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尔街之死-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特殊部门“没脸处”无限制发行“哆啦”的权力,因此A国只需要拼命发行“哆啦”,A国就可以想从其他国家那里捞多少钱就捞多少钱。

  我又发现,A国在开国的时候,就留下了贪婪的种子。A国第一任总统,是一个伟人,但也是一个在总统府蓄养了九个黑奴的人。A国第三任总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在《独立宣言》说认同人人平等,自己却扎扎实实做了一个大奴隶者,并传出与其中一个女黑奴的私情。而A国第三十五任总统肯尼迪在竞选参议员靠的就是老爸在私人厕所里面不断给其他议员不断发钱。在2001年总统选举中,小布什和戈尔分别花费了1亿8700万美金和1亿2000万美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花在了电视广告上。

  我还发现,A国的富人为什么会越来越“不差钱”,而A国的穷人会越来越“很差钱”,是因为A国的富人很善于玩一种叫做“钩拒”的游戏。而A国富人为了防止A国工会阻止自己把穷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就通过一种叫做“狼爱上羊”的游戏,把A国的工会赶出了A国。A国的裁判为了帮助A国富人把穷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就借助裁判长里根的口,提出“狼可以自由得吃羊,羊也可以自由得吃狼”的“自由市场”口号。

  我还发现,A国的贪婪者在玩“贪婪是贪婪者的通行证,无知是无知者的墓志铭”游戏时候,不需要担心被别人戳穿之后会很“没脸处”,是因为A国专门设立一个叫做“没脸处”的机构,这个机构专门帮助那些贪婪者,在他们贪婪的时候,给他们做掩护,这个机构前任主席最大的本事就是“躲猫猫”。而“没脸处”主席,只要帮助贪婪者“躲好了”猫猫,贪婪者在主席退休后就可以掏出800万美金买主席自传的版权。

  我还发现,A国的贪婪者在玩“贪婪是贪婪者的通行证,无知是无知者的墓志铭”游戏时候,即使玩得过火,把自己的裤裆都输光了也不要紧,因为他们的政府为了保证他们“不差钱”,在他们遇到资金紧张的时候可以无限制用纳税人的钱给他们发钱,而如果他们的政府没有钱,就可以找他们现任的“没脸处”主席,开动他那台获得“省优、部优、国优、地球优、银河优、宇宙优”的“伯南克牌”印钞机,想印多少钱就印多少钱。

  我还发现,A国总统如果恐惧经济,就可以不去投入精力搞活美国经济,而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得娱乐全世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只要人民被娱乐好了,人民高兴了,总统的民意支持率就上去了。民意支持率上去了,总统就可以坐在白宫里面拼命数钱了。

  我最后发现,在A国要想成为总统,只要学会“放流星”,只要敢于“放流星”,善于“放流星”,能够做到“有多少流星”放“多少流星”就一定能够当上总统,实现自己“不差钱”的伟大理想。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只要放弃了道德情操,在A国就可以想怎么“不差钱”就怎么“不差钱”。

  是为序! 。 想看书来

时代呼唤白居易式的经济学家
2008年,是全球经济风云突变的一年。这一年,在全球经济领域发生了许多举世瞩目的大事件,而其中最具有震撼力的莫过于这场百年难遇的让雷曼垮台的金融海啸。

  在这场金融海啸中,美国和全球金融机构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其中又以华尔街的五大投行受创程度最为严重,不仅贝尔斯登、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更是直接走向了破产。在这场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全球经济均衡瞬间失衡。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都认为这场金融海啸会让全球经济陷入至少超过两年时间的衰退,都相信如果全球主要的经济体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来抑制和削弱这场金融海啸的影响,那么在未来更长时间内将出现波及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的全球性经济秩序混乱与社会动荡不安。

  对于这场金融海啸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让全球经济从这场金融海啸带来的全球经济秩序混乱的泥潭中走出来,不同学术主张、不同政治理念、不同价值取向的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读,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这些解读大多非常专业而艰涩,不能够真正给大众投资者带来太多真正有意义的信息。他们或者太宏观了,或者太抽象了,或者太多的理论推导和逻辑论证,让大众投资者很难真正看懂他们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以及他们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又会对自己未来的理财规划产生哪些实际性的帮助。

  作为一个非主流的经济学研究者,我一直反对某些主流经济学家用艰涩而专业经济学术语来对大众投资者实施经济愚民政策。因为华尔街之所以会爆发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海啸,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华尔街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所谓金融天才长期以来利用经过多重包装的金融衍生工具对全球的投资者进行了持续洗脑,导致了在全球金融机构内部和外部出现越来越大的信息鸿沟。这种信息鸿沟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贪婪挤兑了理智,无知诱发了盲从,从而给全球领域的高频率、高强度金融套利与金融投机创造了滋长的条件,而本来应该挑大梁的国际警察美国政府关键时候又因为自身的腐朽与僵化,在事前、事中、事后都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应对这场金融界的“卡特里娜飓风”,从而让全球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

