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孔明真相-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汉中从此成了刘备的地盘。
  曹操之所以失去汉中,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他在战事最关键的阶段离开了前线。那时他忙着自己“加九锡,行天子礼”的事情,所以就没顾上在汉中亲自指挥战斗。可以说,政治上的急功近利,造成了这次的汉中惨败。
  刘备并没有从曹操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汉中战役的胜利让刘备忘乎所以,他以为自己可以松口气。于是,曹操撤退没多久,刘备也称王了。
  刘备称王的结局比曹操还惨:他失掉了荆州,还失去了自己的第一猛将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秋天,刘备手下一帮文武官员领会了刘备想做汉中王的意思,于是联名上表汉献帝,表请刘备为汉中王。
  这份奏表这样解释封刘备为汉中王的原因:
  自从我们大破曹操于汉中之后,天下英雄豪杰纷纷前来归附。但是我主刘备爵号不够显赫,九锡也未加封,这样很不利于保卫江山社稷。我等奉旨在外,与陛下的联系已经被割断。想当年,河西太守梁统等人推举窦融为元帅,由于通信阻塞,也没有经过皇帝的允许,但他却从此立下了卓越功勋。如今社稷危难,陇、蜀告急,曹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僚,朝廷已经危在旦夕,这实在让我等寒心呐。臣等依据旧典,封刘备为汉中王,拜大司马,他将率领千军万马,扫灭凶逆。我们在汉中、巴、蜀、广汉、犍为这片土地建立侯国,所有行政设置都遵照过去的法典。这次自立为王,只是权宜之计,完全是为了我们的江山社稷。等到大功告成之日,我们自然会前来谢罪,虽死无憾。
  (《三国志。先主传》;自操破于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奉辞在外,礼命断绝。昔河西太守梁统等值汉中兴,限于山河,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咸推窦融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隗嚣。今社稷之难,急于陇、蜀。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寮,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臣等辄依旧典,封备汉中王,拜大司马,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在表请刘备为汉中王的名单中,共有一百二十位联名者签字,其中有马超、许靖、庞义、射援、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赖恭、法正、李严等要员。但名单中不见赵云,也没有刘巴。
  赵云和刘巴沉默不语,牂牁太守费诗却是明确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向刘备上疏说:“殿下您是因为曹操父子篡逆,才不远万里地约众讨贼。如今大敌未克,就先自立为王,恐怕会让人心疑。当年高祖刘邦与楚霸王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结果高祖占领咸阳,抓获子婴,还是把王之位让了出去。现在殿下您还没有走出门庭,难道就想自立为王?我以为这样是不可取的呀。”
  刘备本来正在兴头上呢,被费诗的上疏表惹恼了,他立即降了费诗的职,让他去做永昌从事了。
  (《三国志。费诗传》:后群臣议欲推汉中王称尊号,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偪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迁部永昌从事。)
  

第十篇  汉中论策(3)
终于没有人敢当面反对了,于是刘备在群下的簇拥下,在沔阳举行了加封仪式,刘备将王冠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三国志。先主传》:遂于沔阳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于先主。)
  刘备自从做上汉中王以后,当时很多人都以为刘备是汉室复兴的希望,而刘备也当仁不让地以天下之拯救者自居。但刘巴以为这样不妥,刘巴和主簿雍茂一起上谏刘备,希望刘备暂缓拔高自己的形象。没想到刘备找了个理由把雍茂给杀掉了。吓得刘巴从此再也不敢出头了。
  刘备杀臣,虽然堵住了反对者的口,但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从此再也没有人来投靠他了。
  (《三国志。刘巴传》引《零陵先贤传》曰: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欲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
  刘备作了汉中王后,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比如律令典籍的制定颁布。他特意聚集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让他们共同撰写《蜀科》,这方面自然也费了不少时间。
  (《三国志。伊籍传》:后迁昭文将军,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巩固新政权让刘备花去了太多的精力,从而使得他忽视了荆州方面的战局发展。这也正是荆州丢失的最主要原因。然而,新政权又是不得不巩固的,对荆州的忽视似乎也是必然的。用毛泽东的话说:蜀汉之败始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焉能不败?
