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绣娘 全-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能以一敌十,逼退了敌军的进攻。正所谓“杀敌三千,自损八百。”英勇杀敌的吴一青阵前受伤,下落不明,安抚大将军华一中将功劳据为己有。捷报传往京城,皇帝大悦,竟赏了他河顿总督这个位置,位居朝中二品大员。后来,吴一青的部下将华一中贪生怕死的丑闻抖出来,朝中议论纷纷,一直不大关心政事的皇帝下令要将吴一青革职查办。国丈童太师前往御书房对皇帝说道:“万岁,华一中已经封为总督,是皇上亲口封的。现在朝中议论纷纷,皇上说革职查办,老臣认为不妥?”皇帝低头一想:是啊,自己金口一开,自然不能更改。他说道:“国丈认为如何?”童太师说道:“臣以为,镇守边关,抗击水泉,华一中还是有功的,只是安抚将军吴一青阵亡,他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如将他封为刺史。这样,既惩戒了他,又显出陛下的恩威并施,做臣子的也无话可说。”皇帝一听,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不如龙颜大开,说道:“童爱卿,真乃朕的肱骨也!”
这次,燕王大婚。太师上书皇上:“臣以为,端王自王妃逝后,一直寡寡欲欢,纵情声乐。这次大婚,虽说只是封侧王妃,陛下可以派特使为端王主持婚礼,以显陛下骨肉之情。”皇帝欣然,说道:“太师提议很好,不过这个特使派谁呢?”童太师启奏道:“刺史华一中还没有上任,不如派他去。”皇帝欣然,于是下旨:“南书房拟一道旨,华一中主持端王的婚礼。”这样,华一中就成了皇帝特使前往燕地为燕王主持婚礼。临行前,童太师特意送来贺礼,并说道:“华一中,你眼睛放大点,看看端王妃是何等人儿,竟然让他着迷了?”他,指的是燕王,燕王在十六岁就封为端王,只是因为封地在燕地,为人冷酷,所以大家都称他为燕王,谐音“阎王”。
华一中觉得头绪纷乱,不由看看窗外。这时,前行侍卫回头禀报:“大人,就要进入燕地。只是燕地酷寒,到处都是雪花。”
华一中低头想想:八百里加急,从燕地到京城来回要一个星期,如果再耽搁,误了吉时,可是诛连九族的大罪。他说道:“下雪路滑,我们只有慢点。命令队伍,继续前进,不得停留,只是速度放慢点。”
侍卫长领命,部队继续前行,但见雪花飞扬。
三十三章成婚大典(一)
就在华一中前往燕地之际,夏大婶一直陷入昏迷之中。太妃已经知道小小的母亲和兄弟来了,就派刘婆婆前来探望。看到凄凄惶惶的小小和虎子,刘婆婆安慰说:“吉人自有天相,姑娘不必太过伤心。”
小小拉着虎子的手叩头称谢。刘婆婆来到床边仔细打量陷入昏迷之中的夏大婶,脸上露出又惊又喜的神色。她问道:“姑娘,老夫人那里人?”小小摇摇头,虎子也没有做声。刘婆婆不由抚摸夏大婶耳后的一颗红痣,心里暗暗想到:妹妹,她的耳后不是有一颗红痣吗?她又问道:“姑娘,请问老夫人的名讳?”小小想了想,说道:“母亲做闺女时应叫刘燕吧。”她寻思,今天夏大婶情绪激动,提起刘燕,应该是她的闺名。
刘燕?刘婆婆不禁睁大眼睛,扑在夏大婶身上放声大哭,让小小和虎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刘婆婆哭诉道:“燕儿,我苦命的妹子,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是姐姐啊。”
小小想:她是母亲的姐姐,那么她就是我们的大姨,感到不可思议。
好半天,刘婆婆才停住哭声,拉过小小和虎子说道:“孩子,我是你们的大姨。”看到他们疑惑的眼神,刘婆婆忍不住说道:“我本是河顿人氏,自幼父母早逝,被叔父卖进宫当侍女,当时,家中还有一个小她两岁的妹妹。我叫兰儿,她叫燕儿。后来,承蒙太妃关照,我还回到老家寻亲,可是,老的老,死的死,就是知道点根底儿的也说叔父带着妹妹四处流浪,怕早就死了。可是,我记得燕儿耳后的红痣与老夫人的一模一样,她就是我的妹子燕儿。”
小小和虎子将信将疑。好会儿,小小说道:“刘婆婆,你说的这段往事,青儿真的没听娘说过。”一旁的虎子也点点头。
刘婆婆暗想:是的,他们都不知道,看来只有等燕儿醒来再说。她转过头对小小说道:“青儿,你就不要伤心,大姨一定想办法让你娘醒过来。你好好儿休息吧,这儿交给我。”
小小说道:“刘婆婆,太妃离不开您。这样,您去静心堂,等娘醒来,我立刻通知您,好吗?”
