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河图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贺自珍的风雨人生-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天,红四军全部安全转移出来。当毛泽东跟着殿后的队伍来到大柏地时,看到贺自珍平安无事,打趣地说:“你没有死呀!”
  贺自珍笑着回答:“死不了,可肚子真饿了。没吃饭就跑,路上一直没停过呢!”
  大柏地在瑞金的北边,东西两边峰岭连绵,树木茂盛,中间是一片凹形的狭长地带,很像一个口袋,只有一条石阶小路通往外面。这是一个打埋伏的天然好战场。毛泽东决定利用这里有利的地形,给刘士毅的军队一个歼灭性的打击。红军队伍悄悄地在这里驻扎下来,以逸待劳地等待敌人。
  这天是农历的大年三十。刘士毅的两个团果然钻到大柏地的口袋里来了。红四军早作好了准备,分别埋伏在东西两边的山顶上。
  为了打好这一仗,毛泽东亲自作了战前动员。全军上下不论男女老少,能背枪的全都背枪上阵。贺自珍和战友们一起,修筑了工事,严阵以待。毛泽东自己也背着一支枪,参加了战斗。
  这场战斗进行了一天。最后红军战士高呼着“消灭刘士毅,杀敌贺新年”的口号,像猛虎下山,扑向刘士毅的阵地,全歼了敌人。
  这是红四军下山后的第一个大胜仗,活捉了八百多敌人,缴获了八百多支枪,战果辉煌。这次胜利,使红四军转危为安,从此扭转了下山以来的被动局面,打出了红四军的军威,为开辟赣南新的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红四军大获全胜,又适逢佳节,全军上下,喜气洋洋。大柏地的乡亲们,也欢天喜地,他们拿出准备过年的年货,慰劳红军。
  胜利的喜悦使毛泽东心情豁然开朗。只有这时候,毛泽东才有闲暇陪着贺自珍在大柏地的山坡上散步。两个人并肩而行,看着弹痕累累的山坡,不由得回忆起这一段紧张的战斗生活。毛泽东赞赏地对贺自珍说:
  “我原来没想到,你是这样刚强和勇敢。”
  贺自珍摇了摇头,淡淡地说:
  “我有什么,在那个时候,哪一个共产党员都会这样做的。”
  

朱、陈与毛泽东意见分歧(1)
毛泽东的女儿,也得寄养
  1929年3月,转战到闽西的红四军解放了长汀县,接着,回师赣南,在于都、兴国、宁都一带,开辟了赣南革命根据地。5月,红军又回到闽西,三次打开龙岩,歼灭了陈国辉的一个旅,在龙岩、上杭、永定、连城和长汀等地,建立起闽西革命根据地。
  1930年4月在龙岩时,贺自珍分娩了,生下一个女孩。
  龙岩是福建省的一个中等县城,在龙川江的左岸,是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比较富裕,生意人比较多。红军入城后,在这里建立革命政权,组织工农赤卫队。这样,贺自珍就在县城住下休息。她自从跟随队伍离开井冈山后,连续作战,居无定所,能够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分娩,这已经是出乎她的意料了。
  毛泽东很喜欢这个女孩子,说:“她倒会挑日子,找了一个好地方才出生呢!”一句话把贺自珍逗乐了。
  贺自珍太年轻了,过早地做母亲,并非她之所愿。但是,孩子生下后,看着那稚嫩的脸庞,一种怜惜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这大概就是母爱吧!特别是,眼看着她一天天在变样,这种感情在她的心中更加强烈。她不由得想到,要是这个孩子能在她的怀里长大,那该有多好!但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红军要行军打仗,无法带孩子,也不允许带孩子。这个女儿待在她身边的日子是有限的,只要部队一开拔,她们就得分开。在那个年代,所有在红军中出生的孩子,不是送回老家,就是寄养在老百姓家里,等到以后环境好一些,再设法接回来。毛泽东的女儿当然也不能例外。
  孩子刚生下,毛泽东就托人为孩子找到一个可以寄托的人家。他对贺自珍说:
  “把孩子寄养出去,今天我们只能这样做。我们以后会回来的。等到革命胜利了,我们再把她接到身边。”
  贺自珍隐忍着心中的巨大痛苦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她是个刚强的人,不愿意让毛泽东为这些事情多操心。
  红军这次打下龙岩,没停留几天,又主动撤出,为的是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由于红军很快会打回来,毛泽东没让贺自珍跟着队伍走,把她们母女俩隐蔽在城外一位老百姓家里,为的是让贺自珍产后能多休息几天。这样,贺自珍在龙岩一共休息了二十天。
  但是同孩子分别的一天总是要到来的。这一天,贺自珍用被子把婴儿裹好,自己把她抱到联系好的那户大嫂家里去。她没有什么衣物给孩子留下,只把事先准备好的二十块银元,放到大嫂的手里,说:
  “麻烦你把孩子抚养大,日后我们会回来接她的。”
  送走孩子以后,她心里有些难过,觉得周围零零落落,极其冷清,但她没有落泪。当时,她还有个乐观的想法,以为红军常在这一带活动,见面是不困难的。毛泽东回来后见孩子不在了,问起这件事。贺自珍回答得很爽快:
  “我送走了。”
  毛泽东点了点头,拍了一下贺自珍的肩膀,没有说什么。
  也许那时他们夫妻俩都认为,同女儿的分离是暂时的,不久又会见面。他们哪里想得到,那一次竟是同亲生女儿的永别。
  1932年4月,红军再次打开龙岩,贺自珍回到这个县城。她忙着为军队筹粮筹款,也没忘记要去看望自己的女儿。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按照贺自珍的讲述,找到旧日寄养孩子的大嫂,打听孩子的下落。可是得到的答复是:孩子已经不在人世了。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贺自珍半天没有说出话来,愣愣地坐在那里。她这个仅仅做了二十天的母亲,不禁产生了惆怅之情。她觉得对不起孩子,如果不是自己忙于革命,这个孩子能夭折吗?毛泽民的爱人钱希均劝慰她说:
  “不要太难过,为了革命,我们只能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
