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汉艳史-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三章:坎坷求职路
(4)坎坷求职路

  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学历来看,韩信的学历是相当高的。他应该可以达到大家里的“兵法专业系”的博士后了。

  因此,在就业问题上,象韩信这样的准博士后,找个工作肯定没问题。

  找个工作是没问题,但问题是要想找个好一点的工作就有点难度。

  因为时代关系,当时不管你学哪一种专业,不管你拥有多高的学历,就业之路只有两条可选:要么去参加反秦的革命运动;要么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里,脸埋黄土背朝天的和泥巴打上一辈子交道。

  不过对于处于乱世中的人们来说,选择后面这条路的年青人几乎没有,原因很简单,战乱年代你想种田也没有田可种。

  OK,那就只有选择参加革命了。

  参加革命后,没有文凭没有学历没有知识的“三无青年”只能当普通士兵,而“三无青年”中力气特别大本领比较高(侠客最好)的可以当武将。

  由于当时拥有真实学历的人本来就少,拥有博士后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这样的人才一般都可以胜任“谋士”一职。

  可惜任何时候都一样,你刚出道,就算你有才华,有非凡的才华。如果你没有被老板发现和赏识,也是狂然。

  千里马常人而伯乐不常有。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怀才不遇。

  韩信的择业之路就是这样的。

  他选择人生中的第一个老板是项梁。

  由于当时正值革命初期阶段,为了有一口饭吃,报名的人多如牛毛。而当时老板项梁正想扩大集团的规模,只要是没有“政治作风”问题,他基本上都会录取。

  韩信自然也被录取了,但他刚到项氏集团并没有努力去项梁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再加上那的老板项梁忙的焦头烂额,并没有发现韩信居然是个难得人才。

  项梁死后,项羽成了项氏集团的新老板,他上任后,韩信终于有了一点契机,不过项羽只是看中他强壮高大的身体,并没有发现他满腹文韬武略,只是把他提升为一个叫郎中的官衔。

  郎中,说白了就是比普通士兵高一点的卫士。

  在我们今天择业都会有这样的首先考虑,那就是专业对口的问题,比如说我是学计算机的,老板偏生叫我去生产车间去做帮运工,这肯定不合适,明显大材小用了。

  因此,熟读兵书知晓兵法不世之才,却让他去当一个低头哈腰的武士,你说当时的韩信心里能好过吗?

  好在,在职场上混了一段时间后,他的头脑也开始开窃了,知道主动去表现自己了。

  但问题是项羽对他的高谈阔论般根本就不感冒,韩信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提升和重用。

  埋着头皮干了几个月,韩信最终还是失望了,再这样干下去,只能当一个武士,永远没有前途啊。

  于是,他主动炒了项羽的鱿鱼。

  第二个老板,他选择了刘邦。

  理由很简单,听说刘邦很会知人用人。

  知人用人这四个字对韩信来说已经足够了。

  然而,很快他又失望了。

  应聘过后,刘邦对他说道:“你先在军中做连敖吧。”

  “连敖”这个官职说白了就是接待客人的接待员。

  韩信来时本来以为凭他这样的人才,一来肯定会得到新老板刘邦的重用,你到好,居然给个端茶倒水的活儿干,这比在项羽手下当武士还不如啊,他当然不满意了。

  不满归不满,但因为刚刚才跳槽过来,这年头的工作又不好找,而且规模较大又大有发展前途的公司也就项氏和刘氏这两家,他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干干再说。

  由于专业不对口,才能没得到发挥,韩信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在公司里变得更加消沉起来。

  也就在韩信人生中最为低谷的时候,夏侯婴成了韩信人生中的第一个伯乐。

  他及时发现了韩信非凡的才华,马上向刘邦作了推荐。

  夏侯婴是早跟他创业的###人物之一,刘邦对他推荐的人自然不敢小看。二话不说,下了一道任命书,提升韩信为治粟都尉。

  这是一个仅次于将军的官职,类似于现代后勤部的负责官员。

  在老板刘邦看来,这已经是个不小的官了。

  但韩信还是不买帐,我胸中的万千用兵之法用兵之道难道是用来掌管粮草用的么?

  这时他已萌生炒刘邦鱿鱼,再择新老板之意了。

  就在这时,萧何成了韩信人生中第二个伯乐。

  夏侯婴的推荐引起了萧何的高度重视,他从多方面调查和考查韩信后得出一个结论:此人文通经纶,武善韬略,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萧何便主动找到韩信谈话,公开表示愿再向刘邦推荐他。

  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出人投地了,韩信自然对萧何千恩万谢了。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韩信苦苦等待刘邦的调令并没有出现。他以为没戏了,又在耗不起青春年华的双重压力下,他主动炒了刘邦的鱿鱼,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飘然而去。

  萧何听到韩信不辞而别的消息后,惊惶失措之下,来不及通报刘邦,骑上马就去追。这就是被后人传为千古佳话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而当时的刘邦还以为萧何也辞职不干了,当时吓的七魂去了三魄,这萧何可是他刘氏集团的顶梁柱啊。

