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滇味文化-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傣哪文创制于14世纪,共有19个辅音字母,几十个代表单元音、复合元音和带辅音尾韵母的字母和符号。这种文字常用同一字母表示不同音位,也用几个字母表示同一音位,没有声调符号。
傣绷文大约形成于十四五世纪,与缅甸掸邦的掸文相同,使用和特点与傣哪文接近,但是比傣哪文少了一个辅音字母。
金平傣文形成得比较晚,共有44个辅音字母,根据声调高低分为2组,文字元音的表示方法比上面的3种要复杂一些。
这4种傣文在书写中都有合体字和形体固定的字,在书法上也有一定的规范。傣仂文与傣哪文的使用范围最广,用它们写成的文献很多,其中包括历史、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经典、天文历法、农田水利、占卜、卦辞、故事、唱词、文学、军事学等方面的著作。这些书籍中还有一部分译自汉语小说、京剧和滇剧,以及从印度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傣仂文和傣哪文进行了改进,综合它们的长处改制成了新傣文。新傣文在保留原来表音特点和字母形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语音增删了一些字母,改变且增添了部分声调符号,并对字母读音、附加符号的使用和书写规则进行了规范。改进后的新傣仂文比原来减少了6个辅音字母,只剩下42个辅音字母,然后按照音调的高低分为2组,表示21个辅音音位。另外还设计了2个声调符号,并在书写上取消了合体字,保留了一些省略形式。
改进后的新傣哪文仍有19个辅音字母,但更换了其中的3个,并增加了5个调符,也取消了合体字。改进后傣文的声韵调系统比以前更清楚了,文字结构也趋于严密,更加方便书写和印刷了。
四、傣 族 文 身
文身在傣语里叫“桑门”,傣族的先民百越族在远古时就有文身的习俗。关于文身还有一个小小的传说:远古时期,红河里来了一个水怪,害得人们都不敢到河里捕鱼捉蟹。穷小子媒桑为了给年迈多病的母亲看病,冒着被水怪吃掉的危险,常到河里捕鱼。一天,媒桑在打鱼时唱起了情歌,歌声吸引了河里的小龙女,她变成小金鱼钻到了媒桑网里。老龙王见女儿很久没回来,就派乌龟丞相去找。龟丞相变成一个少年,走进傣族村寨寻找。无意间,他来到了媒桑家里。好客的媒桑准备杀了金鱼来招待他,少年上前拦住他说:“你不要杀死金鱼,我用三斗金和三斗银跟你换。”媒桑问为什么,少年告诉他这是龙女。媒桑听后说,自己不要钱财,也愿意把龙女放了。少年临走时,在媒桑身上刺满了花纹。此后,媒桑一到河边,水怪就会被吓跑,于是其他人就学他的样子,也在身上刺花文身。
实际上,文身和原始宗教信仰有关。傣族的文身与宗教巫术相结合,并派生出多种文身方法,如黥、刺、纹、墨,即在皮肤上刺好花纹,留下印痕或图案;镶、嵌就是把宝石嵌入肉体,让皮肤长合封住伤口。傣族文身分整体文身和部分文身。整体文身是从头至脚;部分文身只在两臂、手腕和小腿上纹一些简单的条纹、符号、咒语、生辰、名字等。在傣族传统习俗中,傣族男子到一定年纪都要文身,否则就是背叛傣族,人们会不承认他是傣族人,而且他还会受到妇女的歧视。
第二章 傣族文化(4)
傣族文身最初是原始宗教的产物,后来它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互依附,使得文身不但成为原始巫术、咒语护身的方法,而且成为膜拜佛祖释迦牟尼,推行佛学、佛礼,利用佛教礼仪、符录令牌护身的方法。因此其表现手法更加丰富,主要有文字,即用巴利文、傣文、缅文、暹罗文的字母或成句的佛经,还有咒语、符录、图案等。图案则是人形纹、半人半兽纹、佛塔纹、工具纹等;图案花纹中有圆形、椭圆形、云纹形、三角形与方形等图形;动物花纹中有龙、凤凰、狮、虎、豹、鹿、孔雀、象、金鸡、蛇、猫、兔以及植物的叶子和花等。