  

第十一篇  斗争策略(1)
刘备没有给诸葛亮施展军事才华的机会,但却让诸葛亮掌管了行政大权。诸葛亮善于惩治“不忠”、肃清“内敌”,喜欢论资排辈,强调严刑峻法,这些都是刘备所喜欢的。所以诸葛亮很快就摆平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在被提拔为军师将军后,诸葛亮仍然没有机会展现军事方面的才能。他的主要任务是料理刑罚、行政和后勤方面的工作。
  (《三国志。诸葛亮传》: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由于法正在军事方面正如日中天,诸葛亮基本上插不了手,所以他暂时放弃了在军事方面的发展。经过一番痛苦抉择,他干脆另辟蹊径,转而谋求政治上的更大空间。
  事实证明,诸葛亮在政治上的确有过人之处。他不仅把刘备的后勤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以其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风格赢得自己的政治地位。
  面对不同的竞争对手,诸葛亮采用了不同的斗争策略。对待军功至伟的关羽,采用“捧杀”之法;对待刘备的红人法正,则采取纵容不法的手段;对待狂人彭羕,则是先“揭发”再“棒杀”。
  与此同时,诸葛亮还承担了起草法规和惩治不敬的责任。这些工作都赢得了刘备对他的好感。
  (一)捧杀关羽
  《三国演义》曾经描述过诸葛亮如何如何折服关羽的很多故事,但关羽实际上从来没有服气过诸葛亮。关羽此人,自倚武功高强,战功卓著,从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早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时,关羽就很有意见。鉴于关羽孤高自傲的特点,诸葛亮不仅不敢得罪关羽,还时时处处捧着他。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西凉名将马超投奔刘备,得到了刘备的重用。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能力怎么样。诸葛亮知道关羽的傲慢之心,于是便回信说:“马超这个人也算是文武双全,一代豪杰。但他只能和张飞一争高低,与美髯公你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关羽看信后大喜,还把诸葛亮的书信展示给客人看。
  (《三国志。关羽传》: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诸葛亮给关羽戴高帽子,使得关羽更加得意忘形。易中天先生认为,诸葛亮这样做很容易把关羽惯坏了。不过易先生同时又认为,这件事说明诸葛亮善于调和阴阳,不愧为丞相之才。
  笔者以为,诸葛亮之举把关羽惯坏了不假,但若说这件事体现了诸葛亮的丞相之才,那未免太自相矛盾了吧?实际上,诸葛亮纵容关羽,是为了避免与关羽为敌,绝不是出于公心,更谈不上什么调和阴阳的说法。
  诸葛亮对关羽的吹捧和纵容,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后来东吴大将陆逊也采用了吹捧关羽的方式来麻痹关羽,果然让关羽上当而轻忽防守,吕蒙乘机偷袭夺取荆州,并让关羽丢了性命。从这点来看,不能不说诸葛亮的确是“捧杀”了关羽。
  当然,诸葛亮并不是要有意陷害关羽。他对关羽的“捧杀”之法,也仅仅是处于一种“明哲保身”的目的而已。
  纵容法正
  法正在益州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而且正深得刘备信任,其地位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对付这样的人当然也不能硬来,也必须时不时地捧着点。
  建安二十年,孙权与关羽发生摩擦,刘备率兵前去公安解决问题。身为蜀郡太守的法正开始大肆报复得罪过自己的人,而且还滥用职权,杀死了很多条人命。有人向诸葛亮提出建议,说:“法正这个人太过分了,将军您应该向主公汇报一下这个情况,免得他继续胡作非为。”诸葛亮回答说:“主公现在身处公安,面临着曹操和孙权这两股强敌,而且还要时刻防着孙夫人的突然翻脸。在这样艰难的困境下,是法正充当了主公的翅膀,他让主公翻然而翱翔。这样的局面谁也无法复制。所以,我们又何必阻止法正而让他觉得不如意呢?”