  在这次辞职风波的打击下,刘邦决心采用萧何重用韩信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军一职。

第十三章:韩信的汉中对
(5)韩信的“汉中对”

  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的“隆中对”流传千古。

  须不知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之前的楚汉时期,韩信的“汉中对”同样精彩,只是鲜有知道罢了。

  刘邦不但重用了韩信,而且还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拜将仪式”。

  我们常见的新闻发布会请的都是各行各业知名人士,而刘邦这次举行新闻发布会的主角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人士。

  因此,“拜将仪式”开始后,众人都跌破了眼镜,一时间议论纷纷。

  “怎么拜这样一个小人物为将啊。”

  “这韩信一定是老板的亲戚吧。”

  “韩信这小子的后台一定很足。”

  “恩,不是关系多后台足就是RMB特别多。”

  他们议论归议论,这边的“拜将仪式”却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一授将印,二授将符,三授斧钺!

  韩信跪着一一从刘邦手中接过。

  随后刘邦宣布:从今以后集团“军事部”中大小事物,皆由大将军韩信裁决,如有不服从者可以卷起铺盖走人,如有违令者可以拿头跟刀剑比硬,后果自负。

  军中内外事宜,皆由大将军处置,军令如山,胆敢违抗者杀无敕。

  这样众人停止了喧哗,心中道:“老板这回是来真的啊。”

  拜将仪式结束后,刘邦找来韩信谈话了。

  说实话,他还没有发现韩信究竟有什么样的才华,但看在萧何月夜追他的份上又不得不重用他。

  谁都可以不信,但萧何的话是一定要信的。于是他毫不犹豫就拜他为大将,并且举成了风光的发布会,算是给足了韩信的面子了。

  “萧总管(丞相)一再向我推荐你,现在就说说你上任后的计划和打算吧!”刘邦单刀直入。

  韩信倒是显得很谦逊,首先对刘邦任命自己为大将军表示感谢。然后才同刘邦进行了认真的对话。

  这是一次重要对话,楚汉两大集团的帷幕就是由这次对话揭发的。

  这次对话中,韩信首先向刘邦提出了两个尖锐的问题。

  “我们大汉集团如果想雄霸天下,面临的对手将会是谁呢?”

  按当时的情况来说,这样的问话简直有点多余。

  但刘邦还是一本正经的回答道:“项羽嘛!”

  恩,答案正确。

  “那你认为自己在才能等方面,跟项羽相比怎么样呢?”

  这第二个问题尖锐的到头了,甚至连在一旁“学习”的萧何都有一种起身来阻止韩信说下去的冲动。

  这样的问题明明对刘邦的大为不敬啊。

  但刘邦倒却显得很平静,似乎并不太介意,略一沉吟,已答道:“论才能和才华我都不如他!”

  其实前面两问,韩信只是试探自己的新老板的气度和对自我的认识。此时肯定了刘邦的诚恳态度后,他这才披肝沥胆地把对话引入了主题。

  “我也有同感。认为这些董事长(刘邦)你确实不如项羽。”韩信说着,话锋突然一转,“但是我曾经在项羽手下打过几年工,知道他的弱点。”

  随后他详细地分析了项羽的弱点,这里为方便读者总结归纳为六点。

  一、 有勇无谋:在商场上硬拚,项羽威不可挡。但他不会用人,这样的老板没有什么头脑。(言外之意,就是指他这样的人才都没有被重用)

  二、不听忠言:他的集团在关中雄霸天下时,这时天下其它的大集团都对他又崇拜又畏惧,正在这个重要的节骨眼上,他却舍弃关中的事业到彭城那个弹丸之地去发展了(指项羽舍弃头中而建都彭城),失去了一举吞并各大集团的绝好机会。

  三、 妇人之仁:平常他对属下很是关心仁爱。一旦属下得了病他会伤感流泪,甚至宁愿自己挨饿,拿出自己的食物给病人吃。但属下一旦立了功,他又舍不得封赏有功之人。

  四、 重用亲信:把自己亲信偏爱的人在集团中担任重要的职务,而它各大集团跳糟而来的人才却被安置到做苦力的地方,这使很多人都忿忿不平。

  五、 忘恩负义:项氏集团(也称楚氏集团)的老懂事长(指义帝),人家还没到退休的年龄(他才十几岁呢,论退休标准,项羽将来退了,他还能再干几年),新上任的懂事长项羽就把人家赶到外地(湘南的郴州)去了。

  
  六、 残暴不仁:项氏集团(又称楚氏集团)残暴之极,到处干投机倒靶鱼肉百姓的勾当,百姓现在只是摄于他财大气粗,在社会上黑白两道通吃,才认可他的他。

  基于以上六点分析,韩信认为项羽现在的情况是“其强易弱”。而刘邦只要在政治、经济推行正确的方针、政策就可以由弱转强。

  “我们只要反其道而行之,重用天下的人才,就能所向披靡。”

