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之治-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你也这么看吗?
房玄龄:是,也觉得过于危险,兵戈无情,陛下完全不必在内廷教练箭法,还是小心为妙。
两仪殿内,李世民与房玄龄、长孙无忌议论年号。
李世民:(对魏征)太上皇当年登基的时候,立即以武德为年号。我现在要治天下,觉得武德这一类的说法,在太平年间使用,似为不妥。我问过不少人,像杜如晦,都没给我满意的答复。新的年号,你有什么建议?
魏征:我不是没有想过,成为陛下的臣属之后,安抚河北,谏议朝政,我有些感想。文王演易,孔子作《易传》。《易传》说:天下之道,贞观者也。这个贞字,是中、正的意思,这个观字,是显示的意思。所以,贞观是显示中正的意思。孔子又说:政者,正也。夫子的意思是,以身作则,是政治的根本。陛下,我以为,贞观,显示中正,是治理天下的根本。
贞观之治 第十九章(2)
李世民:啊,应该是这样。
魏征:所以我的建议是,新年号,可否用贞观?
房玄龄、长孙无忌互相看了看,不置可否,扭头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贞观,贞观。我,以武平天下,好用硬弓,到现在,死在我箭下的有一千多人。今天,弓匠跟我说,我的弓不正,只是因为我的箭法好,才百发百中。弓匠说,做弓的材料,要取正材,才可人人百发百中。现在,有两个人告诉我,中正的道理,好!就叫“贞观”吧。你们觉得呢?
房玄龄:陛下定夺。
公元627年,正月初一,贞观年号启用,是为贞观元年。大唐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举行祭农礼,告诫天下,农为立国之本。
冰开裂,声音像春雷一样响彻大地。李世民麻衣彩带,在祭坛上拜祭谷神神农。
李世民:(对魏征笑着说)皇帝也不是好当的啊!
魏征:陛下除了治国之道外,有没有想过,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世民一愣:我做过太子,如今又做了皇帝,怎么能没想过呢?
魏征:那陛下是怎么想的呢?
李世民:做皇帝自然不同于做普通人。
魏征:怎么不同?
李世民:我做秦王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违王法,不逆天理,有什么事不敢做呢?如今做了皇帝,顾虑就多了。要为自己着想,更要为天下人着想。自己的一个小小的疏漏,可能给天下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
魏征:陛下是不是在想,当初要是不争太子之位就好了呢?
李世民十分惊诧:这么放肆的话,也只有你魏征说得出来。
魏征笑而不答。
李世民:我从来没后悔过。你从前辅佐过隐太子,你对他的了解可能比我对他了解得还要多。你觉得他比我更能对天下人负责吗?
魏征:陛下又在为难臣了。
李世民:我不后悔是因为我知道,我比他们更有资格做一个对得起天下人的皇帝。既然做了君主,自然要知道做君主的法则。百姓自然是最重要的。如果靠损害百姓来让自己获利,那真好比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
魏征:遇到明君是臣子的运气。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世间万物。陛下所明,实同古义。我没什么要说的了。
李世民:我要是什么都明白了,还要你们这些人做什么?
魏征:臣子也有区别。天下之人无非两种,君子与小人。朝中百官也是如此。陛下自然也会听到小人之言。君子心系天下,将自己置之度外;小人心中只有自己,为私利可以置良心不顾。陛下若是听信了小人之言,自然祸害不浅。与其让小人在身边进谗言,不如从一开始就疏远他,让他无机可乘。
李世民:那你说,你是算君子,还是算小人呢?
魏征:陛下心里已有答案,为何还要来问臣下呢?
李世民对魏征无奈,只好略带自嘲地摇了摇头,脸上却明显地流露出赏识的表情。
李世民阅手卷,之后卷好,递给中书令房玄龄。玄龄展阅,之后卷好,放在自己面前。
房玄龄:陛下,原来秦王府和天策府的僚属,陛下登基之后,虽然进入朝廷,开始掌管朝政,可是,像尚书令这一级,也就是左右仆射,还是太上皇的老臣掌握。应该说我们还不能彻底掌权。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你说对了。老臣不能跟上新政,可是太上皇让出皇权,老臣是太上皇安排的,也是太上皇让出皇权的条件之一。
长孙无忌:事情已经过去半年了,要有所动作了。去年,解决的是太子、齐王,他们的人已经收为我们的人。今年,要开始对付太上皇的这帮老臣,要解决掉。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你是吏部尚书,管理大唐上上下下的官吏,也许我们先做些事情,来转圜一下,彻底掌握朝政。
李世民玩弄着案几上的镇纸,沉思了一会儿:这样吧,我一直觉得武德律虽然比起隋朝开皇律宽简很多,但还是繁复,我们再来删繁就简,做成贞观律。(对长孙无忌)你以吏部尚书来率……
李世民想了一下对房玄龄说:你领中书令,还有大理少卿来修律吧。
长孙无忌:哎呀,中书令就是立律法的,大理少卿就是审案的,我怎么能领他们修订律法!