傣族在进行文身时,有专门制造的文身工具、特殊配制的原料,以及固定的文身程序,而且还有一定的仪式和禁忌。
五、傣 族 婚 俗
傣族婚俗很有本民族的特色。青年男女双方恋爱成熟后,男方就请自己的舅父、姨母去女方家提亲。这时,女方的父母不发言,由族长和本村的头人询问结婚上门的年限和如何宴请亲友等,只有他们认可了才能结婚。
傣族婚礼场景
在德宏等傣族地区还有偷亲、抢婚的形式。男女双方感情成熟后,就确定好“抢婚”日期。男青年邀请一些伙伴,带着砍刀和铜钱到预定地点埋伏,等待姑娘走来,“抢”后就跑。姑娘要假意呼喊家人,男方则把铜钱撒下逃去。两人既成事实后,男方便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双方邀请头人和亲友一起商量,等送来聘礼后才算正式过门成亲。
傣族的婚礼在傣语中称为“金欠”,为结婚宴请的意思,婚期一般都定在每年的“开门节”至“关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以后到次年九月十五日以前)这段时间。傣族男女结婚一般实行从妻居的习俗,也就是男的到女方家上门居住,因此婚礼在女方家举行。在婚礼开始之前,新郎和新娘先要到佛寺去拜佛,祈求吉祥幸福、白头偕老。举行婚礼当天,男方家派出很多亲朋好友到女方家参加婚礼,这些人陪着新郎,敲着象脚鼓和芒锣来到女方家,并在沿途不断鸣放鞭炮和鸟铳,以增加喜庆气氛和驱除邪魔。在这一天,新娘家要杀猪、杀鸡,备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父老乡亲。新娘家堂屋内设置“茂欢”(魂桌),摆上一至三张桌子,然后铺上芭蕉叶,上面摆好煮熟的雌雄子鸡和用芭蕉叶盛装的糯米饭,以及米酒、舂盐棒、食盐、芭蕉、红布、白布、白线等物。新娘的女友则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门。
女方家还在门口的地上铺一条花毯,上面摆一张小供桌,桌上摆放着鲜花和果酒。等新郎来了之后,请出穿着漂亮民族服装的新娘,两人并排坐在花毯前,请和尚念经。男方如果要走进女方的家,还需要经过几道关卡:到门口时,竹门早已被关闭,男方需放鞭炮,并付给礼钱,女方才打开门让男方进去;男方登竹楼时,会被女方的家人阻挡,男方需付礼钱才能上楼;进屋后,新娘早就被藏起了来,男方需付礼钱并给女方的朋友敬酒,还要经过几番恳求,新娘才会被送出来。
接下来就是婚礼仪式了,主婚人端坐在“茂欢”后的正中位置,长者坐在桌子的一边,新人按男右女左的位置面对主婚人跪着。坐在“茂欢”跟前的人都要伸出右手搭在桌上,听主婚人念诵祝词,主婚人会揭去盖在食物上的叶帽,为新郎和新娘祝福。主婚人念完祝词后,新郎和新娘从桌子上取一团糯米饭,蘸点米酒、食盐摆在桌前。这时,主婚人拿走桌上一根较长的白线,从左至右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肩背上,把白线两端搭在“茂欢”上,并祝福新婚夫妇幸福吉祥,这样也表示把一对新人的心拴在了一起。然后,主婚人再拿两缕白线,分别缠在新郎和新娘的手腕上,祝愿新婚夫妇百年好合、无灾无难。接下来是在座的长者各拿两缕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手上,边拴线边祝愿他们。拴线之后,桌上的一只鸡要献给主婚人,另一只鸡则给村里的小伙子分吃,预祝他们找到心爱的人,将来也能幸福地拴线。其余的东西放在新婚夫妇的帐子边,三天后才能吃。接下来就是宴请宾客,席上的菜肴多是傣族风味,其中有一碗是用血做成的血炖,象征着吉祥和喜庆。席间,新郎和新娘要殷勤地向宾客敬酒,宾客也会向新郎新娘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则要求他们表演节目。在傣族的婚礼上,不仅要筹办婚宴,还要请歌手唱歌祝贺。参加婚宴的人一般也要送点礼物或礼钱,以对主人表示祝贺。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傣族文化(5)
