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美酒谈-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筹令,是唐代一种筹令饮酒的方式,如“论语筹令”、“安雅堂酒令”等。后者有五十种酒令筹,上面各写不同的劝酒、酌酒、饮酒方式,并与古代文人的典故相吻合,既活跃酒席气氛,又使人掌握许多典故。如“孔雀开樽第一”;“孔融诚好事,其性更宽容”。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得此不饮,但遍酌侍客,各饮一杯。至于“牙牌令”,是唐代筹令的一种变异形式,它与安雅堂酒令相似,也盛行于明清。《红楼梦》四十四对牙牌令作了精彩细致的描写。
  如今民间流行的“划拳”,唐代人称为“拇战”、“招手令”、“打令”等。划拳中拆字、联诗较少,说吉庆语言较多。如“一定恭喜,二相好,三星高照,四喜、五金魁,六六顺,七七巧……”充满欢乐气氛。
  4。婚嫁、丧葬与酒
  (1)婚嫁与酒
  按我国古老习俗,人生一世,从出生、婚嫁到死亡均离不开酒。婚嫁中更是少不得酒。尽管现实生活中很难有十全十美的婚姻,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乐于竖起这块人生的里程碑,乐于品尝这杯人生的浓酒。《礼记·(上民下日)义》中有“合卺而酭”,就是新婚夫妇以两个瓢,各执一片,盛酒漱口,以表示自此相亲相爱的结婚仪式,后来演化出“合欢酒”、“交杯酒”。婚嫁饮酒的风习,至今未变,比如向人家去祝贺新婚,还是讲“去吃喜酒”。喜宴上新郎新娘要向父母和来宾敬酒,双方还要喝交杯酒。三天后回门,女方也要设宴待客,称“回门酒”。
  酒在婚礼中发挥了很多的作用:其一,表达了对新郎新娘喜结良缘的祝贺。其二,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对来宾的欢迎。其三,为婚礼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如果说酒在诗人那里表达的多是忧患的情思,那么在婚礼上则表达的多是幸福的感受。
  (2)丧葬与酒
  从远古以来,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  酒与中国民俗(5)
人死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汉族的习俗是“吃斋饭”,也有的地方称为吃“豆腐饭”,这就是葬礼期间举办的酒席。虽然都是吃素,但酒还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少数民族则在吊丧时持酒肉前往,如苗族人家听到丧信后,同寨的人一般都要赠送丧家几斤酒或大米,香烛等物,亲戚送的酒物则更多些,如女婿要送二十来斤白酒,一头猪。丧家则要设酒宴招待吊丧者。云南怒江地区的怒族,村中若有人病亡,各户带酒前来吊丧,巫师灌酒于死者嘴内,众人各饮一杯酒,称此为“离别酒”。死者入葬后,古代的习俗还有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乐趣。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举行家宴时,都要为死去的祖先留着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像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二  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1)
1。傈僳族“合饮杯酒”
  傈僳族有一个特殊的风俗,青年和老人不分男女都嗜好吸烟、喝酒、饮茶。在当地,水酒称为“呢支”,是用苞谷、荞子之类的粮食酿造而成的。