李世民看看长孙无忌:我让你做的是大事情,只能做好,不能做坏。
长孙无忌:太上皇的武德律,不是很好了吗?现在这么多事儿要做,法律就先按武德律,以后再说不好吗?
李世民:武德律是按隋律来的,虽然宽简了很多,可是还是麻烦,所以,一是要再宽简容易执行;二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贞观之治 第十九章(3)
长孙无忌:贞观要有贞观的一套东西?
李世民笑了笑:你不能太聪明。你能修律,你就不只是吏部尚书了。
长孙无忌:那就叫戴胄马上来吧。
李世民:也好。
贞观之治 第二十章(1)
群臣上朝入位。李世民巡看百官。
李世民:贞观新朝,首先要做的是什么?朕,今天要诸位议论。
裴寂举了一下笏板:贞观虽然是新朝,可是武德元年以来至今已经九年,朝政没什么问题。所以新朝伊始,无非是武德怎么做贞观接着做就是。
李世民目光瞟了一下下面的王珪。王珪看起来十分赞同裴寂的意见。原秦王府的人互视微笑,不以为然。
李靖举了一下笏板:突厥未灭,去年六月至今,不断骚扰,不灭突厥,贞观永无宁日。
魏征举了一下笏板:臣以为,武德元年以来,纷扰不断,休养生息,总不能成为第一要务。贞观新朝,要做的,臣以为就是休养生息。
房玄龄举了一下笏板:休养生息,所谓文治,文治,急需文治之才。举凡礼乐、律法、科举、官吏、农桑、仓储、道路、车船水利诸事,无不急需人才。治,要人才。
李世民:千头万绪,朕以为,房玄龄说的诸条,做好了,才可以解决李靖说的突厥。朕这里举一个人。李世民看看宣旨官。
宣旨官:圣旨,大唐皇帝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即刻与中书令房玄龄、大理寺少卿戴胄,议论修订武德律。
百官哗然。
长孙无忌、房玄龄、戴胄伏拜:领旨。
李世民将目光移向百官:刚才是贞观开朝第一件事,你们有什么议论?
裴寂举了一下笏板:武德元年,废除隋朝大业律令,当年太上皇命我新修武德律,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李世民:我记得当时还有刘文静。
裴寂:武德七年,颁行新律,行之数年,未见有什么不当。陛下现在要修订武德律,未知有什么不满意。
戴胄举了一下笏板:武德律律条繁多,加之皇帝时时有令,行之九年,律加上令,有重复的,有不重复的,总起来繁之又繁,臣以为应该删订。
封德彝举了一下笏板:臣以为,不在修不修律,而是大乱之后,治天下要用严律重刑!
魏征举了一下笏板:贞观之前,征伐不断,因为要统一天下。天下统一了,就要抚民以静,休养生息。贞观新朝,民力不足,国力不强,要文治,法律要宽,要仁厚,要简便。臣以为,大乱之后,首要的是教化,至于律法,只求中正就可以了。
房玄龄、戴胄、长孙无忌用笏板击掌。(形同现在的鼓掌)
封德彝:三代以后到现在,人越来越薄情狡诈,所以秦朝只靠律法统治;汉朝虽然讲王道,但是加上霸道,看来是想教化,结果教化不成。天下难道有能够做到而不要去做的吗?魏征这种书生,不识时务,如果相信他的虚论,一定会败坏国家。我主张严律重刑。
裴寂以笏击掌。
魏征:从前,黄帝征蚩尤,高阳征九黎,商汤王放逐夏桀,周武王征伐商纣王,征伐之后都能够做到天下太平,百姓还是那些百姓,而变大乱为大治。五帝三皇他们难道不是在大乱之后以教化做到的吗?
李世民点点头,百官以笏击掌。
李世民:魏征说得好。隋朝就废除肉刑了,至于死刑,我以为还可以宽简。
房玄龄:减免死刑过于宽宏,不如将死刑改为流放三千里。
李世民:是啊,人死了不能复活。若是有误判,将来连悔改的机会都没有了。律法是给百姓穿的衣服,太紧了不行。
魏征:过去,子贡向孔子请教管理人民的办法。孔子说:要像用快烂掉的绳子驾驭六匹马的马车那么小心谨慎。
李世民:魏征所言极是。总之,律要宽简,这才符合我们宽忍的新政。这件事交给你们去议论吧。最后要拿出一个让人满意的草案来。
宣旨官:圣旨,大唐皇帝定功臣实封差第,裴寂,通前为一千五百户,加食九百户。
裴寂:谢皇帝恩,皇帝万岁。
宣旨官: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王君廓,食邑一千三百户。
五人伏拜。
宣旨官:长孙顺德、赵郡王孝恭、淮安王神通,食邑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瑾、刘师立,食邑一千百户。李靖、李,食邑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食邑七百户。唐俭、屈突通、萧瑀、封德彝,食邑六百户。公孙武达、李孟尝、段志玄、杜淹,食邑四百户。
叫到的人依次上前,领旨谢恩。
李神通十分不满的表情。
李世民:刚才是贞观开朝第二件事。宣布的功劳和赏赐,也许有不恰当的。朕允许你们申辩。
殿中群臣停止议论,顿时安静下来。
李神通将手中笏扬了一下:太上皇和陛下在晋阳起兵,我是第一个在鄠县起兵响应的。可是今天,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不过是动一动笔杆,功劳却在我之上,我不服。
。 想看书来
贞观之治 第二十章(2)
李世民:你虽然是我的叔叔,也确实是第一个响应晋阳起兵的,可是房玄龄、杜如晦一直在我的大营辛苦谋略,所谓运筹帷幄。没有谋略,就不会有通盘的胜利。按这样的功劳赏赐,一定是在叔叔的赏赐之上。叔叔是皇族至亲,我不吝啬赏赐,但不能因为叔叔是至亲而不分功劳大小。
李孝常愣愣地望着,刚要举笏,旁边的李幼良拉了他一下,李孝常看李幼良,李幼良摇摇头,李孝常吐出一口气,摇摇头。
李世民:还有谁觉得赏赐不当的?
