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之治-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玄龄:如果长孙无忌能够牵制裴寂、封德彝,是个好办法。只是,朝廷反应可能很大。
李世民:长孙无忌是个聪明人,也是贴心的人、自己人,要办我们刚才说的事,一定要这样一个人。你不是不可以在右仆射这个位置上,可是你没有退路,万一不行,长孙无忌这样的人,我可以安排闲职,你就难保不是晁错。
房玄龄:事情要快,下手要狠,进可攻退可守,陛下想得很周到。
李世民在御马厩的遛马场边,看着马夫遛马。透过畜栏看过去,杜如晦骑马驰来。
杜如晦:燕郡王天节将军李艺叛变!现在已占据泾州!
李世民摇摇头靠到马鞍上:这个人谁都看不起,不过倒是个勇猛的人。
李世民:(对杜如晦)马上去中书省,以我的名义下诏命长孙无忌为行军总管,###李艺——不,他的李姓是太上皇赐的,褫去赐姓,褫去封王,褫去官职,###诏上先写明这一点,###罗艺。
贞观之治 第二十一章(2)
杜如晦:我马上办好。
长孙无忌驰马随李世民后奔驰。
李世民将马勒转回来对长孙无忌说,你的机会来了,我要给你一次兵权,将来的升迁就好办了。不过,罗艺不好对付,他守宜州,结果西去占据泾州,这种叛变,是成则成,败则走,看来他会和突厥连在一起,你不必和他死战,只要防他联合突厥。如果真要那样,就麻烦了。
长孙无忌:我明白!
李世民:去准备吧。你等等。薛万彻这个人,你熟悉吗?
长孙无忌:仅仅是点头之交,并不熟悉。
李世民:让他做你的副手,你觉得怎样?
长孙无忌:陛下难道忘了?薛万彻辅佐隐太子之前,做过罗艺的部下。
李世民:你担心他心向旧主?
长孙无忌:这也不得不考虑。
李世民:他还没有这么不明智。这一次对他来说,也是个洗刷罪名的好机会。对于罗艺和泾州,你我所知道的远不及他多,为什么不让他去?你还不明白我的心思?我虽然大小国事都要听你的意见,但是让你做统军,我是真的不放心。要是让尉迟敬德、侯君集做你的助手,他们一定会猜忌,为什么不让他们做统军。他打仗,你领功,这样的差事谁愿意做?
长孙无忌:这么说来,薛万彻是唯一的人选了?
李世民:你明白就好。
马周走在通往长安的路上。突然,路旁有人在无力地低声呼唤。马周看去,一个客商样子的人满身是血斜卧在草丛中,努力向自己挥手。马周把自己的水囊摘下来,给那人喂水。
客商:我从广州来,有人追杀我。我命不久长,你我萍水相逢,你对我还有恩。本不该再麻烦你。可是冤情盖天,我现在只有求助于你了。
马周看着客商的包袱说:有这么严重?
客商:只怕是比你想得更严重。你若觉得力不从心,好歹把东西扔到御史台,听天由命就是了。客商忽然伏下,侧耳倾听:不好,他们追上来了。你快躲起来。
马蹄声音渐近。马周拿起包袱,藏到后面的树林中去了。
三个骑马的人到达:姓林的伤势不轻,跑不远,这里树林茂密,搜搜吧。很快,他们就发现了要找的人。
客商抬起头来,想挣扎起身,但实在没有力气,又无力地倒下。
甲:都督并没有让我们杀人,这该怎么办。
乙:带回广州,路上也是死,这个地方不错,就别管那么多了。
那人:告诉你们都督,上天会惩罚他的,别太丧心病狂了。
三人上前一人一刀,那姓林的当场死亡。马周看得心慌。
三人搜身,只找到一把匕首,又扔了回去。三人打马跑了。
马周看见他们远去,从林中出来。拿起匕首看,上面有字:林远山。
马周将林远山葬了,最后把匕首也埋入坟土之中。他在坟前拜了拜,打开包袱,里面是一纸状文,告的是广州都督党仁弘。
李世民与魏征对坐,李世民心情似乎并不轻松:魏征,你的奏章我看了。削减封王的事我一直在想,可你说的办法也太草率。
魏征:陛下,如何削减封王事小,甚至是否削减封王也不是什么大事。
李世民:这些要不是大事,你给我上奏章干什么?