  事实上,贺自珍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沉浸在儿女之情中。有多少工作等待着她去做呀,几千人的队伍的筹粮筹款工作,发动群众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这都是红军政治工作人员的任务。红军的政治工作人员不多,一个都要顶几个用。艰苦的环境,复杂的斗争,占去了她全部的精力,她无暇为女儿的事多伤感。她很快把这件事丢开了。
  许多代表不投毛泽东的票
  红四军创建了赣南和闽西的根据地,军队有了新的落脚地,生活安定了一点,不再过那样前无住所、后有追兵的日子,但是,新的矛盾又发生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朱、陈与毛泽东意见分歧(2)
红军经常走州过府,世面见得多了。军队筹粮比过去容易,战士的生活也比在井冈山时好过多了。另外,一批国民党的俘虏兵加入红军的队伍里来,他们壮大了红军的力量,同时也带来了旧军队的旧作风。红军原来的队伍,主要是翻身后获得土地的农民,他们一部分是带着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来到革命队伍的。当时,红军还处在初创时期,虽然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军队设有党代表,建立了党支部,抓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但是,这方面的工作仍然比较弱。毛泽东说过,红军发展了,思想问题也发展了。在红军的队伍里,享乐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军阀作风等等,不断蔓延滋长。这些错误思想,削弱了党的领导,反映到红军一部分领导干部身上,表现为军事方针政策上的分歧。
  这时,党内第一次“左”倾路线已经形成。中央在3月给红四军前委来了一封信,无视敌人还很强大的现实,作出了革命已经走向高潮的错误判断。他们认为,实现边界的武装割据,是保守观念,是失败主义的表现,红军应着眼于全国的胜利,在全国胜利的前提下,夺取一省、数省的胜利。他们要求红四军,把队伍拉到广东、广西去配合那里的武装,建立以广东为中心的胜利区域。由于敌人的封锁,交通不便,中央这封信到达时,已经是6月了。这封信成了导火线,把毛泽东和前委一些同志的不同意见,表面化和尖锐化了。
  当时,毛泽东正在长汀生病,病得很厉害。他原来就有恶性疟疾的根子,这次不仅是疟疾发作,还可能有其他病,根据地医疗条件很差,诊断不出来。他开始发高烧,烧退以后,只觉浑身酸痛,两腿无力,行动困难,连大小便都要贺自珍搀扶。他在病中,仍惦记着红军的问题,打算通过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让大家坐下来,把这些问题研究研究,统一思想。于是,他抱病来到龙岩,出席了这次代表大会。
  那时候,在根据地内,有相当一部分人,醉心于过激的言辞,鼓动人心的口号,有的人还一心想打开更大的城市,过更好的生活。中央的这封信,正迎合了他们幼稚的“左”倾思想,因此,他们完全接受了这封信。
  在党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处在孤立的地位,他艰难地做大家的工作,反复说明,广东、湖南地主买办的势力较强,我们丢掉福建去打广东,这是盲动主义。他提出,应该安下心来,做艰苦的巩固根据地的工作。但是,有的人不喜欢听这一套,甚至厌烦这一套,分歧的意见无论如何也统一不起来。
  几十年后,贺自珍回忆起当年这次党代会的情况时,说:
  “在红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选举前委书记,许多人不投毛泽东的票,他落选了。他为什么会落选?有的人说,这是因为毛泽东民主作风不够,在党内有家长作风。毛泽东是不是有家长作风?我的看法是,他脾气是有一点,在这方面不如朱德同志,朱德的作风是更好一些。我看,他所以落选,主要是一些人轻视党对军队的领导,否定红军中的党代表制,不重视政治工作;另外,毛泽东对部队中的不正之风进行了批评和抵制,也引起一些人不高兴;加上这次打不打广东的问题上,意见也不一致。”
  “毛泽东是一个很遵守党的纪律的人。他同前委领导干部之间意见的分歧,从来不同我讲。在红四军七次党代会以前,我一直不知道他同朱德、陈毅之间的意见分歧,因为我从没看到过他们吵架,只见他们经常来来往往,互相关心,联系挺密切的。我负责保管机要文件,前委重要的会议记录也归我保管。后来有一次,我无意中翻看了一次会议记录,才知道他们之间原来意见很不一致。”
  “毛泽东对‘左’倾的危害,看得比较清楚。他常常爱讲这样的意思:一个人穷极了,饿怕了,总想一步登天,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可这是办不到的,搞不好,还会撑死的。这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思想。”
  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开过以后,贺自珍同毛泽东一起,来到上杭。他身体本来不好,加上心情郁闷,病情更重了。
  与毛争论时,陈毅拍了桌子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朱、陈与毛泽东意见分歧(3)
过了几天,陈毅一个人骑着马来到上杭看望毛泽东。陈毅是个爽快人,一进门坐下,就把前委主要领导干部之间闹意见分歧,使他这个新任的前委书记既很为难,也很忧虑的心情,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他告诉毛泽东,这次来,一是看看毛泽东的病,同时也想说服毛泽东,同意去打广东,并希望毛泽东一起去。
  而毛泽东呢,想的却是另一回事,一看到陈毅,心里十分高兴,好像大病好了一半多。他想利用这个机会,说服自己的战友,不要去冒这个险。
  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争论在这一对战友之间爆发了。
  毛泽东说:“广东去不得,那里的敌人比较强大,我们比较弱。”
  “你不要把敌人的力量看得过高了,我们现在不能算弱了。”这是陈毅的回答。
  “不肯坐下来做艰苦的建立根据地的工作,这是流寇主义。”
  “你这是扣帽子。红军多打一些地方,多扩大点影响,有什么不好?”
