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军队的瓦解-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名:苏联军队的瓦解

    作者:'美'威廉·奥多姆/著

    译者:王振西、钱俊德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简介:

    威廉·奥多姆,美军中将,曾任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于1988年退休,2008年因心脏病在美国去世。布热津斯基认为作者是美国的首席苏联军事问题专家。

    译者简介:

    王振西,少将,曾在军事科学研究院作领导工作,正军职;

    钱俊德,大校,曾在军事科学研究院作领导工作。

    内容简介:

    本书英文版1998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1999年获得美国斯拉夫研究促进协会颁发的舒曼奖。2000年由新华出版社翻译出版,内部发行。2014年由社科文献出版社重新引进,重新组织翻译出版。╋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苏联武装力量曾被誉为不可战胜的伟大之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它与500多万纳粹军队浴血奋战,为二战的结束立下了不朽功勋。在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它是唯一能够与美军抗衡的力量。可就是这样一支强大之师,却在没有侵略、没有战争、没有对手的情况下顷刻间瓦解。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又是什么原因引发的?

    本书追溯了苏联军队的兴衰,详细地论述了苏联军队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军队的改革与成败,对这支军队崩溃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作出了实质性的分析,始终把苏联政治、经济与军事联系起来论证,作者以鲜活实例、亲身访谈、独特视角、另类解读贯穿全书,其揭示的经验教训更值得我们深刻思索和警省。

    本书作者在苏联解体当年以及之前和之后,曾对苏联许多关键人物进行过专访,因此他在分析苏联军队“为什么”以及“如何”瓦解的过程和原因时,始终能将这一问题放在苏联政治改革、经济消长的大背景下加以论证,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正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鼓吹的“改革新思维”、“军队非党化”及其混乱无序的改革,抽空了苏联军队的建军之本,侵蚀了苏联军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并最终摧毁了苏联军队,而苏联军队的衰败对苏联解体的影响远比西方国家所预料的要大得多。

    专家推荐:

    “美国首席苏联军事专家奥多姆的这部开创性著作,有着深远的政治和战略上的重要性。不仅对了解俄罗斯军队的现状必不可少,而且对了解俄罗斯目前的处境有着更广泛的地缘战略意义。”

    ——布热津斯基

    “每个想要了解美国冷战时期的主要对手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解体,又是什么导致这个主要对手变成泥腿巨人的读者,都需要认真研读这本书。”

    ——布鲁斯·林肯

    目录

    第一章苏联的战争观

    第二章党政军结构

    第三章苏军的人事制度

    第四章永久性的战时经济

    第五章军事战略

    第六章决定改变方向

    第七章防御性学说和裁军

    第八章公开性与公众大辩论

    第九章军事改革立法

    第十章难操作的党军关系

    第十一章棘手的军工部门

    第十二章军队与维持国内秩序

    第十三章苏军从裁减到崩溃

    第十四章八月危机

    第十五章利用另一次机会的幻想

    第十六章建立独联体军队的幻想

    结束语

    大事记

    主要人物简介
第2节。第一章 苏联的战争观
    精彩书摘

    第一章苏联的战争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堪称现代全面战争之父。——西格蒙德纽曼

    战争愈是政治的,看来就愈是“军事的”;战争愈缺少政治的成分,看来就愈显得是“政治的”。——弗伊列宁

    冷战期间,西方观察家争执最多的莫过于如何解释苏联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争执的一端是典型的机械论,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解释一切;另一端则是极端的种族优越论,声称马克思列宁主义什么也解释不了。这后一种观点认为,近代军事技术的特点排除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甚至认为,苏联军事力量基本可解释为对美国军事计划的反作用。时而出现的还有第三种观点,即“政治文化”解释:数百年来,屡遭外军入侵的惨痛教训使苏联军事思想侧重谋求自身防护的万全之策。1950年代第一种观点在美国的决策者中占主导地位,1960年代后期和整个1970年代第二种和第三种观点则取而代之。z米z花z书z库z ;__