魏征:事情的关键在于,陛下是想做一个明君,还是一个暗君?
李世民:魏征,你到底要说什么?
魏征:我要说的就是,陛下是想做一个明君,还是一个暗君?
李世民终于掩饰不住自己的不耐烦,站起,在殿内快步走着,然后突然转回头来对着魏征:我们现在在商讨削减封王的事,没有工夫再来议论我做皇帝的得失。
魏征:陛下难道不明白?这个问题不回答,我看也没必要再讨论削减封王的事了。
李世民:好,那你告诉我,什么是明君,什么是暗君?
魏征一副悠然自得、慢条斯理的样子,和焦躁的李世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君,兼听者也;暗君,偏信者也。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李世民:你说“偏信则暗”是吗?那我问你,我为什么要听你魏征一个人的,我这不是偏信吗?
魏征眼睛一亮,显然他已经达到了目的:臣正是此意。既然陛下以为削减封王是大事,就不该只和魏征一人商讨此事。
李世民:(对宦官)把房玄龄、长孙无忌他们都叫来。
魏征:陛下又错了。
李世民:我怎么又错了?
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心里怎么想,陛下心里早就清楚了,叫来也无非只能商量些无关痛痒的细节。
李世民: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魏征:兼听,不是只听顺耳的话。那些反对削减封王的老臣怎么想,陛下也该听听。
贞观之治 第二十一章(3)
李世民:这次是你错了。听他们的话,只能动摇削减封王的决心。听了有什么用?
魏征:不听他们的话,怎么能知道削减封王的难度,怎么能知道削减封王带来的后果。这些都不弄清楚,就开始削减封王,恐怕陛下也太一厢情愿了吧。
李世民:削减封王的后果和难度,我怎么可能不知道?
魏征:恐怕没有陛下想的那么简单,不听听那些受此事波及的人的想法,怎能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李世民:好吧,那你说,我该听谁的意见?
魏征:我为谏议大夫,权责也就到这里了。剩下的事,我看陛下还是去找房玄龄他们商量吧。
李世民:我看,我什么时候任命你为参与朝政。有了参与朝政这个职位,你说话就比现在更方便了吧?
魏征:臣在此谢过陛下。
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在讨论。
房玄龄:陛下真的下决心了吗?
李世民:我的决心早就下了,只是找不到恰当的方法。如果突然宣布削减封王,必定引起朝野的动荡。已经乱了一个罗艺,不能再乱第二个了。
长孙无忌:陛下现在可有什么想法?
李世民:我想,第一步是要并州为道,将所有各省合并为十道。这一步走好了,下一步就好说了。
房玄龄:(惊诧地)十道?
李世民:怎么了?