秦叔宝:陛下对淮安王都如此,我们本来有些议论,看来是不必的了。
李世民:本朝立年号为贞观,就是中和正的意思。朕要时刻以贞观为治国之本,你们也要以贞观为准,支持朝政。
贞观之治 第二十一章(1)
长孙安业接过仆人手里的酒壶,为李孝常斟酒。
长孙安业:这杯酒是给义安王送行。做官就是图个威风,就是图个名声,人常说,圣人不可回故里,你想,你出了名,有了威风,回到故里,邻居叫你的小名,说你以前的一点糗事,你的威风别说扫地了,就再也威风不起来了。
长孙安业为李孝常斟酒,李孝常一饮而尽,把杯子重重放到几案上。
李孝常:你是外戚,日子过得潇洒,我恐怕好日子到头了。贞观新朝,没有赏赐,太没面子了。
长孙安业:你义安王可是太上皇封的。
李孝常:淮安王神通怎么样?那是太上皇的从兄弟,仗不少打,伤也不少,还不是一样?在朝廷上你也听见了,淮安王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呀。
李孝常:我的手下告诉我,燕郡王李艺小有举动,不知会不会有什么事。我打算再探听一下。
长孙安业一惊:燕郡王会有举动?真是那样,非同小可。河北历来不稳,说变就变。
两仪殿内一组屏风上,贴满了奏章。
房玄龄:陛下,前两天在太极殿讲到贞观,讲到中和正,我在想,如果真的是中和正,有些事情是不是反而不好做了呢?
李世民:什么意思?
房玄龄:我劝陛下不妨想得再远一点。
李世民:怎么样?
房玄龄:我知道,晋阳起兵之后,打到长安,一路上,太上皇封官许愿无数,以得天下的道理来说,这是争取人众,是良策。凡谋取天下者,都是这样。但是对陛下来说,是一个负担。为争取一方势力,太上皇常常赐姓,比如李艺,本姓罗,赐姓李。李世,本姓徐,赐姓李。这样赐姓,为的是笼络势力,各朝各代,也都是这么做的。我还知道,太上皇得了天下,封王无数,这当然也是历朝历代的办法,为的是统治天下。周朝的时候,是分封建国,所谓封建。后来封建坐大,有各国之争,所谓战国。秦皇再一统天下,改制为郡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周代说的是周王拥有天下土地的所有权,但是,治权分散给分封的各国。秦皇改制郡县,将治权和所有权收归皇帝一人。到了汉高祖,又是分封,又是郡县,有些不得已。到了汉景帝,晁错建议削王,收回分出去的治权,结果引起八王之乱,请诛晁错,汉景帝不得不杀了晁错。
李世民:是这样。可是你现在跟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房玄龄沉默了很久:为陛下计,我要说的是,陛下虽然贵为皇帝,可是太上皇的势力还在,裴寂、封德彝这些老臣,随时会掣肘。我们这些原来秦王府的人、不能用到十分的力气效劳陛下。而且,陛下对朝政的控制还不能达到十分,一是太上皇的老臣,二是太上皇分封的诸王,都会分散陛下的治权。这样的话,陛下纵使雄才大略,也不能优游自如。
李世民:是啊。
房玄龄:我以为陛下当务之急,实际是回收治权,真正控制上下,令出有行,令禁有止,令行禁止,才可以论及其他。
李世民走到屏风前:凡是好的奏章,我都贴在这里,天天观看。贞观之始,千头万绪……
房玄龄:削减太上皇分封的诸王的权力和财富。权力回收,加强治权,收回财富,增强国力。这两点,显然不是贞观两个字能完全做到的。
李世民:不,只收回没有功劳、以前滥封的诸王的权力。我还要给有功劳的人,加封王位、公爵。以对大唐的功劳为准,就还是贞观。
房玄龄:是,今天太极殿上正是这个意思。
李世民:不过,由削减宫女到削王,到再封王,是一大步啊。
李世民坐下,看着房玄龄:如果我命长孙无忌为右仆射……
房玄龄:如果长孙无忌能够牵制裴寂、封德彝,是个好办法。只是,朝廷反应可能很大。
李世民:长孙无忌是个聪明人,也是贴心的人、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