    到1980年代初期,苏联武装力量已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一支军队,在人数上、在武器数量上、在武器种类上、在动员能力上、在军工企业基地的规模上——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如此。诚然,在很多类型的武器装备和人员的质量方面,它仍落后于美国和北约某些国家的军队,但是在少数类型装备的质量方面它处于领先地位,还有几个领域与西方处于同一水平。苏军数量上的巨大优势不能简单解释为美苏军备竞赛作用与反作用的结果。那种认为苏联仅出于防护自身的动机而钟爱庞大军队的“政治文化”解释也不能令人信服。实际上,帝国总参谋部曾骄傲地向沙皇汇报过,从1700年到1870年,俄军打了38次仗,其中只有两次不是进攻性的。上述两种解释只能说明苏联扩军的某些侧面,意识形态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当然不是通常那种机械性的理解。作为苏联军事政策的官方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被用来识别“威胁”(可能的敌人),正是为击败这个敌人来确定苏军的规模和计划。它提供了一个折光物,军事政策可从中不断得到折射。据称,它还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解释,来说明战争是一种社会现象,并说明了战争的目的、战争的必然性、战争的实质,最后还说明最终如何把战争从人类关系中消灭掉。

    这种从意识形态角度认识战争的官方观点究竟正确与否无关紧要,其重要性在于:它被苏联军政最高层领导奉为理论权威。在1985年至1992年的短短几年中,苏联军事政策出现的巨大变化同这些理论观点是根本相悖的。这些变化在苏军高层领导人中引起的心理失衡难以估量。对这些将军们来说,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争观构成了他们的认识论,他们也是依此来观察突如其来的变革的。如果不了解这种认识论,就不可能理解他们对变革的反应和关于军事政策的辩论。因此,要想描述苏军的消亡,必须首先看看这种战争观的思想根源。
第3节。苏联的战争观
    苏联的战争观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战争理论。马克思早在1846年与弗雷德里克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初稿中就为这种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部不长的论著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异化”概念,这是理解其阶级斗争理论的关键。马克思指出,人的异化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结果,而这种物质关系又是由各个历史时代的经济制度决定的:奴隶主对奴隶,农奴主对农奴,资本家对城市无产劳动者。在奴隶劳动经济的历史时期,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导致了两者互相异化的关系:一方仅知道生产的结果,却没有劳动的经历;另一方则只知道劳动,却被剥夺了劳动果实。双方都不完善,把他们联结在一起的经济关系注定他们走向异化。在封建社会,异化仍然存在,因为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以新的形式存活下来,而且一直持续到资本主义社会。使人与人异化的客观的经济现实构成了“阶级利益”的基础,也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必然引起剧烈的革命,而革命就是战争的一种形式,战争最终导致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各异的历史时代终结。根据马克思关于历史发展的理论,战争是变革的工具,变革又推动历史的发展,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一切战争的客观根源。这种战争观在1849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后来,马克思在他1870~1871年完成的史学著作《法兰西内战》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理论,把它运用到各国相互征战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认为,这种冲突证实了战争的结果不一定都是进步的。不同阶级领导人的不同决策在决定战争结果是进步还是反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马克思指责巴黎公社的法国革命领导人充满民族主义的爱国情绪,但却没有认识到德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政府不过是在保护这两国资本家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工人阶级的利益是超越国界的。要想掀起一场真正的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使战争越出国界,这样,各国的工人阶级都可以参加进来,为保卫他们的共同利益、为消灭剥削而战斗。法国工人本该为了共同的事业与德国工人联合起来打败两国的资产阶级政权,但他们在巴黎的领导人缺乏马克思那种对历史进程的“科学”理解,做出了错误的决定,结果导致巴黎公社失败了。

    列宁比马克思走得更远,他加上了工人阶级与其他被压迫阶级联合起来为推翻统治阶级而共同奋斗的观点。他在1905年发表的题为《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的文章中号召俄国工人阶级同农民结成联盟。当时的俄罗斯是个封建帝国,工人阶级力量太小,无力单独赢得革命的胜利。列宁认为俄国的资产阶级既小又弱,不值得与其结成联盟,何况它也没有表现出发挥自己的历史作用、推翻沙皇而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任何意愿。与其相反,俄国的农民人数众多,而且有革命情绪。尽管马克思把他们称作“小资产阶级”(因为他们要求革命的回报是把田地变成他们的私产),但由于他们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所以在历史上是进步的。列宁指出,这种现实使工农有可能结成联盟,推翻当权者。如果他们结成联盟,就肯定拥有赢得胜利的力量。而且,他们还可以抛开俄国的资产阶级,跳过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列宁断定,俄国革命的胜利必然引起欧洲其他地区的革命,特别是德国、法国和英国。这三个国家的工人阶级人数众多,又最为先进。那时这两个革命可以联合起来,欧洲国家的工人阶级同俄国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这种联盟的力量将超过革命胜利后俄国农民的政治力量,那时就不怕他们表现出其资产阶级特性并要求自己拥有土地了。

