祔庙。
{144}《太宗实录》,卷九十二。
{145}《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
{146}《明史》,列传第五十。
{147}现在故宫三大殿,已看不到原来的楠木大柱,清朝整修时,全部以拼凑的松木代之。
{148}《明史》,列传第三十八。
{149}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一集,《肇建紫禁城》。
{150}《明史》,列传第三十八。
{151}《明夷待访录》,建都。
{152}《太宗实录》,卷十九。
{153}《太祖实录》,卷三十七。
{154}《太祖实录》,卷六十八。
{155}《宣宗实录》,卷十一。
{156}{157}{158}《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二,安南叛服。
{159}《宣宗实录》,卷十。
{160}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卷二百七十一,袁永之集(袁袠)。
{161}《国朝典故》,卷之十六,北征录。
{162}《明经世文编》,卷十三,荣国恭靖公集(姚广孝)。
{163}《太宗实录》《皇明世法录》《弇州史料》均如此记载。
{164}宋端仪:《立斋闲录》,卷三。
{165}《太宗实录》,卷二百五十。
{166}张萱:《西园闻见录》,卷五十五,兵部四,边防后下,北虏。
{167}《明史》,列传第四十四。
{168}《太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二。
{169}高岱:《鸿献录》,卷八。
{170}袁袠:《北征录序》。
{171}《明经世文编》,卷十七,杨文敏公文集(杨荣)。
{172}《明经世文编》,卷十三,荣国恭靖公集(姚广孝)。
{173}《太宗实录》,卷一百零三。
{174}《太宗实录》,卷二百四十六。
{175}《明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
{176}{177}《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九,旧大宁论。
{178}傅维鳞:《明书》,卷四十三,边关。
{179}石虎暴政:仅公元345年一年中,因不情愿入宫而被杀的美女,达三千余人。为容纳美女,石虎又分别在邺城、长安、洛阳兴建宫殿,用人力四十万。苛捐杂税铺天盖地,迫使缺衣少食的农民卖儿卖女,卖完后仍然凑不够,只好全家自缢而死,道路两侧树上悬挂的尸体,前后衔接。在其长子石宣发动政变失败后,石虎将石宣绑到台下,先拔掉头发,再拔掉舌头,砍断手脚,剜去眼睛,扔进柴堆活活烧死;石宣所有的妻妾儿女,全都处斩。石宣幼子方五岁,拉着祖父的衣带不肯放松,也被硬拖出去杀死。太子宫的官吏差役数千人,全被车裂。
{180}儒家伦理这架机器,并非如现在许多人以为的唐后即失去效率。相反,它真正发挥效率始于宋代,而迄于清代康雍乾三世。在此过程中间,它从制度、经济和文化方面,把中国打造成世界上唯一长期繁荣的国家。如果制作一张类似证劵交易的K形曲线图,很明显,从11世纪起,这曲线都保持上升态势,直到18世纪末“见顶”,然后“破位下行”。
txt小说上传分享
伪君子朱棣(54)
{181}{182}{183}以上叙述,详见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卷三太宗二(第261页-262页),卷四世宗一(第319页-321页)。
{184}《太宗实录》,卷二百三十六。
{185}《太宗实录》,卷五十七。
{186}《太宗实录》,卷九十二,以下引文皆出此。
朱厚照:一不留神当了皇帝(1)
一直想写写朱厚照。
———朱厚照是谁?
是呀,朱厚照是谁?
朱厚照是谁
公元1491年。在中国,是明朝的弘治四年。
到弘治皇帝朱祐樘,明代的龙床上已经轮换过九位“天子”的屁股。①
九月二十四日申时,紫禁城忽传喜讯:二十一岁的弘治皇帝刚刚当上了爸爸———皇后张氏顺利产下一子。不知是事情过于突然以至于年轻的父亲有些手足无措,还是好不容易才诞生了这么一位“皇嫡长子”②必须格外郑重的缘故———依惯例,凡生皇子,百日后即当命名,这回却有些例外———小皇子出生都快二百天了,翌年三月十三日,举行册立皇太子大典之后的第五天,皇帝才发表了命名敕书,替他起名“朱厚照”。
关于这名字的由来,要略说几句。
三个字中,身为父亲的朱祐樘所能决定的只是最后那个“照”字。第一个字就不必解释了,除非他们打算放弃自己的姓氏。至于第二个字,在一百多年前老祖宗朱元璋就已经替后代们想好了。当时,朱元璋给诸皇子各选了二十个字作为将来他们子孙的排辈用字。皇四子朱棣这一支得到的二十个字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为什么是二十个字,而不是三十个、四十个?没人知道。或许朱元璋心里想的是,朱家江山并不可能真的“传诸万世”,传上二十多代就很不错了。事实上,就是这二十个字也仅用到一半,明朝便告终结。③