刘婆婆想想,点点头,就离开了。她一回到静心堂就大声说道:“太妃,老奴真是太高兴了。”
太妃看到刘婆婆这个样子,不由说道:“刘兰,什么事让你高兴成这样?”
刘婆婆回答:“太妃,奴才找到妹妹了,奴才找到妹妹了!”
太妃与刘婆婆相知几十年,她那点家事了如指掌。太妃问道:“你妹妹,在哪儿?”
刘婆婆回答:“就是青儿的母亲。”
太妃喜笑颜开:“果真如此,那真是缘分。”
刘婆婆说道:“托太妃洪福,让老奴找到失散多年的妹妹。只是妹妹病入膏肓,怕危在旦夕。”
太妃说道:“请最好的御医,总还有法子的。”
刘婆婆说道:“太妃,承蒙王爷关心,已经派李御医看了。老奴只担心妹妹福薄,怕醒不过来。”
太妃沉吟不语。
小小和虎子尽心照顾母亲,一夜未眠。第二天清晨,小小赶过去为太妃梳头请安。太妃望着面容憔悴的小小,心疼说道:“青儿,哀家派两个丫头伺候你娘,你也好好儿休息。”
小小说道:“太妃,老母身患重病,做儿女的应当侍奉左右。”太妃说道:“哀家果然没有看错人,青儿聪慧识大体,又懂得照顾人,好,好!”
这时候,刘婆婆也插嘴道:“青儿,你娘好些吗?”
小小摇摇头说道:“昨晚母亲一直高烧不退,半夜李御医赶来,又添了几味药,娘服了之后,温度退了不少,可是还是昏迷不醒。”
看到二人如此关心,太妃说道:“好了,你们今天不要陪哀家吃饭了,待会儿就过去陪陪她。”小小和刘婆婆连连称谢。
中午,小小让虎子去休息,自己和刘婆婆坐在一旁守着夏大婶。也许是心灵感应,刘婆婆一直在默祷:“菩萨保佑燕儿醒来,菩萨保佑!”果然,夏大婶出了一身汗后,慢慢睁开双眼。小小听李御医说不能让她太兴奋,先让她吃点东西。她见母亲醒了,连忙吩咐做好准备的侍女将东西端进来。刘婆婆说道:“让我来吧。”小小知道姐妹情深,也就同意了。只见刘婆婆颤抖着手,说道:“吃吧。”夏大婶看到一个陌生女子给自己喂东西,摇摇头,诧异的望着女儿。小小连忙说道:“娘,吃吧。”许是饿了,她听话的张开嘴喝着稀饭。刘婆婆一边给妹妹喂东西,一边忍不住掉眼泪:“三十年弹指一挥恍如一梦,分别时还是垂髫稚女,再见已成陌生人。”夏大婶看到刘婆婆的眼泪,不知为何,心里“咚咚”响起,她是谁,为什么眼中全是爱怜?她身体虚弱,可是头脑还很清楚。
刘婆婆也知道不能让妹妹过于激动,她强忍姐妹初认的那种愿望,小心翼翼地喂东西。很快,夏大婶吃完这碗稀饭,精神显得略微好些。
刘婆婆本想开口,这时李御医进来了。他仔细为她号脉,说道:“夫人感觉好些吗?”
夏大婶从没见过这样的阵势,不由疑惑地望着小小。小小连忙靠近母亲,说道:“娘,您舒服些吗?”