在第二天天还没亮前,新郎就要返回父母家,到晚上才回妻子家。婚后的第三天,男方的母亲要挑着凉米粉等东西来女方家认亲,并分别向亲友送一块凉米粉。婚后的第五天,新郎、新娘又带着凉米粉到男方家认亲,也送亲友凉米粉一块,亲友则向新娘赠送礼物。至此,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六、傣族的串姑娘和纺场谈情
傣族青年谈情说爱的形式很奇特。按照傣族传统习惯,在每年的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后至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前,小伙子可以去串姑娘,姑娘则可以借用纺场谈情说爱。串姑娘是小伙子主动追求姑娘的主要方式,而傣族女青年一般不到男青年家串访,她们多在夜间到寨场上纺线,利用这个机会与小伙子幽会谈情。
正在纺线的傣族女
到了晚上,未婚的小伙子装扮好之后,就披着毯子,揣着手电筒,拿着竹笛或琴,相约去找姑娘。一些小伙子看不中本寨的姑娘,还要到外寨去寻访意中人。
串姑娘的小伙子来到寨子后,一般不敢贸然登楼,只在姑娘的竹楼下吹竹笛、拉琴,用自己的琴声倾诉爱慕的心声,并召唤姑娘下楼。姑娘如果对这个小伙子有意,就会打扮一下走出竹楼与小伙子相见。喜欢上小伙子后,她还会在父母睡觉后邀请小伙子到自己的竹楼上倾心交谈。有的姑娘不想见小伙子,就躲藏在卧室里装睡。有的小伙子遭到冷遇却不灰心,而是固执地在楼下转悠着吹竹笛,并想方设法引姑娘下来。有的姑娘被小伙子的执着感动,梳妆打扮之后就下楼了。有的姑娘被逗得没办法,则下楼和小伙子打个招呼,然后委婉拒绝他的请求。
想寻意中郎的姑娘,常在秋末冬初的夜晚到寨子空地的纺线场上,点燃篝火集群纺线。天黑时,这些姑娘先梳洗打扮一番,然后带着纺车和两只竹凳到场地上纺线。想找姑娘的小伙子见到寨场上的火光后,就披着毯子,揣着手电筒,拿着竹笛或琴走进纺场。小伙子一进纺场就打开手电筒照射姑娘的脸,姑娘们则要半遮半掩地让小伙子看自己。小伙子看中姑娘以后,便主动靠近姑娘和她聊天,并倾诉自己的爱慕,有的甚至对着姑娘耳语,*她。姑娘若对小伙子有意,便会抽出自己长筒裙下藏着的一只凳子,让小伙子坐在自己身边。如姑娘对小伙子无意,她就会一个劲地纺线,不加理睬。这时小伙子只好知趣地离开,重新找寻中意的姑娘。
纺线的姑娘如果看中哪个小伙子,并让他坐在自己跟前,那么她就会与小伙子热情交谈,并时而停住纺车,时而逗乐嬉戏。就这样,两人越谈越亲近,渐渐坠入情网。当两人感到情投意合时,就会在夜深人静之后合披一条毯子窃窃私语,直到黎明。再经过后来的多次接触,两个人很快就会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
七、傣族凤凰情书
凤凰情书在傣语里称“叁轰”或“叁诺列”,是一种古老而高雅的求爱书信,其得名缘于情书上需绘有生动的凤凰。传说,凤凰情书是一对长期分居异地的傣族青年夫妇所写的。这位傣族青年在婚后不久,便要离开自己心爱的妻子去远方。临别时,妻子把一只有灵性的鹦鹉送给丈夫,让他用鹦鹉给自己传递信息。丈夫离开妻子之后,时时都很想念她,于是采来树叶画了一对交首的金凤,然后把自己的思念用诗歌的形式写在叶子上,让鹦鹉带给妻子。
第二章 傣族文化(6)
妻子收到丈夫的来信后,就效仿他的方法,在叶子上画好交首金凤,然后写上表达对丈夫思念的诗歌。这对夫妻共分别了十年,一直情书不断,两人的爱也越来越深。从此以后,傣族民间便有了凤凰情书这种传情求爱的形式。傣族的青年男女都把它看作是感情专一、爱情坚贞的象征,在民间十分盛行。