  这种酒,也叫醋酒或杵酒。制造方法比较简单,原料一般是苞谷、高粱、荞麦、稗屑子等,以稗子为最好。制作时先把粮食捣碎,蒸熟后放凉,拌上适量的酒药,放进干净的瓦罐里,盖好,发酵十几天,等发出酒香味,说明已出了酒,启封冲饮。时间越长越好,如果放上半年以上再饮用,酒味就更浓了。
  在傈傈族,招待客人时,水酒是必不可少的。他们认为“无酒不成礼”,有了酒就有了相应的礼节。主人用很精致的竹筒将酒盛满后,往地上倒一点,表示对祖先的怀念,接着自己先喝一口,表示酒是好的,然后将客人面前的其它竹筒盛满,双手举到客人面前请客人饮用,而后,主客共同畅饮起来。
  最有趣的莫过于“饮合杯酒”了。傈僳族称“伴多”,即两人共捧一大碗酒。这种饮法只有在大家酒兴最浓的时候才出现,而且是由主人首先邀请。主客互相搂着脖子和肩膀,脸靠脸,然后一同张嘴,一口气饮完。于是酒从他们的嘴角,脸上淌下来,甚至流到衣服上,他们却全然不顾。喝完了,相互对视,开怀大笑。饮合杯酒,只在亲朋好友或恋人之间进行。过去常常用于贵客来临、签定盟约、结拜兄弟的场合上,不分男女,两人共饮。一旦好客的傈僳族兄弟邀请你同他合饮杯酒,那就意味着他对你充满了信任,并愿同你建立诚挚的友谊。但是,晚辈人不能邀约长辈“伴多”,而是长辈对晚辈人表示关心,对同辈人表示友好或者未婚男女相互爱慕时才饮合杯酒。
  过去,由于粮食产量较低,再制作大量水酒又耗费了许多粮食,所以,全家存粮最多能吃###个月,在新粮食下来之前,要以红薯、山药、野菜、野百合来充饥。遇上灾荒或缺粮季节,傈僳族都保持着互通有无、彼此互济的风尚。
  2。蒙古族的“三杯杯”酒俗
  我国云南蒙古族的民俗中,“三杯杯”是一个颇有象征意味的饮酒习俗。
  有一位诗人讲述了他在云南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日中亲历“三杯杯”的经过。
  当客人们围坐在丰盛的酒席前时,蒙古族主人唱着本民族的一首《金杯杯》祝酒歌,开始了敬酒活动:几个穿着漂亮的姑娘站在席边,其中一个姑娘笑对客人,手端盛有八杯酒的托盘。跨出左脚,弯右膝,低下头,把托盘高高举过头,与其他姑娘一起唱道:“金杯杯酒呀,喝上那一杯杯,喝上那一杯杯呀,欢迎贵客!”
  那位诗人不善饮酒,迟疑了一下没接酒盅。托盘的姑娘见状,就再弯下身子,快跪到地上了。诗人见状赶紧蹲下身子,接过酒盅,一口气喝了下去。但他的一位同伴,却只端起酒盅,用右手指蘸点酒,拇指合着中指,向天一弹,然后将酒盅放回托盘。诗人以为他不会喝酒。接着,另一位姑娘加满了托盘里的第二杯酒。她们又齐声唱道:“金杯杯酒呀,喝上第二杯杯。喝上那二杯杯酒呀。表表心意!”诗人想不喝了,但姑娘的右膝又跪下去了。见此状只得再喝下这第二杯酒。同伴却依旧端起酒盅,用右手指蘸点酒,轻轻抹在前额上,又把酒盅放回托盘。诗人更是不解其意。正胡思乱想时,姑娘们的第三杯酒又敬上来了。她们唱道:“金杯杯酒呀,喝上那三杯杯。喝上那三杯杯酒,醉呀醉不了!”歌声中,客人们都举起酒盅,一仰脖子,喝了下去,随后将酒盅倒立一下,表示喝完。诗人的那位同伴又同别人不一样,他先端起酒盅沾了沾嘴唇,随后才一饮而尽。姑娘们满意地收回托盘,停止唱歌,走向另一席。据说,如果第三杯酒,有一位客人未喝完,姑娘们不会收回托盘,还要反复地对着客人唱祝酒歌,直至全部喝完。
  诗人仍不解其意,事后向同伴询问,才得知这位同伴出生于当地,所以了解这里的风俗。同伴说:“云南蒙古族的三杯杯酒,其实,三杯杯,不喝也行,只要懂得其中的规矩与含义即可。唱第一首歌词,敬第一杯酒时,用手指蘸酒上下一弹,表示敬天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唱第二首歌,敬第二杯酒,用手指蘸酒在人体最高处点一下,表示不忘本,祭祖宗;唱第三首歌,敬第三杯酒时,用嘴唇沾一沾酒,表示敬亲人,对于兄弟民族的亲人,无论如何也要喝一点。”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  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2)