夏大婶抚摸女儿的手,点点头。她看到女儿衣着华美,心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疑问要问。
小小似乎看出了母亲的心事,说道:“娘,您好好儿养病,有什么以后再说。”
李御医将她们叫到外面说道:“是的,夫人的病暂时控住了,你们让她静养,千万不要让她再激动了,否则再次昏倒后果就不堪设想。”
此言一出,就好像一盆冷水浇在刘婆婆的头上。她脸上惨白,颤抖着声音说道:“不能再让她激动了?”
李御医不知道太妃面前的六品女官问这话有何用意,他回答道:“是的,千万千万。”
小小理解刘婆婆的心情,分别三十年的姐妹见了面却无法想认,这种心情怎么好受呢?她轻轻握着刘婆婆的手,安慰说:“没事的。”
等李御医走了之后,刘婆婆还是脸色惨白。小小也不知道怎样安慰她,只好走进房中。
这时,太妃身边的侍女匆匆赶来,在门口碰到刘婆婆,问道:“刘婆婆,青姑娘在里面吗?”
刘婆婆这才清醒过来,说道:“她在里面,有事吗?”
侍女回答:“太妃有令,让青姑娘和婆婆去一趟。”
刘婆婆点点头,说道:“等一下,我进去告诉她。”
刘婆婆走进去对小小说:“太妃有事,让我们立即过去。”
小小放心不下,刘婆婆说道:“没事,我让侍女好好陪着。”
小小只好对夏大婶说道:“母亲,女儿有事去一趟,这儿有人照顾,有什么事尽管跟她们说。”
夏大婶点点头,小小就走了。她和刘婆婆来到静心堂。太妃靠在椅子上,神色肃穆。看到小小,她说道:“青儿,既然做哀家的儿媳,起码的礼仪是要懂的。刘婆婆,你教教她,明天皇帝特使就要到了,告诉她基本礼仪,可不能丢了王府的面子。”刘婆婆点头称是,小小心里却不舒服了:不管太妃嘴上说的多好听,自己卑微的身份是无法抹杀的。一时间,她觉得又伤感又忿恨。
三十四章成婚大典(二)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小小尽管心情郁闷,却也只得跟着刘婆婆学习礼仪。自从刘婆婆认定夏大婶是她失散多年的妹妹燕儿,小小就是她的外甥女,神色之间多了不少亲近之情。
她仔细向小小解释了宫中的规矩和礼仪。最后,她说道:“青儿,你不能再穿着绣花鞋,应该穿木屐。”她吩咐侍女拿来木屐,小小发现很像现代的高跟鞋,只是它的根钉子正中间,她想:这样的鞋子,怎能站得稳?刘婆婆说:“穿上这样的鞋子,更能显出姑娘的婀娜身姿好像弱柳迎风。”
小小说道:“刘婆婆,关键是我要站得稳啊。”
刘婆婆说道:“正因为如此,姑娘就要加紧练习,要像个大家闺秀那样。”
小小无奈,只好穿上木屐。她摸着桌子,摇摇晃晃的站起来。刘婆婆说道:“放手。”
小小松开手,摇摇摆摆往前走。刘婆婆嚷道:“挺胸收腹背直,两手搭在两边,目不斜视,方能显出高贵气质。”
小小顾得这个,就顾不得那个,突然脚底一滑,摔了个“倒栽葱”。
“哎呦,哎呦。”小小疼的呲牙咧嘴,她一把坐在地上,将木屐脱下,揉着扭伤的脚踝说道:“刘婆婆,这鞋子不对头,怎能走好呢?”
刘婆婆厉声说道:“当年太妃磨破了十几双木屐才像现在这样健步如飞的,站起来再练习。”
小小说道:“哎呦,婆婆,明天特使就要来了,我就是整天不吃不睡也练不好,要不我将鞋子改一改,既能显出风韵,又很好穿,行吗?”
刘婆婆叹了一口气说道:“站起来再说,一个大家闺秀是不能坐在地上的。”
小小说道:“婆婆,我知道,大家闺秀要笑不露齿,文文雅雅,吃饭喝汤不发出声音,您只要不让我穿这样的鞋子,我都做得到,行吗?”
刘婆婆走过来,将小小扶到凳子上坐着。她问道:“怎样将鞋子改良?”