总之,弘治皇帝朱祐樘自己是“祐”字辈,及至他的孩子出生,就该用“厚”字了。究竟挑什么字来配这个“厚”才好,这是朱祐樘唯一可以煞费苦心的。
一番思量后,朱祐樘把它确定为“照”字。他在赐名敕书中很有学问地指出:“照”之意,取诸《周易》“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及《尚书》中“光被四表”一句。引申开来,以之赐予命中注定要当皇帝的小太子,是祝福他“四海虽广,兆民虽众,无不在于照临之下”④。
可以想象,给小太子想出这么一个很有内涵的名字,弘治皇帝心中是颇为得意和极有成就感的:看!一轮万众仰头看的小太阳,发散着浑厚而广大的光芒,升起于人间;他将温暖着百姓,而百姓也将感恩于他的照临……
多好的名字啊……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世间万物的敬畏,多集中在取名、风水、吉祥数字一类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以至于贪官、歹徒之流,也以为但凡名字取得好、在风水宝地造屋建茔,或与某些吉数沾上边,即可平平安安地作恶。这样的心理,即便今天也还一样。我就辗转听说,有一位女士,找测字先生测了一把以后,执意把名字当中的一个字换掉了,否则,据说不能平安。
朱厚照,将来肯定不会面临改名字的必要。他的名字,经过了最正宗的神秘主义命名学的严格审视。根据这种命名学,当他被赐予这样一个名字的时候,尽管连拉屎撒尿都还不能自理,却已经注定拥有光明的人生前景。
不仅如此。比那个吉利的名字更足以保佑他的,是朱厚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非凡的生辰八字。
中国古历用天干地支来编排纪年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排列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个字,排列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因为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所以用天干地支组合编排纪年(或日期)六十年后(或六十天后)又要轮回一次。
在中国人眼中,这轮回包藏着神秘的天机,施之于人,则蕴寓和象征着诸多命运上的必然。这自然而然地被术数家们大做文章,煞有介事地归纳出若干大吉或大凶之命。
当他们运用这套“学说”研判朱厚照的生辰时,意外地发现其生辰呈现出一种非常奇妙的排列,这个排列是:辛亥年(弘治四年)、甲戌月(九月)、丁酉日(二十四日)、申时。———发现了吗?亥、戌、酉、申正是地支由尾顺序逆读的后四个字。
。 想看书来
朱厚照:一不留神当了皇帝(2)
这是一个顶级的生辰排列。大贵。算命家形容之为“贯如联珠”。
我不懂命理,只懂麻将。麻将里面有“天胡”和“地胡”,在我看来,朱厚照摊上这么一个生辰,幸运度大略相当于麻将桌上的“地胡”———倘若子、丑、寅、卯的排列才算“天胡”的话。
这小子刚把脚伸到人间,就闹了把“地胡”,难怪朝中马屁精们如获至宝,大做文章。他们称颂说:本朝也就太祖高皇帝有类似的生辰,而小太子命数居然堪与伟大的洪武爷媲美,端的是神圣之极、睿智天授,其大有作为而朝序清宁、祚运盛远,良可期也。⑤
万事开头难。国人最迷信开头。做官之道,有一条叫做“新官上任三把火”,只要烧过这三把火,后面便尽可以懈怠、平庸甚至堕落。做生意讲究“开业大吉”,比如餐馆初张,都有隆重的仪式,菜肴和服务品质也必处其最佳状态,引得食客如云,可要不了多久,多半走下坡路,直至“歇菜”。普通百姓特重婚事的大操大办,往往不量其力,极尽排场,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且不论,图的就是露个好头好脸。
要不然,怎么早就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
从万事开头难的角度看,朱厚照再牛逼不过。明代一十六位正牌皇帝⑥的登场亮相,哪一个都不如他出彩。别的皇帝,要么没有皇嫡长子的纯正身份,就算有,又哪里弄得来他那种“贯如联珠”的大贵八字?此人之降生,简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凭这运气,倘若他在今天去买彩票,少不得也是一位中大奖的主儿。
既然弘治皇帝吉星高照,生了这么一位“天之骄子”,是不是意味着紫禁城这户姓朱的开始走下坡路的人家,也摸了个头彩,一夜之间时来运转了呢?