3。幺佬族“重阳酒”
  幺佬族农家最喜欢的酒莫过于重阳酒。重阳酒醇香扑鼻,越喝越想喝,有时醉了都不晓得,醒来头不晕。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幺佬山乡家家户户选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重阳酒的制作方法与汉、壮族地区的甜酒制法相似,密封窖藏一段时间后才开坛饮用。
  关于重阳酒还有一段流传至今的故事:不晓得是哪朝哪代,幺佬山乡被一些有钱人霸占了,广大的幺佬人贫穷困苦,日艰月难。重阳节到来了,一对在山窝里开荒种地、相依为命的穷苦夫妻,没有鸡鸭,没有酒肉,只有缸底剩下的一丁点儿米。为了过节只好用这些米熬了三碗稀粥。夫妻俩各吃了一碗后,正在你推我让,谁也舍不得吃。这时,传来了敲门声。他们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白发苍苍、衣衫破烂的老人。夫妻俩问道:“老人家,你有什么事呀?”老人说:“主人家,我走远路经过这里,身无分文,已经三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好心的人能给我一点儿东西充充饥吗?夫妻俩赶忙将老人请进屋里坐下,把那碗舍不得吃的粥端给老人吃。“老人家,真对不起你了,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家穷,只有这碗粥了,你如果不嫌弃,就将就吃吧!”那老人也不客气,一口气就把粥喝光了。过了一会儿,老人暖和过来,对夫妻俩说:“谢谢你们了,为了答谢你们,我就教你们一种酿酒的方法吧!”于是,他把重阳酒的酿制方法教给了夫妻俩,然后告诫说:“这种酒千万千万不能卖呵!”说完,就不见了。
  第二年重阳节到了,夫妻俩按照老人说的方法来酿制酒。这酒也真奇怪,留久了不但没有像别的酒那样变酸,反而越陈越香甜。打开酒坛,满屋飘香。喝上一口,隔几夜嘴巴还留香。夫妻俩高兴极了,把这种酿酒方法告诉了乡亲们。这样,幺佬山乡家家都能喝上了神仙美酒。但这种酒却在市面上买不到,因为受了老人的告诫。
  4。侗族的“合拢酒”
  以酒待客是侗族的传统民俗。好客的侗家人常挂在嘴上的一句俗语叫“吃酒不论菜”,以示自己饭菜不丰,但情意真挚,请客人不要在意。说起侗家饮酒习俗,从人的生老病死,到婚嫁迎送;从建造亭楼,到门牌碑寺;从团体、村寨之间的友谊,到亲戚、朋友之间的走访;从生产中的耕种管收,到节令时尚等等活动,无不设宴以酒待客。有三朝酒、节日酒、庆典酒等等。侗家以酒待客,以酒交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酒宴,有着不同的形式。就拿合拢酒来说吧,合拢酒是侗家人接待贵宾的一种最高规格的酒宴,是在村寨或家族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时,邀请上级贵宾和四邻来宾参加的。村寨举办的合拢宴酒,一般在团寨的鼓楼里摆设,家族举办的一般须在比较宽敞的农户家的走廊里进行。酒席的摆设叫“拉长桌”。把十张八张方桌连在一起摆成一长溜儿,也有的用宽木板一块连一块摆设。合拢宴酒的酒、饭、菜都是村寨中各家各户把自家最好的米酒、苦酒、最好的糯米饭或磁粑,最好的腌肉、腌鱼、酸菜或小炒,用竹篮或箩筐挑来,凑到一块共同摆设的,可以说是百家酒、百家饭、百家菜,各领风骚。合拢宴酒的规模是根据来宾的人数确定的,一般要求宾主人数为一比一的对等比例。主方还要安排一批姑娘站立一旁负责为来宾斟酒、敬酒、唱敬酒歌。规模大的有一二百人,小的也有几十人。