长孙无忌:是不是太少了点。
李世民无奈地叹了口气:不能再多了。
宣旨官宣旨:圣旨,大唐皇帝命大加并省,因山川形便,分为十道:一、关内;二、河南;三、河东;四、河北;五、山南;六、陇右;七、淮南;八、江南;九、剑南;十、岭南。
大殿中群臣议论纷纷。
李世民:户部算了一笔账,现在几十个郡王,有封土,有人口十几万,他们的僚属借着郡王的势力,侵犯州县,势力不可小视。今天,诸位来议论。
裴寂:武德年间,封王无数,是因为隋朝的教训,恐怕一旦发生不测。封王因为是朝廷封的,他们会出来屏藩朝廷。
房玄龄:晋时何尝不是如此,到头来,反是这些封王葬送了江山。户部的奏章已经都看过了。诸位都从隋朝过来,有目共睹。
萧瑀:封王各有不同。有的是赐姓封王,有的是立功封王,有的是太上皇的族亲,不过大多还是当初打天下,为了笼络人心。要分辨具体。
杜如晦:臣以为,今天的议论是要不要处置,还未到如何处置的地步。
魏征:我看要不要的话题已经没必要再议论。朝廷已经无力再负担这些封王。我看不如直接商议怎么处置,免去很多麻烦。
许多大臣听到魏征的话,都面带愠色。
李世民:同朝为官,我面前只管议论,不要计较。隋炀帝只听虞世基,谁的话都不听,结果是丢了天下。诸位不要当无口君子。
裴寂受到鼓励:阳关道,独木桥,为何单单是削减封王?汉景帝时采用晁错主张,坚决削藩,结果闹出七国之乱。其实,太上皇封王根本不能与汉的藩国相提并论。朝廷与封王争利,不足为论,负担,也不足为论。
房玄龄:若论负担,无疑负担得起。臣以为要议论的是,现在天下初定,民间没有积累,要想增强朝廷的实力,又不增加百姓负担,只有削减封王。封王过滥,上不利朝廷,下不利百姓。
裴寂:孟子说:何必曰利,仁义而已。堂堂新朝,何必曰利。那天陛下不是很以魏征言仁义为意吗?
房玄龄:孟子不曰利,不是无利可说,而是重视大利。仁义者何谓,到头来还是为天下大利。孟子不是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封王是君吗?不是!是社稷吗?也不是!大唐新朝,北有强敌,富国强民,就是天下大利所在,就是仁义所在。封王让出可让之利,何以是不仁义啊?
裴寂张了张嘴,又咽了一下,无言。
封德彝:左仆射的话是没有错,汉初,萧何修建未央宫,高大壮丽,汉高祖认为过于华丽近于秦朝的奢靡,萧何说,非壮丽不足以显示天子威严。高祖欣然接受。天子者,天命所在,该有的还得要有。封王属于皇室,在待遇上有所特别,实在是天命的恩德,如果削减,有损陛下天威。
李世民:右仆射所言,值得深思。
魏征:陛下,刚才右仆射的话让我想起一些事来。隋炀帝为了让高昌王伯雅和西域各酋长对隋朝肃然起敬,在洛阳接见他们的时候,竟然用丝绸包裹街树,人们到市场上可以任取而不必付钱。但凡明事理的人,都知道那是虚假。臣以为,自尊不可以没有,没有,与禽兽无异,也不足以尊敬宾客。但自尊过甚,为人耻笑。
贞观之治 第二十一章(4)
裴寂与封德彝盯着魏征,目光十分凶狠。
李世民一边听着魏征的话,一边默默点头赞许:谏议大夫所言极是。以今日而言,皇室宫殿,已超过汉高祖,至于封王待遇,多一点少一点也不牵涉天子形象。前两天,谏议大夫还告诫我,设天子以为天下也,非设天下以为天子也。也就是说,天子是为天下设置的,而天下不是为天子一人设置的。现在的要务,是封王待遇与国力不相称。
马周来到大理寺,守门人不让进。
马周:我是来报案的。
卫士:地方案件,要找地方州府。长安的案件要找京兆尹。
马周:我不能在长安报广州的案件吗?
卫士:那要有地方的文书,你有吗?
马周:没有。
卫士:那就难了,在哪儿都不行。
马周走在街上,愁眉不展。
几个小孩子在蹦蹦跳跳地玩耍。马周计上心来。
马周教小孩子唱歌谣:广州有一个大都督,人称白虎大长虫,只因从前立过功,所以现在特威风。吃人不见骨头白,起了个人名叫党仁弘。
两仪殿内,李世民很生气地说:广州朝集使冯岭南给朝廷上书,说长安有人攻击党仁弘,编造故事,损害朝廷的名声,是跟朝廷过不去。有这事吗?