    列宁后来把这种阶级联盟策略推广到全球。他在1916年发表的题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专著中,把殖民主义战争解释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其他地区市场的冲突。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它超越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界,形成一个统一的全球性的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的客观性质要求战争;它的能动性推动着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争夺世界落后地区的殖民主义市场而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在列宁看来,由此产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全球一体化要求对国际范围的阶级斗争做出更广义的解释,这种解释会使人们看到,不只是在欧洲国家中强大的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潜力,而且在殖民地国家中的进步阶级也同样具有这种革命潜力。

    这样,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就为未来布尔什维克进行“国际阶级斗争”的策略播下了种子。马克思关心的是一个统一的世界范围内的工人阶级接受科学启蒙而意识到在政治革命中它们客观存在的共同利益,列宁则发展了他的思想,谋求其他阶级和集团成为工人阶级的策略同盟军。殖民地国家尚未经历资本主义革命,那里的民族解放运动尽管带有资产阶级性质,但因为是为独立而战,所以客观上可成为那些国家薄弱的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在殖民主义特定的条件下,那些民族主义者客观上是“进步的”政治力量。另外,由于资本主义已成为全球性帝国主义体系,殖民地的革命很可能打碎帝国主义的殖民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从而以殖民地战争拖垮整个帝国主义大厦,并把革命延伸到帝国主义的心脏地区——欧洲。列宁握有这个思想武器,就能号召社会民主党人支持殖民地国家的所谓“民族解放战争”。他也可以以此为根据,证明他关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发生在工人阶级力量极其薄弱的落后的俄国这一论断。他可以令人信服地坚持说,他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而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不平衡的法则”认为,在同一时期,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可以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因而也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列宁正是深谙这条定律,从而辨明了不只在欧洲,而且在更广泛区域内的“客观实在的”革命潜力。

    在全球范围内运用马克思主义是极其复杂的,特别是如何处理昔日“进步”的盟友在革命后转为“反动”的阶级这一情况。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深信不疑,他坚信会有答案的,而发现这种答案的途径就是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于本书写作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些理论都集中在战争方面——不同类型的战争、世界范围的战争。列宁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要诀——归根结底,马克思主义就是战争的理论。

    任何理论都有其认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显然,马克思的战争观首先是基于末世论。战争的内在特性,就是把人类引向一个终极目标。对马克思和列宁来说,战争是历史进步的发动机,因为它是阶级斗争的反映,在社会主义时代到来之前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人类之所以在资本主义及其以前的历史阶段不能避免战争,是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构成的经济关系基础,必然导致人的异化和阶级斗争。实际上,推动社会发展的战争是“进步的”,也就是“正义战争”,而统治阶级发动的阻碍社会进步发展的战争则是非正义战争。马克思明确断言自己的战争观是科学的,同时也含蓄地表明他的战争观又是有道德的。虽然战争由物质来决定,但它同时具备道德和不道德两个方面。换句话说,战争一方面遵循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时又迫使人们做出道德上的选择,但不是资产阶级意义上的选择(资产阶级认为在选择战争中站在哪一边时,应允许所有人做出道德上的正确选择)。马克思所说的道德上的选择只适用于理解他的科学战争观的那些人,使他们能区分进步的、正义的战争与反动的、非正义的战争。受到其科学启蒙的人从而被赋予一种义务,那就是推动进步战争,并为争取实现建筑在科学思想基础上的和平,即消灭一切战争而奋斗。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

    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社会民主党人的觉悟能使工人阶级认识到: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阶级冲突、剥削和战争的根源。用这种科学思想武装起来的国际工人阶级以及领导他们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政党——能够进行一场政治革命,结束私有制,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最终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实现持久和平。因此,以科学思想为基础的和平要求结束资本主义及其基础——私有制。如果根据意识形态下个定义,所谓“爱好和平的力量”,就是决心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