祖宗们
到朱厚照出生的时候,明王朝已经存在了一百二十三年,连同朱祐樘在内,共历九位皇帝———里面包括建文帝、景帝这两位先后被废黜的皇帝。
朱元璋、朱棣的故事,我们都已浓墨重彩地讲过;朱允炆的故事不曾专门讲,但在朱棣部分也顺带说了不少。剩下还有六位“前辈”,在朱厚照之前治理过这个国家。为方便大家知道历史怎样一步一步延续到朱厚照这儿,我们还是或略或详地表一表他们的生平。
朱棣死后,传位其子朱高炽,即明仁宗。不过他在位仅一年即驾崩,不说也罢,说也没什么好说的。
然后是宣宗,名叫朱瞻基,年号宣德,那款式独特、工艺精湛的香炉“宣德炉”即产于此朝,大家或许听说过它。宣德朝当然不只产一个“宣德炉”,似乎可以这么说,朱棣的曾经做过皇帝的十几个后代里,朱瞻基算是最争气的,虽然时间不长,只享国十年,但把国家治理得还算井井有条。特别是,明初由朱元璋奠定的,原来不错但被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朱棣搞伤的经济基础,在朱瞻基手中有所恢复。
宣德帝所应得到的称赞,也就到此为止了;而且我们对他的称赞,完全基于与朱棣以来其他十几位皇帝相比较的意义上———在这些人中,他这个皇帝还算有一些积极的性质,还没有坏到令人切齿的地步。
可是,朱瞻基在一件事上却起到很坏的作用,即宦官干政。
重用宦官自朱棣始,但宦官在永乐年间,虽得其用,却基本是被当做走狗、鹰犬,政治地位不高。是朱瞻基真正抬高了太监的地位,使他们可以和朝臣分庭抗礼,形成了内阁—司礼监相互制衡的二元朝政结构。
朱瞻基做出了两个极危险的在整个明代恶果连连的决定:一是打破朱元璋禁令,设立内书堂,教内监识字,为他们参与政治铺平道路;二是命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替皇帝批答内阁票拟本章,也就是给予宦官“批硃权”。
明代废除相制,国务由内阁官员拟出意见,奏呈皇帝,再由皇帝亲自批复,做出决策。因为皇帝批复以朱笔书写,所以又称“批硃权”。这项权力,实为国家最高权力。正是朱瞻基,居然让太监分享这一权力。因此宣德以后,表面上内阁和内监是彼此制衡的关系,实际上,内监处在高一级的位置,而有“朝廷政令,不由朝臣,皆出自司礼监”之说。掌握了最高权力的宦官集团,一跃而为国家政治核心,其将如何恣意妄为,致使国无宁日,我们可想而知。
朱厚照:一不留神当了皇帝(3)
朱瞻基此举,乃不折不扣的授人以“柄”———不是普通的“把柄”,是“国柄”,国家之印把子。很久以后,痛定思痛的明代批评家终于说出了这样的话:“一代弊政,实宣庙【朱瞻基庙号宣宗】启之也。”1435年,三十七岁的朱瞻基翘了辫子,留下年仅九岁的太子朱祁镇,还给他留下一扇通往太监擅权的大门,就此言,无论是做皇帝还是做老爸,朱瞻基都相当不负责任。
明英宗朱祁镇九岁践祚,屁事不懂,但据说太皇太后张氏(朱瞻基之母)很贤明,有她抚帝听政,兼倚宣德朝声望素著的老臣“三杨”⑦、夏原吉、蹇义等,所以头十年无事。慢慢地,张氏及“三杨”等或亡故或告老,朱祁镇也长大成人,知道做事要自己拿主意了———这场灾难也就开始降临。
于是,明代宦官丑类之中天皇巨星之一的王振开始唱起了主角。其实王振的登台很早,朱祁镇继位的当年,就任命王振掌司礼监;只是太皇太后在世之日,一直打压此阉,令其郁郁不得志。老太后一死,朱祁镇及王振皆感欢欣鼓舞,而得放手胡为,其间恶行不尽一一……总之,到了正统十四年这年,王振先是构衅于瓦剌(蒙古人的一支)的也先部落,后再怂恿帝起兵五十万亲征,大败,在怀来附近的土木堡被包围。朱祁镇拥数十万大军,却可笑地被活捉而去,王振则为乱兵所杀。
由朱棣开先河,而经朱瞻基大力弘扬的信用宦官之道,到朱祁镇这儿顺理成章地迎来了第一个“硕果”:皇帝被擒,国几覆亡。但就像狗改不了吃屎一样,独裁君主对太监的偏爱,实在是“家天下”的题内之旨。因在皇帝眼中,内竖无论怎样终是家奴,心眼儿无疑是向着主子的。
那朱祁镇在“番邦”身陷囹圄七载,所幸者,也先不曾杀他,后来还把他送还明朝。于是,1475年他上演了一幕“夺门”复辟,从弟弟朱祁钰屁股底下抢回皇位,杀掉当年救明朝于危难之中的于谦。复辟的朱祁镇,终于又有机会“吃屎”,捧出王振第二———大权阉曹吉祥。
曹吉祥自我膨胀得比王振还厉害,据说他的过继之子曹钦专门向门客打听:“自古有宦官子弟为天子者乎?”回答是“有”,而且名头大大的———“君家魏武⑧,其人也”。曹氏父子深受鼓舞。到天顺(朱祁镇复辟后的年号)五年,曹氏终于发动了叛乱,攻打紫禁城,但有个叫马亮的曹党事先告发,朱祁镇有所准备,总算没有第二次沦为阶下囚。史书上说:“英宗始任王振,继任吉祥,凡两致祸乱。”⑨都弄到国亡身败的地步,然而他丝毫没有悔意。不但如此,奇怪的是,王振害他丢了皇位,性命也几不保,而他竟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