小小笑着说:“这个容易,您告诉做鞋子的师傅,让他把鞋跟钉在后面,这样既好看又好穿。”
刘婆婆听了,点点头,说道:“这倒是个好主意,我要请示太妃。”
刘婆婆来到太妃的寝宫,将小小的建议禀报太妃,她说道:“太妃,时间紧迫,要青儿短时间就学会穿木屐,确实有点困难,不如将鞋子改改?”
太妃沉思良久,说道:“这怎么能行?木屐是这个样子,是老祖宗定下来的,怎可以改变呢?”
小小发觉太妃很是顽固,不由向前说道:“太妃,鞋子改一改,确实很舒服啊。再说,祖宗定下的规矩没有哪一条说不能改进东西啊,要不社会怎能进步呢?”
太妃笑了,说道:“你这个丫头片子,脑袋里有很多奇思妙想啊!也好,改一改,不过学习礼仪不得偷懒。”
小小心里高兴,连忙叩头说道:“太妃英明。”
太妃微微一笑,对刘婆婆说道:“刘兰,你将哀家的意思告诉鞋匠,让他赶制几双应付明天的接见吧。”
刘婆婆领旨出门,小小也告退,前往客房看望母亲。
第二天清早,太妃吩咐侍女给小小换上绣有兰花的袍子,穿上改良的木屐,梳了一个倭堕髻,插上珠玉翡翠,略施粉脂,显得高雅、端庄、魅力无限。
小小前去为太妃请安,太妃望着清丽如画、娴雅大方的小小,点点头,说道:“好,随哀家前往大厅接旨吧。”
她们一路浩浩荡荡来到毓阳殿,燕王已经穿着朝服领着文武百官坐在那儿了。这是小小第一次在公众场合亮相,大小官员不禁偷偷打量她,但觉美貌如花,果然是倾国倾城,难怪将燕王迷住了,将她册封为侧王妃。
大小官员向太妃请安。太妃说道:“众位爱卿请起。”
燕王慵懒的扫视了一下小小,一向冷漠的眸子似乎带了点温度。
小小低着头,假装不好意思。不过,她灵活的双眼已经将大殿中的文武官员看的清清楚楚。小小想:都是一些糟老头,目光倒很锐利。突然,她发觉一道温润的目光射向自己,心想谁这么大胆,小小不由好奇地望过去:此君二十岁左右,面目俊朗,一双狭长的凤眼带着促狭的笑容,静静地望着小小。当他们双目一接触,小小不禁脸红了,暗想:多俊朗的人啊,这么年轻就能够站在大殿之中,一定有过人之处。这一切都没有逃过燕王的眼睛,他眼中不由闪过冷厉之色。此君见了,暗自笑道:“看来,王爷动情了?”这个人是谁?原来,他就是已故燕王妃的弟弟杨林,因为父母早逝,姐姐在临死前请求燕王看在夫妻情份上好好照顾他。燕王看着憔悴的爱妻,说道:“夫人放心,我会好好照顾杨林的。”弹指一挥八年过去了,当时的娃娃现长成风度翩翩的男子了。也许忘不了已经过世的妻子,燕王对这个弟弟很是宠爱,林杨不想参加每三年的科举考试,燕王也就答应了,由着他游山玩水。他刚远游回来,就听说王爷要册封侧王妃,心里觉得奇怪。这么多年了,王爷尽管每天纵情声色,可还没有那一位姑娘能入他的法眼,不由对这个即将册封为侧王妃的女子感到好奇,因此他就定定地望着小小,心里感叹:果然是天生尤物,难怪将姐夫的目光吸引了?
大殿里,静悄悄的。这时,传来马蹄声,接着就传来马公公尖锐的声音:“端王接旨。”燕王连忙站起来,领着文武百官跪在地上,恭敬地说道:“臣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马公公拿着诏书,宣布:“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女官刘兰义女青儿姿态姣好,温良谦恭,特许配端王,册封为侧王妃。十二月二十八,正是良辰吉日,即日完婚,钦此。”燕王说:“臣接旨,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马公公又宣布:“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刺史华一中封为特使,为端王主婚。”燕王暗暗骂道:“派这么个贪生怕死的家伙为孤主婚,好狠啊!”不过,他应道:“臣接旨,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