  我相信,如果现在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们继续坚持用自己的所谓专业术语来遏制大众投资者全面而深入了解经济基本规律的热情,那么加以时日中国的金融投机者肯定会利用中国大众投资者对于经济常识的无知而策划出一场更大的金融投机事件,把中国资本市场带进一场更可怕的金融海啸。

  作为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非主流经济学研究者,作为一个人道主义和民族情节并重的普通中国公民,我不愿意看到美国人民因为现在的这场爆发在美国的金融海啸而深受其苦,更不愿意看到中国人民可能因为未来的一场爆发在中国的金融海啸而损失惨重。因此,我时常渴望着未来中国会出现一批“白居易”式的经济学家,他们愿意用老百姓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帮助老百姓树立对经济学基本规律的正确认识,让老百姓能够有足够的识别能力来发现谁是“披着羊皮的狼”,看穿那些金融投机者的诡计,进而降低大型金融欺诈事件发生的几率,减少金融海啸爆发的可能性。

  但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在相当长时间内这样的经济学家不会出现。我也知道自己永远无法成为那样的经济学家,因为我的学识和天分都太浅薄了。但我依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向这个方向尝试,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卧龙”出山,所以才勉为其难做这个“抛砖引玉”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我一直喜欢用比喻、用故事来解释一些经济学现象,因为我相信这种方式能够消除大众投资者对经济学产生畏难情绪,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大众投资者对经济学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

  在我看来,对于这场金融海啸最形象、最生动的比喻就是:华尔街的金融魔法师因为贪婪而过度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这一金融魔杖希望挖掉全球投资者的耳朵后遭了天谴,而不得不自己也把自己的耳朵挖出来。

是谁导演了这场“金融魔法秀”
华尔街本来是一条繁华的街道。在这条街道里,几十年来一直盛传着一个“繁华你的美国梦”的神话。

  在华尔街活跃着这样一群人,这群人都是毕业于美国哈佛、MIT这些最顶尖大学的最顶尖毕业生。他们不仅仅有着非常高的智商,有着非常深厚的数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功底,而且也是世界上最顶尖的表演大师。

  他们来到这里只是为了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如何利用他们的知识和表演艺术来获取资本。但他们获取资本和别人获取方式不一样,他们不是通过生产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并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以获得资本,他们获取资本之后也不去购买新的生产工具和资源要素来进行扩大再生产,以丰富整个市场的物资供应,他们更多的还是依靠资本的流通来获取资本。

  在十几年前,这些华尔街金融天才们刚入道时年薪也就4万美元。高一点的,商学院和法学院的毕业生也能拿到7万美元。十几年后,本科毕业生期待在一、两年内工资加奖金要达到六位数,商学院和法学院的则期待基本工资二十万甚至更多,而且有高额奖金,数额经常是工资的好几倍。如果到政府部门或者是多数的私人工商业去,工资只有华尔街基本工资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在很多人看来,他们就是一群金融魔术师。就像传统的魔术师因为能够用别人无法理解的方式把青蛙变成鸽子,把乌鸦变成天鹅而备受瞩目,他们也因为能够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来实现高频率、高强度金融套利以为自己谋取巨额财富而备受尊崇。

  所有变过魔术的人都知道,魔术终究只是魔术。魔术本身不能够真正把青蛙变成鸽子,因为那违背了颠扑不破的物质守恒定律。魔术效果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魔术师可以用高超的手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在本来放着青蛙的地方把青蛙挪走,同时再放上一只鸽子。由于,魔术师动作非常迅捷,再加上各种障碍物的阻挡,观众压根无法在视觉上分辨出这种区别,以至于产生了青蛙变成了鸽子的错觉。但魔术师自己却非常清楚青蛙还是青蛙,鸽子还是鸽子,魔术师唯一促成的变化只是让本来放着青蛙的地方放上了鸽子。

  事实上,华尔街这些金融天才们本来应该知道自己只是一个金融魔术师,自己所设计所有“金融衍生工具”并不能够真正创造实际的物质财富,而只能通过一些精巧的设计来加速或者延缓资本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的持有人之间流动。“金融衍生工具”最大的价值不是生产出具有可以用来交换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实物型商品,而是可以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独特的转移支付功能以促进被生产出来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从生产者手中尽快流通到对这个商品需求度最高的消费者手中,来实现整个经济大循环的正常流转。