凤凰情书有固定的书写格式,情书所用的文体是格律诗韵文,而且信笺上都用凤凰图案装饰。想用这种方式求爱的人必须有学识,熟悉格律诗韵文的写法,并有一定的绘画水平。当时,很多青年不会写凤凰情书,只能请人代笔。在情书中,求婚的男青年称自己为铜凤,尊称女方为金风。而且,情书的开头要用傣文字母隐写“金凤凰啊,金凤凰,请你在树桩上站稳,别让狂风吹动”的句子,然后以凤凰开头写诗。写情书的人要用最优美、生动的语言来称赞自己心仪的金风,并用充满激情的诗文打动姑娘。好的凤凰情书不仅词句十分优美,还能当歌曲进行吟唱。
如果小伙子的情书打动了姑娘,姑娘就会在信笺上也绘上交首凤凰,然后写出自己的心声进行答复。以前的傣族女子大多不识傣文,她们要写情书多请那些有学识的“康朗”(还俗的僧人)或“章哈”(歌手)代写,而且这些情书大多在民间变成了流传的情歌。
凤凰情书曾经在傣族的民间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傣族青年都以能写、能唱凤凰情书为荣,而历史上流传过的优美的凤凰情书也成了甜美的情歌,成为傣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八、傣族醉酒歌
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都有饮酒的习俗,很多人都把喝酒看作是追求欢乐的方式。在云南的一些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以酒为命,有些人在新粮刚刚生产出来时就迫不及待地在地里开始煮酒了。煮好酒之后,他们就在地里喝上几天,然后背着空锅回家去。新粮运到家里之后,一些人更是拼命煮酒、换酒喝,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只得向别人借粮造酒喝。
傣族人十分豪迈、好客,也很能喝酒,男子更把喝酒当作一件幸福的事。他们喜欢集体聚饮,晚上各自收工回家吃完饭后,就开始集体聚合在一起喝酒。傣族人的宴席更少不了酒,人们会在宴席上相互劝酒,大碗喝酒,举办宴席的主人也不停地向客人敬酒,大有不醉不归的意思。
傣族人不但喜欢喝酒,还喜欢传唱一首诙谐风趣的《醉酒歌》。歌中唱道:“不是愁,没有苦,因为太欢乐。大家来喝酒。张开大嘴喝,放开肚皮饮。……酒下肚,精神好;酒醉了,好走路。我们不去偷,我们不去抢,靠双手劳动,谁说不喝酒。喝醉了也不怕。喝呀喝,等到醉得头重脚轻时,我们才离开酒坛,东倒西歪回家去。”尽管这首歌谣表现了傣族男子汉善良、勤劳、豪爽的人生态度,但也能看出傣族人认为喝酒是一件乐事,并没有什么坏处,因此他们总是高唱要醉酒,充分体现出自己的豪爽。
九、傣族孔雀舞
美丽的孔雀舞
云南被称为“民间舞蹈之乡”,有着最优美的傣族舞蹈——孔雀舞。孔雀舞是傣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远古时,森林里有很多孔雀,它们能歌善舞,只要一起舞,整个森林就开始欢腾。一天,森林里来了两个恶魔,强迫美丽的孔雀做自己的妻子。孔雀假装同意了它们的要求,并让恶魔到孔雀国的宫殿里与自己成婚。就这样,她把恶魔引到了森林边的沼泽地里。恶魔很快就被沼泽吞没了,森林里又恢复了原有的秩序,孔雀重新开始唱歌跳舞。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傣族文化(7)
傣族人信仰佛教,每年的佛教节日和迎新年时都要表演孔雀舞,由此也引出了另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孔雀的羽毛并不漂亮,而且也没有美丽的羽翎。一次,当地举行“摆帕拉”节日庆典,佛祖释迦牟尼也来到凡间。虔诚的信徒们为了能得到佛光的照射,早早地就赶到寺院,把佛祖给团团围住。一只栖息在天柱山上的雄孔雀得知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