韦挺:民间百姓多事,犯不着去大动干戈,调查起来,肯定花费一顿力气,什么事情也查不到。朝廷给党仁弘一纸文书,安慰一下吧。
长孙无忌:我看这后面还有隐情。
杜如晦:有人开始对我们并州为道作出反应了。
长孙无忌:党仁弘远在广州,谣言却从长安传起。陛下不觉得奇怪吗?我看这谣言不是冲着党仁弘来的,而是冲着陛下来的。
房玄龄:说不定就是左仆射在背后操纵。
魏征:党仁弘是太原起义###。无论谣言因何而起,朝廷也应该调查清楚。若是党仁弘的行为真的有罪,我们也应当有所处置。若是谣言纯属无中生有,则应该查清谣言的源头。
李世民:这件事就交给魏征来办。(对韦挺)你们御使台出人,配合魏征。
韦挺:是。
李世民叹气:党仁弘,随我征战的功臣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攻击他,我看他也不会清白。
御史台,权万纪拿出马周的那个包袱。打开,把告状文书递给魏征。魏征一看,不由一惊:我要马上见他。
夜晚的灯光下,魏征在询问马周。
魏征:你不认识党仁弘,为什么要告他?
马周:有罪之人,天下人得而诛之。
魏征:你知道诬告朝廷命官是什么罪吗?
马周:知道。
魏征:你没有去过广州,怎么知道状纸上说的是真的?
马周:状纸上的内容是真是假我不敢说,但是拿状纸的人被人杀害却是我亲眼所见,不会有假。
两仪殿内,魏征将调查内容向李世民介绍:如果揭发的事实确凿,他不仅贪赃枉法,而且欺压百姓。阻碍贸易,罪名也不轻。如果杀人的事情也有,那等于杀人越货了。
房玄龄:党仁弘曾经是秦王府将军,战场上表现英勇,他怎么会变成这样?
侯君集:岭南地方偏远,官员多不愿意赴任。加上民风剽悍,都督管理所有事务,使用强力是难免的。是否因此引发事端,也未可知。
杜如晦:党仁弘原是秦王府将军,这个事情真的传扬出去,对朝廷会有不良影响。百姓会认为,陛下当年的手下,专事违法什么的。
魏征:现在事情还没有水落石出,真相如何还不能确知。所以我们讨论的应该是如何处理,是继续调查还是就此放过,至于百姓会如何看,似乎不应该是问题所在。
杜如晦:如果犯法事实俱在,即使是原秦王府的旧人,就更应该从严处罚。认真执法,才可以正天下视听。
李世民一脸忧郁。
魏征:造谣者的问题已经很清楚,他就是要投诉一个案件,但是,衙门不接受,所以想到了歌谣的办法。现在的问题是,朝廷要不要对党仁弘作进一步调查。
李世民:不要争了!朝廷制定了法律,又包庇甚至纵容大臣犯法,吾谁欺,欺天乎?朕命魏征为全权大使,彻底调查此事。
魏征:臣领旨。但我有两个要求,一是调党仁弘进京,同时派御史再下广州;二是冯岭南先留在长安。
李世民:好,朕都准了。
马周一身道士打扮,手持一个“知命”幡旗,胸前挂着一只圆形古镜,迈着方步,一副通神知命的样子。
冯岭南与两个随从,无所事事,在长安闲逛。马周与冯岭南迎面相见。马周凝视冯岭南,啊的一声昏倒在地。冯岭南与随从将马周扶起。马周好像不敢看冯岭南的脸,急忙忙逃走了。冯岭南:跟上,看看他有什么花头。
贞观之治 第二十一章(5)
长安街上几次转弯,马周也没有甩掉冯岭南等。马周跑进一死胡同,蹲在街角喘着气。
冯岭南三人过来。马周一脸无可奈何的表情。
冯岭南:你个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