  在分析了楚汉两大集团的基本形势后,韩信提出了“向东发展、夺取关中”的战略方针。

  “项羽手下留在三秦之地的章邯、司马欣、董翳都是过去的老霸主秦氏集团的顶梁柱,但他们被项羽用巧计收编后,二十多万员工被新老板项羽给坑杀了,因此秦地百姓对他们项羽集团恨之入骨。项羽强制要他们到那里发展,如此地痞恶霸,老百姓哪能拥护他们。我们汉氏集团入关之后,与他们约法三章,坚决不豪取百姓一针一线,这样一来,肯定能得到关中老百姓的支持和喜爱。更何况,楚氏集团的老董事长义帝,当年增公开向天下人表示哪个能最先占领咸阳,那里就归谁为管。现在项羽强迫咱们到汉中这个鬼地来,老百姓都愤愤不平,现在我们如果想项氏集团一争高下,三秦之地只要发一道征讨项羽罪行的檄文就可以搞定了。”

  韩信的这个见仁见智的“汉中对”给了刘邦极大的震憾。

  刘邦又何尝不想早日向外发展,但他很是顾虑项羽的强大,还有三秦之地的章邯、司马欣、董翳是响当当的人物,刘氏集团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必须要经过他们三个人的地盘,这正是他大为头疼的事。

  韩信的这番细致入微的分析,让他茅塞顿开,原来自己一直寻找不到项羽的“命门”就在这里啊。

  他以前是对韩信不以为奇,现在是“相见恨晚”。他全面接受了韩信的建议,积极进行了各种准备工作,伺机东进。

  韩信也不是一个空谈的理论家,他为汉王定下“汉中对”后,便开始大展伸手了。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早上,韩信开始对集团员工进行强化训练。

  他首先宣读了新出炉的法纪法规,十六个字:法令如山、如有违犯、严惩不贷!

  然后他施行责任到人制,叫樊哙、周勃、灌婴等人看好自己手下的员工。谁的员工不听话,直接惩罚他的负责人。

  而韩信亲自站在台上,以身作则,边讲解边示范。

  开始的时候众员工对他并不服气,认为他无名无才,有什么资格来教他们。

  然而,一周后,韩信所教的强化训练已基本成形了。

  此时众人已对他服服帖帖,佩服之极。但见偌大的训练场上,人头攒动。进时如灵蛇出洞,迅猛之极,退时如万剑归宗悄然无息。

  一个月后,汉氏集团的员工已完成了质的转变。他们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紧密团结的一道牢不可摧的墙。

  等待他们的将是艰辛而兴奋的东归之路。 。。

第十四章:项羽的烦恼
十四、内忧外患

  (1) 项羽的烦恼

  话说项羽的“英雄大会”虽然圆满结束了,但不满的人有很多。

  刘邦不满、义帝不满、陈余不满、臧荼不满、还有齐国三王也不满。

  刘邦虽然是对分封之事最为不满的人,但终究知道形势判断,审时夺势,不敢以鸡蛋碰石头;暂时隐忍着躲到汉中的南郑(今陕西汉中)去了。

  而义帝不满,惹怒了项羽,再加上他身份特殊,又手无缚鸡之力,拧死他如同拧死一只蚂蚁一样。因此,几个月后被人密密暗杀于长江之中。

  陈余不满,但因为兵少地稀。他只能闲居在南皮,干起打猎捕鱼、游山玩水放荡不羁的勾当来。他并不安心当一个小小的南皮王。一句话:忍气吞声。但他内心却是痛苦和不安的。眼下他只能等待时机,然后再东山再起。

  臧荼也不满,但他利用项羽对燕王韩广不肯去辽东就任的同样不满,双“满”齐下,结果了韩广。这明显是内拚,但项羽却还给了臧荼奖励以示鼓舞。两人的封地都归他来管。

  藏荼也因此由第一个从不满变为很满的封王。然而项羽的放纵,臧荼满意了,却埋下了祸患。

  公元前206年5月,大秦王朝被推翻后,好不容易才安静下来的天下,又被齐国人田荣打破了。

  田荣也是最早参加革命的人物,当初,章邯大军围魏时,田荣的兄长齐王田儋派兵救魏时“出师末捷身先死”。

  “泪满襟”的田荣赶走了谋权夺位的田假,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他自任丞相,任田都为将,这才安定了齐国。

  项王入关时,各诸侯见风使舵纷纷去捧场。

  项王最看重的就是表面功夫做的好的人,用他的话说就是“人心看的见”,在分封时,自然对追随他入关的田都格外亲昧。

  封田都为齐王(后统称齐天大圣),封原齐王田市为胶东王,封田安为济北王。

  这封王里竟没有田荣的份,这的确很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虽然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田荣没有追随项王入关,但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同样也很重要,这里且来说说。

  事情得回到项梁在世的时候。

  当年章邯派兵来剿齐国,田荣兵败后马上派人向项梁求救。项梁以人道主义精神接受了请求,挥师而下,打的章邯溃不成军。

  项梁见有战利品可捞,自然对章邯穷追不舍了。但章邯也不是吃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