  “能不能多打一些地方,要看我们有没有这个力量。把现在的根据地建设好了,巩固了,影响也会很大。”
  “广东比较富,打下广东,可以筹到更多的款子。”
  “我们完全能够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用不着到广东去筹款。”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声音越大,越说情绪越激动。陈毅发火了,大声说:
  “这不是我们哪个人的意见,这是中央的决议!我们执行中央的决议!”说罢,重重地拍了几下桌子。
  毛泽东的脸色一下子变白了。
  一直在旁边听着他们争论的贺自珍,真吓坏了。从井冈山会师起,毛泽东同陈毅始终并肩战斗,他们之间虽然有过意见分歧,也争吵过,但从没有像这次这么厉害。这回,他们吵得那么凶,会不会闹翻了呢?单纯、善良的贺自珍,急得眼泪都流出来了。领导人之间的谈话,没有她插嘴的地方,她只能坐在那里擦眼泪。
  事实上,陈毅把桌子一拍,并没有使紧张的气氛继续加剧,反倒使激烈的争论一下子沉寂下来。毛泽东极力控制自己,不再说话。过了一会儿,他冷静而又坚决地说:
  “你们要打,你们去吧,我不去。”
  陈毅看看毛泽东坚毅的神情,知道谈话不会有他预期的结果。就说:
  “那好吧。我打算到上海去,把这些情况直接向中央汇报,请示中央如何解决。”
  毛泽东点了点头,陈毅转身走了。
  陈毅一走,毛泽东难过极了,沉痛地说:
  “胡来!胡来!他们要把红军都搞光了。”
  不久,贺自珍果然听说,陈毅到上海去了。他走后,由朱德兼任前委的代书记。
  红四军还没来得及执行中央关于打广东的指示,形势又出现新的变化。敌军刘和鼎部向闽西革命根据地发起了进攻。怎样应付来犯之敌呢?燃眉之急,朱德立即派人把毛泽东请到龙岩,商量对策。毛泽东身体不好,来人用担架抬着毛泽东,翻山越岭,贺自珍一直守护在毛泽东身边。
  这次商谈,仍然得不出一致的意见。多数人的意见是,把红四军的队伍拉出去打闽中,端掉敌人的老窝,迫使敌人退军。毛泽东不同意这种打法。他说,红军可以从外线打击敌人,但不一定要出击闽中。红军从来没到那里去过,那里党的力量、群众基础都不够。毛泽东的意见没有为大家所接受,前委仍然决定出击闽中。
  会开过后,毛泽东和贺自珍又回到上杭。
  这时,红四军已经按照纵队建制了。原来的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和两个营,改编为一、二、三纵队,福建地方武装组成第四纵队。前委留一、四纵队守闽西,二、三纵队去闽中。
  红军大队开走后,毛泽东同贺自珍一起来到永定县的苏家坡,继续养病。
  毛泽东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但他的心一时一刻都没有离开军队、根据地和人民。他仍以极大的热情,关注这里的一切。贺自珍陪着他,从龙岩到上杭,从上杭到苏家坡。毛泽东一路走,一路把自己看到、想到的问题和意见,告诉前来看望他的干部,提出各种建议:
  “现在稻子快熟了,你们要赶快把田分完,农民拿到了一季稻子,情绪就稳定了,我们的队伍就站住了。”
  “分田地一定要注意发动好群众,群众没有起来,分田地是假的,农民还会把打到的粮食送到地主家去。”

朱、陈与毛泽东意见分歧(4)
……
  毛泽东这种关心大局、不计较个人恩怨的作风,使周围的同志很感动。即使是一些在红四军的七大上对毛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