  

第十一篇  斗争策略(2)
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向刘备检举法正的过错,是因为他知道凭自己的资历,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撼动法正地位的。
  据说有一次刘备与曹操大战,情况非常不利于刘备,但刘备坚决不撤退,当时没有人敢劝谏刘备。法正冒着箭雨,挡在刘备身前。刘备大喊:“孝直(法正)你快躲箭。”法正说:“明公你不怕箭石,何况我法正呢?”刘备这才说:“孝直,我和你一起退。”于是,刘备才退出了战场。
  法正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刘备的安全。刘备自然对他非常信任。所以,诸葛亮不去动法正,是非常明智的。
  (《三国志。法正传》: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馀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
  (《三国志。法正传》: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二)揭发彭羕
  彭羕是广汉人,身长八尺,形象俊朗。这一点与诸葛亮有点相似。但他有个骄傲自大的毛病,很容易得罪人。彭羕在刘璋手下做一个小文书的时候,曾以诽谤刘璋的罪名被人诬告,刘璋将其充为奴隶。当刘备进入益州时,彭羕前来投靠,他先找到庞统,堂而皇之就上了庞统的卧床,还对庞统说:“等客人走了我再和你聊。”后来他还责备庞统招待他的饭食不好。对于彭羕的无礼,庞统并没有生气,而是留他住了好多天。因为他发现这个人的确是个奇才,他的那些缺点都只不过是白璧微瑕而已。后来庞统和法正共同向刘备推荐了彭羕。可见彭羕这个人的确有些真本事。
  刘备在葭萌驻军时接见了彭羕,也认定彭羕是一个奇才。刘备经常让彭羕对内宣传军事理念,培训军事将领,并向下传达刘备的意图。从某种意义上讲,彭羕对益州之战的胜利是有一些贡献的。刘备在得到益州后,给了彭羕一个很高的官职——治中从事。
  当彭羕结交诸葛亮后,便开始倒霉了。诸葛亮表面上对彭羕很友好,暗地里开始向刘备打小报告。他说彭羕这家伙有野心,恐怕会影响我们的安定团结。刘备听信了诸葛亮的话,开始逐渐疏远彭羕,后来干脆把彭羕迁为阳江太守。
  (《三国志。彭羕传》:羕仕州不过书佐,后又为众人所谤毁于州牧刘璋,璋髠钳羕为徒隶。会先主入蜀,溯流北行。彭羕欲纳说先主,乃往见庞统。统与羕非故人,又适有宾客,羕径上床卧,谓统曰:“须客罢当与卿善谈。”统客既罢,往就羕坐,羕又先责统食,然后共语,因留信宿,至于经日。统大善之,而法正宿自知羕,遂并致之先主。先主亦以为奇,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识遇日加。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拔羕为治中从事。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左羕迁为阳江太守。)
  (三)棒杀狂人
  阳江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彭羕自然有些不乐意去这个地方上任。郁闷之极,他便去找马超去发牢骚。他为什么要找马超呢?因为马超是新降之将,还没有得到刘备的完全信任,也正处于郁闷之中呢。这两个正处在气头上的精英遇到一起,自然会说出不少过激的话。
  马超说:“我看你这个人能力出众,而且平日主公对你也很器重。所以我总以为你可以和诸葛亮、法正等人并驾齐驱。没想到你要被派到偏远小郡,这不是太让人失望了吗?”
   。 想看书来

第十一篇  斗争策略(3)
当时彭羕显然是喝多了,他怒气冲冲地说:“老匹夫脑子有问题,跟他有什么道理可以讲呢。”
  紧接着,他又对马超说了一句非常要命的话:“你管外,我管内,就是整个天下也不够我们管的。”
  这后一句话让马超大惊失色,他怕彭羕再说下去可能会冒出什么更出格的话来,于是便突然沉默了。
  彭羕出屋以后,马超越想越害怕,就把彭羕的那些酒话向诸葛亮告发了。(《三国志》中没有说明马超是向诸葛亮告发,但诸葛亮负责打理刘备府事,在刘备外出的时候,他是有权肃清“内奸”)。反正后来深陷监牢的彭羕是向诸葛亮写了一封求饶信。可见,诸葛亮掌握着对彭羕的生杀大权。
  (《三国志。彭羕传》:羕闻当远出,私情不悦,往诣马超。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 羕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辞,于是收羕付有司。)
  彭羕在求饶信中说:“在所有诸侯中,我只敬佩主公刘备一人,所以便死心塌地地投靠了主公。在庞统和法正的鼎力推荐下,我有幸成为主公手下一员。在益州战役中我也算是立下了一点功劳,在平日的部队建设中,我也曾贡献过自己的才智。主公让我从一名平头老百姓变成了高贵的国士,就像是把对儿子的恩情分给了我。我就是再神经错乱,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