  但或者是活跃在华尔街的金融天才们太聪明的缘故,当他们不断捣鼓“金融衍生工具”这种金融魔法工具时,发现自己的客户越来越对自己产生了一种超乎寻常的信赖与依从。随着这些带有明显迷信色彩的盲目个人崇拜达到一定程度,华尔街的这些金融天才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一劳永逸”的便捷致富法,而正是这种贪图一劳永逸的贪婪让他们像忘记了“金融科技本应以人为本”的良训,像当年“崂山伪道士”那样只想靠着道行坑蒙拐骗。但就像当年的“崂山伪道士”因为忘记了下山时老仙人的谆谆教导而最终在坚硬的墙壁上把自己的额头撞出了一个老大的一个包一样,华尔街这些误入歧途的金融天才们也很快因为金融欺诈而让自己在一夜之间陷入身败名裂的困境。

  在华尔街,金融天才们有很多种。在华尔街,不仅有投资银行的天才,也有商业银行的天才,还有社保机构的天才;不仅有模型设计的天才,也有金融交易的天才,也有客户需求挖掘的天才,还有金融评估和金融审计的天才。

  在最初的华尔街金融体系设计中,这些天才应该是相互独立,并且相互制约的,因为只有相互制约才能够维持市场的均衡,才能够让市场在理性竞争的大基调下实现稳定的可持续繁荣。为此,华尔街的监管者华盛顿的政治官僚们曾煞费苦心。

  
  华盛顿的政治官僚们为什么愿意接受这种看起来“一劳永逸”的完美体制呢?这或者是因为他们很懒,或者是因为他们很忙。他们很懒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被一堆与大众福利直接相关,却与自己政治前途短期内无法直接挂钩的事务缠身。他们很忙是因为在一个被“旋转门”牢牢控制的官僚垄断体制内如果缺乏足够强有力的利益同盟者,他们政治前途就可能被彻底断送。

  华尔街的金融天才们为什么愿意接受这种看起来“秋毫无犯”的制约与均衡呢?这是因为他们很聪明,也很有表演天才。他们聪明,是因为他们知道任何条约上的制约,都可以利用条约之外的私下交易来化解。他们很有表演天才,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明明达成了“狼狈为奸”、实现了“蛇鼠同窝”,但照样能在表面上做到“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

  于是,在这种华盛顿政治官僚浮华的“一劳永逸”和华尔街金融天才表面的“秋毫无犯”的完美匹配下,华尔街和华盛顿终于圆满得在全球投资者面前上演了这场精彩绝伦的真实版大片《金融摩登时代》。

  作为这场大片的导演,华尔街的投行天才首先发现“金融衍生工具”可以模糊资产边界,可以让别人的钱看起来像是自己的钱,可以让未来的钱看起来像是现在的钱,只要把这些钱放到一个有更多钱的池子里面。于是,华尔街的投行天才们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本来应该跟自己“秋毫无犯”的商业银行天才和社保机构天才。

  最开始的时候,商业银行的投资天才和社保机构的投资天才们出于职业操守,很冷淡得看待着这个天才的发现。但投行天才们并没有因此气馁,因为凭着他们几十年资本市场滚打所积淀出来的敏锐,因为他们知道只要通过合理的产品设计来实现“转移支付”,把自己的利益和这些商业银行及社保机构的投资天才利益捆绑起来,那么后两者就会像“立牌坊的婊子”那样用表面的冷淡来掩盖实际的火热。

  但投行和商业银行及社保机构联姻之后,还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投行要让全球的投资者把自己的钱交给自己,不仅仅要借助商业银行和社保机构庞大的资本储量来映衬自己资产的提升,这能够让全球投资者对于自身的资本魔法产生一定的兴趣,但要让这种兴趣转化为恒久的耐心,却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全球的投资者把自己的真金白银投给自己,还需要找一些“托”,利用这些“托”在媒体上大放厥词来提升全球投资者的兴趣,加强全球投资者对这场“金融魔法秀”的信心,并开始让部分先着了道的投资者尝到一些甜头。而这些“托”就是一直以来霸占了媒体通道的分析天才、评估天才和审计天才。

  当生、旦、净、末聚齐了,一场荒诞绝伦的投机大戏也就开始了。而当所有人都参与了这场投机大戏之后,那些生产面包、生产汽车、生产服装的劳动者也就减少了。一旦,这种数量上的减少演变到达一定程度后,人们就发现腰包鼓胀了,可以用来消费的面包却减少了,于是通货膨胀来临了,经济秩序混乱了,金融海啸来临了。

华尔街是怎样变成“挖耳街”
为了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这场游戏的本质,我将再用一个比喻来揭露华尔街这场自掘坟墓的“金融魔法秀”。

  
  从前,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条“挖耳街”,这条街上住着一群“挖耳者”。这些“挖耳者”一生最大的嗜好有两个:一个是挖掉别人的耳朵以显示自己的聪明,一个是骗取别人的黄金以增加自己的财富。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只能在法律和职业道德的框架下,在得到他人授权下才能去挖别人的耳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