  合拢宴开始前,主人要在寨门外组织迎宾仪式,第一项,放“礼炮(铁炮)”凑“笙歌”。第二项在寨门或屋门前设“拦门酒”。第三项,献上一碗侗家油茶。此套程序完毕,方正式入席。合拢宴酒的座席安排一般是一宾一主间隔而坐,也可宾主面对面地坐。宾主坐定,宴席开始。先由主方村寨或家族中的头人代表致祝酒词,而后领头高呼:“统统饮呀!”,宾主随声附和:“饮呀,饮呀!”满桌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宾主正式餐饮。相互敬酒,相互交流谈心,结识朋友。席间,按侗家敬酒的六道程序相互敬酒,始而复返,喝到尽兴为止。敬酒姑娘两人一对或三人一群,手捧酒杯,向来宾敬酒,并边敬边唱劝酒歌。热闹的景象使得“酒不醉人人自醉”了。合拢宴结束后,主人在鼓楼门口列队用鞭炮送客,对贵宾“过筛”,即派七八名男女青年把贵宾一一抬起来,在空中抛几次或者有的捉手,有的捉脚,将贵宾抬起在空中荡秋千,然后送贵宾上路。那种场面,叫人留连忘返。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  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3)
5。布依族的“迎客酒”
  布依族人以豪爽好客而著称。布依族成年男子爱饮米酒,妇女们爱吃糯米甜酒。因此,每年秋收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自酿几缸米酒和糯米甜酒,米酒既供自家平时饮用,又以之待客。请客时,若席上无米酒,再丰盛的席面,客人兴味也不浓,主人脸上也觉得无光。
  在布依族人生活中,有一种饶有风趣的酒俗叫做“迎客酒”。就是娶嫁迎亲或逢年过节,客人来到时,主人要在大门口摆上一张桌子,桌上放着酒壶和碗,客人一到,主人立刻在碗里斟了酒,双手端着,唱起“迎客歌”:“风凰飞落刺笆林,鲤鱼游到浅水滩,今天贵客到我家,不成招待太简慢,献上一碗淡淡水,只望客人多包函。”客人若是能歌者,就以歌答道:“画眉飞上梧桐树,小虾游到大海里,今天来到富贵府,主人殷勤真好客,只因我的口福薄,这碗仙酒不敢诀。”如此对答几个回合以后,双方不分胜负,最后客人饮了一口酒,就进到堂屋里。若是客人不会唱歌,主人每唱一首,客人只好喝一口酒,一直要唱七首或九首,客人也就要喝七口或九口酒后才能罢休。所以,不会唱酒歌,既要被“罚”酒,又要逗得所有围观者哄堂大笑。
  进了屋以后,在酒席间,主人要请善歌的姑娘或中年妇女来向客人敬酒。她们有的拎着酒壶,有的端着放碗的方盘,来到客人身旁,先斟上一碗酒,再唱起“敬酒歌”:“客人远道来,实在是辛苦,没有鸡鸭鱼招待,喝碗淡水当鱼肉。”若客人能歌,就以歌回答道:“八仙桌子四角方,鸡鸭鱼肉摆中央,山珍海味样样有,多谢主家热心肠。”就这样主人一首,客人一首,从古至今,天南地北,内容无所不包,有问必答。当然,要是唱的时间久了,回答时不一定对题,只要能对出一首就行,这样就免罚喝酒。要是不会唱敬酒歌,姑娘们每唱一首,就被“罚”喝一口酒。真是妙趣横生,别具民族风韵,给整个酒席增添着欢乐的气氛。
  布依族人不仅喜爱饮酒,而且也善于酿酒。米是自己种出来的,酒曲是自己上山采百草根做成的。所以,原料方便,酿制容易。酿制出的米酒在十八度左右,都是大坛子盛好密封的,醇香甘美,每当打开坛子盖取酒时,香飘满屋。
  6。瑶族的“三关酒”
  广西红水河两岸的瑶族,在客人光临前,就把一只灌满酒的葫芦挂在堂屋门背后,待客人将近大门时,立刻斟酒一碗,迎上前去,一手搭在客人肩上,一手递到客人面前,说:“饮进门酒。”客人忙说:“我喝干,我喝干。”若逢节日或喜庆日,客人喝完酒后,主人还要朝天鸣放鸟枪,向全寨人通报有贵客光临。“进门酒”之后,主人全家都要出来迎客进屋。客人若无酒量,可浅尝辄止,表示谢意。
  广西巴马瑶族在迎接村寨的集体客人或十分重要的单个客人时,要设“三关酒”迎接,三关酒是表示十分尊敬的礼节。主家派人在屋外必经之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